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爱情电影放送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
情人节前后,TVB Pearl连播了一周爱情电影,一直挺喜欢看TVB Pearl播的外国片(广东香港叫西片),因为字幕是自行翻译的,很传神,有时会加几句方言,因为是电视台播放,关键处插播广告,无意中增加节奏感。
一周共放了以下几部爱情主题电影:
《Ghost》(人鬼情未了)《Casablanca》《When Sally meet Harry》(90男欢女爱)《Love letter》(情书)《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秋天的童话》可谓有古有今,有东有西,有喜有悲。我觉得是很不错的选单。电视台监制有眼光。
这些电影大致上都表达了关于爱情的同一个主题,即:女人永远是对的,永远是楚楚可怜的,她爱你时,当然无比正确,她离开你时一定是因为你不对,或者你正确,但是,死了,失踪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很不幸,这部电影也出品于悲哀的1995年,1995年绝对是电影史上被缪斯眷顾的一年,这一年出品的电影,留下许多精品,以至于对很多电影而言,好比球赛抽签抽到最强队一样没有拿到奥斯卡奖,但好片终究不会被埋没,比如该年出品的《肖申克的救赎》,和这部《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那一年,他们都败给了《阿甘正传》。
今时今日再看《四个》,和现在的电影比较,让我想起奥威尔一篇随笔的名字《论英式谋杀的衰落》,我觉得英式幽默衰落了,这部电影是鼎盛,本片导演编剧柯蒂斯,用这部电影把晓格兰推到喜剧一哥的位置。《四个》我觉得纯粹是在讲幽默和爱情关系不大。甚至情节有些荒诞,据说本片编剧接受朋友建议,把原本写的六个婚礼,加入一个葬礼。真是神建议。有这样的朋友真好。
《情书》和《Ghost》都是暴露年龄的电影,在影院看首映的人,都是中年人了。我之所以仍记得《情书》,因为它是我人生里看得第一部文艺片。第一观感是:啊,原来这就是文艺片啊,电影原来可以拍的这么闷蛋!
彼时我十九岁,在学校图书馆的视听阅览室,因为租不到《唐伯虎点秋香》又不想浪费一张票而换了无人问津的《情书》。
如今尝尽愁滋味,终于看懂《情书》,甚至有那么一两个镜头,心里热乎乎的,想流泪。
梁文道在当日专栏里说,现在年轻人已经看不懂情书了,whatsapps和微信毁了情书,也毁了爱情。
我当然不这么看,但当道长说,什么是情书,情书就是写一行字:你好吗,我很好。发出去,然后等回信。我终于想到,令我感动的正是这种不确定的等待。
《情书》讲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男人是外貌协会吗?绝对是的,他会因为样貌相似而爱上一个和前度恋人性格迥异的女孩。情书讲了暗恋的美好,也讲了亲情的美好。爱情让每一个平凡的人拥有一次伟大的机会。
尽管我仍然不喜欢岩井俊二山寨《牯岭接少年杀人事件》而拍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但《情书》是部经典。
第一次看《Casablanca》,黑白片的魅力在于对白精彩,也在于那时的美人真是美人,而型男也真是爷们儿,黑白时代的演员非常的讲究自我修养,气质一流。这部电影场景在酒馆发生,这间酒馆和民国时中国的茶馆一样,卖儿鬻女,男盗女娼,各怀目的的每个人,每日在这个战场厮杀。它讲述的故事里,女人永远是对的,尤其是美女。美女爱英雄,一个英雄不见了,可以去爱另一个,出现了,可以放下这一个继续爱前一个,是如此的理所当然,理直气壮。而留下一颗或者几颗破碎的心,呼酒买醉,慢慢疗伤。
以前看电影,看小说,总是替主角着急:为啥不听解释呢?为啥不能让人把话说完呢?你们俩为什么要互相误解,以至于抱憾终生?以前一直以为是电影刻意为之,为了制造矛盾,制造一波三折的情节。当我年岁渐长才领略,生活也是如此,许多时候误会和阴差阳错乃人生常态。人类别无他法,唯有慨叹命运捉弄。有缘无份云云。
《秋天的童话》,以前写过,它只能是童话,喜欢这部电影纯粹是因为钟楚红独特的气质,和所有HK女星都不同。
这部电影播放时曾经被投诉讲粗口,让人慨叹,艺术最终会毁于政治正确的投诉中.
不管这部戏是不是张婉婷的亲身经历,它讲述的女性应该独立自立才会幸福的真理,堪称经典。
<当哈利遇上莎莉>(港译《90男欢女爱》真奇葩)是个絮絮叨叨的爱情故事,大致上讲了一个真理:男女间是没有友情关系的。红颜蓝颜神马的,都是建立在暧昧之上。最后或者友情转淡到消失,或者滚床单,友情变成爱情。
《Ghost》就不多说了,一个美版聊斋志异。但这种赤裸裸的善恶有报的确看得人非常过瘾,黛米.摩的男孩儿样也很性感。
请自行无视我杂乱的电视柜。
情人节前后,TVB Pearl连播了一周爱情电影,一直挺喜欢看TVB Pearl播的外国片(广东香港叫西片),因为字幕是自行翻译的,很传神,有时会加几句方言,因为是电视台播放,关键处插播广告,无意中增加节奏感。
一周共放了以下几部爱情主题电影:
《Ghost》(人鬼情未了)《Casablanca》《When Sally meet Harry》(90男欢女爱)《Love letter》(情书)《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秋天的童话》可谓有古有今,有东有西,有喜有悲。我觉得是很不错的选单。电视台监制有眼光。
这些电影大致上都表达了关于爱情的同一个主题,即:女人永远是对的,永远是楚楚可怜的,她爱你时,当然无比正确,她离开你时一定是因为你不对,或者你正确,但是,死了,失踪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很不幸,这部电影也出品于悲哀的1995年,1995年绝对是电影史上被缪斯眷顾的一年,这一年出品的电影,留下许多精品,以至于对很多电影而言,好比球赛抽签抽到最强队一样没有拿到奥斯卡奖,但好片终究不会被埋没,比如该年出品的《肖申克的救赎》,和这部《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那一年,他们都败给了《阿甘正传》。
![]() |
今时今日再看《四个》,和现在的电影比较,让我想起奥威尔一篇随笔的名字《论英式谋杀的衰落》,我觉得英式幽默衰落了,这部电影是鼎盛,本片导演编剧柯蒂斯,用这部电影把晓格兰推到喜剧一哥的位置。《四个》我觉得纯粹是在讲幽默和爱情关系不大。甚至情节有些荒诞,据说本片编剧接受朋友建议,把原本写的六个婚礼,加入一个葬礼。真是神建议。有这样的朋友真好。
《情书》和《Ghost》都是暴露年龄的电影,在影院看首映的人,都是中年人了。我之所以仍记得《情书》,因为它是我人生里看得第一部文艺片。第一观感是:啊,原来这就是文艺片啊,电影原来可以拍的这么闷蛋!
![]() |
彼时我十九岁,在学校图书馆的视听阅览室,因为租不到《唐伯虎点秋香》又不想浪费一张票而换了无人问津的《情书》。
如今尝尽愁滋味,终于看懂《情书》,甚至有那么一两个镜头,心里热乎乎的,想流泪。
梁文道在当日专栏里说,现在年轻人已经看不懂情书了,whatsapps和微信毁了情书,也毁了爱情。
我当然不这么看,但当道长说,什么是情书,情书就是写一行字:你好吗,我很好。发出去,然后等回信。我终于想到,令我感动的正是这种不确定的等待。
《情书》讲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男人是外貌协会吗?绝对是的,他会因为样貌相似而爱上一个和前度恋人性格迥异的女孩。情书讲了暗恋的美好,也讲了亲情的美好。爱情让每一个平凡的人拥有一次伟大的机会。
尽管我仍然不喜欢岩井俊二山寨《牯岭接少年杀人事件》而拍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但《情书》是部经典。
第一次看《Casablanca》,黑白片的魅力在于对白精彩,也在于那时的美人真是美人,而型男也真是爷们儿,黑白时代的演员非常的讲究自我修养,气质一流。这部电影场景在酒馆发生,这间酒馆和民国时中国的茶馆一样,卖儿鬻女,男盗女娼,各怀目的的每个人,每日在这个战场厮杀。它讲述的故事里,女人永远是对的,尤其是美女。美女爱英雄,一个英雄不见了,可以去爱另一个,出现了,可以放下这一个继续爱前一个,是如此的理所当然,理直气壮。而留下一颗或者几颗破碎的心,呼酒买醉,慢慢疗伤。
![]() |
以前看电影,看小说,总是替主角着急:为啥不听解释呢?为啥不能让人把话说完呢?你们俩为什么要互相误解,以至于抱憾终生?以前一直以为是电影刻意为之,为了制造矛盾,制造一波三折的情节。当我年岁渐长才领略,生活也是如此,许多时候误会和阴差阳错乃人生常态。人类别无他法,唯有慨叹命运捉弄。有缘无份云云。
![]() |
《秋天的童话》,以前写过,它只能是童话,喜欢这部电影纯粹是因为钟楚红独特的气质,和所有HK女星都不同。
这部电影播放时曾经被投诉讲粗口,让人慨叹,艺术最终会毁于政治正确的投诉中.
不管这部戏是不是张婉婷的亲身经历,它讲述的女性应该独立自立才会幸福的真理,堪称经典。
![]() |
<当哈利遇上莎莉>(港译《90男欢女爱》真奇葩)是个絮絮叨叨的爱情故事,大致上讲了一个真理:男女间是没有友情关系的。红颜蓝颜神马的,都是建立在暧昧之上。最后或者友情转淡到消失,或者滚床单,友情变成爱情。
《Ghost》就不多说了,一个美版聊斋志异。但这种赤裸裸的善恶有报的确看得人非常过瘾,黛米.摩的男孩儿样也很性感。
请自行无视我杂乱的电视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