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逝去的时光才是永恒的
在亚马逊网站上买了一本英文版二手书《A Vision of Paris》,书的里面品相完好,就是软封显得软趴趴旧兮兮的,把软封扔了,折过来的耳朵扉页上简介却写得很好,再把耳朵剪下来贴到硬封内。总算是安定了。
乍看这是一本巴黎的老相册,其实却是对上个世纪初巴黎两位大艺术家的纪念,用了其中一个的摄影和另一个的文字。他们一个叫Eugene Atget,另一个是闻名遐迩的普鲁斯特。我对普鲁斯特慕名已久,书架上甚至一度有朋友搬家寄存我处的中文版全套《追忆逝水华年》,可是始终提不起那个心力、攒足那份决心去攻陷那片城池。直到看到《A Vision of Paris》的介绍,才发现一个可以对普鲁斯特浅尝则止的机会。
Eugene Atget出生贫寒,小时候做过水手,结果发现自己既不喜欢也不擅长那个行当;他很早就有着强烈的艺术表达的冲动,于是去做了小戏班的演员,然而他的身材外貌限制了他的演艺事业的成就,估计那时候需要的男一号都是魁梧型的。四十岁的Eugene Atget依然窘困失意,他再次来到巴黎,想要当一个画家,也不成功,最后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创作形式:摄影,并有意无意地承担起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记录20世纪初巴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他每天总是在天蒙蒙亮就起床,为的是在喧闹的交通开始之前捕捉最清晰的镜头。他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摄影训练,也对当时巴黎纽约的一些所谓摄影艺术的潮流完全无知,他只是用最基础的设备,最简单的技术,记录着他眼中的巴黎。在一战之前,Atget的摄影作品终于在艺术家的圈子中开始得到认可,也终于能够卖出一些作品。然而迅速降临的一战终结了这一短暂的成功。1926年Atget默默无闻地去世。“摄影师,作为一个艺术家,可以用他的敏感和技巧来选择、构造和传达时光中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瞬间,而照相机,就像画家的画笔,(对于这个艺术家来说),只是偶然的工具”。
普鲁斯特出身在一个充满关怀和爱的中产阶级家庭,在他年轻的时候一度孜孜以求进入巴黎最令人羡慕的艺术社交沙龙而且也做到了,无奈从小体弱多病,深受哮喘等疾病困扰,于是只能逐渐从社交生活中淡出,闭门造车十三年写出了一生中几乎是唯一的著作的《追忆逝水华年》。据说他嫌位于巴黎豪斯曼大街的公寓外面噪音太大,把无数的红酒塞粘在墙上打造了一堵天才的隔音墙和“怪人”的名声。“在这个半密闭的空间里,凌乱地摆满了各种药瓶,充满哮喘熏香的味道,他裹着一层又一层的毛衣埋头写作。那些药物,有的是安眠镇定的,有的是刺激兴奋的,把白天和黑夜的边界搞乱,把醒着和睡着的边界搞乱,于是,对于过去的追忆反而成为了唯一重要的事情,唯一的真实”。比Atget幸运的是,《追忆逝水年华》得到出版并且在1919年获得法国文学最高的龚古尔奖。普鲁斯特继续在他的公寓里埋头改稿直到1922年秋去世。
人生际遇殊不相同却又都令人唏嘘的Atget和普鲁斯特最大的共同点便是他们对于巴黎的记录:那段已经成为传奇的被称为“美丽年代”的时光。(La Belle Époque的正式定义是从雨果逝世的1885年到一战前夕)。
看完这本书,你会觉得,也许只有逝去的才是永恒的。而使其永恒的正是艺术家的工作和奉献。A world gone by but continue to live in the imagination is truer than the everyday reality. 正如普鲁斯特的这两段文字(我自己的翻译):
“虽然我们的生活总在前进和变化着,我们的记忆总是坐在那里,虽然我们不停地奔跑着,我们的记忆却总是回到那些我们离开了的地方,继续着它们的生活,它们不会离开,它们会在那里结束它们的旅程和生命,就像他还在那里,在教堂边上,在门外,在人行道的林荫树下”。
“作家的工作,就是去发现物料下面隐藏的那些东西:经历、语言。。。这是跟我们平日的生活完全相反的过程,在平日,我们每一分钟的注意力都在我们之外,它被我们的骄傲、热情、智力和习惯驱使着向前,却隐藏着我们真正的印象,把它们埋藏在各种名义、各种现实的目标之下——那是我们错误地叫做生活的东西。。。而艺术向我们自己和他人揭示了我们的生活,那个 “看不到”的生活,关于它的意义经常需要通过翻译,翻译回来、倒叙着,并且需要被努力破译”。
乍看这是一本巴黎的老相册,其实却是对上个世纪初巴黎两位大艺术家的纪念,用了其中一个的摄影和另一个的文字。他们一个叫Eugene Atget,另一个是闻名遐迩的普鲁斯特。我对普鲁斯特慕名已久,书架上甚至一度有朋友搬家寄存我处的中文版全套《追忆逝水华年》,可是始终提不起那个心力、攒足那份决心去攻陷那片城池。直到看到《A Vision of Paris》的介绍,才发现一个可以对普鲁斯特浅尝则止的机会。
![]() |
Eugene Atget出生贫寒,小时候做过水手,结果发现自己既不喜欢也不擅长那个行当;他很早就有着强烈的艺术表达的冲动,于是去做了小戏班的演员,然而他的身材外貌限制了他的演艺事业的成就,估计那时候需要的男一号都是魁梧型的。四十岁的Eugene Atget依然窘困失意,他再次来到巴黎,想要当一个画家,也不成功,最后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创作形式:摄影,并有意无意地承担起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记录20世纪初巴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他每天总是在天蒙蒙亮就起床,为的是在喧闹的交通开始之前捕捉最清晰的镜头。他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摄影训练,也对当时巴黎纽约的一些所谓摄影艺术的潮流完全无知,他只是用最基础的设备,最简单的技术,记录着他眼中的巴黎。在一战之前,Atget的摄影作品终于在艺术家的圈子中开始得到认可,也终于能够卖出一些作品。然而迅速降临的一战终结了这一短暂的成功。1926年Atget默默无闻地去世。“摄影师,作为一个艺术家,可以用他的敏感和技巧来选择、构造和传达时光中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瞬间,而照相机,就像画家的画笔,(对于这个艺术家来说),只是偶然的工具”。
![]() |
普鲁斯特出身在一个充满关怀和爱的中产阶级家庭,在他年轻的时候一度孜孜以求进入巴黎最令人羡慕的艺术社交沙龙而且也做到了,无奈从小体弱多病,深受哮喘等疾病困扰,于是只能逐渐从社交生活中淡出,闭门造车十三年写出了一生中几乎是唯一的著作的《追忆逝水华年》。据说他嫌位于巴黎豪斯曼大街的公寓外面噪音太大,把无数的红酒塞粘在墙上打造了一堵天才的隔音墙和“怪人”的名声。“在这个半密闭的空间里,凌乱地摆满了各种药瓶,充满哮喘熏香的味道,他裹着一层又一层的毛衣埋头写作。那些药物,有的是安眠镇定的,有的是刺激兴奋的,把白天和黑夜的边界搞乱,把醒着和睡着的边界搞乱,于是,对于过去的追忆反而成为了唯一重要的事情,唯一的真实”。比Atget幸运的是,《追忆逝水年华》得到出版并且在1919年获得法国文学最高的龚古尔奖。普鲁斯特继续在他的公寓里埋头改稿直到1922年秋去世。
![]() |
人生际遇殊不相同却又都令人唏嘘的Atget和普鲁斯特最大的共同点便是他们对于巴黎的记录:那段已经成为传奇的被称为“美丽年代”的时光。(La Belle Époque的正式定义是从雨果逝世的1885年到一战前夕)。
![]() |
看完这本书,你会觉得,也许只有逝去的才是永恒的。而使其永恒的正是艺术家的工作和奉献。A world gone by but continue to live in the imagination is truer than the everyday reality. 正如普鲁斯特的这两段文字(我自己的翻译):
“虽然我们的生活总在前进和变化着,我们的记忆总是坐在那里,虽然我们不停地奔跑着,我们的记忆却总是回到那些我们离开了的地方,继续着它们的生活,它们不会离开,它们会在那里结束它们的旅程和生命,就像他还在那里,在教堂边上,在门外,在人行道的林荫树下”。
“作家的工作,就是去发现物料下面隐藏的那些东西:经历、语言。。。这是跟我们平日的生活完全相反的过程,在平日,我们每一分钟的注意力都在我们之外,它被我们的骄傲、热情、智力和习惯驱使着向前,却隐藏着我们真正的印象,把它们埋藏在各种名义、各种现实的目标之下——那是我们错误地叫做生活的东西。。。而艺术向我们自己和他人揭示了我们的生活,那个 “看不到”的生活,关于它的意义经常需要通过翻译,翻译回来、倒叙着,并且需要被努力破译”。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