造园思考
王澍说:“我每一次做一个建筑,都是关于一个小世界的建造,建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来,而不止是说我做了一个建筑,边上带了一点环境”。
我理解王澍这段话是说,我们要建造的建筑本身应该已经自成一种体系了(包括环境),营造的环境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形成建筑与内在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让院子/园子对身体是充满诱惑,这样环境不再是与建筑分离的,是建筑单体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部分,因此院/园其实已经参与到了建筑的塑形问题当中,造园完成时,建筑的产生就是为了然和自身和山水间的关系,把最合适的取景框放在最诱惑的位置,此时建筑局居于核心位置的西方建筑语境是完全不是用的,中国的阴阳观念在山水的营造、园与建筑的髥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方的建筑师似乎没几个会做园子的,正如董豫赣、童寯所说,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的发展就决定了,主流的建筑是用来沉思的,所以要摒弃诱惑,建筑都是纪念性的,所以光和结构常常成为主角,而东方园林舒适的尺度和造景始终对不忘对身体的诱惑,对生活情趣的营造。
因而在西方建筑中,内环境变成了一块草坪甚至是空地,像块无人问津的处女地一样,被束之高阁,内环境被从建筑内部剥夺走,院/园消失,最终他们回到伊甸园,文化的属性便也被剥离了。
所以对中国建筑师来说,院/园的位置营造以及其对建筑内外塑形的影响其实都应该成为设计选择的重点,建筑不再是剥离内外环境的盒子,造型也被抛开,因为没有崇拜,所以光也不需要被特别说明,剩下的就是对身体欲望的经营,对山水的经营,对建筑中物物位置的经营。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结构都被装饰化了,柱头变成斗拱(出檐护墙只是一个原因吧),窗户要加花,一切都是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五感的享受为优先的,所以对东方人来说,西方这种把自己囚禁在一个小白盒子里沉思的观念简直就是TM虐待自己,东方人一定是希望自然环抱其身的,但前提是这个自然一定是被人工营造过的。
我理解王澍这段话是说,我们要建造的建筑本身应该已经自成一种体系了(包括环境),营造的环境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形成建筑与内在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让院子/园子对身体是充满诱惑,这样环境不再是与建筑分离的,是建筑单体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部分,因此院/园其实已经参与到了建筑的塑形问题当中,造园完成时,建筑的产生就是为了然和自身和山水间的关系,把最合适的取景框放在最诱惑的位置,此时建筑局居于核心位置的西方建筑语境是完全不是用的,中国的阴阳观念在山水的营造、园与建筑的髥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方的建筑师似乎没几个会做园子的,正如董豫赣、童寯所说,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的发展就决定了,主流的建筑是用来沉思的,所以要摒弃诱惑,建筑都是纪念性的,所以光和结构常常成为主角,而东方园林舒适的尺度和造景始终对不忘对身体的诱惑,对生活情趣的营造。
因而在西方建筑中,内环境变成了一块草坪甚至是空地,像块无人问津的处女地一样,被束之高阁,内环境被从建筑内部剥夺走,院/园消失,最终他们回到伊甸园,文化的属性便也被剥离了。
所以对中国建筑师来说,院/园的位置营造以及其对建筑内外塑形的影响其实都应该成为设计选择的重点,建筑不再是剥离内外环境的盒子,造型也被抛开,因为没有崇拜,所以光也不需要被特别说明,剩下的就是对身体欲望的经营,对山水的经营,对建筑中物物位置的经营。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结构都被装饰化了,柱头变成斗拱(出檐护墙只是一个原因吧),窗户要加花,一切都是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五感的享受为优先的,所以对东方人来说,西方这种把自己囚禁在一个小白盒子里沉思的观念简直就是TM虐待自己,东方人一定是希望自然环抱其身的,但前提是这个自然一定是被人工营造过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