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爱行为
来自: BladeWang(累的惰性程序员) 2009-12-28 03:31:53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225641/
心理学上定义的非爱行为——说是爱,其实不是爱 。
by 于丹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多年来一直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的专家余允珠,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案例,分析了目前家长和老师针对孩子的几类“非爱行为”:
一是带附加条件的爱。很多时候,也许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过高、过多的要求就是一种“非爱行为”。
二是没有原则的爱。最常见的是家长无限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三是强制或限制的爱。家长往往打着爱的旗号,要么替代包办孩子的生活,要么强求孩子达到自己的标准。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我曾经看到有一本写如何为人父母的书,作者是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她在书的开头说了一段非常好的话。她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 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
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 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正如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 花未全开月未圆。 这是人间最美好的境界。 花一旦全开,面临的便是凋谢;月亮一旦全圆,下一刻或许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 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 有所憧憬。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225641/
心理学上定义的非爱行为——说是爱,其实不是爱 。
by 于丹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多年来一直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的专家余允珠,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案例,分析了目前家长和老师针对孩子的几类“非爱行为”:
一是带附加条件的爱。很多时候,也许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过高、过多的要求就是一种“非爱行为”。
二是没有原则的爱。最常见的是家长无限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三是强制或限制的爱。家长往往打着爱的旗号,要么替代包办孩子的生活,要么强求孩子达到自己的标准。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我曾经看到有一本写如何为人父母的书,作者是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她在书的开头说了一段非常好的话。她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 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
![]() |
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 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正如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 花未全开月未圆。 这是人间最美好的境界。 花一旦全开,面临的便是凋谢;月亮一旦全圆,下一刻或许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 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 有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