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难等
喜欢王家卫真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导演能有王家卫那样的诗意禅写,具有那么强烈的映像风格,专注于现代城市边缘人的精神困境。他电影台词里的每个字都熟稔无比,深觉所有人生言说不尽的爱恨与遗憾尽于那些自言自语间了。
有时候感慨,王家卫可真是取名高手,每部电影的名字都韵味十足,《花样年华》也好,《重庆森林》也罢,听上去都风光无限。最爱当然是《春光乍泄》,这四个字明媚妖冶,色调饱满,拼接成一片旖旎荡漾的图景,但一个“乍”字却也泄露了些烂漫时光短暂难留的悲凉来。
无论多么浪漫的爱情故事都会坠入到熏人的尘世灶火里头去,唯独王家卫电影的男女偏偏总是隔绝着所谓的地气,永远漂浮在虚幻疏离的梦境里,上演着逃避与拒绝的故事。许多人物都有神经兮兮的可爱,王菲随着最大声的音乐摇头晃脑,金城武能够半夜潜入猪肉店给死猪捶背,戴着金色假发的莫文蔚最喜欢下雨。做一些奇怪的事,爱一些不可能的人。孤独的人们向来懂得给自己寻求短促的快乐。
而一段感情的变淡,也就如等着凤梨罐头的过期。都是迟早的事。
王家卫的电影的结构永远是断裂的、拼贴式的,缝合故事的是絮絮的旁白。他的电影从来近似于气味,充溢着如同反复被遥远记忆中的滂沱大雨冲刷的潮湿感,转瞬即逝亦能侵蚀骨髓。他的光影情绪和我的个人记忆始终交错。有的电影有皮相,有的电影有骨相,王家卫的电影里都是诡谲飘忽的漫漫气相。他的电影肌理表面看来纹路复杂,符号众多,气息紊乱,其实内在的情致与氛围始终保持了统一,也许是因为,寂寞的人都一样。王家卫的音乐品味向来为人所称道,他的电影的原声碟部部是我的心头爱。往往片子越寂寞,音乐越喧哗。
《春光乍泄》在多年里始终是我心中难以愈合的伤,里面的爱深到蚀骨销魂,继而灰飞烟灭。它作为王家卫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在摄影、剪辑、配乐、色彩运用、画外音等形成了高度一致的美感,而情感亦极其浓烈。逃离与追寻是王家卫电影里最常见的主题,而这部电影的两个人更置身于加重了漂泊的滞重感的陌生国家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
一段时间里疯狂地想找一盏跟里面一样的瀑布灯,也无数次想着如何能够去南美洲,找寻世界尽头的灯塔。可惜这都如暴戾青春里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一样,终究都没有完成。
毕竟是浮生长恨欢娱少,何宝荣和黎耀辉的好时光大概也就是何宝荣受伤的短短一段,只有他们再次复合时,影片才从黑白变成了鲜艳的暖色调。黎耀辉为何宝荣擦身、灭虱子、做饭、买烟,蹲在床边默默地长久注视他睡着的模样。两个人在厨房和房间跳探戈,情绪随着身体和音乐摇曳,缓缓升腾,也有窗帘隐隐被风吹动。
这部片子的色彩挥洒非常绚烂多样,大多是华美瑰丽的印象式铺陈,看完之后脑海沉淀下来都是些支离破碎的细节。比如我常常会想起开头何宝荣躺在床上望着那盏旋转的瀑布灯时的眼神;何宝荣受伤之后和黎耀辉回家在车上靠着他的肩膀;两个人驾着破车在冷天大雾弥漫的公路迷路;还有黎耀辉生病了,何宝荣无赖地要他做饭,他骂对方还是不是人,但下个镜头,就是他裹着毯子在厨房炒蛋炒饭的场景。这些片段像零乱的烟蒂,在我心头弹落,烫出许多窟窿来。
黎耀辉等过何宝荣太多次,对他近乎宠溺。何宝荣总是伤痕累累地出现,而很快又会厌倦出逃,他知道自己被偏爱,所以有恃无恐。多少次黎耀辉都面对他的“不如我们从头来过”难以抵挡,但其实他未必不知自己再去爱惜何宝荣又有何用,何宝荣就如一道灼眼而醒目的伤口,有近妖的美丽形状,却而不可触碰。黎耀辉爱到无比卑微,甚至成了何宝荣眼中的束缚。
买了满架子的烟,藏起了你的护照。可惜我怎么做,也无法留住生性浪荡爱漂泊的你。就像《当时的月亮》里唱的:“能够呼吸的,就不能够放在身旁。”但当黎耀辉再也无法忍受,最后的离去也决绝而不可逆转。他不愿再见何宝荣,也是怕听到那句咒语,怕自己又一次缴械投降。因为害怕被再次背弃,所以终于离开。
王家卫电影里的人最是别扭,最爱赌气。最典型是《东邪西毒》里面的张曼玉,她一直在等着欧阳锋的一句话,她觉得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最后才终于明白说不说其实没什么分别。她怨恨他让她等,报复的手段却是让自己也蹉跎了一生。最后她趴在窗口,手里摩挲一朵边缘已开始颓败的红色百合,神情凄然,眼睛垂落,喃喃道:“我一直以为我赢了,直到有一天照镜子,才知道我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间,我最喜欢的人不在我身边。如果可以重新开始该多好。 ”
一遍遍念黄历的欧阳锋的声音也透着多少苍凉。
王家卫也说,这个江湖中最厉害的不是武功,而是时间。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那些往事缓缓飘落,都燃成了时间的灰烬。
何宝荣亦是如此。他对黎耀辉的爱,大约并不比黎耀辉对他的浅,他的任性是因为他没有安全感,需要反复确认对方的爱,黎耀辉看着何宝荣跟他人一起离去,而车里的何宝荣仰着脸点烟然后回头冷冷的一瞥实际上隐含了太多的微妙情感。还是负气的孩童心理,看我离开你依然可以过得很好。我向你炫耀,只是盼望你嫉妒,其实真正心里要的,不过就是你哄一哄我。可终于有一天,你没有再回头。
春光仅半部,剩下的都是落寞。片尾曲是《happy together》,能把情绪一下子撩得很高。前几遍看《春光乍泄》时,我一直不觉得这其中哪个人是真的快乐的,后来回忆种种隐淡线索,渐渐觉得其实那个宠溺何宝荣的黎耀辉是无比快乐的,他给何宝荣打电话问他要吃什么的口气是如此愉快,也一直任由他来来去去都可以。后来黎耀辉在台北闹市看到了小张的照片,才知道小张之所以能够在外面自由自在,是因为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个地方等着他回去。大概何宝荣也以为黎耀辉会永远等他,可惜他终于挥霍尽了对方的爱,被彻底放逐。
黎耀辉的哭声被留在了那旷远寂寥的世界尽头,伴着海浪翻涌和海鸟的阵阵叫声而渺不可闻。何宝荣的哭泣则在空空的小屋里显得极为悲恸。我无法掩饰自己对何宝荣这个角色的偏爱,当然主要是因为哥哥张国荣演绎的关系,和黎耀辉一样忍不住给予纵容。总觉得他做什么都尽可以原谅。这一刻,我更同样无法遏制悲伤的情绪。
《2046》里说,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当黎耀辉站在瀑布前的时候,周围弥漫升腾的水汽包裹了他的身体,他仰着脸,再次落泪。那时向下倾泻的大概也是他漫长的关于记忆的瀑布,水声轰鸣,水花四溅,而本应在一起的人却已不在身旁。
心心念念地等了那么久,也只是一个人到了相约的地点,一个人黯然。
春光易逝,唯孤独永恒。
距离春光逝去十年后的2007年,王家卫拍了《蓝莓之夜》。一个女孩跟男友分手了,把钥匙丢在了咖啡店,而渐渐跟咖啡店老板熟悉。她决定走一条距离最长的路去穿越这条街道。于是开始了一段陌生的旅程,最后回到了那家咖啡店。这本身是王家卫电影里平平的一部,只是我太喜欢最后的那一段台词:“我几乎用了一年的时间让自己来到这里,最后才发现,其实穿越这条马路并不是那么的难,只需要看街道的对面你在等着的是谁。”
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它弥补了一些春光里的遗憾。
有些爱因为飘渺虚无而充满痛苦撕扯,有些爱沾了凡俗烟火气息而终于温柔绵长。
等待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它映照出的都是最耐心和深情的灵魂。而我盼望着,所有望穿秋水过尽千帆的等,在忍过那些空庭印苍苔的萋萋年华后,都迎来安稳的归宿。
你该知,是有那么一个人,能配得起冰雪融化、大地复苏后的盎然春色的。
有时候感慨,王家卫可真是取名高手,每部电影的名字都韵味十足,《花样年华》也好,《重庆森林》也罢,听上去都风光无限。最爱当然是《春光乍泄》,这四个字明媚妖冶,色调饱满,拼接成一片旖旎荡漾的图景,但一个“乍”字却也泄露了些烂漫时光短暂难留的悲凉来。
无论多么浪漫的爱情故事都会坠入到熏人的尘世灶火里头去,唯独王家卫电影的男女偏偏总是隔绝着所谓的地气,永远漂浮在虚幻疏离的梦境里,上演着逃避与拒绝的故事。许多人物都有神经兮兮的可爱,王菲随着最大声的音乐摇头晃脑,金城武能够半夜潜入猪肉店给死猪捶背,戴着金色假发的莫文蔚最喜欢下雨。做一些奇怪的事,爱一些不可能的人。孤独的人们向来懂得给自己寻求短促的快乐。
而一段感情的变淡,也就如等着凤梨罐头的过期。都是迟早的事。
王家卫的电影的结构永远是断裂的、拼贴式的,缝合故事的是絮絮的旁白。他的电影从来近似于气味,充溢着如同反复被遥远记忆中的滂沱大雨冲刷的潮湿感,转瞬即逝亦能侵蚀骨髓。他的光影情绪和我的个人记忆始终交错。有的电影有皮相,有的电影有骨相,王家卫的电影里都是诡谲飘忽的漫漫气相。他的电影肌理表面看来纹路复杂,符号众多,气息紊乱,其实内在的情致与氛围始终保持了统一,也许是因为,寂寞的人都一样。王家卫的音乐品味向来为人所称道,他的电影的原声碟部部是我的心头爱。往往片子越寂寞,音乐越喧哗。
《春光乍泄》在多年里始终是我心中难以愈合的伤,里面的爱深到蚀骨销魂,继而灰飞烟灭。它作为王家卫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在摄影、剪辑、配乐、色彩运用、画外音等形成了高度一致的美感,而情感亦极其浓烈。逃离与追寻是王家卫电影里最常见的主题,而这部电影的两个人更置身于加重了漂泊的滞重感的陌生国家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
一段时间里疯狂地想找一盏跟里面一样的瀑布灯,也无数次想着如何能够去南美洲,找寻世界尽头的灯塔。可惜这都如暴戾青春里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一样,终究都没有完成。
毕竟是浮生长恨欢娱少,何宝荣和黎耀辉的好时光大概也就是何宝荣受伤的短短一段,只有他们再次复合时,影片才从黑白变成了鲜艳的暖色调。黎耀辉为何宝荣擦身、灭虱子、做饭、买烟,蹲在床边默默地长久注视他睡着的模样。两个人在厨房和房间跳探戈,情绪随着身体和音乐摇曳,缓缓升腾,也有窗帘隐隐被风吹动。
这部片子的色彩挥洒非常绚烂多样,大多是华美瑰丽的印象式铺陈,看完之后脑海沉淀下来都是些支离破碎的细节。比如我常常会想起开头何宝荣躺在床上望着那盏旋转的瀑布灯时的眼神;何宝荣受伤之后和黎耀辉回家在车上靠着他的肩膀;两个人驾着破车在冷天大雾弥漫的公路迷路;还有黎耀辉生病了,何宝荣无赖地要他做饭,他骂对方还是不是人,但下个镜头,就是他裹着毯子在厨房炒蛋炒饭的场景。这些片段像零乱的烟蒂,在我心头弹落,烫出许多窟窿来。
黎耀辉等过何宝荣太多次,对他近乎宠溺。何宝荣总是伤痕累累地出现,而很快又会厌倦出逃,他知道自己被偏爱,所以有恃无恐。多少次黎耀辉都面对他的“不如我们从头来过”难以抵挡,但其实他未必不知自己再去爱惜何宝荣又有何用,何宝荣就如一道灼眼而醒目的伤口,有近妖的美丽形状,却而不可触碰。黎耀辉爱到无比卑微,甚至成了何宝荣眼中的束缚。
买了满架子的烟,藏起了你的护照。可惜我怎么做,也无法留住生性浪荡爱漂泊的你。就像《当时的月亮》里唱的:“能够呼吸的,就不能够放在身旁。”但当黎耀辉再也无法忍受,最后的离去也决绝而不可逆转。他不愿再见何宝荣,也是怕听到那句咒语,怕自己又一次缴械投降。因为害怕被再次背弃,所以终于离开。
王家卫电影里的人最是别扭,最爱赌气。最典型是《东邪西毒》里面的张曼玉,她一直在等着欧阳锋的一句话,她觉得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最后才终于明白说不说其实没什么分别。她怨恨他让她等,报复的手段却是让自己也蹉跎了一生。最后她趴在窗口,手里摩挲一朵边缘已开始颓败的红色百合,神情凄然,眼睛垂落,喃喃道:“我一直以为我赢了,直到有一天照镜子,才知道我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间,我最喜欢的人不在我身边。如果可以重新开始该多好。 ”
一遍遍念黄历的欧阳锋的声音也透着多少苍凉。
王家卫也说,这个江湖中最厉害的不是武功,而是时间。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那些往事缓缓飘落,都燃成了时间的灰烬。
何宝荣亦是如此。他对黎耀辉的爱,大约并不比黎耀辉对他的浅,他的任性是因为他没有安全感,需要反复确认对方的爱,黎耀辉看着何宝荣跟他人一起离去,而车里的何宝荣仰着脸点烟然后回头冷冷的一瞥实际上隐含了太多的微妙情感。还是负气的孩童心理,看我离开你依然可以过得很好。我向你炫耀,只是盼望你嫉妒,其实真正心里要的,不过就是你哄一哄我。可终于有一天,你没有再回头。
春光仅半部,剩下的都是落寞。片尾曲是《happy together》,能把情绪一下子撩得很高。前几遍看《春光乍泄》时,我一直不觉得这其中哪个人是真的快乐的,后来回忆种种隐淡线索,渐渐觉得其实那个宠溺何宝荣的黎耀辉是无比快乐的,他给何宝荣打电话问他要吃什么的口气是如此愉快,也一直任由他来来去去都可以。后来黎耀辉在台北闹市看到了小张的照片,才知道小张之所以能够在外面自由自在,是因为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个地方等着他回去。大概何宝荣也以为黎耀辉会永远等他,可惜他终于挥霍尽了对方的爱,被彻底放逐。
黎耀辉的哭声被留在了那旷远寂寥的世界尽头,伴着海浪翻涌和海鸟的阵阵叫声而渺不可闻。何宝荣的哭泣则在空空的小屋里显得极为悲恸。我无法掩饰自己对何宝荣这个角色的偏爱,当然主要是因为哥哥张国荣演绎的关系,和黎耀辉一样忍不住给予纵容。总觉得他做什么都尽可以原谅。这一刻,我更同样无法遏制悲伤的情绪。
《2046》里说,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当黎耀辉站在瀑布前的时候,周围弥漫升腾的水汽包裹了他的身体,他仰着脸,再次落泪。那时向下倾泻的大概也是他漫长的关于记忆的瀑布,水声轰鸣,水花四溅,而本应在一起的人却已不在身旁。
心心念念地等了那么久,也只是一个人到了相约的地点,一个人黯然。
春光易逝,唯孤独永恒。
距离春光逝去十年后的2007年,王家卫拍了《蓝莓之夜》。一个女孩跟男友分手了,把钥匙丢在了咖啡店,而渐渐跟咖啡店老板熟悉。她决定走一条距离最长的路去穿越这条街道。于是开始了一段陌生的旅程,最后回到了那家咖啡店。这本身是王家卫电影里平平的一部,只是我太喜欢最后的那一段台词:“我几乎用了一年的时间让自己来到这里,最后才发现,其实穿越这条马路并不是那么的难,只需要看街道的对面你在等着的是谁。”
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它弥补了一些春光里的遗憾。
有些爱因为飘渺虚无而充满痛苦撕扯,有些爱沾了凡俗烟火气息而终于温柔绵长。
等待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它映照出的都是最耐心和深情的灵魂。而我盼望着,所有望穿秋水过尽千帆的等,在忍过那些空庭印苍苔的萋萋年华后,都迎来安稳的归宿。
你该知,是有那么一个人,能配得起冰雪融化、大地复苏后的盎然春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