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图书馆初体验
我喜欢看书,不是说自己是学霸,是觉得听听不同人的声音是很好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在国内的时候总喜欢去当当网和卓越网一箱一箱的淘书回来看,但很少选择去图书馆借书,总觉得国内图书馆虽然装饰华丽藏书量大,但是冷冰冰的桌椅不会想要人坐下来静静读书,借回家后,动辄就超过了借书的期限,也不免扰了悠闲读书的兴致。记得上大学时候,同学们只会在期末考试和考研时候,才会蜂拥去图书馆抢占座位,平时却很少有人想起来去那里看书。
来到澳洲之后,这里的书的价格真的是很伤害一个穷学生的心,但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绝对不是让想读书的人无书可读,我一直困扰他们是怎么读书的,抱着大部头在火车上啃的人们都是土豪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阵子,但是澳洲人民并没像我想象的那样因为买不起书而减少阅读,相反地,每个社区设置的方便的图书馆使得这里的人更喜欢泡在图书馆,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读书。
我来澳洲之后的第一个家是在Hurstville,比我早到的舍友在第一次见我的时候就认真的跟我说,Hurstville的图书馆真的是个好地方哦,还兴致勃勃的带我去逛了一圈,刚开始并没有很大的感觉,就是个不起眼的社区图书馆嘛,有什么特别的,直到前不久我去办了图书卡,才知道澳洲图书馆才是所有图书馆都应该有的样子。
从我家到车站,每天都会经过这个图书馆,透过透明的玻璃总是能看到好多孩子在游戏区玩游戏,心里觉得还蛮有趣,终于有一天,因为家里太热,我抓起电脑走向了离家不远空调开放的图书馆,本来是想来蹭空调,但是没想到这一步开始了我的图书馆欢乐之旅。
Hurstville的图书馆分为儿童游乐区、电子阅览区、讨论区、讲座室、安静阅读区和自习室。很多家长会把孩子放在游乐区,有各种玩具供孩子们玩耍,如果有需要,图书馆还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帮忙照看孩子;在电子阅览区,人们可以凭借图书馆的卡号上网浏览网页或者在线看电子书;图书馆还专门设置了讨论区和讲座区,有很多穿着校服的孩子们三五个人围坐在桌前,激烈的讨论着问题,在这里讲话和争论是被允许的;在讲座区,不时有社区内的讲座举行,我注意到,有关于儿童心理教育主题的讲座和基础英语的免费学习课程在讲座区举行;在安静阅读区和自习室,有明确的标识禁止人们大声说话和饮食,大家也都非常自觉,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我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偶尔感觉累了,走出自习室,就可以去书架上取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因为是华人很多的社区,图书馆除了有很多英文书籍之外还提供很多的中文书和英语学习的书籍,因为澳洲是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家,在这么小小的一个社区图书馆,韩语,日语阿拉伯语的书也都能找到。除此之外,图书馆的各种设施都十分的人性化,很多人直接坐在地毯上就开始阅读,更多的人是选择形态各异但都很舒适的沙发来读书,阳光明媚的午后,捧着一本喜欢的书,你可以坐在落地窗前静静的阅读,随便你怎么舒服怎么坐,不会受打扰。
在图书馆待了几天之后,我在中文书的书架前发现了一张红色中文海报,海报的主要内容是Hurstville中文读书会在近期将要举办图书甄选大会,届时将有最新最全的中文图书供大家选择,投票最多的书就会被选中买回图书馆,并且如果加入名为“凤凰社”的读书会,每月最后一个周四都会有一个读书交流会,一群喜欢读书的人交流读书的心得。看到这个海报,我马上停住了脚步,这不是正是给我设计的嘛,自从来了澳洲,好久没有买新书了,好多书都想看呢。于是我马上跑去咨询台向工作人员说明我想要加入“凤凰社”并且希望她给我预留一个选书会的位置,预订好位子之后,工作人员建议我办一张图书卡,那样读书更方便。我稍微犹豫了一下,问他:“办这个卡的收费标准是什么样的呢,我只是住在这个区的留学生,并不是永久居民什么的。”工作人员微微一笑,耐心的跟我说,这一切都是免费的,你只要提供两件能够证明你在本区居住的证明,护照、电话账单或者银行证明都可以,然后你就可以借书了。听到之后我特别开心,迅速的拿来了护照并以最快的速度去银行开了证明,回到图书馆之后,工作人员礼貌的带我去电脑旁边注册了帐号,很快给我办好了红色的图书卡,并且耐心的给我讲解了借书还书的注意事项。有了这张卡,我每次可以从图书馆借五十件东西,这里的件是指包括图书,CD,玩具,最新杂志等等在内的所有东西,要知道,在澳洲租借影碟和购买图书杂志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是只因为我是这个区的居民,我就可以免费享受这些福利。经常看见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借玩具,玩具小汽车和积木之类的大型玩具都可以借两个周。图书馆除了借书还能够借音像制品和玩具,真的让我感觉到十分的惊奇。这个图书馆慢慢成为了我和我的舍友最喜欢去的地方,路过图书馆,好几次我们都停下来走进去,翻翻最新的杂志,看看喜欢的书,待到图书馆关门我们再回家。我在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的原版书,现在仍然能记得图书管理员给我办借书手续时遇见知己的表情,她笑得特别开心,说她也很喜欢这本书,并且连连问我你看过那个电影吗,我特别喜欢那个电影!这就是澳洲人的生活态度吧,友好,包容。
我经常在图书馆的同一个位置看到一个老爷爷,他每天都坐在那里看书,还经常在图书馆即将关门的时候听见妈妈在跟女儿说:“我们该回家了,明天再来吧。”不远处的小女儿便放下手中的书,依依不舍的跟妈妈走出去。尽管只是个小小的社区图书馆,但是这段美好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一个好的图书馆,不能仅仅停留在图书博览馆的层面上,所有书都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而是应该给更多人更多机会接触更好的东西。
来到澳洲之后,这里的书的价格真的是很伤害一个穷学生的心,但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绝对不是让想读书的人无书可读,我一直困扰他们是怎么读书的,抱着大部头在火车上啃的人们都是土豪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阵子,但是澳洲人民并没像我想象的那样因为买不起书而减少阅读,相反地,每个社区设置的方便的图书馆使得这里的人更喜欢泡在图书馆,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读书。
我来澳洲之后的第一个家是在Hurstville,比我早到的舍友在第一次见我的时候就认真的跟我说,Hurstville的图书馆真的是个好地方哦,还兴致勃勃的带我去逛了一圈,刚开始并没有很大的感觉,就是个不起眼的社区图书馆嘛,有什么特别的,直到前不久我去办了图书卡,才知道澳洲图书馆才是所有图书馆都应该有的样子。
从我家到车站,每天都会经过这个图书馆,透过透明的玻璃总是能看到好多孩子在游戏区玩游戏,心里觉得还蛮有趣,终于有一天,因为家里太热,我抓起电脑走向了离家不远空调开放的图书馆,本来是想来蹭空调,但是没想到这一步开始了我的图书馆欢乐之旅。
Hurstville的图书馆分为儿童游乐区、电子阅览区、讨论区、讲座室、安静阅读区和自习室。很多家长会把孩子放在游乐区,有各种玩具供孩子们玩耍,如果有需要,图书馆还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帮忙照看孩子;在电子阅览区,人们可以凭借图书馆的卡号上网浏览网页或者在线看电子书;图书馆还专门设置了讨论区和讲座区,有很多穿着校服的孩子们三五个人围坐在桌前,激烈的讨论着问题,在这里讲话和争论是被允许的;在讲座区,不时有社区内的讲座举行,我注意到,有关于儿童心理教育主题的讲座和基础英语的免费学习课程在讲座区举行;在安静阅读区和自习室,有明确的标识禁止人们大声说话和饮食,大家也都非常自觉,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我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偶尔感觉累了,走出自习室,就可以去书架上取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因为是华人很多的社区,图书馆除了有很多英文书籍之外还提供很多的中文书和英语学习的书籍,因为澳洲是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家,在这么小小的一个社区图书馆,韩语,日语阿拉伯语的书也都能找到。除此之外,图书馆的各种设施都十分的人性化,很多人直接坐在地毯上就开始阅读,更多的人是选择形态各异但都很舒适的沙发来读书,阳光明媚的午后,捧着一本喜欢的书,你可以坐在落地窗前静静的阅读,随便你怎么舒服怎么坐,不会受打扰。
在图书馆待了几天之后,我在中文书的书架前发现了一张红色中文海报,海报的主要内容是Hurstville中文读书会在近期将要举办图书甄选大会,届时将有最新最全的中文图书供大家选择,投票最多的书就会被选中买回图书馆,并且如果加入名为“凤凰社”的读书会,每月最后一个周四都会有一个读书交流会,一群喜欢读书的人交流读书的心得。看到这个海报,我马上停住了脚步,这不是正是给我设计的嘛,自从来了澳洲,好久没有买新书了,好多书都想看呢。于是我马上跑去咨询台向工作人员说明我想要加入“凤凰社”并且希望她给我预留一个选书会的位置,预订好位子之后,工作人员建议我办一张图书卡,那样读书更方便。我稍微犹豫了一下,问他:“办这个卡的收费标准是什么样的呢,我只是住在这个区的留学生,并不是永久居民什么的。”工作人员微微一笑,耐心的跟我说,这一切都是免费的,你只要提供两件能够证明你在本区居住的证明,护照、电话账单或者银行证明都可以,然后你就可以借书了。听到之后我特别开心,迅速的拿来了护照并以最快的速度去银行开了证明,回到图书馆之后,工作人员礼貌的带我去电脑旁边注册了帐号,很快给我办好了红色的图书卡,并且耐心的给我讲解了借书还书的注意事项。有了这张卡,我每次可以从图书馆借五十件东西,这里的件是指包括图书,CD,玩具,最新杂志等等在内的所有东西,要知道,在澳洲租借影碟和购买图书杂志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是只因为我是这个区的居民,我就可以免费享受这些福利。经常看见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借玩具,玩具小汽车和积木之类的大型玩具都可以借两个周。图书馆除了借书还能够借音像制品和玩具,真的让我感觉到十分的惊奇。这个图书馆慢慢成为了我和我的舍友最喜欢去的地方,路过图书馆,好几次我们都停下来走进去,翻翻最新的杂志,看看喜欢的书,待到图书馆关门我们再回家。我在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的原版书,现在仍然能记得图书管理员给我办借书手续时遇见知己的表情,她笑得特别开心,说她也很喜欢这本书,并且连连问我你看过那个电影吗,我特别喜欢那个电影!这就是澳洲人的生活态度吧,友好,包容。
我经常在图书馆的同一个位置看到一个老爷爷,他每天都坐在那里看书,还经常在图书馆即将关门的时候听见妈妈在跟女儿说:“我们该回家了,明天再来吧。”不远处的小女儿便放下手中的书,依依不舍的跟妈妈走出去。尽管只是个小小的社区图书馆,但是这段美好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一个好的图书馆,不能仅仅停留在图书博览馆的层面上,所有书都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而是应该给更多人更多机会接触更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