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是在一个同学推荐下看的。
第一次在宿舍,室友在我的后面左边打游戏,我开着外音看电影。
第二次在家中,空旷的房间我一个人躺在床上仔细安静阅读完了整部电影。时至今日已1月有余,细节渐渐淡忘,甚至除了墨菲和比利还有酋长,护士长,我不再记得任何角色的个人名字。
情节逐渐淡化,相应的部分细节开始凝固,成了一个节点。
1,酋长闷死墨菲的镜头。我尚不知墨菲经历了怎样的对待,刚刚看了影评知道是切除额叶,我们可以想象对比一下汉朝吕后炮制的人彘,一个肉体,一个心灵而已。酋长闷死墨菲,我作为一个毫无利害关系的观者,是赞同的。因为我可以带入墨菲在前半段墨菲的表现,当他看到如今的自己,一定会亲手结束自己的肉体生命,换言之,我是赞同安乐死的,死是一个人在世上最后的权利。再展开说之,“好死不如赖活”“自古艰难唯一死”“只有活着才能战胜死亡”,我承认这些论断的存在,但我依然坚持每个人有选择的自由。酋长的选择是在墨菲活着清醒的状态下支持的,他是为了承诺“逃离疯人院”,也是为了朋友,为了自己的新生。某种意义上,墨菲的精神在酋长身上得到延续。
2,比利自尽。我预想了他的结局,但他依然以这样一种强烈决绝的姿态选择了死亡。他是一直在逃避,逃避妈妈,逃避结巴,逃避女友,逃避压力,最后死亡。首先,他是有一种超乎人们想象的羞耻心的,所以弱点成为压力,压力压迫弱点,现实每个人都有弱点,但我们有心灵鸡汤,我们有爱因斯坦,贝多芬这些少时呆滞,长大成名的榜样,我们有一夜暴富的期望,有彩票,更有与更不足人的比较,所以我们心安理得,手捧咖啡指点电影中的光怪陆离,生离死别。两个世界永远有不可融合的界限。包括此刻的我。
3,护士长的冷酷词句。我联想到德国人的严谨面貌,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民族的共同性,德国人才在世界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方面前人已有叙述。再想现在的富士康,华为,他们的企业文化,与之惊人相似。效率与精神的不相容性,或者规则与自由的相悖,记得有这样一种观点:规则是自由的最大捍卫者。然而我们又拿什么去监控规则是否侵犯了我们以及他人的自由,三权分立的精髓就是互相制衡,而自由与规则之间我们又该设立什么来制衡或者缓冲。古时有法理不外乎人情,的范例。
总之,这部电影,画外音是可以多重解读的,隐喻性是非常强烈的一部电影,作为一名理科生,作为一名擅长解构的理科生,我是非常欣赏这部电影的。
目前在计划何时看第三遍,需要契机。
第一次在宿舍,室友在我的后面左边打游戏,我开着外音看电影。
第二次在家中,空旷的房间我一个人躺在床上仔细安静阅读完了整部电影。时至今日已1月有余,细节渐渐淡忘,甚至除了墨菲和比利还有酋长,护士长,我不再记得任何角色的个人名字。
情节逐渐淡化,相应的部分细节开始凝固,成了一个节点。
1,酋长闷死墨菲的镜头。我尚不知墨菲经历了怎样的对待,刚刚看了影评知道是切除额叶,我们可以想象对比一下汉朝吕后炮制的人彘,一个肉体,一个心灵而已。酋长闷死墨菲,我作为一个毫无利害关系的观者,是赞同的。因为我可以带入墨菲在前半段墨菲的表现,当他看到如今的自己,一定会亲手结束自己的肉体生命,换言之,我是赞同安乐死的,死是一个人在世上最后的权利。再展开说之,“好死不如赖活”“自古艰难唯一死”“只有活着才能战胜死亡”,我承认这些论断的存在,但我依然坚持每个人有选择的自由。酋长的选择是在墨菲活着清醒的状态下支持的,他是为了承诺“逃离疯人院”,也是为了朋友,为了自己的新生。某种意义上,墨菲的精神在酋长身上得到延续。
2,比利自尽。我预想了他的结局,但他依然以这样一种强烈决绝的姿态选择了死亡。他是一直在逃避,逃避妈妈,逃避结巴,逃避女友,逃避压力,最后死亡。首先,他是有一种超乎人们想象的羞耻心的,所以弱点成为压力,压力压迫弱点,现实每个人都有弱点,但我们有心灵鸡汤,我们有爱因斯坦,贝多芬这些少时呆滞,长大成名的榜样,我们有一夜暴富的期望,有彩票,更有与更不足人的比较,所以我们心安理得,手捧咖啡指点电影中的光怪陆离,生离死别。两个世界永远有不可融合的界限。包括此刻的我。
3,护士长的冷酷词句。我联想到德国人的严谨面貌,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民族的共同性,德国人才在世界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方面前人已有叙述。再想现在的富士康,华为,他们的企业文化,与之惊人相似。效率与精神的不相容性,或者规则与自由的相悖,记得有这样一种观点:规则是自由的最大捍卫者。然而我们又拿什么去监控规则是否侵犯了我们以及他人的自由,三权分立的精髓就是互相制衡,而自由与规则之间我们又该设立什么来制衡或者缓冲。古时有法理不外乎人情,的范例。
总之,这部电影,画外音是可以多重解读的,隐喻性是非常强烈的一部电影,作为一名理科生,作为一名擅长解构的理科生,我是非常欣赏这部电影的。
目前在计划何时看第三遍,需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