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兽依赖症”中的韩剧心理学
![]() |
导读:韩剧在中国观众中已风光了20年,20年中虽然“配方”有变化,“实质”仍然如一,围绕韩剧展开的讨论也热了许多轮,可如今仍有不少女性观众患上了“叫兽依赖症”。为什么会这样?这与普通的追星或者成瘾心理有哪些不同?听广州博曼心理研究与应用中心的专家来为你分析。
本文出自2014年3月1日《信息时报》B14两性版,广州博曼心理研究与应用中心供稿
广州博曼心理研究与应用中心 张建心
在追剧界有句话,“看美剧,阴阳怪气;看韩剧,嫁不出去。”放眼全球电视剧,如果要评一个“最懂女性奖”,非韩剧莫属。
几十年来,韩剧始终精准地把握着女性观众的命脉——不论少女、剩女还是妇女,都永远渴望被保护被宠爱。坚持这一点的同时,韩剧也不断升级。韩剧1.0纯情版的“车祸、癌症、医不好”,在2.0时代轻松诙谐的《浪漫满屋》之后就逐渐成为过去式。到了2013年再次升级配方,直接进入3.0玄幻版。在当下,如果没有一点超能力,都不好意思说是男主角了。自《听见你的声音》开始,超能力不再接济苍生,只为守护命中注定的女人。其巅峰之作则是去年12月18日开播的《来自星星的你》,看过该剧的无数女粉丝都患上“叫兽依赖症”。有了400年钟情如一的都教授,女人开始抱怨:地球人我已经看不上了。
到底何为“叫兽依赖症”?这出自《来自星星的你》中一段剧情:高傲且神经大条的千颂伊不肯面对喜欢上都教授的事实,于是跑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听了她的种种“症状”,诊断她应是对某人患上了心理依赖症,还嘱咐她“药不能停”。于是,无数观众“张颂伊”、“李颂伊”上身,自称同样患上“叫兽依赖症”。
韩剧中的心理学:一次漫长的心理治疗?
其实网友心里也明白得很,韩剧不仅没有那么高大上,反而有那么点俗不可耐,甚至人人都能猜透剧情,但却依旧每每能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这大概正是韩剧能在美剧、英剧之外自成一派的根本所在吧。
除掉韩剧中各种奢侈品牌,编剧们的主要精力便在于造梦了。韩剧的主要观众群一般都是想成为女神的非女神,她们就在追看时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代入。
深度迷恋都教授这件事,从心理学机制上讲,叫做“移情”。从婚恋的角度看,她们是没有“未来”的,但是她们有“过去”。当她们发现了一个如此完美的男人,会把他当成她们过去遗憾没能在一起的情人,或者一直想象中的某个人。这种心理促使更多的人去关注同一个事物,也有可能使得“爱教授”的群体组成的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贾晓明认为:韩剧有许多的心理功能。比如,它真实地再现生活,每个人似乎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满足了人们寻求自我、理解自我的需要。
同时,看韩剧也有替代性满足。韩剧中,有许多恋人间的不期而遇,也是许多人的幻想,绝大多数人似乎都随着韩剧的主人公谈了一场恋爱。我们看一百多集的电视剧,随着主人公的命运一起感动一起担忧,跟主人公一样经历许多情感,体验宣泄各种情绪,不断对自我进行反思和思考,这无异于接受一个长程的心理治疗。很多韩剧都是在讨论女性的困扰、社会地位、价值和女性自我的转变,深刻刻画了两性关系、社会观念以及道德困境对人的影响。
也有专家说,看韩剧太投入,或感情上和剧情引起强烈共鸣时,可能会影响人正常的思维能力,混淆虚构的剧情和现实,虽然这种评论的专业性有待考察,但过度依赖与自我代入,总归不是一件好事。
-------------------------------------------------------------
新浪微博@博曼心理
微信号:bomanxinli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