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打卤面”
从《璀璨》《彼岸花》《曾经的你》《浮夸》《蓝莲花》《葡萄成熟时》等等,中间有首Sade的《By your Side》蓝调,此间温暖。然后,《品味》节目里听说了刘索拉,然后倔强就这样被肯定的留在了骨子里。记得有一期《品味》里还介绍了古巴的地方音乐,介于流行与乡村音乐流派间,在那个小镇上,每个民众都是音乐家,都是自由的百灵鸟。我向往。
其实我没听懂很多歌,没人敢说我理解所有音乐。那场费玉清的演唱会视频,我从晚上8点看到零晨1点,静静的聆听着。第二天,又看了一遍重播。《一剪梅》《懂你》《千里之外》《恰似你的温柔》《乡间小路》《三月里的小雨》…就这样静静的,轻轻的,不带杂念的。仿佛是我唱,又似我在听,又如身临歌词内,每个音符都携带着无限欢乐的情绪,此起彼伏。朋友三十好几,说,我都听不了这个,你能听,就算能听,可听得懂?这个问号很大。我说,试试静下心来体会下,这难道不是种享受吗?对于这种置疑,我见怪不怪。另一场,蔡琴的演唱会视频,光一首《你的眼神》,静,就这样定下来。其实,对于每个声音背后带来的各种情绪,细心体会了,每首歌也就合理的存在了。周杰伦的《七里香》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然后《龙卷风》《忍者》《龙拳》甚至我最讨厌的《双截棍》一一都听过去。Sade的《By your side》让我沉迷了有一段时间,期间维也那的交响乐,嘻哈,新世纪,朋克,重金属…几乎,所有流派,所有都听过了。比较,总是存在的。喜欢和不喜欢自然也在。第一遍听《伤痕》,难听。听《领悟》也不过如此。不过有个故事给了《领悟》最好的解释,也是创作《领悟》的事实。听李宗圣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浑厚有力的唱着: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我想,被感动了。许多年过来了,上次不经意间听到了《伤痕》那种久违的熟悉感刹那间涌上心头,不是我不喜欢,就算不喜欢他也刻在骨子里了,只是少了一个触发的按钮,有时候触动了会一发不可收拾。《伤痕》在早前就喜欢了,只是忘了去感觉。
那段随波逐流的日子里,给自己找的定位有些模棱两可,口水歌,流行歌,再到最新的歌,最后复古,老歌,一点点不入流,一点点孤立,与众不同。于是日语,韩语,英语,俄语,法语及各类小语种都拿来试听,最后了解各地背景。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荷兰…转战至亚洲各小发达国家。转而忘了学习生活中应有的家长里短。如痴如醉中,模糊的见识了这个世界的精彩,黑暗。
奶茶的《一辈子孤单》真好,却也是要唱《后来》的。我说不想了,生活似乎用想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找到了莫文慰的《爱》想念的刺钉住我的位置,多么生动的形容呢?于是又找来了王菲的《不留》陈奕迅的《我们都寂寞》,《张氏情歌》又因单调念想,重新播回《Home》《going Home》。纠结,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情绪。《问》两个版本的唱法,有不一样感触,同样纠结呢?那《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呢?以前公司上班,班长三十出头,有回办公室取东西,听见电脑里放着《陪你到世界尽头》,还有《棉花糖》顿时觉得班长好年轻,却被事实拉到现实里,是他幼稚了吗?一首《陀轮飞》给了最好的答案。其实我们都《倔强》也都《温柔》,只是难免会有些烦恼伴随左右。范晓宣的《深呼吸》中唱得好,深深深呼吸,不让泪决堤…坚强到如此刻骨铭心。
这么多个故事,这么多次去理解,试图只用这些个故事来拼凑一下生活。显然,我显得白痴了点,即使我用再好的语言来窜连彼此间的关系,但他们还是不同的。我的理想化生活似乎是走到了尽头,脚踏实地才是我当下该执行的当务之急。我没有后悔过人生一无所有之际过的那些傻日子,也没觉得自己追求了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而抱憾,我喜欢了王菲的《执迷不悔》。我还在追寻自己理想化的生活,我想着有天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心满意足的张嘴说到我坚持不懈了,我做到了。我说,有天我应该去吃碗地道的“苏格兰打卤面”。我给自己留了一碗永远也品尝不完的“苏格兰打卤面”那碗面细致,绵长,柔韧,香气袭人。我被诱得跃跃欲试,蠢蠢欲动。《坚持到底》阿杜的。我想,我永远只缺一碗“苏格兰打卤面”
其实我没听懂很多歌,没人敢说我理解所有音乐。那场费玉清的演唱会视频,我从晚上8点看到零晨1点,静静的聆听着。第二天,又看了一遍重播。《一剪梅》《懂你》《千里之外》《恰似你的温柔》《乡间小路》《三月里的小雨》…就这样静静的,轻轻的,不带杂念的。仿佛是我唱,又似我在听,又如身临歌词内,每个音符都携带着无限欢乐的情绪,此起彼伏。朋友三十好几,说,我都听不了这个,你能听,就算能听,可听得懂?这个问号很大。我说,试试静下心来体会下,这难道不是种享受吗?对于这种置疑,我见怪不怪。另一场,蔡琴的演唱会视频,光一首《你的眼神》,静,就这样定下来。其实,对于每个声音背后带来的各种情绪,细心体会了,每首歌也就合理的存在了。周杰伦的《七里香》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然后《龙卷风》《忍者》《龙拳》甚至我最讨厌的《双截棍》一一都听过去。Sade的《By your side》让我沉迷了有一段时间,期间维也那的交响乐,嘻哈,新世纪,朋克,重金属…几乎,所有流派,所有都听过了。比较,总是存在的。喜欢和不喜欢自然也在。第一遍听《伤痕》,难听。听《领悟》也不过如此。不过有个故事给了《领悟》最好的解释,也是创作《领悟》的事实。听李宗圣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浑厚有力的唱着: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我想,被感动了。许多年过来了,上次不经意间听到了《伤痕》那种久违的熟悉感刹那间涌上心头,不是我不喜欢,就算不喜欢他也刻在骨子里了,只是少了一个触发的按钮,有时候触动了会一发不可收拾。《伤痕》在早前就喜欢了,只是忘了去感觉。
那段随波逐流的日子里,给自己找的定位有些模棱两可,口水歌,流行歌,再到最新的歌,最后复古,老歌,一点点不入流,一点点孤立,与众不同。于是日语,韩语,英语,俄语,法语及各类小语种都拿来试听,最后了解各地背景。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荷兰…转战至亚洲各小发达国家。转而忘了学习生活中应有的家长里短。如痴如醉中,模糊的见识了这个世界的精彩,黑暗。
奶茶的《一辈子孤单》真好,却也是要唱《后来》的。我说不想了,生活似乎用想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找到了莫文慰的《爱》想念的刺钉住我的位置,多么生动的形容呢?于是又找来了王菲的《不留》陈奕迅的《我们都寂寞》,《张氏情歌》又因单调念想,重新播回《Home》《going Home》。纠结,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情绪。《问》两个版本的唱法,有不一样感触,同样纠结呢?那《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呢?以前公司上班,班长三十出头,有回办公室取东西,听见电脑里放着《陪你到世界尽头》,还有《棉花糖》顿时觉得班长好年轻,却被事实拉到现实里,是他幼稚了吗?一首《陀轮飞》给了最好的答案。其实我们都《倔强》也都《温柔》,只是难免会有些烦恼伴随左右。范晓宣的《深呼吸》中唱得好,深深深呼吸,不让泪决堤…坚强到如此刻骨铭心。
这么多个故事,这么多次去理解,试图只用这些个故事来拼凑一下生活。显然,我显得白痴了点,即使我用再好的语言来窜连彼此间的关系,但他们还是不同的。我的理想化生活似乎是走到了尽头,脚踏实地才是我当下该执行的当务之急。我没有后悔过人生一无所有之际过的那些傻日子,也没觉得自己追求了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而抱憾,我喜欢了王菲的《执迷不悔》。我还在追寻自己理想化的生活,我想着有天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心满意足的张嘴说到我坚持不懈了,我做到了。我说,有天我应该去吃碗地道的“苏格兰打卤面”。我给自己留了一碗永远也品尝不完的“苏格兰打卤面”那碗面细致,绵长,柔韧,香气袭人。我被诱得跃跃欲试,蠢蠢欲动。《坚持到底》阿杜的。我想,我永远只缺一碗“苏格兰打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