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骑行笔记 第六天(下)
28日冲呼尔(补,下)
喀纳斯湖相似于一个水库,水出库后即是喀纳斯河,一路在峡谷里穿行南下,形成月亮湾、卧龙湾等声名在外的景点,惊为天人。单论水色,相比颜色艳丽夺人的九寨沟,喀纳斯的未免单调,但更恬静,这里是一种玉一般的青色,有润泽质感。再论亲近性,九寨沟的水近一点,触手可碰,而喀纳斯的很多景点,都是从高往下的俯瞰,河水在临渊之下的峡谷流淌。不过,要是只看到这些,那跟着旅游团坐个大巴或者号称豪迈的自驾游就已足够。
大自然的美丽,要领略,而领略二字欲速则不达。徒步若嫌慢,单车的速度会不会好一点。
顺着河流方向前行,海拔自在下降,骑行也相对容易点,呼吸着峡谷里特有的混合了未经太阳暴晒过只能酝酿在山间的松树芳香的空气,穿堂在被高山切割成不同侧面的泛黄阳光中,光线从万千角度洒下,用颜色深浅梳理出远山。所有的这些,在一个以骆驼颈为名的地方,一条沿着山腰拐了一个性感的十公里长弯状若骆驼项颈的地方,最美。
2009年,曾经九寨沟沟里徒步两天,感受那种不可方物的美,随后在坐大巴返回松潘时一路所见,才知道大自然的绰约风姿需有逐渐而至的铺垫才算完美,恰好当时在路上看到了一位独自上路的骑行者,羡慕不已。这趟旅程,总算补回了这种遗憾。
在贾登峪吃过今早在杂货店补充的干粮充当晚饭后,开始了接近1000米的海拔攀升。此时太阳已渐西,若不在天全黑之前爬完上坡路,后面的路程难度将会更大;而在到达冲呼尔之前,我们已经问明不会再有村庄,所以,到达冲呼尔是唯一的方案。一路的上坡,同伴把我拉开得很远,车子性能的差距在体能贫乏的时候被迅速放大,好像很多事情通常都是这样,在极限的时候,积极的因素更容易导致积极的结果。在一个很大的发夹弯,同伴在弯心处等待我良久,看着我以最低速度上行,淡淡的告诉我应该稍微把后变速调高一点,频率太高容易累。我疲于蹬踏,双眼只能注视车前一米处不移焦,无力回应一句,“我的后变速只剩下四个,两档之间的差距不只是‘一点’。”
终于,路上只剩下了我,同伴已经不再出现在视线范围里,万鸟归巢,牛羊回圈,黄昏已至。一位当地人应是焦急归家,骑着轰鸣的摩托车从我身后飞快逼近,经过我身边时把速度降到我的车速,并行着用生硬的普通话问:“朋友,你要去哪?”
“冲呼尔。远吗?”
对方把左手很夸张的朝远处抛了出去,说:“冲呼尔还远得很,很远很远。”
连峰顶都没未到,我估摸也是很远,只能笑笑,也不知道怎么回他了。
他想了想,又说:“你把手搭在我车尾箱,我拉你一段。”
我内心不禁挣扎了好一下子,但想到遇见同伴时的可能嘲笑,和2007年环海南岛骑行时搭便车的遗憾,很快就坚定了,“朋友,谢谢你,我还是自己骑吧。你快点回家吧,天快黑了。”我已接近不能再用年轻作为做事不完美的借口的年纪,那就赶紧凡事学会咬一咬牙。
最后的一段上坡路,我已筋疲力尽,为了赶上前方的同伴,只能推车走捷径,压着草地一路上爬。把最后一抹夕阳摄下,天色开始转向深蓝,所有颜色都迅速被收敛,温度也在下降。草地上的所有帐篷,在我经过时都传来疯狂的狗吠,有些狗们甚至都直接冲到了我的跟前,而我的体能已经无法支撑我做除了上爬之外更多的事情,包括挥手驱赶。除了西南方向,天空已经完全深蓝,我已无法判断前方何时会踩上还未干燥的羊粪,不过即使能判断出来我想也没有力气绕开它们,只能一脚有的一脚没的,继续上爬。
终于在11点成功爬上坡顶,同伴早我十余分钟到达,已经冷得发抖,但还是为在天黑之前看到我赶上而高兴。我们把冲锋衣、裤穿好,围巾绑上,拍下最后一瞥晚霞,转身下坡。
我的劣质手电筒恰好此时坏了,一切能指明我路的只有前方同伴投影在车前方的一块白色光斑和他挂在头盔后闪烁的红色尾灯。山路无灯,月光未至,我们互相提醒着控制车速,顶着冷冽的晚风一路朝南、朝下冲去。
途中还有数次的断续爬坡,迎面而来的司机也时刻不忘用远光晃一晃你好让你目眩,更多的时候万籁俱静,只有轮胎高速摩擦沥青路面的声音,大风相伴,半月与漫天繁星已经挂顶,已经足够光亮照明我的前路。我们相互领航一段好保证有足够的警惕性,一切都让人感觉紧张却愉悦。
行进中,我们一直纳闷着喀纳斯机场为什么在一出景区的时候就有指示牌标志但直到现在都没露面,因为那是到达冲呼尔的必经之路,要是在深夜的山里走错路,那就玩笑够大的。正当我们踌躇不定,在一段下降的完结处,山与山之间的平地,终于发现漆黑山间那密集的灯光,而此地距离景区起码有五十公里,却依然号称喀纳斯机场。
再前行,路上几辆停在路边的大货车用前灯划破眼前的黑夜,司机们或坐或站正在吃着刚破的西瓜,离着很远便开始向我们挥手示意停下来。同伴执意不停。我猜是出于安全考虑,却突然回味起广州的烧生蚝。
进入冲呼尔前是一个明显的下降,一路把山砍下来,纯粹的回头弯起码有三十余个。不知从何时开始,身后跟上了一辆大货车,或许因为大家的速度都差不多,货车也没有想着超越我们。我表示很坦然但不知道同伴是否会回想起吃着西瓜的大汉们。就这样,两辆单车和一辆货车以前后紧跟的姿态一路追逐至山脚。由于是朝南且海拔急降,荒漠的热气即便在深夜也逼人,到达山底时,高山冷气已完全被热浪覆盖,我们都不得不把衣服脱得跟白天一样。
下山后蹉跎完最后的十公里,终于的在凌晨两点到达冲呼尔镇。50元住了下来,用了不少的时间平伏下心情正欲睡去,朦胧中发现天已渐亮。
喀纳斯湖相似于一个水库,水出库后即是喀纳斯河,一路在峡谷里穿行南下,形成月亮湾、卧龙湾等声名在外的景点,惊为天人。单论水色,相比颜色艳丽夺人的九寨沟,喀纳斯的未免单调,但更恬静,这里是一种玉一般的青色,有润泽质感。再论亲近性,九寨沟的水近一点,触手可碰,而喀纳斯的很多景点,都是从高往下的俯瞰,河水在临渊之下的峡谷流淌。不过,要是只看到这些,那跟着旅游团坐个大巴或者号称豪迈的自驾游就已足够。
大自然的美丽,要领略,而领略二字欲速则不达。徒步若嫌慢,单车的速度会不会好一点。
顺着河流方向前行,海拔自在下降,骑行也相对容易点,呼吸着峡谷里特有的混合了未经太阳暴晒过只能酝酿在山间的松树芳香的空气,穿堂在被高山切割成不同侧面的泛黄阳光中,光线从万千角度洒下,用颜色深浅梳理出远山。所有的这些,在一个以骆驼颈为名的地方,一条沿着山腰拐了一个性感的十公里长弯状若骆驼项颈的地方,最美。
2009年,曾经九寨沟沟里徒步两天,感受那种不可方物的美,随后在坐大巴返回松潘时一路所见,才知道大自然的绰约风姿需有逐渐而至的铺垫才算完美,恰好当时在路上看到了一位独自上路的骑行者,羡慕不已。这趟旅程,总算补回了这种遗憾。
在贾登峪吃过今早在杂货店补充的干粮充当晚饭后,开始了接近1000米的海拔攀升。此时太阳已渐西,若不在天全黑之前爬完上坡路,后面的路程难度将会更大;而在到达冲呼尔之前,我们已经问明不会再有村庄,所以,到达冲呼尔是唯一的方案。一路的上坡,同伴把我拉开得很远,车子性能的差距在体能贫乏的时候被迅速放大,好像很多事情通常都是这样,在极限的时候,积极的因素更容易导致积极的结果。在一个很大的发夹弯,同伴在弯心处等待我良久,看着我以最低速度上行,淡淡的告诉我应该稍微把后变速调高一点,频率太高容易累。我疲于蹬踏,双眼只能注视车前一米处不移焦,无力回应一句,“我的后变速只剩下四个,两档之间的差距不只是‘一点’。”
终于,路上只剩下了我,同伴已经不再出现在视线范围里,万鸟归巢,牛羊回圈,黄昏已至。一位当地人应是焦急归家,骑着轰鸣的摩托车从我身后飞快逼近,经过我身边时把速度降到我的车速,并行着用生硬的普通话问:“朋友,你要去哪?”
“冲呼尔。远吗?”
对方把左手很夸张的朝远处抛了出去,说:“冲呼尔还远得很,很远很远。”
连峰顶都没未到,我估摸也是很远,只能笑笑,也不知道怎么回他了。
他想了想,又说:“你把手搭在我车尾箱,我拉你一段。”
我内心不禁挣扎了好一下子,但想到遇见同伴时的可能嘲笑,和2007年环海南岛骑行时搭便车的遗憾,很快就坚定了,“朋友,谢谢你,我还是自己骑吧。你快点回家吧,天快黑了。”我已接近不能再用年轻作为做事不完美的借口的年纪,那就赶紧凡事学会咬一咬牙。
最后的一段上坡路,我已筋疲力尽,为了赶上前方的同伴,只能推车走捷径,压着草地一路上爬。把最后一抹夕阳摄下,天色开始转向深蓝,所有颜色都迅速被收敛,温度也在下降。草地上的所有帐篷,在我经过时都传来疯狂的狗吠,有些狗们甚至都直接冲到了我的跟前,而我的体能已经无法支撑我做除了上爬之外更多的事情,包括挥手驱赶。除了西南方向,天空已经完全深蓝,我已无法判断前方何时会踩上还未干燥的羊粪,不过即使能判断出来我想也没有力气绕开它们,只能一脚有的一脚没的,继续上爬。
终于在11点成功爬上坡顶,同伴早我十余分钟到达,已经冷得发抖,但还是为在天黑之前看到我赶上而高兴。我们把冲锋衣、裤穿好,围巾绑上,拍下最后一瞥晚霞,转身下坡。
我的劣质手电筒恰好此时坏了,一切能指明我路的只有前方同伴投影在车前方的一块白色光斑和他挂在头盔后闪烁的红色尾灯。山路无灯,月光未至,我们互相提醒着控制车速,顶着冷冽的晚风一路朝南、朝下冲去。
途中还有数次的断续爬坡,迎面而来的司机也时刻不忘用远光晃一晃你好让你目眩,更多的时候万籁俱静,只有轮胎高速摩擦沥青路面的声音,大风相伴,半月与漫天繁星已经挂顶,已经足够光亮照明我的前路。我们相互领航一段好保证有足够的警惕性,一切都让人感觉紧张却愉悦。
行进中,我们一直纳闷着喀纳斯机场为什么在一出景区的时候就有指示牌标志但直到现在都没露面,因为那是到达冲呼尔的必经之路,要是在深夜的山里走错路,那就玩笑够大的。正当我们踌躇不定,在一段下降的完结处,山与山之间的平地,终于发现漆黑山间那密集的灯光,而此地距离景区起码有五十公里,却依然号称喀纳斯机场。
再前行,路上几辆停在路边的大货车用前灯划破眼前的黑夜,司机们或坐或站正在吃着刚破的西瓜,离着很远便开始向我们挥手示意停下来。同伴执意不停。我猜是出于安全考虑,却突然回味起广州的烧生蚝。
进入冲呼尔前是一个明显的下降,一路把山砍下来,纯粹的回头弯起码有三十余个。不知从何时开始,身后跟上了一辆大货车,或许因为大家的速度都差不多,货车也没有想着超越我们。我表示很坦然但不知道同伴是否会回想起吃着西瓜的大汉们。就这样,两辆单车和一辆货车以前后紧跟的姿态一路追逐至山脚。由于是朝南且海拔急降,荒漠的热气即便在深夜也逼人,到达山底时,高山冷气已完全被热浪覆盖,我们都不得不把衣服脱得跟白天一样。
下山后蹉跎完最后的十公里,终于的在凌晨两点到达冲呼尔镇。50元住了下来,用了不少的时间平伏下心情正欲睡去,朦胧中发现天已渐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