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動搖與性空
“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動搖與性空”
--摘自月称论师的《入中论》
下面是宗萨对于这两句偈颂的开示:
“现在讲第一种法缘悲[以诸法(惑、业、苦中辗转循环的苦蕴)而生悲心的对象)]。为了要解释这个对象,第一次你念的时候,把最后一句话的“性空”去掉。当你念到动水的时候,把“动水”加重,这个就是我的老师这样教我的。所以像我们念这个时候的,如果这两句话念的时候,重要的集中点是在第二种的悲心,就加重“动水”。如果你念的时候,想第三种的悲心,就加重“性空”的音调。
第二种生缘悲的对象(以众生为悲心的对象),只要你有变化的这一切的现象都是悲心的对象。就是前面说的,凡是要有生、住、灭,有这种变化的,就是他的对象。所以众生,包括许多许多的菩萨,座下的菩萨,他们就像是动水,一个摇动的水上的月亮的影子,每一秒,每一刹那都在动。吹动水的是风,我们的心就像是风一样。这个深蓝色的湖实际误以为五蕴就是“我”,这个就像是湖一样,水一直在摇动。所以,他们是第二种悲心的对象。
第三种无缘悲,悲心集中在空性,也重视在它的影子,或者是反射的影子上。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什么自性,根本没有什么叫真的月亮。那个水摇来摇去,上面有月的影子,但是没有真的月亮在里面。你们看到,第一种是对这个摇动有慈悲,第三种情形就知道,摇动的月亮根本没有自性,所以管它摇不摇根本没有关系,知道这个月亮是没有自性的,有月影,可是没有真的月亮在里面。十地菩萨在座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办法得到完全的智慧,他们仍然有一种对于名字的执著。假如我们说对于名字的执著,或者是对于特征的执著,比如什么叫佛、菩萨,对名字的执著,不管怎么样,他们有分别,没有完完全全的真的空性,所以说他们即使在座上,也还是我们悲心的对象。
如果你知道水里面的月亮是一个月亮的影子的话,你就知道,水摇动的时候,月亮还是一个月亮的影子,我们好象担心这种摇动很多。如果你往前进一步,你知道这一切都是一个影子的话,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了,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我每次读这本论,觉得非常得兴奋,这里面只有几个字,但是意思这么丰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功德,很幸运月称写了这本书。”
-------------------------------------------
大家有看不懂的地方吗?前面是宗萨关于三种悲心的开示。
个人结合之前搜索的资料,简单叙述下其中的义理。若有错谬,望赐指教。
事实上,我们感知到的所有显现,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等,就好比水中月,因缘聚合时,它便呈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因果等缘起法是如理显现的)。
水摇来摇去,水中的月亮很不稳定,呈现出各种变化以及损坏。但是你要知道,它是根本没有自性的,本质上实为性空。
中观的论点,既不否定水月的显现,同时承许一切都是大空性。现空两者是双运,无二。
现既是空,空即是现。两者实为一体。
若分别念消散,敞露觉性之天空。
如此安住之时,超越一切戏论,由“现空不二”必定获得解脱。
--摘自月称论师的《入中论》
下面是宗萨对于这两句偈颂的开示:
“现在讲第一种法缘悲[以诸法(惑、业、苦中辗转循环的苦蕴)而生悲心的对象)]。为了要解释这个对象,第一次你念的时候,把最后一句话的“性空”去掉。当你念到动水的时候,把“动水”加重,这个就是我的老师这样教我的。所以像我们念这个时候的,如果这两句话念的时候,重要的集中点是在第二种的悲心,就加重“动水”。如果你念的时候,想第三种的悲心,就加重“性空”的音调。
第二种生缘悲的对象(以众生为悲心的对象),只要你有变化的这一切的现象都是悲心的对象。就是前面说的,凡是要有生、住、灭,有这种变化的,就是他的对象。所以众生,包括许多许多的菩萨,座下的菩萨,他们就像是动水,一个摇动的水上的月亮的影子,每一秒,每一刹那都在动。吹动水的是风,我们的心就像是风一样。这个深蓝色的湖实际误以为五蕴就是“我”,这个就像是湖一样,水一直在摇动。所以,他们是第二种悲心的对象。
第三种无缘悲,悲心集中在空性,也重视在它的影子,或者是反射的影子上。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什么自性,根本没有什么叫真的月亮。那个水摇来摇去,上面有月的影子,但是没有真的月亮在里面。你们看到,第一种是对这个摇动有慈悲,第三种情形就知道,摇动的月亮根本没有自性,所以管它摇不摇根本没有关系,知道这个月亮是没有自性的,有月影,可是没有真的月亮在里面。十地菩萨在座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办法得到完全的智慧,他们仍然有一种对于名字的执著。假如我们说对于名字的执著,或者是对于特征的执著,比如什么叫佛、菩萨,对名字的执著,不管怎么样,他们有分别,没有完完全全的真的空性,所以说他们即使在座上,也还是我们悲心的对象。
如果你知道水里面的月亮是一个月亮的影子的话,你就知道,水摇动的时候,月亮还是一个月亮的影子,我们好象担心这种摇动很多。如果你往前进一步,你知道这一切都是一个影子的话,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了,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我每次读这本论,觉得非常得兴奋,这里面只有几个字,但是意思这么丰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功德,很幸运月称写了这本书。”
-------------------------------------------
大家有看不懂的地方吗?前面是宗萨关于三种悲心的开示。
个人结合之前搜索的资料,简单叙述下其中的义理。若有错谬,望赐指教。
事实上,我们感知到的所有显现,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等,就好比水中月,因缘聚合时,它便呈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因果等缘起法是如理显现的)。
水摇来摇去,水中的月亮很不稳定,呈现出各种变化以及损坏。但是你要知道,它是根本没有自性的,本质上实为性空。
中观的论点,既不否定水月的显现,同时承许一切都是大空性。现空两者是双运,无二。
现既是空,空即是现。两者实为一体。
若分别念消散,敞露觉性之天空。
如此安住之时,超越一切戏论,由“现空不二”必定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