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语·和尚都是好本事
“和尚都是好本事”——与人闲扯的时候,经常会说出的话。然而却是想不出是哪本书中所提,只记得是小时候在看《三言二拍》时发现的。于是,重新翻阅了一遍,终于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原句是“一向闻得和尚极有本事,我还未信,不想果然。”这个故事的内容,请自行查阅,故事没问题,只是描写有伤风化,而对于三言二拍中的作品,有伤风化或者说充满着大量封建糟粕内容的篇目是不少的(《金海陵纵欲亡身》《杜子春三入长安》《吕洞宾飞剑产黄龙》)。可以想象当时与人闲扯的话题也不是那么健康。
《三言二拍》,“三言”作者冯梦龙,“二拍”作者凌濛初。记得小时候刚刚读的时候,家中大人看了看,然后就被束之高阁了。理由是:你还太小,不适合读。于是我非常听话,在每次看完一篇之后,再把它们原样放回。看上去就像没人动过的样子。后来忘了是在那本书里看到了对于《三言二拍》的评论,大意是:既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但是不能摆脱作者的阶级局限性,存在了大量的封建糟粕,一些篇目充斥色情描写,因果报应和宣扬封建礼教的内容。于是又去查阅了《中国大百科》的电子版,在其中说道:“‘三言’即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思想又存留有消极、腐朽、庸俗的旧意识。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正是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艺术表现方面,‘三言’中的那些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正如《今古奇观序》中所称:‘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洞心駴目。’这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己经形成。”(《中国大百科·中国文学卷》“三言”条)。相对于少时看到的那个评价阶级斗争的味道少了很多,更多的是从文学性和思想性上的讨论。
对于作者冯梦龙,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他有可能是明代第四奇书《金瓶梅》的作者,而且被人认为是刊行《金瓶梅》的重要人物。而对于“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恐怕将会成为中国文学史中永远的迷了。而对于《金瓶梅》这是通过大量描写男欢女爱来宣扬因果报应和封建礼教的书,所以直到现在,包括词话版除了专业研究者,基本上能看到的都是节本。而这本书无论全本还是节本,我都是没有看过的,只看过杨思敏的电视剧版和王晶监制的电影版。而《金瓶梅》是中国早期人情小说的第一个巅峰,第二个巅峰就是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集大成者《红楼梦》。于是中国关于男欢女爱的作品就像是火山爆发一样汹涌而出了。
貌似中国古代的小说从初具现代小说意味的时候,对于男欢女爱的故事都是十分关注的。过程无论是露水姻缘,又或者才子佳人;结局不管是郎情妾意花好月圆或人妖相恋终有一别,还是薄情寡义始乱终弃。当古代小说开始“叙述宛转,文辞华艳”、“篇幅曼长,记叙委曲”(参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时候,便有了大量的作品,譬如,唐朝:张鷟《游仙窟》、沈既济《任氏传》、韦瓘《周秦行纪》、元稹《莺莺传》(对于其中所提请参考汪辟疆《唐人小说》);明朝: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冯梦龙、凌濛初《三言二拍》;清朝:曹雪芹《红楼梦》、陈森《品花宝鉴》、痴道人《株林野史》、慕真山人《青楼梦》。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号称开放的唐朝,在此类作品的创作上,尺度反倒要比礼教严苛到极致的明清两朝要小的很多,颇有一些“发乎情,止乎礼”的意味,无论是才子佳人还是人妖相恋,反倒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可以用“诲淫诲盗”来形容,同时,数量篇幅上也要远超盛唐。不要忘了,唐朝可是还有一个“脏唐”的称呼,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压迫越激烈,反抗越强烈”?
p.s. 忘记在哪本书中看到的《株林野史》与维多利亚时期的手抄本并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
p.s.. 《品花宝鉴》是我所知道的中国第一部耽美小说,大清朝真霸气~~~
p.s... 文中所提小说,大部分为文言文,文字佶屈聱牙,十分无趣,不建议作为休闲阅读;我所提到的书名只是部分,同时很多书目,本人从未看过,如涉嫌宣传非法图书,请与鲁迅、汪辟疆先生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会联系
《三言二拍》,“三言”作者冯梦龙,“二拍”作者凌濛初。记得小时候刚刚读的时候,家中大人看了看,然后就被束之高阁了。理由是:你还太小,不适合读。于是我非常听话,在每次看完一篇之后,再把它们原样放回。看上去就像没人动过的样子。后来忘了是在那本书里看到了对于《三言二拍》的评论,大意是:既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但是不能摆脱作者的阶级局限性,存在了大量的封建糟粕,一些篇目充斥色情描写,因果报应和宣扬封建礼教的内容。于是又去查阅了《中国大百科》的电子版,在其中说道:“‘三言’即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思想又存留有消极、腐朽、庸俗的旧意识。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正是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艺术表现方面,‘三言’中的那些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正如《今古奇观序》中所称:‘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洞心駴目。’这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己经形成。”(《中国大百科·中国文学卷》“三言”条)。相对于少时看到的那个评价阶级斗争的味道少了很多,更多的是从文学性和思想性上的讨论。
对于作者冯梦龙,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他有可能是明代第四奇书《金瓶梅》的作者,而且被人认为是刊行《金瓶梅》的重要人物。而对于“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恐怕将会成为中国文学史中永远的迷了。而对于《金瓶梅》这是通过大量描写男欢女爱来宣扬因果报应和封建礼教的书,所以直到现在,包括词话版除了专业研究者,基本上能看到的都是节本。而这本书无论全本还是节本,我都是没有看过的,只看过杨思敏的电视剧版和王晶监制的电影版。而《金瓶梅》是中国早期人情小说的第一个巅峰,第二个巅峰就是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集大成者《红楼梦》。于是中国关于男欢女爱的作品就像是火山爆发一样汹涌而出了。
貌似中国古代的小说从初具现代小说意味的时候,对于男欢女爱的故事都是十分关注的。过程无论是露水姻缘,又或者才子佳人;结局不管是郎情妾意花好月圆或人妖相恋终有一别,还是薄情寡义始乱终弃。当古代小说开始“叙述宛转,文辞华艳”、“篇幅曼长,记叙委曲”(参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时候,便有了大量的作品,譬如,唐朝:张鷟《游仙窟》、沈既济《任氏传》、韦瓘《周秦行纪》、元稹《莺莺传》(对于其中所提请参考汪辟疆《唐人小说》);明朝: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冯梦龙、凌濛初《三言二拍》;清朝:曹雪芹《红楼梦》、陈森《品花宝鉴》、痴道人《株林野史》、慕真山人《青楼梦》。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号称开放的唐朝,在此类作品的创作上,尺度反倒要比礼教严苛到极致的明清两朝要小的很多,颇有一些“发乎情,止乎礼”的意味,无论是才子佳人还是人妖相恋,反倒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可以用“诲淫诲盗”来形容,同时,数量篇幅上也要远超盛唐。不要忘了,唐朝可是还有一个“脏唐”的称呼,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压迫越激烈,反抗越强烈”?
p.s. 忘记在哪本书中看到的《株林野史》与维多利亚时期的手抄本并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
p.s.. 《品花宝鉴》是我所知道的中国第一部耽美小说,大清朝真霸气~~~
p.s... 文中所提小说,大部分为文言文,文字佶屈聱牙,十分无趣,不建议作为休闲阅读;我所提到的书名只是部分,同时很多书目,本人从未看过,如涉嫌宣传非法图书,请与鲁迅、汪辟疆先生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会联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