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
阅读了朱天心的小说《帝凡尼早餐》与《拉查曼志士》。这两篇写于九十年代的作品比起其他来更类似游戏之作。但是更加清新可读。
《蒂凡尼早餐》可以与《世纪末的华丽》对照来读。都是书写世纪末的拜物倾向,这一部采取了更为透视的视角,不仅描述这位OL的生活,而且更多的论述这种“新人类”生存方式在历史中的位置,与上一代,除了拜物以外对于政治、性、爱情等诸种观点的差别;论述造成这种呆板虚无生活的经济、阶级缘由;前者借由与A女士的对话,后者则由政治经济学名著中的原文与作者对之的现代版本阐释来叙述。当然,全文的主干仍然是购买钻石的过程,包括许多关于钻石的资料引述。
在这三种叙事的穿插间,这篇小说完成。究竟如何插入,这是这一篇小说可以继续探究之处。
即使在主干的物质与人的关系层面,朱天心也更多从社会性的角度来考量钻石。OL花了大量的时间准备购买钻石的过程,如何显示自己的处境,甚至超越了钻石本身带给审美体验本身。而朱天文的物与人更加合一,固然依赖,但是不如说是以之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朱天文释放了短暂中的永恒之感,铺排华丽物象,而使得米亚的生活具备更令人惋叹的意境与苍凉感。朱天心则是反思这种“新奴隶”的生存方式,真实见骨,OL的生活显得可怜悲哀,她只是靠获取些许物资来取得满足感。
朱天心的“不饶”在这篇小说中更加清晰的体现。
虽然朱天心不在语言上留心,但是在仍然制造了一些动人的意象。比如OL欣赏钻石与南非小孩无意发现钻石、发现带来的后果间的连接;比如那对贫寒的老夫妇,女主角对待他们的态度。
文中多种视角的穿插还有小马,形成一种对照。
《拉查曼志士》是作者对于死亡的思索,人如何让为了身后留名而循规蹈矩。她敏锐地发现生命竟然被死亡裹挟这一残酷的现实。借此也批判了希望以文字来安身立命的作家避世倾向。
小说采用了渐次拉开、由此及彼、层层演进的手法。而在其中又掺杂如一层“想象结局”的视角,未来与当下穿插进行。其间还有走了一回“歧路花园”,另一种结局成为此刻的参照,改变此种生存方式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还有朱天心所采取的视角,一种故作张狂的旁观眼光,由是既能批判,又少了鲁迅式的沉郁,多了活泼。
《蒂凡尼早餐》可以与《世纪末的华丽》对照来读。都是书写世纪末的拜物倾向,这一部采取了更为透视的视角,不仅描述这位OL的生活,而且更多的论述这种“新人类”生存方式在历史中的位置,与上一代,除了拜物以外对于政治、性、爱情等诸种观点的差别;论述造成这种呆板虚无生活的经济、阶级缘由;前者借由与A女士的对话,后者则由政治经济学名著中的原文与作者对之的现代版本阐释来叙述。当然,全文的主干仍然是购买钻石的过程,包括许多关于钻石的资料引述。
在这三种叙事的穿插间,这篇小说完成。究竟如何插入,这是这一篇小说可以继续探究之处。
即使在主干的物质与人的关系层面,朱天心也更多从社会性的角度来考量钻石。OL花了大量的时间准备购买钻石的过程,如何显示自己的处境,甚至超越了钻石本身带给审美体验本身。而朱天文的物与人更加合一,固然依赖,但是不如说是以之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朱天文释放了短暂中的永恒之感,铺排华丽物象,而使得米亚的生活具备更令人惋叹的意境与苍凉感。朱天心则是反思这种“新奴隶”的生存方式,真实见骨,OL的生活显得可怜悲哀,她只是靠获取些许物资来取得满足感。
朱天心的“不饶”在这篇小说中更加清晰的体现。
虽然朱天心不在语言上留心,但是在仍然制造了一些动人的意象。比如OL欣赏钻石与南非小孩无意发现钻石、发现带来的后果间的连接;比如那对贫寒的老夫妇,女主角对待他们的态度。
文中多种视角的穿插还有小马,形成一种对照。
《拉查曼志士》是作者对于死亡的思索,人如何让为了身后留名而循规蹈矩。她敏锐地发现生命竟然被死亡裹挟这一残酷的现实。借此也批判了希望以文字来安身立命的作家避世倾向。
小说采用了渐次拉开、由此及彼、层层演进的手法。而在其中又掺杂如一层“想象结局”的视角,未来与当下穿插进行。其间还有走了一回“歧路花园”,另一种结局成为此刻的参照,改变此种生存方式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还有朱天心所采取的视角,一种故作张狂的旁观眼光,由是既能批判,又少了鲁迅式的沉郁,多了活泼。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