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病(十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 |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句话大家似乎都在小时候接触到,当父母和你讲了很多次不要乱放东西之后,你就像没有听见过一样把玩具放到了茶几上,可能就会被责怪说的话都左耳朵进右耳多出了,或许在上课的时候你有在认真听讲,但是下课就不太记得老师讲的一些内容了。
![]() |
我们为什么会记不住甚至没听见呢?
1.注意。对于得到我们注意的事情是有一定容量的,比如说,当你做数学题的时候就无法听广播里的内容;我们会自动回避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就像我们被火烫到就要躲开一样,谁都不愿意听到自己不想听到的话,所以就可能被你屏蔽了;注意同样会起伏,指的是注意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你的注意力减弱时的,记忆就容易忘记。
2.记忆。最近有研究者发现,我们对于声音和视觉、触觉的记忆过程是不一样的,与我们看到或者摸到的东西相比,我们对听到的东西忘记的更快,正如古话讲到“闻之不若见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声音的记忆就会大幅减弱。比如说,上课过程中,只听讲的学生会比边听讲边做笔记的学生所记忆的内容少,并且对记住的内容忘得快。
![]() |
在面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对于孩子。有的儿童年龄较低,对各种事物的反应、认识并不完善,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有耐心地教导,首先可以先得到孩子的注意,当注意力在所讲的事情上,记忆的程度相对较高。儿童注意力稳定的时间较短,低年级儿童更是需要有趣、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现象有针对性的授课。比如说让幼儿园的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生活体验,小学生上课时,利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间来讲主要课程,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2.对于学生。当你可以有自制力的学习时,如何提高记忆就成为大多数学生的问题,你可以在上课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加强记忆,同时运用科学的记忆法。比如利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就是遗忘是又快到慢的,在开始记忆时忘得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减慢并遗忘的数量减少,那么通过适当的复习和回忆,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记住上课所讲内容了。
![]() |
3.对于老师。我们对听到的东西忘记的更快,这项研究结果对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爱荷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朗巴建议:“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学生能记住我们教给他们的所有东西,在授课时加入一些视觉元素或者动手环节,可能比干巴巴的讲课效果更好。”
4.对于上班族。步入社会后,到处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如何筛选和把握信息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不妨准备一些便签纸,把有用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在工作中,忘记老板下达的任务可是一个不小的失误,可以在办公室放一个工作记录小本子,这样就不会遗漏工作内容了。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尽量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经过以上介绍,你对如何应对跑掉的信息有了相应的对策了吗?改变一个生活习惯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改变后好的习惯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如果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大家咨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