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之外的性与妓
马年开局,不见万马奔腾,却见鸡鸣狗叫。央视暗访报道“性都”东莞,引发了公众的热议和官方的新一轮扫黄运动。对央视的道德指责,对扫黄的过分政治解读,其实意义不大,毕竟在现有的主流道德体系和法律框架内,卖淫和扫黄的性质是清晰的。
至于央视,除了每年的春晚,最引人关注的要么是关于主持人的新闻,要么是报道别人的性闻。在《新闻联播》的收视率要靠天气预报维持的时代,薛蛮子和他的姑娘们上电视,同这次东莞的性博览上电视,无疑都是最吸引眼球的新闻。想一想在此前的薄案审判中,你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意犹未尽的是什么,就明白央视的卖点了。
性,让媒体堕落,也让媒体赚钱。性,让人们焦虑,也让人们享受。
和英语Sex的含义只表示性别、性交、性器不同,中文的“性”由心生。因此孔子曰“食色性也”,也就是说吃饭和情色是人的天性。如同“人皆爱美”是天性一样,如果不能阻止人对美的追求,也就不能阻止人对性的渴望。何况性还经常和繁衍生息纠缠到一起,道学家宣称的“不为性也,实为后也”,和现在“带套不算强奸”的审判案例,都很好笑。
儒学讲究“存天理,灭人欲”,但其实连老祖宗孔子他爸都做不到。70岁的老将军,有两房太太还不满足,又霸王硬上弓,在户外性侵了十几岁的小姑娘颜征在。《史记》称:“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一辈子周游列国,不知是后世为尊者讳,还是他忙于“日三省吾身”,倒没有传出什么性事。可他的后辈就没有这么争气了。古人讲究守墓三年报父母恩,期间不行房事。《后汉书》记载,东汉儒生赵宣,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美名,太守陈蕃登门礼聘,才知其独享鱼水之欢,守墓期间生了五个孩子。陈蕃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
从《肉蒲团》和《金瓶梅》可看出,古人的性文化是相当发达的。三宫六院、妻妾成群的官家,不愿激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民愤,对民间的性事房中术是放任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只要领导干部们纵情声色,没有政治上的野心就好。就像现在,单纯的生活腐化、作风问题不会成为官员落马的原因,但一旦政治经济上违法乱纪被追究,就必然会提到“长期与多名女性发生与保持不正当关系”的生活作风问题。
因为自古以来斧声烛影的大小权力斗争,很难为外人所了解,而用性乱做文章,在道德上很容易让一个人身败名裂。这方面中外概莫例外,比如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提到,对手在演讲时,让一群肤色各异的孩子搂着腿叫爸爸,他一定下台。美国的各种竞选中,一旦某人爆出性丑闻,只有退出。
美国对NBA、好莱坞明星,或者像老虎伍兹这样的名人的性事绯闻很宽容,但对政客的私生活却异常苛刻。大概是由于政治透明、经济公开、程序公平,没有太多可说的,只好挖掘道德和生活丑闻。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尼克松由于撒谎而下台,克林顿由于绯闻被调查。和克林顿亦有一腿的褒拉·琼斯尽管兴风作浪,但最终道·琼斯战胜了褒拉·琼斯,面对股市高涨和经济繁荣,美国人放了克林顿一马。
欧洲人在性方面,更为自由宽容,也许是和他们的文化积淀、政治包容、人道情怀有关吧。在美国,有情妇就别搞政治。在欧洲,情妇与政治齐搞,婚外情共政治家一色。不管是从法国总统萨科齐到奥朗德的情妇,还是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性聚会,或是戴安娜王妃的婚外情、密特朗总统的私生女,虽有热议,但视若平常。为什么?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原因还是孔子说的,食色性也;或者说领导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欧洲人普遍信奉“无受害者犯罪”(victimless crime)理论,比如在性方面,如果两情相悦、或公平交易,按正统的道德是在犯罪,但是没有受害者,为什么不可以呀?所以在许多欧洲国家,男女性工作者是合法的。那么多的单身、离异、不同的性向、婚外的性需求,总得有宣泄的渠道。要不问题更多。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放性产业不一定会混乱。对一些人来说,卖淫并不可耻,有了色情业,既多了消费选择,也多了就业选择。政府还多了税收机会。
权贵可以养情妇、包二奶,其他有欲望的人就只能走向市场。有卖是因为有人买,如果不能扼杀人们的欲望,不能消灭众多潜在的买家,而只打击卖家,不说形式上不公平、利益上有牵连,从历史和实践来看,扫黄从来都是越扫越黄,越打越有。以至于央视报警的时候,东莞警方都懒得理睬。
但就此主张中国色情业合法化,恐怕也为时过早。除了政治和法律的高墙,大多数人观念上能否接受也是个问题。只能和废除死刑、同性婚姻、赌博合法化这些问题一样,继续争议下去。但说一定不会改变,也不见得。过去政治上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但1992年的十四大说变就变,开始市场经济。过去法律上禁止博彩业,现在各种彩票大行其道。
很多人担心性产业会破坏家庭、引发犯罪,但中国历史上一直不禁娼,也没有听说家庭传统和伦理道德有多少被破坏,倒是这么多年来,由于其他原因在被破坏。对一些家庭和哀怨的男女来说,最大的危险来自二奶、小三,以及对权力和金钱的肆虐欲望,而不是那些担惊受怕在底层挣扎的女或男。
没配偶的涉足色情,或可理解。但一些有家室的人也乐此不疲,大概就是俗语说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欲求了。马克思说:“婚姻是在性爱基础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有些人有了婚姻,却不见的有和谐的性爱,或者向往更美好、更刺激的性生活。
所谓的“莞式服务”之所以屡禁不止,被谈论的津津乐道,大概是和夫妻间的例行公事、A片里的直奔主题、小发廊里的草草了事有很大的不同。据央视的报道,它可提供50多种套餐服务,坊间更是传说有一套类似ISO的标准,除了央视展示的真人实价、自由选择外,服务时从程序、时间和感受方面保障,还有事后评估和谢谢再来的礼送出门。不仅是简单的性交易,俨然是性产业、性文化。
就像历史上的娼妓文化,为什么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诗赋应答,甚至卖油郎也要独占花魁?中文里的“娼”同“倡”,即唱歌的人;“妓”同“伎”,即跳舞的人。也就是说那时不仅卖身,还有才艺,歌舞诗词、棋琴书画、酒色财气,有点类似现代人的KTV、音乐会、诗朗诵、烛光酒会、洗浴按摩泡脚采耳的系列大成。
可惜,倡伎变成了娼妓,才艺没有了,现在只剩下性,以及附着其上的各方利益。
至于央视,除了每年的春晚,最引人关注的要么是关于主持人的新闻,要么是报道别人的性闻。在《新闻联播》的收视率要靠天气预报维持的时代,薛蛮子和他的姑娘们上电视,同这次东莞的性博览上电视,无疑都是最吸引眼球的新闻。想一想在此前的薄案审判中,你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意犹未尽的是什么,就明白央视的卖点了。
性,让媒体堕落,也让媒体赚钱。性,让人们焦虑,也让人们享受。
和英语Sex的含义只表示性别、性交、性器不同,中文的“性”由心生。因此孔子曰“食色性也”,也就是说吃饭和情色是人的天性。如同“人皆爱美”是天性一样,如果不能阻止人对美的追求,也就不能阻止人对性的渴望。何况性还经常和繁衍生息纠缠到一起,道学家宣称的“不为性也,实为后也”,和现在“带套不算强奸”的审判案例,都很好笑。
儒学讲究“存天理,灭人欲”,但其实连老祖宗孔子他爸都做不到。70岁的老将军,有两房太太还不满足,又霸王硬上弓,在户外性侵了十几岁的小姑娘颜征在。《史记》称:“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一辈子周游列国,不知是后世为尊者讳,还是他忙于“日三省吾身”,倒没有传出什么性事。可他的后辈就没有这么争气了。古人讲究守墓三年报父母恩,期间不行房事。《后汉书》记载,东汉儒生赵宣,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美名,太守陈蕃登门礼聘,才知其独享鱼水之欢,守墓期间生了五个孩子。陈蕃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
从《肉蒲团》和《金瓶梅》可看出,古人的性文化是相当发达的。三宫六院、妻妾成群的官家,不愿激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民愤,对民间的性事房中术是放任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只要领导干部们纵情声色,没有政治上的野心就好。就像现在,单纯的生活腐化、作风问题不会成为官员落马的原因,但一旦政治经济上违法乱纪被追究,就必然会提到“长期与多名女性发生与保持不正当关系”的生活作风问题。
因为自古以来斧声烛影的大小权力斗争,很难为外人所了解,而用性乱做文章,在道德上很容易让一个人身败名裂。这方面中外概莫例外,比如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提到,对手在演讲时,让一群肤色各异的孩子搂着腿叫爸爸,他一定下台。美国的各种竞选中,一旦某人爆出性丑闻,只有退出。
美国对NBA、好莱坞明星,或者像老虎伍兹这样的名人的性事绯闻很宽容,但对政客的私生活却异常苛刻。大概是由于政治透明、经济公开、程序公平,没有太多可说的,只好挖掘道德和生活丑闻。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尼克松由于撒谎而下台,克林顿由于绯闻被调查。和克林顿亦有一腿的褒拉·琼斯尽管兴风作浪,但最终道·琼斯战胜了褒拉·琼斯,面对股市高涨和经济繁荣,美国人放了克林顿一马。
欧洲人在性方面,更为自由宽容,也许是和他们的文化积淀、政治包容、人道情怀有关吧。在美国,有情妇就别搞政治。在欧洲,情妇与政治齐搞,婚外情共政治家一色。不管是从法国总统萨科齐到奥朗德的情妇,还是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性聚会,或是戴安娜王妃的婚外情、密特朗总统的私生女,虽有热议,但视若平常。为什么?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原因还是孔子说的,食色性也;或者说领导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欧洲人普遍信奉“无受害者犯罪”(victimless crime)理论,比如在性方面,如果两情相悦、或公平交易,按正统的道德是在犯罪,但是没有受害者,为什么不可以呀?所以在许多欧洲国家,男女性工作者是合法的。那么多的单身、离异、不同的性向、婚外的性需求,总得有宣泄的渠道。要不问题更多。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放性产业不一定会混乱。对一些人来说,卖淫并不可耻,有了色情业,既多了消费选择,也多了就业选择。政府还多了税收机会。
权贵可以养情妇、包二奶,其他有欲望的人就只能走向市场。有卖是因为有人买,如果不能扼杀人们的欲望,不能消灭众多潜在的买家,而只打击卖家,不说形式上不公平、利益上有牵连,从历史和实践来看,扫黄从来都是越扫越黄,越打越有。以至于央视报警的时候,东莞警方都懒得理睬。
但就此主张中国色情业合法化,恐怕也为时过早。除了政治和法律的高墙,大多数人观念上能否接受也是个问题。只能和废除死刑、同性婚姻、赌博合法化这些问题一样,继续争议下去。但说一定不会改变,也不见得。过去政治上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但1992年的十四大说变就变,开始市场经济。过去法律上禁止博彩业,现在各种彩票大行其道。
很多人担心性产业会破坏家庭、引发犯罪,但中国历史上一直不禁娼,也没有听说家庭传统和伦理道德有多少被破坏,倒是这么多年来,由于其他原因在被破坏。对一些家庭和哀怨的男女来说,最大的危险来自二奶、小三,以及对权力和金钱的肆虐欲望,而不是那些担惊受怕在底层挣扎的女或男。
没配偶的涉足色情,或可理解。但一些有家室的人也乐此不疲,大概就是俗语说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欲求了。马克思说:“婚姻是在性爱基础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有些人有了婚姻,却不见的有和谐的性爱,或者向往更美好、更刺激的性生活。
所谓的“莞式服务”之所以屡禁不止,被谈论的津津乐道,大概是和夫妻间的例行公事、A片里的直奔主题、小发廊里的草草了事有很大的不同。据央视的报道,它可提供50多种套餐服务,坊间更是传说有一套类似ISO的标准,除了央视展示的真人实价、自由选择外,服务时从程序、时间和感受方面保障,还有事后评估和谢谢再来的礼送出门。不仅是简单的性交易,俨然是性产业、性文化。
就像历史上的娼妓文化,为什么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诗赋应答,甚至卖油郎也要独占花魁?中文里的“娼”同“倡”,即唱歌的人;“妓”同“伎”,即跳舞的人。也就是说那时不仅卖身,还有才艺,歌舞诗词、棋琴书画、酒色财气,有点类似现代人的KTV、音乐会、诗朗诵、烛光酒会、洗浴按摩泡脚采耳的系列大成。
可惜,倡伎变成了娼妓,才艺没有了,现在只剩下性,以及附着其上的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