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的故事
故事一样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海岛上有一个渔村,渔村里的人当然靠捕鱼为生。这个渔村是如此的专业,以至于世界其他地方的人都只愿意买他们捕到的鱼。所以整个渔村就算是一个赤裸裸、牛逼闪闪的垄断企业。
当然,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慕名来到渔村学习捕鱼。为了培养这些年轻的捕鱼“预备役”,渔村组织人力物力总结了许多经验,编写了很多教材,尝试了各种训练方法。现在,“捕鱼训练初级班”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刚入村的年轻人通过这些训练学习各种捕鱼的理论知识(《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shing》、《The Art of fishing》、《The Quantum Theory of Fishing》等书都是不同阶段的标准教材),包括测量水温、盐分梯度、判断洋流方向、识别云所代表的的天气等等。经验丰富的捕鱼者声称,这些理论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准确地选择渔场方向、最大效率的捕鱼、或是在恶劣天气中保命逃生。
毕竟是理论学习,多数条件不好的培训班的学员们直到毕业还没有见过鱼长什么样。虽然他们都知道,根据理论的零阶近似,那是一个表面光滑的球状物体。少数财大气粗的老字号捕鱼培训班还是值得称道的,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人工渔场,通过各种手段人工制造理论知识中那些极端的天气条件,然后训练学员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时,有一些天性爱折腾的学员还是觉得在人工池塘里小打小闹太无趣了,他们想出海实战。于是他们跑到高级进修班找到捕鱼大师,要求出海见识一下风浪。大师们当然知道这些小屁孩几斤几两,因为他们曾经也是这些楞头青中一个。但是,年轻人是渔村的希望嘛,渔村终究是他们的。所以大师们就拉来了高级班的学员们,让他们带着这些希望们到海里去逛逛。当然,是近海,大陆架都没越过去。这样做造成的结果一般有这么几种:部分小青年觉得捕鱼不过如此嘛,还是到扭腰的墙街去挪钱袋比较好(zhuan)玩(qian)。有的小青年觉得捕鱼好难啊,自己的理论知识全白学了,那朵长得跟卷福脸一样的云到底是高积云还是层积云呢?算了,还是回家当地主容易,雇几个熟练工就可以了。还有的小朋友觉得,哥哥我要捕到更大的鱼!于是,最后一种人就进了捕鱼高级培训班继续学习。
虽然不用像初级进修班一样每天学习关于“没有相互作用的”理论鱼,高级班的学员们还是会学习一些更加艰涩的理论知识。这个时候的捕鱼学员们通常都有了自己的一点小信念:在XXX / 只要XXX,我就一定能捕到鱼王了!
鱼王是一种传说中的稀有品种,捉到它就能通过研究它的脑电波发现许多许多新渔场(当然,社会分工明确的情况下,渔村就只负责捕鱼)。称之为“传说中”,是因为几百年间有那么几个人捉到过鱼王。有人见过的是传说,没人见过的是神话。历史上每条鱼王的捕获都导致了许多新渔场的发现。虽然每年世界劳工委员会都会颁发一个年度最佳渔猎者的奖项,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渔场却一直是渔村至高无上的荣誉。所以找到新鱼王是每一个捕鱼者心中的梦想,至少曾经是。
关于鱼王的故事和说法有很多,比如曾经有一位捕鱼大师声称“所有的鱼王都已经被捕到了!”,直到后来捕获了鱼王的父母双亲;还有人相信存在一只“知晓万物的鱼王”,捉到它不仅仅能发现所有的渔场,还能让那群炼深海鱼油的工程师们退休,但是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找到那条鱼王,所以炼油厂的市场预期还是很好的。鉴于这个故事不是关于鱼王的特辑,所以容我暂时离开这个话题。
大多高级班的学生关于鱼王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些小朋友觉得鱼王一定就在彩虹的尽头,所以他们学了很多导航技术和光学技术以寻找彩虹尽头的渔场;有些小伙伴就觉得,鱼王肯定就在那些更深的海底游弋,只要潜得足够深就能捉到它;而有的小兄弟认定鱼王就在纳姆达三角的超级大漩涡里,可惜他们目前进不去。总之,这些想法也不是他们原创的,他们只是暂时相信而已。所以高级班学员们就各自寻找不同的捕鱼导师,学习确定彩虹方向的技术,或是自由式下潜的姿势。
导师们曾经也是高级班的学员,他们都是在自己的捕鱼生涯中找到过新渔场、发明了新的鱼叉、找到过虽奇葩但却无用的鱼、或是捕到过许多许多鱼的渔猎者。总之,他们都曾为渔村的声誉做出过贡献。
这些导师培养高级学员的方式不大相同,大体说来分这么几个路数:
拉着学员一起上路型。这种导师通常还没有拿到资深渔猎咨询师认证,所以他们还需要自己在大海上(或者大海底)混几年,多捕些鱼什么的。跟着他们混的学员会有很多事情要做,毕竟天天都在渔船上帮忙。运气好的,遇到了一个喜欢传教授道的导师,就能常常得到一些手把手的教导。运气不好的,就天天被指使着“去,把锅炉的煤渣洒到船尾去!”,“左满舵,左满舵!你是分不清左右吗!”,“给我把北极星找出来!”,学员们通常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有何意义,但是导师总说有一天他们就会自己明白的。
稳妥捕鱼训练型。有些资深渔猎者年轻时见过不少世面,混迹于世界知名渔场之中或者之间。他们知道哪些渔场还剩一些当年的漏网之鱼。当然啦,只有小鱼才会漏。于是就派这些年轻人去把那些鱼捕回来,一来是很好的实战训练,二来是说不定还能顺鱼摸渔场,发现个新渔场什么的。年轻的高级班学员们翻出导师们的航海日志,稍作准备就上路了。遇到这种导师的学员通常都能保证捕到些鱼,特别懒的除外。但是这些鱼一般都不怎么诱人了,因为好鱼都被黄金时代的撒网式搜索捕完了。
神助直觉指导型。该类型的导师也是经历过风浪的人,而且奇思妙想和他们的经验一样多。接受他们的指导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并不代表容易)。他们一般都是这么培养年轻的学员们的:“我夜观天象,日测水文,南十字星座方向一百二十海里应该有个渔场,去吧!”如果学员们去了却没有发现鱼,导师会接着指示“应该再往前走一百海里”、“往前一百海里就到了”...“咦?你怎么回来了?哦,绕了一圈啊...你还是去八点的牧夫座下面的海下三百米找找吧,我前天听说那里的海面在冒气泡”。遇到这种导师,通常是有机会发现个把新渔场的,大小都有可能,但更多的情况是搜寻多年一无所获。但无论结果如何,学员们都会自学许多新技能,比如潜水、皮划艇、收水稻等等,因为在他们的一路上从不缺乏奇怪的际遇。值得一说的是,这类学员的职业生涯报销率是很高的,通常做着做着就跑到硅村去烧玻璃去了。
呵呵好人型。一般都是些声誉早已突破天际的捕鱼大师们,他们的兴趣很多都已经延伸到捕鱼事业之外了,比如鱼罐头加工。他们对待学员的态度总结为一个词就是“呵呵”(or interesting):“最近睡眠还好吧,呵呵”、“捕到鱼了吗,呵呵”、“新渔场啊,早年不过是个人工池塘罢了,呵呵”、“不想捕鱼了啊,呵呵”、“你在研究鱼群演化模型?来我的罐头厂工作吧,呵呵”。跟他们做事的学生,一般都是自由发挥,能不能捕到鱼其实也不重要,呵呵。能熬出来的学员一般都是自律能力很强的,同时也是很有捕鱼天赋的年轻人。
经历这些不同的训练后,有些学员已经忘记自己曾经相信鱼王的存在,因为每天都能捕到鱼的感觉很好;有的人发现了一个渔场,引来了一群捕鱼者的注意,从此成为捕鱼界新星;还有的人拒绝相信其他渔猎者的说法,鱼王一定就在东南方的那口枯井下面,我自己去找!剩下的人觉得,也许去牧场养奶牛也不错哦,那里的姑娘也比这里多...
多年以后,有些学员成了捕鱼大师,开始每天教授年轻学员。有的开了捕鱼技术补习班,专门给那些想来渔村学习捕鱼的小朋友提前补课。还有的成了全球食品标准制定者,一天到晚改变渔村的鱼肉定价。当然,也有很多人去从事种番薯、养牛、修马路、烧玻璃等等和捕鱼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事情了。
无论如何,渔村就是这么不断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的,全世界的鱼依旧由他们垄断。而曾经的学员们在偶尔听到“发现新渔场”一类的新闻时,也会或多或少回忆起自己的学员生涯,“也许,鱼王还在那里......”
当然,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慕名来到渔村学习捕鱼。为了培养这些年轻的捕鱼“预备役”,渔村组织人力物力总结了许多经验,编写了很多教材,尝试了各种训练方法。现在,“捕鱼训练初级班”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刚入村的年轻人通过这些训练学习各种捕鱼的理论知识(《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shing》、《The Art of fishing》、《The Quantum Theory of Fishing》等书都是不同阶段的标准教材),包括测量水温、盐分梯度、判断洋流方向、识别云所代表的的天气等等。经验丰富的捕鱼者声称,这些理论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准确地选择渔场方向、最大效率的捕鱼、或是在恶劣天气中保命逃生。
毕竟是理论学习,多数条件不好的培训班的学员们直到毕业还没有见过鱼长什么样。虽然他们都知道,根据理论的零阶近似,那是一个表面光滑的球状物体。少数财大气粗的老字号捕鱼培训班还是值得称道的,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人工渔场,通过各种手段人工制造理论知识中那些极端的天气条件,然后训练学员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时,有一些天性爱折腾的学员还是觉得在人工池塘里小打小闹太无趣了,他们想出海实战。于是他们跑到高级进修班找到捕鱼大师,要求出海见识一下风浪。大师们当然知道这些小屁孩几斤几两,因为他们曾经也是这些楞头青中一个。但是,年轻人是渔村的希望嘛,渔村终究是他们的。所以大师们就拉来了高级班的学员们,让他们带着这些希望们到海里去逛逛。当然,是近海,大陆架都没越过去。这样做造成的结果一般有这么几种:部分小青年觉得捕鱼不过如此嘛,还是到扭腰的墙街去挪钱袋比较好(zhuan)玩(qian)。有的小青年觉得捕鱼好难啊,自己的理论知识全白学了,那朵长得跟卷福脸一样的云到底是高积云还是层积云呢?算了,还是回家当地主容易,雇几个熟练工就可以了。还有的小朋友觉得,哥哥我要捕到更大的鱼!于是,最后一种人就进了捕鱼高级培训班继续学习。
虽然不用像初级进修班一样每天学习关于“没有相互作用的”理论鱼,高级班的学员们还是会学习一些更加艰涩的理论知识。这个时候的捕鱼学员们通常都有了自己的一点小信念:在XXX / 只要XXX,我就一定能捕到鱼王了!
鱼王是一种传说中的稀有品种,捉到它就能通过研究它的脑电波发现许多许多新渔场(当然,社会分工明确的情况下,渔村就只负责捕鱼)。称之为“传说中”,是因为几百年间有那么几个人捉到过鱼王。有人见过的是传说,没人见过的是神话。历史上每条鱼王的捕获都导致了许多新渔场的发现。虽然每年世界劳工委员会都会颁发一个年度最佳渔猎者的奖项,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渔场却一直是渔村至高无上的荣誉。所以找到新鱼王是每一个捕鱼者心中的梦想,至少曾经是。
关于鱼王的故事和说法有很多,比如曾经有一位捕鱼大师声称“所有的鱼王都已经被捕到了!”,直到后来捕获了鱼王的父母双亲;还有人相信存在一只“知晓万物的鱼王”,捉到它不仅仅能发现所有的渔场,还能让那群炼深海鱼油的工程师们退休,但是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找到那条鱼王,所以炼油厂的市场预期还是很好的。鉴于这个故事不是关于鱼王的特辑,所以容我暂时离开这个话题。
大多高级班的学生关于鱼王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些小朋友觉得鱼王一定就在彩虹的尽头,所以他们学了很多导航技术和光学技术以寻找彩虹尽头的渔场;有些小伙伴就觉得,鱼王肯定就在那些更深的海底游弋,只要潜得足够深就能捉到它;而有的小兄弟认定鱼王就在纳姆达三角的超级大漩涡里,可惜他们目前进不去。总之,这些想法也不是他们原创的,他们只是暂时相信而已。所以高级班学员们就各自寻找不同的捕鱼导师,学习确定彩虹方向的技术,或是自由式下潜的姿势。
导师们曾经也是高级班的学员,他们都是在自己的捕鱼生涯中找到过新渔场、发明了新的鱼叉、找到过虽奇葩但却无用的鱼、或是捕到过许多许多鱼的渔猎者。总之,他们都曾为渔村的声誉做出过贡献。
这些导师培养高级学员的方式不大相同,大体说来分这么几个路数:
拉着学员一起上路型。这种导师通常还没有拿到资深渔猎咨询师认证,所以他们还需要自己在大海上(或者大海底)混几年,多捕些鱼什么的。跟着他们混的学员会有很多事情要做,毕竟天天都在渔船上帮忙。运气好的,遇到了一个喜欢传教授道的导师,就能常常得到一些手把手的教导。运气不好的,就天天被指使着“去,把锅炉的煤渣洒到船尾去!”,“左满舵,左满舵!你是分不清左右吗!”,“给我把北极星找出来!”,学员们通常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有何意义,但是导师总说有一天他们就会自己明白的。
稳妥捕鱼训练型。有些资深渔猎者年轻时见过不少世面,混迹于世界知名渔场之中或者之间。他们知道哪些渔场还剩一些当年的漏网之鱼。当然啦,只有小鱼才会漏。于是就派这些年轻人去把那些鱼捕回来,一来是很好的实战训练,二来是说不定还能顺鱼摸渔场,发现个新渔场什么的。年轻的高级班学员们翻出导师们的航海日志,稍作准备就上路了。遇到这种导师的学员通常都能保证捕到些鱼,特别懒的除外。但是这些鱼一般都不怎么诱人了,因为好鱼都被黄金时代的撒网式搜索捕完了。
神助直觉指导型。该类型的导师也是经历过风浪的人,而且奇思妙想和他们的经验一样多。接受他们的指导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并不代表容易)。他们一般都是这么培养年轻的学员们的:“我夜观天象,日测水文,南十字星座方向一百二十海里应该有个渔场,去吧!”如果学员们去了却没有发现鱼,导师会接着指示“应该再往前走一百海里”、“往前一百海里就到了”...“咦?你怎么回来了?哦,绕了一圈啊...你还是去八点的牧夫座下面的海下三百米找找吧,我前天听说那里的海面在冒气泡”。遇到这种导师,通常是有机会发现个把新渔场的,大小都有可能,但更多的情况是搜寻多年一无所获。但无论结果如何,学员们都会自学许多新技能,比如潜水、皮划艇、收水稻等等,因为在他们的一路上从不缺乏奇怪的际遇。值得一说的是,这类学员的职业生涯报销率是很高的,通常做着做着就跑到硅村去烧玻璃去了。
呵呵好人型。一般都是些声誉早已突破天际的捕鱼大师们,他们的兴趣很多都已经延伸到捕鱼事业之外了,比如鱼罐头加工。他们对待学员的态度总结为一个词就是“呵呵”(or interesting):“最近睡眠还好吧,呵呵”、“捕到鱼了吗,呵呵”、“新渔场啊,早年不过是个人工池塘罢了,呵呵”、“不想捕鱼了啊,呵呵”、“你在研究鱼群演化模型?来我的罐头厂工作吧,呵呵”。跟他们做事的学生,一般都是自由发挥,能不能捕到鱼其实也不重要,呵呵。能熬出来的学员一般都是自律能力很强的,同时也是很有捕鱼天赋的年轻人。
经历这些不同的训练后,有些学员已经忘记自己曾经相信鱼王的存在,因为每天都能捕到鱼的感觉很好;有的人发现了一个渔场,引来了一群捕鱼者的注意,从此成为捕鱼界新星;还有的人拒绝相信其他渔猎者的说法,鱼王一定就在东南方的那口枯井下面,我自己去找!剩下的人觉得,也许去牧场养奶牛也不错哦,那里的姑娘也比这里多...
多年以后,有些学员成了捕鱼大师,开始每天教授年轻学员。有的开了捕鱼技术补习班,专门给那些想来渔村学习捕鱼的小朋友提前补课。还有的成了全球食品标准制定者,一天到晚改变渔村的鱼肉定价。当然,也有很多人去从事种番薯、养牛、修马路、烧玻璃等等和捕鱼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事情了。
无论如何,渔村就是这么不断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的,全世界的鱼依旧由他们垄断。而曾经的学员们在偶尔听到“发现新渔场”一类的新闻时,也会或多或少回忆起自己的学员生涯,“也许,鱼王还在那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