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光影吴天明
犹记得前年夏天,看《凤凰网•非常道》专访吴天明,精神矍铄,是一个充满丰沛能量的形象,节目中他直言商业时代中国电影大小弊端,由审查到明星生态,字字珠玑,完全是于电影行当浸淫日久、四两千金之言。其时吴天明早已年过古稀,看上去却犹如正当壮年,仿佛再给二十年,依旧可以活蹦乱跳,为理想的电影而搏击。吴天明逝世前的最后一部影片,是关注社会变革下唢呐艺人的小成本制作《百鸟朝凤》,尽管在金鸡奖上获得提名,影片还是不能进入主流院线,为广大国人所知。在这“越烂越值钱”的资本时代,其中甘苦难以言喻。吴天明与他的电影生涯,则带着永远抹不去的坚韧不屈,离我们远去。
也许这是他以及整个第四代导演一场理想主义的难圆之梦,他们集体于浩劫后发轫,却又在迅速更新的大环境中失语。吴天明的《人生》、《老井》,是八十年代理想复兴与人生觉醒的交缠之作,幼时开始便与文艺结下不解之缘的陕西汉子吴天明,经历断续的电影表演及助导生涯(文革后期曾经为崔嵬导演担任助理),在八十年代初的不惑之年,开始执掌导筒,《亲缘》的冷遇、《没有航标的河流》的勃发、《人生》的广阔视野、《老井》的地缘爱恨,都构成了整个八十年代中国影坛的一股进击气氛。《人生》关注农村知识分子面对乡土情缘与新思潮影响下对人性的变异,于大题旨之外,更加上主人公高加林面对逆境的燃烧誓言同老前辈追忆往昔的时间感怀,创造出介于励志与乡土展示之外的人生况味,令观众不自觉代入角色,仿佛能找出战胜人生逆境的勇气。《老井》则令主人公孙旺泉身处传统/现代、发妻/初恋的夹缝中,不断作抉择,来完成一个改变村民命运的艰难使命——掘井。因事故落入井下的孙旺泉与初恋情人,忘情相拥,是又一度的决意叛逆,也成为中国当代影史上的动人一段。
纵观八十年代吴天明的导演创作,“叛逆”、“轮回”、“土地”等皆可以列为关键词,其导演风格,介乎厚积薄发却在精神上先在地有所限制的第四代与渡尽劫波而怒成佳作的第五代之间,婉转而锋芒毕露,视觉造型丰满却不过火,与第五代的早期作品比起来,中庸许多,但内里的那种立足乡土的坚韧不屈,从未消失。
1995年,因种种原因滞留国外五年的吴天明回国后重振旗鼓,拍出了道尽人生况味的《变脸》,这是吴天明对港台资本与创作力量(邵氏出品,台湾原剧本)本土化的作品,具备了中国大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背景的时代征符,而同时,影片关于变脸老艺人的江湖漂泊书写,似乎亦是回应他在美的人生逆境。1983年起担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的吴天明,以一股“无知无畏”的闯劲,完成了西影的先锋性体制改革,更以宽广的胸襟与用人勇气,扶持起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等后来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在他任内诞生了《孩子王》、《黑炮事件》以及《红高粱》,托起了中国电影“新浪潮”的广阔天下,其影响力到今日,几乎成为神话。而在八十年代末,吴天明的人生陷入低谷,《变脸》中的朱旭,身怀绝技而苦无传人、能以变脸喝退纠缠的大兵,却无力阻止自己枉然入狱,种种料得到与猜不了,构成了《变脸》流逝在影像中茫茫江水上、花灯如昼间的无常运命,何尝不是热血干将,经年之后,沉下来的揽镜自照?
近二十年来的吴天明,依旧活跃在影坛,只是全面转型的中国电影市场,令他的理想与现实愈行愈远,《首席执行官》、《非常爱情》、《百鸟朝凤》及数部电视剧,是他作为导演献给世人的晚期之作,与八、九十年代新锐之气同屡获金鸡百花的光环相比,似乎其晚年主演的张扬作品《飞越老人院》更能令世人看清面目,影片中带领老人们逃出老人院的老周,面对人生最后时刻的逼近,无比乐观,正像是指点江山不服老的吴天明,也许有太多光阴无法被弥补,有太多的事情,还没能达成,但他一直灼热着生命,燃尽光影内外的激昂,烛照了理想的一代。
《北京青年报》2014.3.7
也许这是他以及整个第四代导演一场理想主义的难圆之梦,他们集体于浩劫后发轫,却又在迅速更新的大环境中失语。吴天明的《人生》、《老井》,是八十年代理想复兴与人生觉醒的交缠之作,幼时开始便与文艺结下不解之缘的陕西汉子吴天明,经历断续的电影表演及助导生涯(文革后期曾经为崔嵬导演担任助理),在八十年代初的不惑之年,开始执掌导筒,《亲缘》的冷遇、《没有航标的河流》的勃发、《人生》的广阔视野、《老井》的地缘爱恨,都构成了整个八十年代中国影坛的一股进击气氛。《人生》关注农村知识分子面对乡土情缘与新思潮影响下对人性的变异,于大题旨之外,更加上主人公高加林面对逆境的燃烧誓言同老前辈追忆往昔的时间感怀,创造出介于励志与乡土展示之外的人生况味,令观众不自觉代入角色,仿佛能找出战胜人生逆境的勇气。《老井》则令主人公孙旺泉身处传统/现代、发妻/初恋的夹缝中,不断作抉择,来完成一个改变村民命运的艰难使命——掘井。因事故落入井下的孙旺泉与初恋情人,忘情相拥,是又一度的决意叛逆,也成为中国当代影史上的动人一段。
纵观八十年代吴天明的导演创作,“叛逆”、“轮回”、“土地”等皆可以列为关键词,其导演风格,介乎厚积薄发却在精神上先在地有所限制的第四代与渡尽劫波而怒成佳作的第五代之间,婉转而锋芒毕露,视觉造型丰满却不过火,与第五代的早期作品比起来,中庸许多,但内里的那种立足乡土的坚韧不屈,从未消失。
1995年,因种种原因滞留国外五年的吴天明回国后重振旗鼓,拍出了道尽人生况味的《变脸》,这是吴天明对港台资本与创作力量(邵氏出品,台湾原剧本)本土化的作品,具备了中国大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背景的时代征符,而同时,影片关于变脸老艺人的江湖漂泊书写,似乎亦是回应他在美的人生逆境。1983年起担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的吴天明,以一股“无知无畏”的闯劲,完成了西影的先锋性体制改革,更以宽广的胸襟与用人勇气,扶持起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等后来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在他任内诞生了《孩子王》、《黑炮事件》以及《红高粱》,托起了中国电影“新浪潮”的广阔天下,其影响力到今日,几乎成为神话。而在八十年代末,吴天明的人生陷入低谷,《变脸》中的朱旭,身怀绝技而苦无传人、能以变脸喝退纠缠的大兵,却无力阻止自己枉然入狱,种种料得到与猜不了,构成了《变脸》流逝在影像中茫茫江水上、花灯如昼间的无常运命,何尝不是热血干将,经年之后,沉下来的揽镜自照?
近二十年来的吴天明,依旧活跃在影坛,只是全面转型的中国电影市场,令他的理想与现实愈行愈远,《首席执行官》、《非常爱情》、《百鸟朝凤》及数部电视剧,是他作为导演献给世人的晚期之作,与八、九十年代新锐之气同屡获金鸡百花的光环相比,似乎其晚年主演的张扬作品《飞越老人院》更能令世人看清面目,影片中带领老人们逃出老人院的老周,面对人生最后时刻的逼近,无比乐观,正像是指点江山不服老的吴天明,也许有太多光阴无法被弥补,有太多的事情,还没能达成,但他一直灼热着生命,燃尽光影内外的激昂,烛照了理想的一代。
《北京青年报》2014.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