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与导航
自觉为路痴,即使户外跑步骑车时都有GPS计时计速计路线,也分不清前方三岔口中的哪条通往城里。看艳阳高照壶里水足够喝,糊里糊涂也就随便顺着一条道骑下去,速度与自由与阳光给人一种全身心的舒展,一股子热情与气力全部集中在踏板与把手上,终破前方气流,会有一种超人(尼采的超人)的感觉,脱胎换骨的无拘无束,这种感觉会被体力不支和迷路的焦虑压制,然后回复常态。如果没有导航,如果阳光水源道路永恒,可以一直一直的骑下去。
导航是一种指引,给人一种一切皆在掌控之中的安全感, 似乎随着导航走,正确的路线会保证你到达正确的终点。“正确”是一个严肃的词汇。你相信科技尤其相信移动导航系统,且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错误几乎不可能发生。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骑车路线计划。于是你顺着导航路线骑下去,竭尽全力在原定计划里前行,避免迷路以及迷路的焦虑感。
但是,那种被钳制被束缚的感觉让你觉得,是否原定路线是唯一的“正确”路线, 停下,想想,貌似“原定”决定了这个路线的“正确”性质,也即这条路线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是“原定”计划,“原定”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可都熟知的路线,是一条大家踩踏出来的路线,经过实践与时间检验的路线,不可能错误,于是“正确”成了它的首条标签,一种价值判断的标签。换言之,传统与主流即“正确”。传统与主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取向,只是一种客观描述,然而要让所有人都遵循传统与主流,贴上价值判断的标签即成。
疑惑,人无完人,科技是人的“智慧成果”,可否得出科技有错误的可能,于是导航系统也有错误的可能,自己的判断力也有错误的可能,这永远都是一种可能,没有人能证实,于是一切都是概率的游戏。
一切都不确定,你丫要俺怎么好好活下去,这尼玛还有好好过日子的可能么。 请参考导航。这是最简单相对来讲最不费力的生存手册。
惧怕迷路是常态,遵循导航是常态。迷路的新鲜感会被不确定的恐惧感和强烈的焦虑感遣散。
但是遵从正确的导航, 你又开始怀疑它的“正确”性,于是矛盾,于是焦虑。如果你脱离正确的导航,你的原本的正常人都会有的loneliness会被扩展成cosmic loneliness,因为这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你不可能被大部分人理解,但如果你顺着导航,你会觉得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如果被问起你想要什么生活,你也说不清,反正不是那种导航压制的生活。
脱离导航可直接导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可能。亚里士多德说奴隶制的必要性在于它为公民提供物质资源,于是公民可从事政治生活,也即美好生活(本人对政治生活无感无看法)。也即马克思大人所言经济实力是本钱。
我们总在寻求意义,经济发展似乎是美好生活的前提,于是追求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美好生活。换言之,挣钱才是正经事。挣钱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好奇怪。。。
有人把意义归在家人与朋友。于是意义的存在取决于与他人的相处。“他人即地狱”的说法不无道理(不详述)。意义的理想归宿应该在于自身。如果你一定想要有意义的话。
于是我的过活,自我觉得(现阶段觉得)有意义的过活,分为三部分,a life of mental contemplation, physical refinement, and socialising。哲人(Aristotle,Hume, Schopenauer, etc.)大多觉得美好生活即a contemplative life,由此可得,思想强大的人就是一个强大的存在,可望不可即。于是我个人的生活归结于,读写,健身,与社交(三者有overlap)。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课上教授问人的本质是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的人,我的选择是社会的人,这也是我为啥会包括进社交这一条。但我似乎可以理解课上那些选择个体的人的那些同学。然后那个cosmic loneliness又来了,无法解决。。。好无力。
导航是一种指引,给人一种一切皆在掌控之中的安全感, 似乎随着导航走,正确的路线会保证你到达正确的终点。“正确”是一个严肃的词汇。你相信科技尤其相信移动导航系统,且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错误几乎不可能发生。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骑车路线计划。于是你顺着导航路线骑下去,竭尽全力在原定计划里前行,避免迷路以及迷路的焦虑感。
但是,那种被钳制被束缚的感觉让你觉得,是否原定路线是唯一的“正确”路线, 停下,想想,貌似“原定”决定了这个路线的“正确”性质,也即这条路线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是“原定”计划,“原定”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可都熟知的路线,是一条大家踩踏出来的路线,经过实践与时间检验的路线,不可能错误,于是“正确”成了它的首条标签,一种价值判断的标签。换言之,传统与主流即“正确”。传统与主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取向,只是一种客观描述,然而要让所有人都遵循传统与主流,贴上价值判断的标签即成。
疑惑,人无完人,科技是人的“智慧成果”,可否得出科技有错误的可能,于是导航系统也有错误的可能,自己的判断力也有错误的可能,这永远都是一种可能,没有人能证实,于是一切都是概率的游戏。
一切都不确定,你丫要俺怎么好好活下去,这尼玛还有好好过日子的可能么。 请参考导航。这是最简单相对来讲最不费力的生存手册。
惧怕迷路是常态,遵循导航是常态。迷路的新鲜感会被不确定的恐惧感和强烈的焦虑感遣散。
但是遵从正确的导航, 你又开始怀疑它的“正确”性,于是矛盾,于是焦虑。如果你脱离正确的导航,你的原本的正常人都会有的loneliness会被扩展成cosmic loneliness,因为这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你不可能被大部分人理解,但如果你顺着导航,你会觉得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如果被问起你想要什么生活,你也说不清,反正不是那种导航压制的生活。
脱离导航可直接导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可能。亚里士多德说奴隶制的必要性在于它为公民提供物质资源,于是公民可从事政治生活,也即美好生活(本人对政治生活无感无看法)。也即马克思大人所言经济实力是本钱。
我们总在寻求意义,经济发展似乎是美好生活的前提,于是追求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美好生活。换言之,挣钱才是正经事。挣钱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好奇怪。。。
有人把意义归在家人与朋友。于是意义的存在取决于与他人的相处。“他人即地狱”的说法不无道理(不详述)。意义的理想归宿应该在于自身。如果你一定想要有意义的话。
于是我的过活,自我觉得(现阶段觉得)有意义的过活,分为三部分,a life of mental contemplation, physical refinement, and socialising。哲人(Aristotle,Hume, Schopenauer, etc.)大多觉得美好生活即a contemplative life,由此可得,思想强大的人就是一个强大的存在,可望不可即。于是我个人的生活归结于,读写,健身,与社交(三者有overlap)。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课上教授问人的本质是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的人,我的选择是社会的人,这也是我为啥会包括进社交这一条。但我似乎可以理解课上那些选择个体的人的那些同学。然后那个cosmic loneliness又来了,无法解决。。。好无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