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得会聊天?
诺诺粒粒
方法无二。
会听而已。
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闲聊的最大驱动力并不是想交流意见拓宽思路。
他们只是想表达自己。
进而求得认同。
会听的意思不是“嗯嗯哦哦”的全盘附和。
“XXX真是个无趣的人呢”
大多数时候说的就是这样,如同录音机一般,无法提供自己的回应,真的会让对方非常没有欲望说下去呢。
会听的意思也不是就对方观点展开一场辩论。
大家有着不同的生活,当然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经历和观点。提出异议可以,但非要争论出孰是孰非,求得一个大统一,又不是学术研究,这实在是很难而且无聊的一件事吧。
会听的意思大约就是,把自己的同理心最大地发挥在谈话之中。
感受讲述者在他故事里的处境,然后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对方继续讲故事和表达感受。
很难理解么?
”我上个礼拜被甩了。”
这个时候你要带入讲述者的故事里,假想你是一个悲伤寂寥爱情失败不知悔改还有时间来抱怨的大looser,你被心爱女友甩了,你会怎么样?
会有像shi一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么?
”难怪你状态不怎么好,我失恋的时候整夜睡不着。你会么?“
这是一个还不错的反应:1.让他知道你明白他的状态和感受,2.也表示了你的关心,3.同时发问,以让他的讲述继续。(真不是每个失恋的人都喜欢别人刨根问底追问分手细节的)
所谓代入感非常重要,伴随讲述者经历他的经历,去旅游,去遭受大悲剧,去体会大圆满。但我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体会对方感受,又不会喧宾夺主变成自己故事宣讲会的。
怎么办呢,可以在自己脑子里制造一个声音。这个声音时常能把自己从对话里抽离出来,提醒自己这只是一场普通闲聊而已。
这个声音的作用如下:
提醒提出不同观点时,要稍婉转——”确实是这样子吗?我遇到过不一样的情况呢……“就比 ”又在乱说了,明明就是……“ 让人容易接受多了。
提醒自己进入无意义争论后,争辩不多于5句。到了5句赶紧结束。
提醒自己要多发问——发问是会聊天的一种手段吧。即使在讲自己的故事,多说”你觉得呢?“ ”换你你会这样做吗?“也会让别人更有参与感,更加舒服呢。这样也避免了自己非常傻的滔滔不绝……
提醒自己要给予对方在渴求着的”认同感“——这可能就是对方与你谈话的目的吧。适时鼓励+自己类似经验+一些小调笑:)
肢体语言。开心时候high five,伤心时候给张纸。这个太基本了。
提醒自己再激动说话也不要太快,音调不要太高——人的音色虽然没有办法改变,但语速和音调却可以。适当的语速音调会让交流变得顺畅呢。
即使再不认同对方,永远也不要在对话中出现讽刺和挖苦。——这会让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而且也是对人非常不尊重。当然朋友之间玩笑除外,但分得清玩笑的度,又不是每个人能够做得到的了……
题主下次有意识地照着我说的这七点试试吧。
不要太急于表达自己,适时引导又不打断对方,对方就会一直说一直说,不信可以真可以试试。蛮有意思的。
当然啦我说的都是非常初阶的会聊天。仅限于和没有熟到共同话题一大把的朋友交流时用。
真正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和你说话,觉得你是一个很有趣的人,还是需要非常有趣的人格和广泛的涉猎作为支撑的。
SeanTan,
刚好我准备学习如何聊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
就此我以前看过一些相关的书,我认为从立论到实操最好的一本叫做《谈话的力量》。下面把读书笔记粘贴上来,这本书的内容我还没有知道做到,仅仅是给各位提供参考:
【总结评价】
这是一本非常赞的增加谈话技巧的书,主要针对的内容是交际中的交谈。书很薄,内容也很简单易懂。作者介绍了交际交谈中可以用到的各种技巧,分别简单阐明了为什么这样做,还给了很多具体的操作办法。这些技巧包括:提问、称赞、倾听、自我披露、利用自由信息等。
作者也介绍了如何搭讪,如何邀请想要发展人际关系的对象,如何接受批评、拒绝别人操纵和要求别人作出改变。作者还介绍了如何运用简单有效的肢体语言和如何在社交场合克服紧张情绪。
最后,作者阐述如何有效进行提高谈话技巧的训练,如何制定目标和计划。
总而言之,作者这本书深入浅出,虽然浅显,但是很真诚,但并没有太多冗余信息,信息浓度高,且可行性很强。
PS:这本书的中文版艳俗的粉红色封面差点让人错过一本好书。
--------------------------------------------------------------------------------------------------
根据此书浓缩的谈话原则13条:
1、先提两个封闭式的问题,然后迅速转向开放式的问题
2、提问的时候保持倾听
3、保持双重视角,考虑对方的需要
4、当对方的观点和你不一致时,先问清楚理由,再进行表态
5、准备一些有趣的、实用的问题
6、称赞应诚实而具体
7、称赞对方,紧接着提一个相关的问题,可以避免对方因被称赞而尴尬
8、不要一味称赞,小事情可以提不同意见
9、对方的谈话中通常蕴含了非常多的自由信息,要善加利用
10、 谈话中要自我披露,意见比信息更能让对方认识你
11、 和陌生人搭讪,谈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感兴趣和开放的态度
12、 可以问对方的兴趣有哪些,选一项自己同样感兴趣的邀请对方参与
13、 放松,你越放松,对方也会越轻松
--------------------------------------------------------------------------------------------------
谈话的力量
作者:艾伦·加纳
【主题】关于日常如何通过谈话进行交际
【纲要和重要摘录】
第一章 通过提问题促进交谈
1、 问题分为两种:开放式和封闭式。总是提封闭式的问题会使谈话进行不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在两个封闭式的问题后马上转向开放式的问题。
2、 提问题能增强控制谈话的能力。
3、 (提问题的小技巧:利用对方提到的词转移自己不喜欢的话题;或问一些宽泛的问题,例如工作之余的爱好。)
4、 提问题的两条原则:
a) 提问的同时保持倾听。
b) 尽量保持双重视角,考虑对方的需要。
5、 提问题常见的错误:
a) 问题过于宽泛,对方回答很耗精力;
b) 开始的问题太难;
c) 问引导性的问题:这是最封闭式的问题;
d) 提问之前表示不赞同——如果对方和你的观点不一致,问明白理由才表态;
e) 找不到提问的内容——可以提前做准备;或者有意识准备一些有趣的、实用的问题。
第二章 表示诚实的称赞
1、 称赞别人做得好的地方,能鼓励他重复这种行为。
2、 鼓励喜欢的行为比惩罚厌恶的行为更为有效。
3、 给与诚实、积极地回应不但能让对方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做事,而且能增加对方对你的好感。
4、 怎么样表达直接的称赞:直接的赞扬需要:a)更具体一些;b)称呼对方的名字;
5、 怎样帮助别人接收自己的称赞?赞扬之后加上一个具体的相关的问题,比如:艾伦,你教得真好,你总是给我们每个人作辅导——你在辅导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
6、 将否定换成直接称赞:不要因为别人失败而批评,可以赞扬对方的进步。
7、 如果对方实在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称赞别人做得好的地方。
8、 很多称赞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表达出来。
9、 怎么样让你的直接称赞变得令人信服?
a) 开始偶尔称赞,后来慢慢提高频率;
b) 开始措辞相对谨慎;
c) 称赞的同时不要有索取行为;
d) 切忌所有事都一味称赞,小事上可以提不同意见;
e) 不要用别人称赞自己的话回赞对方;
f) 善意的将对方的行为、衣着或外表和别人比较(优势之下)。
10、 其他适用的称赞:
a) 通过第三人传达称赞。
b) 间接称赞。间接用相关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
11、 积极地接受称赞:比如看着对方坦诚接受。
第三章 倾听别人的话语
1、 积极倾听。倾听如此重要,因为信息可能传播中扭曲或衰减。
2、 人际交往源于内心。
3、 积极倾听的技巧。
4、 积极倾听表示你接受:真正倾听要弄明白对方话语背后所隐含的意思。
5、 倾听的时候不可忽视对方的感情。
6、 对非语言信息的倾听非常重要,且难以正确理解:对此可以告诉对方自己听后的结论,以检验是否正确;可以试探地告诉对方自己对对方肢体语言的理解。
第四章 利用自由信息
1、 对方的话语里面经常会流露出非常多的自由信息,所需要做的是留心和注意;如果你觉得有用,可以就此进一步打开话题。(自由信息指的是对方无意中透露出来的与当下话题并不直接相关的信息)
2、 利用自由信息的方式是就此评论或提一个问题。
第五章 让别人知道你
1、 自我透露:交际中,别人想知道你的情况,态度、兴趣、价值观、住址、工作等等;自我透露不够可能造成隔阂,阻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 自我透露的过程:一点一点向对方透露自己的情况。
3、 自我透露具有典型的对称的特点,即双方通常是以相同的进度透露自己。
4、 自我透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设定对方回答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比如:我的名字是XX,你的呢?
5、 通常交流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客套话、事实、意见、感受。
6、 如果和对方碰巧要同行一小段,而且又不愿意谈论实质性内容个,可以提及无关的客套话题。
7、 意见比客套话或事实更能让对方了解你。
8、 怎样让对方对你的自我透露感兴趣?仅仅透露事实是不行的,要告诉事实和你的联系。
9、 自我透露常见的问题:
a) 给人错误印象,导致厌烦或者虚假吸引;
b) 不被人相信;
c) 观点不明确;
d) 用问句来表达意见或感情——用直接的陈述更明确有力。
e) 害怕对方生厌而退缩。
10、 现代人都容易受困于人际交往问题,如果能坦诚和对方建立一对一的关系,触及对方的内心,那么你很可能会受到对方欢迎。
第六章 开始一段谈话
1、 如何和陌生人攀谈?
a) 寻找可能向你打开心扉的陌生人——比如单独的、空闲的人;
b) 判断对方的态度——如果微笑,展现张开双臂等肢体语言,标明对方对你感兴趣;
c) 接下来微笑一下,目光交流,然后开口说话。
2、 说什么话并不太重要,重要是抓住和对方交流的机会。
3、 搭讪的内容很简单,三个方面:
a) 环境——谈论环境不容易让对方担心和防卫;开始谈话后仔细倾听,留意对方的自由信息;
b) 对方——观察对方的穿着、做什么、说什么、读什么,想一些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也可以直接表达你对对方感兴趣。
c) 自己——一般不是好的开场,但是这样的开场也很有趣:“Hi,我叫Sean,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4、 开始搭讪的三个方式:
a) 提问题;
b) 发表看法;
c) 陈述事实。
第七章 发出可能被接受的邀请
1、 主动与希望认识的人交谈;向希望作进一步了解的人主动发出邀请;
2、 大多数人倾向于被动作出反应。
3、 双重视角:照顾对方的兴趣和需求。只要问问对方喜欢什么活动,然后选一样自己也喜欢的,邀请他参加。
4、 态度直接:直接告诉对方自己想邀请对方做什么,不要问:星期六晚上有空吗?
5、 小处着手:要求越少,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6、 随意一些:take it easy。
7、 如果遭到拒绝怎么办?1)可能对方并非排斥你,只是有别的事情;2)如果对方无理由连续拒绝,可能对方对你不感兴趣,对此也不要问理由;3)遭到连续拒绝,也可以尝试坚持。
第八章 积极地接受批评
1、 面对批评的四种错误做法:
a) 逃避问题;
b) 完全予以否认;
c) 找借口和解释;
d) 防卫性的反击。
2、 积极地回应方式和步骤:
a) 第一步:询问具体内容: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现问题所在,问对方还有没有别的地方不满;如果对方有隐含的目的,更要追问清楚;
b) 第二步:同意对方的批评。如果对方的批评是错误的,可以:
i. 同意对方说的事实部分,但坚持自己的立场。
——可以重复对方提到的关键词。
——当对方批评很宽泛的时候,可以接受自己认为有道理的部分,而不接受其他部分。引用论据能有效支持自己的观点。
——当别人用普遍真理来批评你,你可以同意对方的事实,但否定对方的结论。
——当对方非常好事,你又不想解释的情况下,可以标明自己就是不喜欢。
ii. 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这样你可以听取不同意见,但是保持自己的立场。比如,白银价格的确可能下跌,但是基于……,我认为两年内一定会反弹。
第九章 拒绝别人的操纵
1、 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有时都会试图让你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有一条简单的办法可以解决:
2、 “破唱片回应法”,三个步骤:
a) 询问具体内容;
b) 同意对方的事实或者有发表意见的权力;
c) 通过自我透露,标明不想按照对方说的做,加上自己的理由。
d) 对方如果坚持,则对方说什么都同意,但是坚持用同一个理由拒绝对方。
第十章 要求改变
1、 当你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权利被侵犯,你想改变别人,怎么办?
2、 确定谁有烦恼。一旦确定自己有烦恼,清楚告诉对方,他就不会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更容易解决矛盾。
3、 说明有问题的行为。一次只提一种行为,如果说太多,对方可能畏惧而退缩。说明对方的问题的时候,态度要明确,面部表情要和话语一致。避免揣测对方的意图,这样归因容易激化矛盾。
4、 说明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方的行为产生的后果。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用粗俗的语言和坏的词汇。不要把想法和推论当作感受,比如我觉得你不喜欢我。
5、 做完以上行为,暂定,给对方回应的时间。
6、 直接要求对方应该作什么样的改变。要求应该具体,明确,不要用问句而要用陈述句。
7、 如果对方忽视或者回避,那么重复要求。
8、 当对方对自己的意见感到反感或生气,可以通过积极倾听消除对方的紧张情绪,让对方能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样做:
a) 交待你的要求;
b) 沉默;
c) 通过积极的倾听回应对方;
d) 根据需要重复刚刚的三个步骤。
9、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牢记自己的目标是实现改变。
第十一章 通过动作表情达意
1、 个人空间
2、 姿态
3、 身体接触:最能传达感情的两个动作:握手和拥抱。
4、 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社交成功的先决条件,这表示:尊重、关注;能够通过看对方的反应来收集信息,判断自己讲话的效果。
5、 微笑
6、 点头
第十二章 减少社交场合的紧张心理
1、 事件并不左右你的情绪,而是信念。
2、 四大导致社交紧张的信念:
a) 逃避:直面自己。
b) 恐惧:最差的情况又如何;换一个轻描淡写的词汇来描述后果。
c) 以偏概全:包括对自己和别人。不要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付出失败才能成功。并非人人喜欢你。
d) 追求完美:包括对自己和别人。不要遵循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准则,思考这些准则是谁制定的,为什么自己要遵守。
第十三章 有计划地去努力
1、 明确设定目标:
a) 明确
b) 可证实:别人能判断。
c) 肯定:用积极正面的词汇。
d) 可计量:
e) 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动。
2、 每周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3、 制定一周计划的时候,最好规定一个完成时间。
4、 划分目标的等级,从容易到难。
5、 增加步骤,把目标分解成一步一步。
6、 预先演练:心里演练,找类似的人演练。
7、 奖励自己。
8、 赞扬自己:1)进展顺利;2)进步不少;3)尽管失败,但是至少尝试了。
9、 语言的技巧和非语言的技巧:非语言技巧,Soften;语言技巧,开放式问题,称赞,自我透露,倾听,利用自由信息。增加每天使用技巧的次数,达到满意后,开展第二项技巧练习。
10、 新的开端——现在开始!
方法无二。
会听而已。
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闲聊的最大驱动力并不是想交流意见拓宽思路。
他们只是想表达自己。
进而求得认同。
会听的意思不是“嗯嗯哦哦”的全盘附和。
“XXX真是个无趣的人呢”
大多数时候说的就是这样,如同录音机一般,无法提供自己的回应,真的会让对方非常没有欲望说下去呢。
会听的意思也不是就对方观点展开一场辩论。
大家有着不同的生活,当然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经历和观点。提出异议可以,但非要争论出孰是孰非,求得一个大统一,又不是学术研究,这实在是很难而且无聊的一件事吧。
会听的意思大约就是,把自己的同理心最大地发挥在谈话之中。
感受讲述者在他故事里的处境,然后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对方继续讲故事和表达感受。
很难理解么?
”我上个礼拜被甩了。”
这个时候你要带入讲述者的故事里,假想你是一个悲伤寂寥爱情失败不知悔改还有时间来抱怨的大looser,你被心爱女友甩了,你会怎么样?
会有像shi一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么?
”难怪你状态不怎么好,我失恋的时候整夜睡不着。你会么?“
这是一个还不错的反应:1.让他知道你明白他的状态和感受,2.也表示了你的关心,3.同时发问,以让他的讲述继续。(真不是每个失恋的人都喜欢别人刨根问底追问分手细节的)
所谓代入感非常重要,伴随讲述者经历他的经历,去旅游,去遭受大悲剧,去体会大圆满。但我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体会对方感受,又不会喧宾夺主变成自己故事宣讲会的。
怎么办呢,可以在自己脑子里制造一个声音。这个声音时常能把自己从对话里抽离出来,提醒自己这只是一场普通闲聊而已。
这个声音的作用如下:
提醒提出不同观点时,要稍婉转——”确实是这样子吗?我遇到过不一样的情况呢……“就比 ”又在乱说了,明明就是……“ 让人容易接受多了。
提醒自己进入无意义争论后,争辩不多于5句。到了5句赶紧结束。
提醒自己要多发问——发问是会聊天的一种手段吧。即使在讲自己的故事,多说”你觉得呢?“ ”换你你会这样做吗?“也会让别人更有参与感,更加舒服呢。这样也避免了自己非常傻的滔滔不绝……
提醒自己要给予对方在渴求着的”认同感“——这可能就是对方与你谈话的目的吧。适时鼓励+自己类似经验+一些小调笑:)
肢体语言。开心时候high five,伤心时候给张纸。这个太基本了。
提醒自己再激动说话也不要太快,音调不要太高——人的音色虽然没有办法改变,但语速和音调却可以。适当的语速音调会让交流变得顺畅呢。
即使再不认同对方,永远也不要在对话中出现讽刺和挖苦。——这会让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而且也是对人非常不尊重。当然朋友之间玩笑除外,但分得清玩笑的度,又不是每个人能够做得到的了……
题主下次有意识地照着我说的这七点试试吧。
不要太急于表达自己,适时引导又不打断对方,对方就会一直说一直说,不信可以真可以试试。蛮有意思的。
当然啦我说的都是非常初阶的会聊天。仅限于和没有熟到共同话题一大把的朋友交流时用。
真正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和你说话,觉得你是一个很有趣的人,还是需要非常有趣的人格和广泛的涉猎作为支撑的。
SeanTan,
刚好我准备学习如何聊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
就此我以前看过一些相关的书,我认为从立论到实操最好的一本叫做《谈话的力量》。下面把读书笔记粘贴上来,这本书的内容我还没有知道做到,仅仅是给各位提供参考:
【总结评价】
这是一本非常赞的增加谈话技巧的书,主要针对的内容是交际中的交谈。书很薄,内容也很简单易懂。作者介绍了交际交谈中可以用到的各种技巧,分别简单阐明了为什么这样做,还给了很多具体的操作办法。这些技巧包括:提问、称赞、倾听、自我披露、利用自由信息等。
作者也介绍了如何搭讪,如何邀请想要发展人际关系的对象,如何接受批评、拒绝别人操纵和要求别人作出改变。作者还介绍了如何运用简单有效的肢体语言和如何在社交场合克服紧张情绪。
最后,作者阐述如何有效进行提高谈话技巧的训练,如何制定目标和计划。
总而言之,作者这本书深入浅出,虽然浅显,但是很真诚,但并没有太多冗余信息,信息浓度高,且可行性很强。
PS:这本书的中文版艳俗的粉红色封面差点让人错过一本好书。
--------------------------------------------------------------------------------------------------
根据此书浓缩的谈话原则13条:
1、先提两个封闭式的问题,然后迅速转向开放式的问题
2、提问的时候保持倾听
3、保持双重视角,考虑对方的需要
4、当对方的观点和你不一致时,先问清楚理由,再进行表态
5、准备一些有趣的、实用的问题
6、称赞应诚实而具体
7、称赞对方,紧接着提一个相关的问题,可以避免对方因被称赞而尴尬
8、不要一味称赞,小事情可以提不同意见
9、对方的谈话中通常蕴含了非常多的自由信息,要善加利用
10、 谈话中要自我披露,意见比信息更能让对方认识你
11、 和陌生人搭讪,谈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感兴趣和开放的态度
12、 可以问对方的兴趣有哪些,选一项自己同样感兴趣的邀请对方参与
13、 放松,你越放松,对方也会越轻松
--------------------------------------------------------------------------------------------------
谈话的力量
作者:艾伦·加纳
【主题】关于日常如何通过谈话进行交际
【纲要和重要摘录】
第一章 通过提问题促进交谈
1、 问题分为两种:开放式和封闭式。总是提封闭式的问题会使谈话进行不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在两个封闭式的问题后马上转向开放式的问题。
2、 提问题能增强控制谈话的能力。
3、 (提问题的小技巧:利用对方提到的词转移自己不喜欢的话题;或问一些宽泛的问题,例如工作之余的爱好。)
4、 提问题的两条原则:
a) 提问的同时保持倾听。
b) 尽量保持双重视角,考虑对方的需要。
5、 提问题常见的错误:
a) 问题过于宽泛,对方回答很耗精力;
b) 开始的问题太难;
c) 问引导性的问题:这是最封闭式的问题;
d) 提问之前表示不赞同——如果对方和你的观点不一致,问明白理由才表态;
e) 找不到提问的内容——可以提前做准备;或者有意识准备一些有趣的、实用的问题。
第二章 表示诚实的称赞
1、 称赞别人做得好的地方,能鼓励他重复这种行为。
2、 鼓励喜欢的行为比惩罚厌恶的行为更为有效。
3、 给与诚实、积极地回应不但能让对方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做事,而且能增加对方对你的好感。
4、 怎么样表达直接的称赞:直接的赞扬需要:a)更具体一些;b)称呼对方的名字;
5、 怎样帮助别人接收自己的称赞?赞扬之后加上一个具体的相关的问题,比如:艾伦,你教得真好,你总是给我们每个人作辅导——你在辅导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
6、 将否定换成直接称赞:不要因为别人失败而批评,可以赞扬对方的进步。
7、 如果对方实在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称赞别人做得好的地方。
8、 很多称赞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表达出来。
9、 怎么样让你的直接称赞变得令人信服?
a) 开始偶尔称赞,后来慢慢提高频率;
b) 开始措辞相对谨慎;
c) 称赞的同时不要有索取行为;
d) 切忌所有事都一味称赞,小事上可以提不同意见;
e) 不要用别人称赞自己的话回赞对方;
f) 善意的将对方的行为、衣着或外表和别人比较(优势之下)。
10、 其他适用的称赞:
a) 通过第三人传达称赞。
b) 间接称赞。间接用相关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
11、 积极地接受称赞:比如看着对方坦诚接受。
第三章 倾听别人的话语
1、 积极倾听。倾听如此重要,因为信息可能传播中扭曲或衰减。
2、 人际交往源于内心。
3、 积极倾听的技巧。
4、 积极倾听表示你接受:真正倾听要弄明白对方话语背后所隐含的意思。
5、 倾听的时候不可忽视对方的感情。
6、 对非语言信息的倾听非常重要,且难以正确理解:对此可以告诉对方自己听后的结论,以检验是否正确;可以试探地告诉对方自己对对方肢体语言的理解。
第四章 利用自由信息
1、 对方的话语里面经常会流露出非常多的自由信息,所需要做的是留心和注意;如果你觉得有用,可以就此进一步打开话题。(自由信息指的是对方无意中透露出来的与当下话题并不直接相关的信息)
2、 利用自由信息的方式是就此评论或提一个问题。
第五章 让别人知道你
1、 自我透露:交际中,别人想知道你的情况,态度、兴趣、价值观、住址、工作等等;自我透露不够可能造成隔阂,阻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 自我透露的过程:一点一点向对方透露自己的情况。
3、 自我透露具有典型的对称的特点,即双方通常是以相同的进度透露自己。
4、 自我透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设定对方回答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比如:我的名字是XX,你的呢?
5、 通常交流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客套话、事实、意见、感受。
6、 如果和对方碰巧要同行一小段,而且又不愿意谈论实质性内容个,可以提及无关的客套话题。
7、 意见比客套话或事实更能让对方了解你。
8、 怎样让对方对你的自我透露感兴趣?仅仅透露事实是不行的,要告诉事实和你的联系。
9、 自我透露常见的问题:
a) 给人错误印象,导致厌烦或者虚假吸引;
b) 不被人相信;
c) 观点不明确;
d) 用问句来表达意见或感情——用直接的陈述更明确有力。
e) 害怕对方生厌而退缩。
10、 现代人都容易受困于人际交往问题,如果能坦诚和对方建立一对一的关系,触及对方的内心,那么你很可能会受到对方欢迎。
第六章 开始一段谈话
1、 如何和陌生人攀谈?
a) 寻找可能向你打开心扉的陌生人——比如单独的、空闲的人;
b) 判断对方的态度——如果微笑,展现张开双臂等肢体语言,标明对方对你感兴趣;
c) 接下来微笑一下,目光交流,然后开口说话。
2、 说什么话并不太重要,重要是抓住和对方交流的机会。
3、 搭讪的内容很简单,三个方面:
a) 环境——谈论环境不容易让对方担心和防卫;开始谈话后仔细倾听,留意对方的自由信息;
b) 对方——观察对方的穿着、做什么、说什么、读什么,想一些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也可以直接表达你对对方感兴趣。
c) 自己——一般不是好的开场,但是这样的开场也很有趣:“Hi,我叫Sean,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4、 开始搭讪的三个方式:
a) 提问题;
b) 发表看法;
c) 陈述事实。
第七章 发出可能被接受的邀请
1、 主动与希望认识的人交谈;向希望作进一步了解的人主动发出邀请;
2、 大多数人倾向于被动作出反应。
3、 双重视角:照顾对方的兴趣和需求。只要问问对方喜欢什么活动,然后选一样自己也喜欢的,邀请他参加。
4、 态度直接:直接告诉对方自己想邀请对方做什么,不要问:星期六晚上有空吗?
5、 小处着手:要求越少,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6、 随意一些:take it easy。
7、 如果遭到拒绝怎么办?1)可能对方并非排斥你,只是有别的事情;2)如果对方无理由连续拒绝,可能对方对你不感兴趣,对此也不要问理由;3)遭到连续拒绝,也可以尝试坚持。
第八章 积极地接受批评
1、 面对批评的四种错误做法:
a) 逃避问题;
b) 完全予以否认;
c) 找借口和解释;
d) 防卫性的反击。
2、 积极地回应方式和步骤:
a) 第一步:询问具体内容: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现问题所在,问对方还有没有别的地方不满;如果对方有隐含的目的,更要追问清楚;
b) 第二步:同意对方的批评。如果对方的批评是错误的,可以:
i. 同意对方说的事实部分,但坚持自己的立场。
——可以重复对方提到的关键词。
——当对方批评很宽泛的时候,可以接受自己认为有道理的部分,而不接受其他部分。引用论据能有效支持自己的观点。
——当别人用普遍真理来批评你,你可以同意对方的事实,但否定对方的结论。
——当对方非常好事,你又不想解释的情况下,可以标明自己就是不喜欢。
ii. 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这样你可以听取不同意见,但是保持自己的立场。比如,白银价格的确可能下跌,但是基于……,我认为两年内一定会反弹。
第九章 拒绝别人的操纵
1、 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有时都会试图让你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有一条简单的办法可以解决:
2、 “破唱片回应法”,三个步骤:
a) 询问具体内容;
b) 同意对方的事实或者有发表意见的权力;
c) 通过自我透露,标明不想按照对方说的做,加上自己的理由。
d) 对方如果坚持,则对方说什么都同意,但是坚持用同一个理由拒绝对方。
第十章 要求改变
1、 当你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权利被侵犯,你想改变别人,怎么办?
2、 确定谁有烦恼。一旦确定自己有烦恼,清楚告诉对方,他就不会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更容易解决矛盾。
3、 说明有问题的行为。一次只提一种行为,如果说太多,对方可能畏惧而退缩。说明对方的问题的时候,态度要明确,面部表情要和话语一致。避免揣测对方的意图,这样归因容易激化矛盾。
4、 说明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方的行为产生的后果。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用粗俗的语言和坏的词汇。不要把想法和推论当作感受,比如我觉得你不喜欢我。
5、 做完以上行为,暂定,给对方回应的时间。
6、 直接要求对方应该作什么样的改变。要求应该具体,明确,不要用问句而要用陈述句。
7、 如果对方忽视或者回避,那么重复要求。
8、 当对方对自己的意见感到反感或生气,可以通过积极倾听消除对方的紧张情绪,让对方能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样做:
a) 交待你的要求;
b) 沉默;
c) 通过积极的倾听回应对方;
d) 根据需要重复刚刚的三个步骤。
9、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牢记自己的目标是实现改变。
第十一章 通过动作表情达意
1、 个人空间
2、 姿态
3、 身体接触:最能传达感情的两个动作:握手和拥抱。
4、 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社交成功的先决条件,这表示:尊重、关注;能够通过看对方的反应来收集信息,判断自己讲话的效果。
5、 微笑
6、 点头
第十二章 减少社交场合的紧张心理
1、 事件并不左右你的情绪,而是信念。
2、 四大导致社交紧张的信念:
a) 逃避:直面自己。
b) 恐惧:最差的情况又如何;换一个轻描淡写的词汇来描述后果。
c) 以偏概全:包括对自己和别人。不要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付出失败才能成功。并非人人喜欢你。
d) 追求完美:包括对自己和别人。不要遵循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准则,思考这些准则是谁制定的,为什么自己要遵守。
第十三章 有计划地去努力
1、 明确设定目标:
a) 明确
b) 可证实:别人能判断。
c) 肯定:用积极正面的词汇。
d) 可计量:
e) 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动。
2、 每周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3、 制定一周计划的时候,最好规定一个完成时间。
4、 划分目标的等级,从容易到难。
5、 增加步骤,把目标分解成一步一步。
6、 预先演练:心里演练,找类似的人演练。
7、 奖励自己。
8、 赞扬自己:1)进展顺利;2)进步不少;3)尽管失败,但是至少尝试了。
9、 语言的技巧和非语言的技巧:非语言技巧,Soften;语言技巧,开放式问题,称赞,自我透露,倾听,利用自由信息。增加每天使用技巧的次数,达到满意后,开展第二项技巧练习。
10、 新的开端——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