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游记
看到三分之一,忍不住想对比下。“去他的巴西”和“撒哈拉沙漠”的对比。两者都是游记,一个描写了南美,一个描写了北非,热情的高原VS酷热的沙漠。都是异国异乡的奇趣见闻,顺道着普及该地区些常识。
前者言语间更平铺直叙些,虽说作者是去该国的学校做教授,但可以感受到还是以一个游人身份,旁观者的视野写的,不过因为巴西离我们确实远,遥远的地域的差距肯定会导致风土人情与我们有着极大不同,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即使语言和故事性差些,也还够吸引人。
就像“白切鸡”这道菜,做法配料都不复杂,简简单单也能让人喜欢,假如换成“白切萝卜、白切青椒”之类的蔬菜,可能就不那么诱人了?所以“白切鸡”胜在了这个“鸡”,而“去他的巴西”胜在了这个“巴西”。
假使换成描写我们的邻国什么“去他的越南、去他的老挝”什么的,以作者这写法,那故事里的风土人情可能吸引人的程度会有所下降。所以读者可以从作者描写的汲取到反复出现的元素“热情,狂欢,高原,性泛滥”在脑海中构想自己的巴西,然后加以畅想,也算了过了一把涉奇的瘾。
后者,确实是以一个游人身份进入了撒哈拉,但描写得却像当地人一样,后面也确实成了那的当地人,定居了。
三毛的游记语言走的也是朴素的路线,但多了女人所特有的细腻,幽默,描写了让人更不可思议的故事(比如有篇就描写到了咒语,还有去当地洗澡堂洗澡记等)游记里参入了更多自己的感情与生活,每一篇文章活生生像一集集的电视剧浮现在你眼前,看了大呼过瘾!
胡续东描写的游记更像一部旅游纪录片,一个个景出现的时候,也伴随着解说旁白;而三毛的游记可以说像一部电视剧,故事情节、台词、男女主角都具备!以个人的角度来说,称三毛为游记的泰斗也真不为过!
![]() |
前者言语间更平铺直叙些,虽说作者是去该国的学校做教授,但可以感受到还是以一个游人身份,旁观者的视野写的,不过因为巴西离我们确实远,遥远的地域的差距肯定会导致风土人情与我们有着极大不同,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即使语言和故事性差些,也还够吸引人。
就像“白切鸡”这道菜,做法配料都不复杂,简简单单也能让人喜欢,假如换成“白切萝卜、白切青椒”之类的蔬菜,可能就不那么诱人了?所以“白切鸡”胜在了这个“鸡”,而“去他的巴西”胜在了这个“巴西”。
假使换成描写我们的邻国什么“去他的越南、去他的老挝”什么的,以作者这写法,那故事里的风土人情可能吸引人的程度会有所下降。所以读者可以从作者描写的汲取到反复出现的元素“热情,狂欢,高原,性泛滥”在脑海中构想自己的巴西,然后加以畅想,也算了过了一把涉奇的瘾。
后者,确实是以一个游人身份进入了撒哈拉,但描写得却像当地人一样,后面也确实成了那的当地人,定居了。
三毛的游记语言走的也是朴素的路线,但多了女人所特有的细腻,幽默,描写了让人更不可思议的故事(比如有篇就描写到了咒语,还有去当地洗澡堂洗澡记等)游记里参入了更多自己的感情与生活,每一篇文章活生生像一集集的电视剧浮现在你眼前,看了大呼过瘾!
胡续东描写的游记更像一部旅游纪录片,一个个景出现的时候,也伴随着解说旁白;而三毛的游记可以说像一部电视剧,故事情节、台词、男女主角都具备!以个人的角度来说,称三毛为游记的泰斗也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