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
无意中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文学不能成为负能量”,大大地激发了我的负能量,以至于斗胆亵渎“文学”这个地界,表达一些自己幼稚对写作和文学的看法。
在表达之前,先感一个慨,中国社科院这养的都是什么人?如果他们的言论能代表中国文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个人觉得十分惶恐。另外,这种社科院副院长一句在前,其他人跟着拍马屁的认同的文体,能不要那么明目张胆么?!
文章开篇,就将文学的诞生、发展及完备仰仗于其“承载和传递了正能量”。正能量被描述为“催人奋进、引人向上,让人类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陶冶,引领和推动人类自身及社会不断进步”。文学由此被赋予了an ontological mission,其存在的根本理由就是传递正能量。社科院的砖家们以此定义的“正能量”对文学作品和作家进行一番短评,其中咏梅的比较完美体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正”如何完败文学创作手法的“美”,令人叹为观止。为了强调自己并不是单纯鼓吹高唱赞歌的浅薄之人,专家们有意强调了“文学反思、批判的功能”,宣称此也属正能量范畴。可惜,在作出了“时代和文学都要‘大叙事’”以及“崇高之美尤珍贵”等明显的价值判断之后再说此话,未免让人纳闷究竟如何反思、批判才能被有幸列入正能量范畴。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蛮横地将一种政治正确的使命感劈头盖脑地扣在文学头上。一边明显地表露意识形态的偏向性,一边厚颜地标榜其正义大业。我是真不能明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人难道都会同意这样的观点?若真如此,我倒有了个很好的借口来解释自己从小到大完全缺乏文学修养的原因了,因为在这样的氛围和意识形态导向之下,我从来没有那种接触“真”文学的机会。扯远了,其实我只是怀疑,文学是否该被赋予一种明确的使命感。并不是说作家不应该有使命感,我完全没有权利或资格这么说,而是说,这篇文章所认可的使命感太单一专制,以至于让人怀疑文学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尤其是,谁有资格以什么标准去定义“正能量”,这其中的说话权和由此一来的失语状态,都是这篇文章一直避而不谈的,但也都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
思考,是我以为能够体现文学价值的核心。在我看来,文学作品不是要让我们归纳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中心思想,而是促进我们思考,这个思考的结果不该由文学代劳。也由此,这种目标明确的对文学的诠释和评判让我心生厌烦。
我从来也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文学从来和我不搭界,因为我确实缺乏那个欣赏水平,我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努力提高哪怕一点点的文学写作水平。对我来说,能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就是好的文字了。至于别人是否认同这是文学,或是怎样境界的文学作品,都与我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所身处的社会,正在经历很多离奇古怪的事情。可是,与这些五花八门无法形容的离奇事件相对应的,是文字表达方面的匮乏,或是文字、思想表达方面的自由的匮乏。有这篇文章看来,这种匮乏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不自量力地、斗胆地说,真正的文学不该束缚思考,而是引发思考。真正的文学,不该被赋予预先定义好的使命,沦为傀儡。
在表达之前,先感一个慨,中国社科院这养的都是什么人?如果他们的言论能代表中国文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个人觉得十分惶恐。另外,这种社科院副院长一句在前,其他人跟着拍马屁的认同的文体,能不要那么明目张胆么?!
文章开篇,就将文学的诞生、发展及完备仰仗于其“承载和传递了正能量”。正能量被描述为“催人奋进、引人向上,让人类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陶冶,引领和推动人类自身及社会不断进步”。文学由此被赋予了an ontological mission,其存在的根本理由就是传递正能量。社科院的砖家们以此定义的“正能量”对文学作品和作家进行一番短评,其中咏梅的比较完美体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正”如何完败文学创作手法的“美”,令人叹为观止。为了强调自己并不是单纯鼓吹高唱赞歌的浅薄之人,专家们有意强调了“文学反思、批判的功能”,宣称此也属正能量范畴。可惜,在作出了“时代和文学都要‘大叙事’”以及“崇高之美尤珍贵”等明显的价值判断之后再说此话,未免让人纳闷究竟如何反思、批判才能被有幸列入正能量范畴。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蛮横地将一种政治正确的使命感劈头盖脑地扣在文学头上。一边明显地表露意识形态的偏向性,一边厚颜地标榜其正义大业。我是真不能明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人难道都会同意这样的观点?若真如此,我倒有了个很好的借口来解释自己从小到大完全缺乏文学修养的原因了,因为在这样的氛围和意识形态导向之下,我从来没有那种接触“真”文学的机会。扯远了,其实我只是怀疑,文学是否该被赋予一种明确的使命感。并不是说作家不应该有使命感,我完全没有权利或资格这么说,而是说,这篇文章所认可的使命感太单一专制,以至于让人怀疑文学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尤其是,谁有资格以什么标准去定义“正能量”,这其中的说话权和由此一来的失语状态,都是这篇文章一直避而不谈的,但也都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
思考,是我以为能够体现文学价值的核心。在我看来,文学作品不是要让我们归纳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中心思想,而是促进我们思考,这个思考的结果不该由文学代劳。也由此,这种目标明确的对文学的诠释和评判让我心生厌烦。
我从来也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文学从来和我不搭界,因为我确实缺乏那个欣赏水平,我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努力提高哪怕一点点的文学写作水平。对我来说,能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就是好的文字了。至于别人是否认同这是文学,或是怎样境界的文学作品,都与我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所身处的社会,正在经历很多离奇古怪的事情。可是,与这些五花八门无法形容的离奇事件相对应的,是文字表达方面的匮乏,或是文字、思想表达方面的自由的匮乏。有这篇文章看来,这种匮乏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不自量力地、斗胆地说,真正的文学不该束缚思考,而是引发思考。真正的文学,不该被赋予预先定义好的使命,沦为傀儡。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sysz
(Hartford, United States)
Whoever fights monsters should see to it that in the process he doe...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