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与玫瑰:各有各的内涵和美意
作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潘启雯
原文
2014年,19年才出现一次“情人节”遇上“元宵节”
“2014年西方的传统情人节(2月14日),也是中国的民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这一重合,19年才出现一次,上一次是1995年,我们还小;下一 次是2033年,我们已老……这次,你打算怎么过?”微博和微信上这句耐人寻味的、转发次数繁多的句子,也勾起了许多年轻男女的林林总总“吐槽”。
事实上,元宵节在古代其实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什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发生在元宵节的灯会上。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当元宵节遇见情人节并 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不过,在这个特殊节日到来之际,越来越浪漫的中国人不仅接受了烛光晚餐的物质意义,更在精神形式上强化着爱情的感性。于是,除了玫瑰 花、巧克力、红酒外,图书市场的兴旺也给这个浪漫节日添加了文化元素。在这个节日到来之际,当我们谈论阅读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爱情影片比拼与“两性关系”类图书热销】
备受瞩目的2014年情人节档期,《谁说我们不会爱》、《北京爱情故事》、《一见未钟情》、《江南爱情故事》等主打爱情的影片都定于该档期上映。这几部在风格、制作、剧情等方面都迎合当下年轻人爱情审美的影片在这轮票房比拼上似乎也愈演愈烈。
相映成趣的是,截至记者发稿时,当当网上“两性关系”类图书销售前5位的分别是苏芩的《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7月 版)、乖爷(到)的《用男人的思维跟男人谈恋爱》(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版)、柏燕谊的《爱情很残酷,你要学点擒拿术》(海峡书局2013年1月 版)、张怡筠的《爱情其实很简单——最轻松有趣的爱情EQ提升宝典》(漓江出版社2012年3月版)、陆琪的《爱情急救手册》(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3年2月版)。有人著书立说大谈爱情真谛,有人教你如何看破男人心,有人号称能破解爱情擒拿术……在“两性关系”类图书中,那些纯粹的爱情小说、情 感故事似乎已不再受宠,而能立竿见影解决各种婚恋问题的图书,却势头猛烈。
情感类图书除了在网店上的销售表现明显外,将“目标读者定位于25~45岁知识女性”的雨枫书馆,在每年的情人节期间,读者流量和购书也有明显的上升的 趋势。对此,有“专栏作家、图书编辑、阅读推广人、读书沙龙‘爱读书会’召集人”等多重身份的麦小麦,她在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时这样指出,在目前的 图书市场,应该说任何类型的书都有一定的受众和市场。情感问题是当今社会重要问题,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点也不比政治经济的大问题来得小,情感类图书的火 爆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这类书实在是太过良莠不齐,很多非常好,比如心理学家从心理学专业角度解读情感与心理的关系并给出解决方案,比如一些有阅历的作 家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谈感情,都特别好。但也有一些投机者或是自身‘三观’不正的作者写出大量很不着调的所谓情感指南,读这种书,或是浪费时间,或是干脆误 人子弟,这对普通读者选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出版人和学者热议国内情感类图书出版和阅读现状】
提到当下国内情感类图书的出版和阅读现状,不少出版人和学者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时也提出了他们担心和期待。
人民文学出版社办公室主任宋强认为,当下情感类图书集中在“80后”作者和读者,而且以回忆青春的方式呈现的多。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副总经理、副总编辑余 玲指出:“情感类图书热的现象是国人生存状态的某种反映。即我们中国人在当下的社会转型中,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传统是不可避免地丧失了,现 代又似乎未能确立。这种孤独的生存状态需要认同和慰藉。由此情感类图书应运而生——除开孤独,还有焦虑。按照哲人的思考,转型社会的道德失序使人心人性中 的罪错放任一时,但人心人性中又有良知的一面,如此构成了社会性的焦虑和紧张。缓解这种焦虑和解张,也需要情感类文字。”
知名出版人、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前副总经理冯威认为,以两性关系为核心的现代情感图书出版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其实,情感问题自古至今一直都存 在。但是,传统中国社会处理它的方式极为落后,往往通过熟人人际圈而非专业人员。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阶级笼罩个人,因此,所有情感问题都被抽象的责任意 识遮蔽。随着市场经济的盛行,人性的花朵充分绽放,情感问题重新浮出水面。近年来,在初步解决包括吃穿住行等基本物质层面的需求之后,“情感”近年开始成 为现代中国人面临的真实问题。伴随这一进程,出版界也经过了自己的“变形记”。20世纪80年中期之前,情感问题偶被提及,也大多是《青年恋爱一百问》之 类的普及读物,而且语言生硬,拒人于千里之外。反而是当时的文学读物,在客观上为大众上了情感普及课,其中,琼瑶的通俗爱情小说功不可没。20世纪80年 代末期至20世纪末,以三毛为首的一批港台散文成为情感图书的主流,开启了一代人的心理视野。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淡 出,两性关系空前改写,恋爱、婚姻从生活的背景上升为主体。首先,媒体上各种情感专栏的应运而生,一批来名人界、媒体界和心理界的专家开始为大众答疑解 惑。其次,出版界望风而动,以两性关系、婚姻、恋爱、性为主题的图书开始大规模出现。总体来看,以引进版和港台图书最为畅销。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的文本具有 更为吸引人的界面,而且因为海外都市文明较中国大陆更为发达,作为文明一部分的情感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更为科学。因此,本土的情感读物,无论从作者和出版形 态来看,都有很多的路要走。
与冯威观点相似,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梁春芳则以产品为引子,用对比的方式看待国内本土情感类图书和引进版图书现状:“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自己的情感 故事。当下情感类图书出版呈多元化趋势,既有反映‘文革’时期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爱情、让‘老山楂’们集体泪奔的《山楂树之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月版),也有表现当下‘高富帅’和‘白富美’们爱情和生活的《小时代》(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版),让‘80后’情感共鸣的网络小说《失恋 33天》(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版)、《等风来》(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版),和近日非常火的微博小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年11月版)。此外,还有蔡康永的《爱了就会活过来》(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0月版)、张小娴主编的《你终将爱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年8月版),吴淡如的《没有在一起,也好》(现代出版社2013年6月版)……引进版中,情感小说除了《挪威的森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7月版)、《失乐园》(作家出版社2010年4月版)、《情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版)等经典作品外,有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 《偷影子的人》(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版),有2013年诺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逃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7月版),有令整个欧 洲潸然泪下表现生死悲欢的《岛》(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4月版),抚慰36国的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9月 版)……可谓尽诉爱的百转千回,尽展爱的万千意态。”
【“情人节,送图书比送玫瑰”更有价值和意义?】
玫瑰、巧克力、戒指……从西方舶来的“情人节”
当下大有变身“送礼节”的趋势。由此,也不少人提议“情人节,送图书比送玫瑰”更有价值和意义。
针对这种提议,麦小麦认为,“非常好,这种通俗的、容易普及的观念性提法对阅读谁广十分有利。谁都知道阅读是件好事,也有大量像我这样的‘阅读推广人’ 在用各种方法告诉人们‘读书吧,读书的好处太多了’,如果‘用图书取代玫瑰’的观念真的能够深入人心,年轻的恋人们真的能够以图书作为互赠的礼物,能够以 背靠背读书作为谈恋爱的一种方式,那该多好啊。”
梁春芳也提出,图书与玫瑰,各有各的内涵和美意,不必二选一。“鲜艳的玫瑰象征纯洁美好的爱情,愉悦情人和爱人的身心灵;图书是精神圣餐,是情人爱人的 深层沟通和交流,是无言的灵魂对话和情感表达,事实上情人节已不乏图书中夹着玫瑰的精美礼品,以凸显这份情感的更鲜活和厚重。”
冯威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图书和玫瑰各有其用。玫瑰是感性符号,其地位无法被撼动。但是,要想根本解决情感问题,则需要专业图书的帮助。中国人的阅读需要向情感深化,一切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因为,正如人本身一样,美好的生活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2014年部分值得期待的情感类图书】
《爱,永纯》郎永淳、吴萍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36.00元
《非典型浪漫》徐德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26.00元
《爱情识人术》阿莱著/译林出版社2014年1月版/27.00元
《来一场风花雪月》王祥夫、葛水平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46.80元
《二手男人》王树军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1月版/29.80元
《环肥燕瘦》艾米著/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1月版/29.80元
《爱吧,趁心痛还在:咖啡诱惑》[美]诺拉·罗伯茨著闫宇涵译/接力出版社2014年1月版/29.80元
《说烦了爱》[法]埃尔维·勒泰列著袁俊生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29.80元
《给未知恋人的情书》郭敖著/漓江出版社2014年1月版/29.80元
《人在重庆》巴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1月版/46.00元《造城时代的爱情》姜竹青著/群众出版社2014年1月版/20.00元
《狐狸呀,你在干什么?》[韩]赵姈娥著徐丽红译/花城出版社2014年1月版/30.00元
《依偎》丁捷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28.00元
《爱离合》黄睿彦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年1月版/28.00元《为幸福的影子而奔走》许多余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26.00元
《幸福接力棒》柯晓青著/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2月版/30.80元
《致前任》姚星彤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年2月版/29.80元《伊犁之恋》刘亚玲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2月版/20.00元
原文
2014年,19年才出现一次“情人节”遇上“元宵节”
“2014年西方的传统情人节(2月14日),也是中国的民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这一重合,19年才出现一次,上一次是1995年,我们还小;下一 次是2033年,我们已老……这次,你打算怎么过?”微博和微信上这句耐人寻味的、转发次数繁多的句子,也勾起了许多年轻男女的林林总总“吐槽”。
事实上,元宵节在古代其实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什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发生在元宵节的灯会上。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当元宵节遇见情人节并 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不过,在这个特殊节日到来之际,越来越浪漫的中国人不仅接受了烛光晚餐的物质意义,更在精神形式上强化着爱情的感性。于是,除了玫瑰 花、巧克力、红酒外,图书市场的兴旺也给这个浪漫节日添加了文化元素。在这个节日到来之际,当我们谈论阅读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爱情影片比拼与“两性关系”类图书热销】
备受瞩目的2014年情人节档期,《谁说我们不会爱》、《北京爱情故事》、《一见未钟情》、《江南爱情故事》等主打爱情的影片都定于该档期上映。这几部在风格、制作、剧情等方面都迎合当下年轻人爱情审美的影片在这轮票房比拼上似乎也愈演愈烈。
相映成趣的是,截至记者发稿时,当当网上“两性关系”类图书销售前5位的分别是苏芩的《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7月 版)、乖爷(到)的《用男人的思维跟男人谈恋爱》(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版)、柏燕谊的《爱情很残酷,你要学点擒拿术》(海峡书局2013年1月 版)、张怡筠的《爱情其实很简单——最轻松有趣的爱情EQ提升宝典》(漓江出版社2012年3月版)、陆琪的《爱情急救手册》(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3年2月版)。有人著书立说大谈爱情真谛,有人教你如何看破男人心,有人号称能破解爱情擒拿术……在“两性关系”类图书中,那些纯粹的爱情小说、情 感故事似乎已不再受宠,而能立竿见影解决各种婚恋问题的图书,却势头猛烈。
情感类图书除了在网店上的销售表现明显外,将“目标读者定位于25~45岁知识女性”的雨枫书馆,在每年的情人节期间,读者流量和购书也有明显的上升的 趋势。对此,有“专栏作家、图书编辑、阅读推广人、读书沙龙‘爱读书会’召集人”等多重身份的麦小麦,她在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时这样指出,在目前的 图书市场,应该说任何类型的书都有一定的受众和市场。情感问题是当今社会重要问题,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点也不比政治经济的大问题来得小,情感类图书的火 爆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这类书实在是太过良莠不齐,很多非常好,比如心理学家从心理学专业角度解读情感与心理的关系并给出解决方案,比如一些有阅历的作 家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谈感情,都特别好。但也有一些投机者或是自身‘三观’不正的作者写出大量很不着调的所谓情感指南,读这种书,或是浪费时间,或是干脆误 人子弟,这对普通读者选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出版人和学者热议国内情感类图书出版和阅读现状】
提到当下国内情感类图书的出版和阅读现状,不少出版人和学者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时也提出了他们担心和期待。
人民文学出版社办公室主任宋强认为,当下情感类图书集中在“80后”作者和读者,而且以回忆青春的方式呈现的多。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副总经理、副总编辑余 玲指出:“情感类图书热的现象是国人生存状态的某种反映。即我们中国人在当下的社会转型中,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传统是不可避免地丧失了,现 代又似乎未能确立。这种孤独的生存状态需要认同和慰藉。由此情感类图书应运而生——除开孤独,还有焦虑。按照哲人的思考,转型社会的道德失序使人心人性中 的罪错放任一时,但人心人性中又有良知的一面,如此构成了社会性的焦虑和紧张。缓解这种焦虑和解张,也需要情感类文字。”
知名出版人、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前副总经理冯威认为,以两性关系为核心的现代情感图书出版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其实,情感问题自古至今一直都存 在。但是,传统中国社会处理它的方式极为落后,往往通过熟人人际圈而非专业人员。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阶级笼罩个人,因此,所有情感问题都被抽象的责任意 识遮蔽。随着市场经济的盛行,人性的花朵充分绽放,情感问题重新浮出水面。近年来,在初步解决包括吃穿住行等基本物质层面的需求之后,“情感”近年开始成 为现代中国人面临的真实问题。伴随这一进程,出版界也经过了自己的“变形记”。20世纪80年中期之前,情感问题偶被提及,也大多是《青年恋爱一百问》之 类的普及读物,而且语言生硬,拒人于千里之外。反而是当时的文学读物,在客观上为大众上了情感普及课,其中,琼瑶的通俗爱情小说功不可没。20世纪80年 代末期至20世纪末,以三毛为首的一批港台散文成为情感图书的主流,开启了一代人的心理视野。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淡 出,两性关系空前改写,恋爱、婚姻从生活的背景上升为主体。首先,媒体上各种情感专栏的应运而生,一批来名人界、媒体界和心理界的专家开始为大众答疑解 惑。其次,出版界望风而动,以两性关系、婚姻、恋爱、性为主题的图书开始大规模出现。总体来看,以引进版和港台图书最为畅销。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的文本具有 更为吸引人的界面,而且因为海外都市文明较中国大陆更为发达,作为文明一部分的情感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更为科学。因此,本土的情感读物,无论从作者和出版形 态来看,都有很多的路要走。
与冯威观点相似,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梁春芳则以产品为引子,用对比的方式看待国内本土情感类图书和引进版图书现状:“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自己的情感 故事。当下情感类图书出版呈多元化趋势,既有反映‘文革’时期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爱情、让‘老山楂’们集体泪奔的《山楂树之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月版),也有表现当下‘高富帅’和‘白富美’们爱情和生活的《小时代》(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版),让‘80后’情感共鸣的网络小说《失恋 33天》(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版)、《等风来》(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版),和近日非常火的微博小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年11月版)。此外,还有蔡康永的《爱了就会活过来》(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0月版)、张小娴主编的《你终将爱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年8月版),吴淡如的《没有在一起,也好》(现代出版社2013年6月版)……引进版中,情感小说除了《挪威的森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7月版)、《失乐园》(作家出版社2010年4月版)、《情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版)等经典作品外,有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 《偷影子的人》(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版),有2013年诺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逃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7月版),有令整个欧 洲潸然泪下表现生死悲欢的《岛》(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4月版),抚慰36国的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9月 版)……可谓尽诉爱的百转千回,尽展爱的万千意态。”
【“情人节,送图书比送玫瑰”更有价值和意义?】
玫瑰、巧克力、戒指……从西方舶来的“情人节”
当下大有变身“送礼节”的趋势。由此,也不少人提议“情人节,送图书比送玫瑰”更有价值和意义。
针对这种提议,麦小麦认为,“非常好,这种通俗的、容易普及的观念性提法对阅读谁广十分有利。谁都知道阅读是件好事,也有大量像我这样的‘阅读推广人’ 在用各种方法告诉人们‘读书吧,读书的好处太多了’,如果‘用图书取代玫瑰’的观念真的能够深入人心,年轻的恋人们真的能够以图书作为互赠的礼物,能够以 背靠背读书作为谈恋爱的一种方式,那该多好啊。”
梁春芳也提出,图书与玫瑰,各有各的内涵和美意,不必二选一。“鲜艳的玫瑰象征纯洁美好的爱情,愉悦情人和爱人的身心灵;图书是精神圣餐,是情人爱人的 深层沟通和交流,是无言的灵魂对话和情感表达,事实上情人节已不乏图书中夹着玫瑰的精美礼品,以凸显这份情感的更鲜活和厚重。”
冯威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图书和玫瑰各有其用。玫瑰是感性符号,其地位无法被撼动。但是,要想根本解决情感问题,则需要专业图书的帮助。中国人的阅读需要向情感深化,一切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因为,正如人本身一样,美好的生活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2014年部分值得期待的情感类图书】
《爱,永纯》郎永淳、吴萍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36.00元
《非典型浪漫》徐德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26.00元
《爱情识人术》阿莱著/译林出版社2014年1月版/27.00元
《来一场风花雪月》王祥夫、葛水平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46.80元
《二手男人》王树军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1月版/29.80元
《环肥燕瘦》艾米著/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1月版/29.80元
《爱吧,趁心痛还在:咖啡诱惑》[美]诺拉·罗伯茨著闫宇涵译/接力出版社2014年1月版/29.80元
《说烦了爱》[法]埃尔维·勒泰列著袁俊生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29.80元
《给未知恋人的情书》郭敖著/漓江出版社2014年1月版/29.80元
《人在重庆》巴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1月版/46.00元《造城时代的爱情》姜竹青著/群众出版社2014年1月版/20.00元
《狐狸呀,你在干什么?》[韩]赵姈娥著徐丽红译/花城出版社2014年1月版/30.00元
《依偎》丁捷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28.00元
《爱离合》黄睿彦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年1月版/28.00元《为幸福的影子而奔走》许多余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26.00元
《幸福接力棒》柯晓青著/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2月版/30.80元
《致前任》姚星彤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年2月版/29.80元《伊犁之恋》刘亚玲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2月版/20.00元
-
Joys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14 11:22:50
做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绝版的原因是。。。缺纸
- 《三体》在美国的成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3人喜欢)
- 五年,我最终还是没能亲手出版这本书 (1人喜欢)
- 这位年轻童书编辑的烦恼,我听了有些难过 (2人喜欢)
- 有志投身写作之人,最该mark的杂志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