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造景与山之三远
初学花道造景,老师传授造景最基本之法,乃参照山之三远——高院、深远、平远,并以草图演示如何用草木幻化出山水之境。偶然读到郭熙的《林泉高致》关于山之三远的原初论述,也许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造景的空间。
郭熙认为,“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至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山高耸,令人仰止,有清朗乾坤之势,此高远也。那次造景课是几个月前的了,手机拍照,我的造景习作也是粗糙简陋,当作比照姑且一看吧。
许道宁的《渔父图》,山峦重叠,逶迤幽远,此深远也。对应的造景两大主枝前后呼应,每个主枝周围有辅材和点缀,枯木增加层次感。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画面开阔,视野辽远,淡淡的远山隐于雾霭间,用郭熙的话说,“冲融而缥缈”,此为平远。课上我没有练习平远,回家用茶盘插了一个,用了竹子、山茶、小菊、红豆,还有细碎的松枝,作为妈妈的生日礼物,手头没有原片,只有当时手机屏拍了一张,大概可以看到水面占比较大,近大远小,有主有辅,近处花材繁盛些,远处简略些,二者空间留白明显,互不遮挡。
造景在景观设计、园林建造、盆栽、日本枯山水等一系列艺术形式中都是重要一环。花道造景也许只是很不占主流的一个分支,而且受当代艺术的影响,很多花道流派的造景也开始搞怪夸张,我个人还是更喜欢脱胎于传统、而不泥于传统的造景风格。
郭熙认为,“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至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 |
范宽 溪山行旅图 |
![]() |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山高耸,令人仰止,有清朗乾坤之势,此高远也。那次造景课是几个月前的了,手机拍照,我的造景习作也是粗糙简陋,当作比照姑且一看吧。
![]() |
许道宁 渔父图 |
![]() |
许道宁的《渔父图》,山峦重叠,逶迤幽远,此深远也。对应的造景两大主枝前后呼应,每个主枝周围有辅材和点缀,枯木增加层次感。
![]() |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
![]()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画面开阔,视野辽远,淡淡的远山隐于雾霭间,用郭熙的话说,“冲融而缥缈”,此为平远。课上我没有练习平远,回家用茶盘插了一个,用了竹子、山茶、小菊、红豆,还有细碎的松枝,作为妈妈的生日礼物,手头没有原片,只有当时手机屏拍了一张,大概可以看到水面占比较大,近大远小,有主有辅,近处花材繁盛些,远处简略些,二者空间留白明显,互不遮挡。
造景在景观设计、园林建造、盆栽、日本枯山水等一系列艺术形式中都是重要一环。花道造景也许只是很不占主流的一个分支,而且受当代艺术的影响,很多花道流派的造景也开始搞怪夸张,我个人还是更喜欢脱胎于传统、而不泥于传统的造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