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外公
那该是04年夏天,爸带我从上海回到老家四川,那时我13岁。下了汽车踩着一路泥泞往前走,当爸说到了的时候我放眼望去,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老人端坐在门口的身影,我知道那大概就是外公了吧。
说起外公,儿时相处的记忆已不复存在,只偶尔听到外婆说起他曾常常抱起我这个可爱的外孙乐不可支。七八年未回去,爸也只是说他病了,但我没想到却是这样的。他像一尊雕像,静静的坐在门口。我回去那时他情况还好,可以说话,慢慢走动,或是生气。我家离舅舅家不远,站在我家房顶便可瞧见舅舅家,于是在爸妈外出那些年外婆便来守屋,似乎成了一种习惯。
回来后我在公社念小学六年级,由于学校较远,徒步需要半个多小时,所以每每早起。冬天的时候天还未亮邻里孩子便结对出发了,但最兴奋那时可以用麦秸做个火把前行。天刚泛起鱼肚白,外婆便起床煮早饭和猪食,忙完一切天差不多也就亮了。外婆便把外公从床上扶出来,坐在门口。学校的一天对与我来说是很快的,但同一天对于外公却是很长,很长。外公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是那种老式的带靠背的铁架折叠椅,椅面上覆盖着红色条纹帆布,内夹海绵。外公形容消瘦,脸上刻满皱纹,头发稀疏隐约可见褐色斑块。他身着粗布蓝色衣裤,扣子各异,补丁大小不一。他还好的那些年里是精神的,可以和门口路过的行人打声招呼,或是在没有人帮忙的时候自己扶着墙壁慢慢行走,不过也是来回三四米,或是我做的不对开口教训。不过我不知道那一切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的幸苦!他独自看着太阳东升西落,脚下蚂蚁从这头走到那头,门口樱桃花开花落。等待是痛苦的,更何况是等待自己的死亡!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中他会想些什么,也不关心。
回来的那几年我从未见到外公吃过什么药,也未看到医生模样的人来家里走动过。但死亡终究是会来的,其后两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只是呆坐在门口,用两只孩子似的眼睛打量着周围。外公没有眼疾,他的眸子始终透明纯清,如初生的婴儿。也许是怕我们厌烦,以至于夏季墨蚊爬满脚后跟都不露声色,有时我看见了便是一巴掌下去,手心全是殷红的血迹。这么多年来全是外婆照顾他,擦背洗头,穿衣吃饭,大小便等。艳阳天时外婆给他理头,拿出以前剪布的老剪刀,刷刷几下,然后用拧干水的毛巾擦拭一下就算完成。
年轻气盛,面对这些事总是没好气,怪外公太折磨人了,但外婆像田里的黄牛任劳任怨。对于外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给他洗手。乡里割草收稻,农务繁忙,外婆没有时间使他一直保持干净。某次饭后我坐在外公旁边,不自觉的打量着他,视线最后落在了他粘有锅灰的手上,而后就有一种给他洗手的冲动,我看着他:“我给你洗洗手吧?”他没有作答。我打来热水,放入毛巾,拧干给他擦拭,花了一会儿功夫终于洗完了。我已不记得当时他的表情,也不知道他当时想了些什么,但对于我而言那却是我最后一次为外公做的事,其后不到一年时间,他撒手人寰。
那是我初二的时候,外公去世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那时我们还在准备考试,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将我推向绝望的悬崖。匆忙回家,看到外公浮肿滴血的脸庞,悲伤涌上,只是一个劲的在棺前痛哭,没有原因的痛哭,只是痛哭。七天丧事,搭灵棚,扎彩,烧七,出殡。最后归于平静。
折叠椅带着对外公的回忆最后永远的折叠在了墙角,门口不再会有双盼望的眼睛。他逝去的过后两年我常常若有所失,回家也不由得看向门口。以前他在时不觉得,可当他走后却一直不习惯。也许悲伤需要沉淀,在今后的某个时刻突然爆发,如决堤的河水,一泻千里。我不知道他是带着怎样的回忆离去的,就像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情节来回忆他。留念,悲伤,感慨或是愉快,死对于他或是一种解脱。不过于我却满是遗憾,没有真正为他做过什么,这个他曾经最疼爱的外孙。“孙子一张纸,外孙手一指”姨妈口中的这句话震撼了我,不是说孙子比外孙亲,对于我们这个大家庭,他们一直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只是在外公去世过后渐渐被遗忘。五六年过去了,外公的坟头经过雨水冲刷,阳光暴晒,杂草丛生早已不是下葬时的样子。烧纸祭奠,我清楚的记得下葬时的情景,却记不清外公的脸。没有一张照片来让我怀念,他开始渐渐的淡出我的生活。
记得的,就是那次给他洗手,那是我在他有生之年为他做的唯一一件事。
说起外公,儿时相处的记忆已不复存在,只偶尔听到外婆说起他曾常常抱起我这个可爱的外孙乐不可支。七八年未回去,爸也只是说他病了,但我没想到却是这样的。他像一尊雕像,静静的坐在门口。我回去那时他情况还好,可以说话,慢慢走动,或是生气。我家离舅舅家不远,站在我家房顶便可瞧见舅舅家,于是在爸妈外出那些年外婆便来守屋,似乎成了一种习惯。
回来后我在公社念小学六年级,由于学校较远,徒步需要半个多小时,所以每每早起。冬天的时候天还未亮邻里孩子便结对出发了,但最兴奋那时可以用麦秸做个火把前行。天刚泛起鱼肚白,外婆便起床煮早饭和猪食,忙完一切天差不多也就亮了。外婆便把外公从床上扶出来,坐在门口。学校的一天对与我来说是很快的,但同一天对于外公却是很长,很长。外公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是那种老式的带靠背的铁架折叠椅,椅面上覆盖着红色条纹帆布,内夹海绵。外公形容消瘦,脸上刻满皱纹,头发稀疏隐约可见褐色斑块。他身着粗布蓝色衣裤,扣子各异,补丁大小不一。他还好的那些年里是精神的,可以和门口路过的行人打声招呼,或是在没有人帮忙的时候自己扶着墙壁慢慢行走,不过也是来回三四米,或是我做的不对开口教训。不过我不知道那一切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的幸苦!他独自看着太阳东升西落,脚下蚂蚁从这头走到那头,门口樱桃花开花落。等待是痛苦的,更何况是等待自己的死亡!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中他会想些什么,也不关心。
回来的那几年我从未见到外公吃过什么药,也未看到医生模样的人来家里走动过。但死亡终究是会来的,其后两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只是呆坐在门口,用两只孩子似的眼睛打量着周围。外公没有眼疾,他的眸子始终透明纯清,如初生的婴儿。也许是怕我们厌烦,以至于夏季墨蚊爬满脚后跟都不露声色,有时我看见了便是一巴掌下去,手心全是殷红的血迹。这么多年来全是外婆照顾他,擦背洗头,穿衣吃饭,大小便等。艳阳天时外婆给他理头,拿出以前剪布的老剪刀,刷刷几下,然后用拧干水的毛巾擦拭一下就算完成。
年轻气盛,面对这些事总是没好气,怪外公太折磨人了,但外婆像田里的黄牛任劳任怨。对于外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给他洗手。乡里割草收稻,农务繁忙,外婆没有时间使他一直保持干净。某次饭后我坐在外公旁边,不自觉的打量着他,视线最后落在了他粘有锅灰的手上,而后就有一种给他洗手的冲动,我看着他:“我给你洗洗手吧?”他没有作答。我打来热水,放入毛巾,拧干给他擦拭,花了一会儿功夫终于洗完了。我已不记得当时他的表情,也不知道他当时想了些什么,但对于我而言那却是我最后一次为外公做的事,其后不到一年时间,他撒手人寰。
那是我初二的时候,外公去世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那时我们还在准备考试,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将我推向绝望的悬崖。匆忙回家,看到外公浮肿滴血的脸庞,悲伤涌上,只是一个劲的在棺前痛哭,没有原因的痛哭,只是痛哭。七天丧事,搭灵棚,扎彩,烧七,出殡。最后归于平静。
折叠椅带着对外公的回忆最后永远的折叠在了墙角,门口不再会有双盼望的眼睛。他逝去的过后两年我常常若有所失,回家也不由得看向门口。以前他在时不觉得,可当他走后却一直不习惯。也许悲伤需要沉淀,在今后的某个时刻突然爆发,如决堤的河水,一泻千里。我不知道他是带着怎样的回忆离去的,就像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情节来回忆他。留念,悲伤,感慨或是愉快,死对于他或是一种解脱。不过于我却满是遗憾,没有真正为他做过什么,这个他曾经最疼爱的外孙。“孙子一张纸,外孙手一指”姨妈口中的这句话震撼了我,不是说孙子比外孙亲,对于我们这个大家庭,他们一直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只是在外公去世过后渐渐被遗忘。五六年过去了,外公的坟头经过雨水冲刷,阳光暴晒,杂草丛生早已不是下葬时的样子。烧纸祭奠,我清楚的记得下葬时的情景,却记不清外公的脸。没有一张照片来让我怀念,他开始渐渐的淡出我的生活。
记得的,就是那次给他洗手,那是我在他有生之年为他做的唯一一件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