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自然状态
在基督教传统里,《圣经》的开头创世纪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塑造了基督徒对世界最初的认识:上帝在七天内用语言(word)/道(logos)创造了这个世界。在上帝造物之前。
“地 是 空 虚 混 沌 。 渊 面 黑 暗 。 神 的 灵 运 行 在 水 面 上 。”
这就是无,所谓地和水都是对“无”形象的比方。然后上帝说要有光,才有了光 ,然后才有了世界。在人们的理解里,上帝创世乃是以其神圣意志凭空造世,无中生有。这与希腊哲学的上帝不一样,希腊哲学里的上帝德木格更像是一个自由工匠,他并没有无中生有,而是依照已经存在的质料,赋予其形式,而创造了世界。但是由于基督教受到希腊哲学非常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中世纪早期,人们心目中的上帝更接近于后者,既以其神圣理性而非神圣意志造物创世。
中世纪对诸神的想象,在托马斯·阿奎那博士那里集大成。在他的学说里所有造物都分享着神的恩典,而有理性的造物所分享的永恒定律,被称为自然法。阿奎那坚信并且论证上帝必然是理性,在所有受造物当中,人因禀有理性而成为唯一受命参与宇宙理性者。这是对人的尊严和能力的肯定。尽管人堕落了,但他并未丧失正确运用自己力量从而为拯救自己作准备的努力。人运用理性参与上帝救赎人的行动当中去,天人互助故而形成人与神在一个先在的自然秩序当中各安其位的和谐画面。
在阿奎那的宇宙论中,一切都在上帝的神圣理性安排下,简洁而又匀称,从无生命的东西一直到有理性的人,都被安排了各自适当的位置,被赋予了各自所应努力加以实现的本质,就连上帝自己也应服从这种神圣的永恒秩序,上帝不能否定自己。从这个各安其位的自然秩序出发,阿奎那演绎了他的政治学说,突出国家对个人的规范而非诉诸于个体的抽象自由,国家而非个体作为一切价值的本源,个人的义务而非权利是政治的核心。
直到唯名论者,J.邓斯·司各特,上帝的神圣意志才重新被发现,他认为思维的基本对象是存在,而神是最高的存在,神的基本属性是无限、全智、全能、全善。人的知识既有赖于感官经验,对神便无法论证,只能凭信仰推论而确立。另一方面,他的神学体系中,人占有重要地位。人的灵魂被赋予理性、智能的基本属性,从而强调人的意志与自由,但这种意志与自由应以追求神的全善为目的。
司各特的学说突出了人的意志,视将非理性的主观意志和情感为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本质。它把意志提到精神的首位,并视之为存在的最高原则。为后来的唯意志论开启了先河。如果我们梳理启蒙主义的谱系,会发现我们耳熟能详的启蒙主义者(不包括苏格兰启蒙主义,事实上苏格兰启蒙主义的出现本身就是对此的反动)都是群唯意志论者,他们相信人类的意志是做出行为、达成道德价值的必要而终极的基础,这最后突出了原子个人,人的意志成为一切权利、义务的渊薮。
然后我们回到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本身,就会发现这与上帝创世无比相像。所谓自然状态,便是上帝创世前的虚无,而社会契约,尤其是人们只凭借其意志而签订社会契约,从而诞生出大地之前前所未有的主权国家,便是上帝以其神圣意志无中生有,开天辟地,创造了这个世界。社会契约的签订人们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一切由其意志决定,一如同上帝可以创造这个世界,也可以不创造这个世界,他可以创造这个世界之外的其他世界,也可以不创造这个世界之外的其他世界。
人们将自己比作神明,认为人类可以模仿神明,这在霍布斯对造物与人造物的区分里显现地一览无遗。造物是造物主创造的,人也是造物的一员,造物主凭借其意志驱使理性创造了造物,启蒙主义者以类比逻辑认为人类可以像上帝一样,以自己的意志/决断,创造出人造物,而人造物当中就有国家。启蒙主义乃是经院的当然继承者,他们只在乎先验逻辑的演绎,并不注重经验事实,如果经验与理论相悖逆,那就修改事实,以衬托理论。
当然,对自然状态的强调,其实也与其历史背景有关,因为欧洲当年处于列王纷争的年代,战乱频繁,恰好符合人与人之间战争的自然状态,而启蒙主义者为论证自然状态存在,也往往以内战或者战争来举例。但是这对于他们的理论来说,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补充罢了。
华中马克思主义大学 苗杏仁 阿姨好厉害
“地 是 空 虚 混 沌 。 渊 面 黑 暗 。 神 的 灵 运 行 在 水 面 上 。”
这就是无,所谓地和水都是对“无”形象的比方。然后上帝说要有光,才有了光 ,然后才有了世界。在人们的理解里,上帝创世乃是以其神圣意志凭空造世,无中生有。这与希腊哲学的上帝不一样,希腊哲学里的上帝德木格更像是一个自由工匠,他并没有无中生有,而是依照已经存在的质料,赋予其形式,而创造了世界。但是由于基督教受到希腊哲学非常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中世纪早期,人们心目中的上帝更接近于后者,既以其神圣理性而非神圣意志造物创世。
中世纪对诸神的想象,在托马斯·阿奎那博士那里集大成。在他的学说里所有造物都分享着神的恩典,而有理性的造物所分享的永恒定律,被称为自然法。阿奎那坚信并且论证上帝必然是理性,在所有受造物当中,人因禀有理性而成为唯一受命参与宇宙理性者。这是对人的尊严和能力的肯定。尽管人堕落了,但他并未丧失正确运用自己力量从而为拯救自己作准备的努力。人运用理性参与上帝救赎人的行动当中去,天人互助故而形成人与神在一个先在的自然秩序当中各安其位的和谐画面。
在阿奎那的宇宙论中,一切都在上帝的神圣理性安排下,简洁而又匀称,从无生命的东西一直到有理性的人,都被安排了各自适当的位置,被赋予了各自所应努力加以实现的本质,就连上帝自己也应服从这种神圣的永恒秩序,上帝不能否定自己。从这个各安其位的自然秩序出发,阿奎那演绎了他的政治学说,突出国家对个人的规范而非诉诸于个体的抽象自由,国家而非个体作为一切价值的本源,个人的义务而非权利是政治的核心。
直到唯名论者,J.邓斯·司各特,上帝的神圣意志才重新被发现,他认为思维的基本对象是存在,而神是最高的存在,神的基本属性是无限、全智、全能、全善。人的知识既有赖于感官经验,对神便无法论证,只能凭信仰推论而确立。另一方面,他的神学体系中,人占有重要地位。人的灵魂被赋予理性、智能的基本属性,从而强调人的意志与自由,但这种意志与自由应以追求神的全善为目的。
司各特的学说突出了人的意志,视将非理性的主观意志和情感为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本质。它把意志提到精神的首位,并视之为存在的最高原则。为后来的唯意志论开启了先河。如果我们梳理启蒙主义的谱系,会发现我们耳熟能详的启蒙主义者(不包括苏格兰启蒙主义,事实上苏格兰启蒙主义的出现本身就是对此的反动)都是群唯意志论者,他们相信人类的意志是做出行为、达成道德价值的必要而终极的基础,这最后突出了原子个人,人的意志成为一切权利、义务的渊薮。
然后我们回到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本身,就会发现这与上帝创世无比相像。所谓自然状态,便是上帝创世前的虚无,而社会契约,尤其是人们只凭借其意志而签订社会契约,从而诞生出大地之前前所未有的主权国家,便是上帝以其神圣意志无中生有,开天辟地,创造了这个世界。社会契约的签订人们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一切由其意志决定,一如同上帝可以创造这个世界,也可以不创造这个世界,他可以创造这个世界之外的其他世界,也可以不创造这个世界之外的其他世界。
人们将自己比作神明,认为人类可以模仿神明,这在霍布斯对造物与人造物的区分里显现地一览无遗。造物是造物主创造的,人也是造物的一员,造物主凭借其意志驱使理性创造了造物,启蒙主义者以类比逻辑认为人类可以像上帝一样,以自己的意志/决断,创造出人造物,而人造物当中就有国家。启蒙主义乃是经院的当然继承者,他们只在乎先验逻辑的演绎,并不注重经验事实,如果经验与理论相悖逆,那就修改事实,以衬托理论。
当然,对自然状态的强调,其实也与其历史背景有关,因为欧洲当年处于列王纷争的年代,战乱频繁,恰好符合人与人之间战争的自然状态,而启蒙主义者为论证自然状态存在,也往往以内战或者战争来举例。但是这对于他们的理论来说,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补充罢了。
华中马克思主义大学 苗杏仁 阿姨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