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塚歌舞剧团百年
日本宝塚歌舞剧团是一个全部由女演员组成的剧团,其特色在于清一色未婚女性演员。自1914年首演以来,该团创作了一幕又一幕浪漫的歌舞剧,在日本国内久演不衰,家喻户晓,并遍访美、英、德、意、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诸多国家,所到之处均深受好评和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
该团的创始人小林一三对日本政治及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并建设了阪急电铁铁路。创团之初,宝塚歌舞作为宝塚新温泉一项吸引旅游人士的表演,自此以后,该团本着创业的精神以及革新的剧目,为无数观众及游人带来了无限欢乐。该团的演员及学员,一直遵循小林一三的创团格言:纯真、优雅、美丽,并严格遵守创团原则:
★ 所有演员必须未婚,男性角色须由女演员扮演。
★ 剧目主题多元化,东西兼备,新旧并存,老少咸宜,舞台设计变化多端。
★ 剧目必须可配合西方管弦乐演出。
★ 所有演员必须在宝塚音乐学院受训,即使入团后的演员亦须接受训练和考试。
★ 剧院必向公众人士开放,票价合理,以取得男女老少各阶层剧迷的支持。
宝塚歌舞剧团现分为"花"、"月"、"雪"、"星"、"宙"五组演员班子,以及一个名为"专科"的特别班。演员均为毕业于宝塚音乐学院的未婚女士,经过两年艰苦的训练,获挑选的学院才可投身宝塚超现实的奇妙世界。
日本宝塚歌舞剧团海外公演历程★ 1938年10月~1939年3
月欧洲首次公演,赴德国、波兰、意大利等26个城市做国际亲善访问及演出。
★ 1939年4月~7月
美国公演,赴檀香山、三藩市、纽约等9个城市公演。
★ 1955年4月
夏威夷首次公演,作为夏威夷樱花节的主要项目之一。
★ 1956年3月~4月
夏威夷第二次公演,赴檀香山公演。
★ 1957年4月~5月
夏威夷第三次公演,赴夏威夷、麻乌夷岛公演。
★ 1959年7月~11月
加拿大、美国公演,以纽约为首的31个城市公演。
★ 1965年9月~10月
欧洲第二次公演,为德国电视节目公演,并在巴黎Alhambra剧院演出。
★ 1966年4月
夏威夷第四次公演,赴檀香山公演。
★ 1973年11月~12月东南亚首次公演,赴当时的仰光、吉隆坡、新加坡公演。
★ 1975年9月~1976年1月欧洲第三次公演,赴当时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5个城市及巴黎公演。
★ 1978年10月11月
中南美公演,赴墨西哥、阿根廷及巴西公演。
★ 1982年12月
东南亚第二次公演,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曼谷、仰光等4个国家4个城市公演。
★ 1985年6月
夏威夷第五次公演。
★ 1989年10月
于纽约演艺及音乐圣地、世界最大型的剧场--Radio City Music Hall 5天内演出6场,由以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为首的三菱集团各公司特别赞助。
★ 1992年11月
纽约公演,于纽约舞蹈圣地--Joice剧场演出,由三菱集团各大公司特别赞助。
★ 1994年7月
于伦敦话剧、音乐剧的主要表演场地,也是歌剧及芭蕾圣地--Coliseum Theatre伦敦公演。
★ 1998年1月
于回归中国后的国际城市香港公演。
★ 1999年11月
首次中国内地巡演,作为"1999中日文化友好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当时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小渊惠三为演出致辞,访演北京、上海两大重要城市,并参加"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
'1999日本宝塚歌舞剧团访沪演出盛况回顾作为"1999中日文化友好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宝塚歌舞剧团受中国政府邀请,首次访演中国,在北京、上海两大重要城市演出。上海公演同时参加"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国内外8000多名观众慕名而来,欣赏了精彩演出。气势恢弘、华美绚丽、激情四射的宝塚歌舞,令中国观众为之倾倒,轰动一时,盛况至今令人难忘。
'1999日本宝塚歌舞剧团上海公演亮点回眸:
★ 中日两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巡演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当时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小渊惠三亲自为公演致辞,中央电视台专题摄制组赴上海对公演进行追踪报道。中国巡演结束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整场演出实况。
受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的盛情邀请,日本宝塚歌舞剧团全体人员作为贵宾团体出席了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并观摩开幕演出。
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主任徐匡迪、副主任周慕尧等各级领导出席观摩了上海首场演出。
★ 宣传广告周期长达2个月,多侧面报道,宝塚歌舞未演先热东方电视台全力支持上海公演,制作精美的演出广告一经播放,立刻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光。一连两个月,各大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纷纷聚焦"宝塚",对宝塚歌舞剧团的历史、剧目、演员进行了幕前幕后、无孔不入的全面报道,一时间几乎每家报纸都少不了"宝塚"的新闻,出现了"未演先热"的喜人局面。
★ 票价虽高,购票热情不减;售票售罄,最终加演一场尽管票价售罄高达800元却丝毫没有减退观众的购票热情,售票热线铃声不断;各大日资企业及做日本航线的旅行社争相抢购贵宾票,4场演出8000多张门票仅出票两周便告售罄,但依然还有观众殷殷期待能幸运地等到退票,当时有媒体评论:"宝塚"演出一票难求。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购票欲望,最终加演一场。共计5场演出,座无虚席,就连出售80元一本豪华节目单的摊位也被疯狂的观众拥塞得水泄不通,创下沪上少见的热卖场面,盛况空前。
★ 演出推动的商业、旅游等各方面的积极效应史无前例'1999日本宝塚歌舞剧团访沪演出不仅对新闻、媒体、广告等行业是一次推动和鲜活力量的注入,在商业和旅游业领域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成功合作。
演出吸引了大批日本剧迷不惜代价来到上海,以满足欣赏到宝塚歌舞的强烈心愿,在航空、宾馆行业,许多企业也为能参与此次公演而感到无上光荣。如今声明远播的王宝和大酒店,也因"宝塚"姑娘的入住而闻名东瀛。
'2002日本宝塚歌舞剧团访沪演出展望值此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赖,日本宝塚歌舞剧团再次受中国政府邀请,作为传递日本文化的使者跨海而来,迷人"宝塚"姑娘将带着对上海的怀恋之情再次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由"星"组50余名青春靓丽的女演员奉献为此次中国之行特别创作的,根据中国经典爱情传说《梁祝》改编的歌舞剧《蝶·恋》以及幻舞剧《南十字星》,演出服饰道具多达13个40英尺集装箱,再次展示瑰丽、高贵、激情的"宝塚"歌舞。
池田理代子的漫画作品《凡尔赛玫瑰》在日本引起轰动以后,宝塚歌剧团就于1974年首次上演该剧。其后1989年、1990年、1991年和2001年再次上演。
“凡尔赛玫瑰2001”由星组和宙组演出。星组出演的是“奥斯卡与安德烈”编,宙组出演的是“菲尔逊与玛丽·安托万内特”编。
故事背景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以玛丽皇后和伯典伯爵间的一段禁忌之恋;以及保护皇后的近卫队队长奥斯卡与既是她部下又是青梅竹马的玩伴安德烈之间的恋情及其成长为主轴,描绘出动乱中的法国大革命的故事
宝冢大剧院坐落在日本兵库县宝冢市,是宝冢歌剧团的大本营,上演的内容涉及大歌剧、舞蹈剧等很多种,既有西方的作品,也有日本历史剧。它最早开放于1924年,1993年进行了全面的装修,以全新的形象迎接着每一位喜爱宝冢歌剧的观众。宝冢歌剧团为日本的一个大型表演团体,其成员全部是未婚女性,男角也是由女性“反串”演出的,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只有女演员的歌剧团。歌剧团目前分别有“花、月、雪、星、宙”五个组,另有由技艺精湛的资深团员所组成的“专科”,专科演员不属于任何一组,而是以“特别演出”的方式支援各组的演出。
宝冢大剧院内设有灯饰绚丽多彩的大台阶、升降舞台、旋转舞台、花道、银桥(前舞台)等现代化装置的大型舞台,一年四季都上演众多的歌舞剧和其他节目,而且观众席采用特殊设计,无论从那个角度都能看到舞台。剧团演员以绚丽的服装、突出的化妆以及华丽的演出征服了无数观众,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
东京宝冢剧场座落在东京都千代田区,是由宝冢歌剧团直营的舞台剧剧场。该剧场最早于1934年正式开幕,后因重建关系于1997年拆卸,现在所见的东京宝冢剧场是于2001年1月1日重新落成的。
宝冢歌剧团为日本的一个大型表演团体,其成员全部是未婚女性,男角也是由女性“反串”演出的,结婚即意味着需要离开剧团。歌剧团目前分别有“花、月、雪、星、宙”五个组,另有由技艺精湛的资深团员所组成的“专科”,专科演员不属于任何一组,而是以“特别演出”的方式支援各组的演出。东京宝冢剧场是宝冢歌剧团的专用剧场,剧场入口处铺着红地毯,明亮的灯光演绎出优雅的空间感;整个剧场的总席位数可达2000多,而且任何一个席位都可看到舞台,观众从最远的位置也可以看到表演人员色彩鲜艳的服装、清晰的扮装以及华美的演出场面。
【剧团资料】宝冢剧团周边产品与其他名词解释 2011年11月14日 23:58:32
☆ 歌剧、宝冢グラフ(graph)、ル.サンク(le cinq)、おとめ(宝冢名录)、ステージアルバム(stage ablum)、场刊、TCAPRESS 、パーソナルブック(personal book)
宝冢的书籍类出版物,月刊为歌剧和宝冢グラフ(从98年更名为graph)“歌剧”主要以文章报告为主,开本比较小,比较厚,graph侧重于照片,彩页较多,开本较大较薄
ル.サンク(le cinq)的前身是《FOURSOME》(フォーサム),主要以彩照舞台照为主,近几年一些剧目的台本也会刊载于后面。
おとめ(宝冢名录)是每年一本的宝冢全部生徒名录,有生徒的标准照,一般是在贺年式的时候拍摄的。
ステージアルバム(stage ablum)则是每年一本的对于上一年宝冢全部公演的总结性记。
场刊是每个剧的演出都会有的出版物,常见的是宝冢大剧场和东京宝冢剧场的场刊,二者基本内容一致,包括演出家感言,定妆照,每幕简介(日文与英文)和主题歌词,所有演职员名单,宝冢大剧场的会有藉古照片,而东京宝冢剧场则是舞台照,这也是两者的区别所在,其他还包括所有演职员回答小问题,一些和剧目相关的资料等等。
除了这两个剧场的场刊,其他演出也都有各组的场刊,视情况不同也各有不同,早期场刊还会有完整台本附上。
TCAPRESS是每个月都有的宣传小册子,只要购买了宝冢相关产品都会附赠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STAR的写真类出版物,近年的パーソナルブック(personal book)就是为重点培养的生徒出版的写真系列。
☆ sky stage电视台、SS版DVD 、收录版DVD
sky stage是付费电视台,专门播放宝冢相关的节目,如果视频上可以看到sky stage的台标就说明是从电视上录下的节目。
宝冢的公演大多会影像化,早年是录像带的形式,近年则以DVD为主,且制作越来越精良,比如多视角拍摄等。
正式出版的DVD一般是在宝冢大剧场公演的时候收录制作发行。
而所谓的SS版是指在sky stage播出的剧目,和DVD收录的演出日不同,一般为东京千秋乐的时候,也有早期没有出版DVD的剧目在此播出,我们可以看到的千秋多为SS版,是由电视转录为DVD的,因此没有DVD菜单选项之类的,近年的大剧场公演大多有DVD版和SS版两种。
☆ last day、退团纪念、退团写真(memorial book)
现在TOP STAR退团之后,会出版退团纪念DVD,主要收录TOP的舞台回顾,从大腿舞的初舞台到退团目,还有宝冢大剧场的再见秀。
last day和退团纪念性质不同,是记录TOP在东京宝冢剧场的最后一天千秋乐的活动以及公演和再见秀的DVD。
退团写真(memorial book)是TOP退团的时候出版的写真集,除了新的写真外,主要是将TOP的舞台生涯做个回顾,以前曾在重要出版物中出现的文章和图片大都包括进来了。当然,并不是每个TOP退团的时候都会出版以此为名的写真。
☆ 宝冢月历
月历由1960年开始发行,名目繁多,主要包括Star Calendar、Stage Calendar、Desk Calendar、Personal Calendar(1998年开始发行)、Desktop Calendar(2002开始发行),也就是常说的个人历,桌面历之类的。
☆ 主题歌、主题歌集
上演的作品一般都有主题歌,会发行CD,每年也会出版上一年全部公演的主题歌集。
☆ 堇花(すみれのはな)
堇花就是紫罗兰(sumire)是宝冢市的市花,所以宝冢歌剧也将堇花作为自己的象征物。而1930年以来的名曲“すみれの花咲く顷(堇花绽放时)”也成为宝冢的象征歌曲之一,此曲由白井铁造写
该团的创始人小林一三对日本政治及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并建设了阪急电铁铁路。创团之初,宝塚歌舞作为宝塚新温泉一项吸引旅游人士的表演,自此以后,该团本着创业的精神以及革新的剧目,为无数观众及游人带来了无限欢乐。该团的演员及学员,一直遵循小林一三的创团格言:纯真、优雅、美丽,并严格遵守创团原则:
★ 所有演员必须未婚,男性角色须由女演员扮演。
★ 剧目主题多元化,东西兼备,新旧并存,老少咸宜,舞台设计变化多端。
★ 剧目必须可配合西方管弦乐演出。
★ 所有演员必须在宝塚音乐学院受训,即使入团后的演员亦须接受训练和考试。
★ 剧院必向公众人士开放,票价合理,以取得男女老少各阶层剧迷的支持。
宝塚歌舞剧团现分为"花"、"月"、"雪"、"星"、"宙"五组演员班子,以及一个名为"专科"的特别班。演员均为毕业于宝塚音乐学院的未婚女士,经过两年艰苦的训练,获挑选的学院才可投身宝塚超现实的奇妙世界。
日本宝塚歌舞剧团海外公演历程★ 1938年10月~1939年3
月欧洲首次公演,赴德国、波兰、意大利等26个城市做国际亲善访问及演出。
★ 1939年4月~7月
美国公演,赴檀香山、三藩市、纽约等9个城市公演。
★ 1955年4月
夏威夷首次公演,作为夏威夷樱花节的主要项目之一。
★ 1956年3月~4月
夏威夷第二次公演,赴檀香山公演。
★ 1957年4月~5月
夏威夷第三次公演,赴夏威夷、麻乌夷岛公演。
★ 1959年7月~11月
加拿大、美国公演,以纽约为首的31个城市公演。
★ 1965年9月~10月
欧洲第二次公演,为德国电视节目公演,并在巴黎Alhambra剧院演出。
★ 1966年4月
夏威夷第四次公演,赴檀香山公演。
★ 1973年11月~12月东南亚首次公演,赴当时的仰光、吉隆坡、新加坡公演。
★ 1975年9月~1976年1月欧洲第三次公演,赴当时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5个城市及巴黎公演。
★ 1978年10月11月
中南美公演,赴墨西哥、阿根廷及巴西公演。
★ 1982年12月
东南亚第二次公演,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曼谷、仰光等4个国家4个城市公演。
★ 1985年6月
夏威夷第五次公演。
★ 1989年10月
于纽约演艺及音乐圣地、世界最大型的剧场--Radio City Music Hall 5天内演出6场,由以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为首的三菱集团各公司特别赞助。
★ 1992年11月
纽约公演,于纽约舞蹈圣地--Joice剧场演出,由三菱集团各大公司特别赞助。
★ 1994年7月
于伦敦话剧、音乐剧的主要表演场地,也是歌剧及芭蕾圣地--Coliseum Theatre伦敦公演。
★ 1998年1月
于回归中国后的国际城市香港公演。
★ 1999年11月
首次中国内地巡演,作为"1999中日文化友好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当时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小渊惠三为演出致辞,访演北京、上海两大重要城市,并参加"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
'1999日本宝塚歌舞剧团访沪演出盛况回顾作为"1999中日文化友好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宝塚歌舞剧团受中国政府邀请,首次访演中国,在北京、上海两大重要城市演出。上海公演同时参加"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国内外8000多名观众慕名而来,欣赏了精彩演出。气势恢弘、华美绚丽、激情四射的宝塚歌舞,令中国观众为之倾倒,轰动一时,盛况至今令人难忘。
'1999日本宝塚歌舞剧团上海公演亮点回眸:
★ 中日两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巡演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当时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小渊惠三亲自为公演致辞,中央电视台专题摄制组赴上海对公演进行追踪报道。中国巡演结束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整场演出实况。
受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的盛情邀请,日本宝塚歌舞剧团全体人员作为贵宾团体出席了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并观摩开幕演出。
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主任徐匡迪、副主任周慕尧等各级领导出席观摩了上海首场演出。
★ 宣传广告周期长达2个月,多侧面报道,宝塚歌舞未演先热东方电视台全力支持上海公演,制作精美的演出广告一经播放,立刻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光。一连两个月,各大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纷纷聚焦"宝塚",对宝塚歌舞剧团的历史、剧目、演员进行了幕前幕后、无孔不入的全面报道,一时间几乎每家报纸都少不了"宝塚"的新闻,出现了"未演先热"的喜人局面。
★ 票价虽高,购票热情不减;售票售罄,最终加演一场尽管票价售罄高达800元却丝毫没有减退观众的购票热情,售票热线铃声不断;各大日资企业及做日本航线的旅行社争相抢购贵宾票,4场演出8000多张门票仅出票两周便告售罄,但依然还有观众殷殷期待能幸运地等到退票,当时有媒体评论:"宝塚"演出一票难求。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购票欲望,最终加演一场。共计5场演出,座无虚席,就连出售80元一本豪华节目单的摊位也被疯狂的观众拥塞得水泄不通,创下沪上少见的热卖场面,盛况空前。
★ 演出推动的商业、旅游等各方面的积极效应史无前例'1999日本宝塚歌舞剧团访沪演出不仅对新闻、媒体、广告等行业是一次推动和鲜活力量的注入,在商业和旅游业领域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成功合作。
演出吸引了大批日本剧迷不惜代价来到上海,以满足欣赏到宝塚歌舞的强烈心愿,在航空、宾馆行业,许多企业也为能参与此次公演而感到无上光荣。如今声明远播的王宝和大酒店,也因"宝塚"姑娘的入住而闻名东瀛。
'2002日本宝塚歌舞剧团访沪演出展望值此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赖,日本宝塚歌舞剧团再次受中国政府邀请,作为传递日本文化的使者跨海而来,迷人"宝塚"姑娘将带着对上海的怀恋之情再次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由"星"组50余名青春靓丽的女演员奉献为此次中国之行特别创作的,根据中国经典爱情传说《梁祝》改编的歌舞剧《蝶·恋》以及幻舞剧《南十字星》,演出服饰道具多达13个40英尺集装箱,再次展示瑰丽、高贵、激情的"宝塚"歌舞。
池田理代子的漫画作品《凡尔赛玫瑰》在日本引起轰动以后,宝塚歌剧团就于1974年首次上演该剧。其后1989年、1990年、1991年和2001年再次上演。
“凡尔赛玫瑰2001”由星组和宙组演出。星组出演的是“奥斯卡与安德烈”编,宙组出演的是“菲尔逊与玛丽·安托万内特”编。
故事背景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以玛丽皇后和伯典伯爵间的一段禁忌之恋;以及保护皇后的近卫队队长奥斯卡与既是她部下又是青梅竹马的玩伴安德烈之间的恋情及其成长为主轴,描绘出动乱中的法国大革命的故事
宝冢大剧院坐落在日本兵库县宝冢市,是宝冢歌剧团的大本营,上演的内容涉及大歌剧、舞蹈剧等很多种,既有西方的作品,也有日本历史剧。它最早开放于1924年,1993年进行了全面的装修,以全新的形象迎接着每一位喜爱宝冢歌剧的观众。宝冢歌剧团为日本的一个大型表演团体,其成员全部是未婚女性,男角也是由女性“反串”演出的,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只有女演员的歌剧团。歌剧团目前分别有“花、月、雪、星、宙”五个组,另有由技艺精湛的资深团员所组成的“专科”,专科演员不属于任何一组,而是以“特别演出”的方式支援各组的演出。
宝冢大剧院内设有灯饰绚丽多彩的大台阶、升降舞台、旋转舞台、花道、银桥(前舞台)等现代化装置的大型舞台,一年四季都上演众多的歌舞剧和其他节目,而且观众席采用特殊设计,无论从那个角度都能看到舞台。剧团演员以绚丽的服装、突出的化妆以及华丽的演出征服了无数观众,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
东京宝冢剧场座落在东京都千代田区,是由宝冢歌剧团直营的舞台剧剧场。该剧场最早于1934年正式开幕,后因重建关系于1997年拆卸,现在所见的东京宝冢剧场是于2001年1月1日重新落成的。
宝冢歌剧团为日本的一个大型表演团体,其成员全部是未婚女性,男角也是由女性“反串”演出的,结婚即意味着需要离开剧团。歌剧团目前分别有“花、月、雪、星、宙”五个组,另有由技艺精湛的资深团员所组成的“专科”,专科演员不属于任何一组,而是以“特别演出”的方式支援各组的演出。东京宝冢剧场是宝冢歌剧团的专用剧场,剧场入口处铺着红地毯,明亮的灯光演绎出优雅的空间感;整个剧场的总席位数可达2000多,而且任何一个席位都可看到舞台,观众从最远的位置也可以看到表演人员色彩鲜艳的服装、清晰的扮装以及华美的演出场面。
【剧团资料】宝冢剧团周边产品与其他名词解释 2011年11月14日 23:58:32
☆ 歌剧、宝冢グラフ(graph)、ル.サンク(le cinq)、おとめ(宝冢名录)、ステージアルバム(stage ablum)、场刊、TCAPRESS 、パーソナルブック(personal book)
宝冢的书籍类出版物,月刊为歌剧和宝冢グラフ(从98年更名为graph)“歌剧”主要以文章报告为主,开本比较小,比较厚,graph侧重于照片,彩页较多,开本较大较薄
ル.サンク(le cinq)的前身是《FOURSOME》(フォーサム),主要以彩照舞台照为主,近几年一些剧目的台本也会刊载于后面。
おとめ(宝冢名录)是每年一本的宝冢全部生徒名录,有生徒的标准照,一般是在贺年式的时候拍摄的。
ステージアルバム(stage ablum)则是每年一本的对于上一年宝冢全部公演的总结性记。
场刊是每个剧的演出都会有的出版物,常见的是宝冢大剧场和东京宝冢剧场的场刊,二者基本内容一致,包括演出家感言,定妆照,每幕简介(日文与英文)和主题歌词,所有演职员名单,宝冢大剧场的会有藉古照片,而东京宝冢剧场则是舞台照,这也是两者的区别所在,其他还包括所有演职员回答小问题,一些和剧目相关的资料等等。
除了这两个剧场的场刊,其他演出也都有各组的场刊,视情况不同也各有不同,早期场刊还会有完整台本附上。
TCAPRESS是每个月都有的宣传小册子,只要购买了宝冢相关产品都会附赠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STAR的写真类出版物,近年的パーソナルブック(personal book)就是为重点培养的生徒出版的写真系列。
☆ sky stage电视台、SS版DVD 、收录版DVD
sky stage是付费电视台,专门播放宝冢相关的节目,如果视频上可以看到sky stage的台标就说明是从电视上录下的节目。
宝冢的公演大多会影像化,早年是录像带的形式,近年则以DVD为主,且制作越来越精良,比如多视角拍摄等。
正式出版的DVD一般是在宝冢大剧场公演的时候收录制作发行。
而所谓的SS版是指在sky stage播出的剧目,和DVD收录的演出日不同,一般为东京千秋乐的时候,也有早期没有出版DVD的剧目在此播出,我们可以看到的千秋多为SS版,是由电视转录为DVD的,因此没有DVD菜单选项之类的,近年的大剧场公演大多有DVD版和SS版两种。
☆ last day、退团纪念、退团写真(memorial book)
现在TOP STAR退团之后,会出版退团纪念DVD,主要收录TOP的舞台回顾,从大腿舞的初舞台到退团目,还有宝冢大剧场的再见秀。
last day和退团纪念性质不同,是记录TOP在东京宝冢剧场的最后一天千秋乐的活动以及公演和再见秀的DVD。
退团写真(memorial book)是TOP退团的时候出版的写真集,除了新的写真外,主要是将TOP的舞台生涯做个回顾,以前曾在重要出版物中出现的文章和图片大都包括进来了。当然,并不是每个TOP退团的时候都会出版以此为名的写真。
☆ 宝冢月历
月历由1960年开始发行,名目繁多,主要包括Star Calendar、Stage Calendar、Desk Calendar、Personal Calendar(1998年开始发行)、Desktop Calendar(2002开始发行),也就是常说的个人历,桌面历之类的。
☆ 主题歌、主题歌集
上演的作品一般都有主题歌,会发行CD,每年也会出版上一年全部公演的主题歌集。
☆ 堇花(すみれのはな)
堇花就是紫罗兰(sumire)是宝冢市的市花,所以宝冢歌剧也将堇花作为自己的象征物。而1930年以来的名曲“すみれの花咲く顷(堇花绽放时)”也成为宝冢的象征歌曲之一,此曲由白井铁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