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费观念和独有的价值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费观念和独有的价值观,对于购房这样的大件消费也是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异的,而且思维价值差异甚大,思路决定出路,我们来分享一下这样的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故事一】南方某大城市张先生工作状况良好,做销售业务收入颇丰,加之妻子也是白领阶层,家庭每月收入近2万,加上年底的奖金分红等,小日子过的其乐融融。在2005年的7月份在所在城市的中心区选购了一套高层住宅,楼层户型均比较理想,当时的房价是7800元/平米。首付了近20万元,余款月供,由于房子的证件不全,开发商给予延期支付月供的优待,也就是说其后的近两年时间里,他们不需要交付房贷,贷房屋手续齐全后再开始交月供。时间还不到2年房屋的手续就齐全了,夫妻二人算了一笔账,感觉要是这么月供交下去很不合适。一合计,还是付完全款的合适,刚好有笔业务提成纲领,加上积蓄就够了。就这样一次性付完了房屋的全部款项,结束了贷款购房的日子。可其后的房价飞速飙升的事实,给了他很多次的后悔,作为国际贸易系的高材生,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以至于错过了投资房产的机会。也就是事实上他无需那么着急付完全款。完全可以再用手头的资金购置1-2套新居,从收入上来看提供2-3套居室的月供是完全可以的。坚持不到2年房价就已经是翻倍的高位了,此时再出手新居一定会赚得盆满钵满。而此时只有后悔不跌的份了。
【故事二】邢女士3年前手里有积蓄五万多元,当时的郊区房价还只是在3000元/平米左右徘徊。由于受传统家庭的思想约束很少愿意冒风险,加之家庭收入较少所限,一直节衣缩食的过日子,虽说生活温饱没问题,但是一直也想过上有自己居所的好日子。我妻子曾经给她说过也许把五万元钱存在银行不是个很好的策略,因为越存越少,还不如拿出来在郊区先买套房子,月供也不高还可以坚持的了。可以居住也可以先定下来等以后看情况再说。她生怕有什么风险或者自己家庭的收入不能维系月供及开支,就没有买,就这样五万元存款一直在银行放着。前几日问及她时,得悉五万元还在银行,一分也没少。可是也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先买套房子。因为当初的房子现在早已经超过7600元/平米了。思路决定出路,穷人的思维价值观永远是节衣缩食,不感冒大的风险,稳妥之中注定回报最小。看起来银行的存款最保险,其实最不保险,今天的五万元早已经缩水了,与昔日的五万元不能相提并论了,因为不仅仅是贬值了,还失去了大好的商机。
【故事三】小王是一家居民社区的理发师也是个小老板。手头积蓄不多,可是收入相对稳定,只是收入较低罢了。2005年的时候看到别人都在热火朝天的购房,他也忍不住到银行把自己的继续取了出来,加上把手头的股票出手了一部分。选购了一套两居室的户型,当时的房价是5800元/平米,交付了首付款后,开始了漫长的月供房贷生涯。由于以前的生活没什么开支,而购房后囊中羞涩开始了吃馒头就咸菜的房奴一族的生活。老婆孩子一次次的抱怨,惹得他开始反思购房的决定是对是错来。除了理发之外,也开始买了个人力三轮摩托,在晚上上下班高峰开始了去地铁拉活的工作,以期多一些收入贴补家用。三个月后,终于坚持不住了,感到身心疲惫,精神恍惚,发现购房后的生活彻底的发生了转变,昔日的宁静和谐生活再也找不到了。痛定思痛之余,决定将新买的房子推掉算了。于是找到开发商,千言万语、千恩万谢总算把供了4个月的新居又“物归原主”的推掉了。不曾想3年眨眼过去了,房价一路飙升到每平米1万多元,王先生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肠子都悔青了。向自己也曾经是买房一族,却不曾受益于房价的猛涨。
【故事四】故事四的主人翁是我自己,我也是在北京混迹16年的北漂一族,想当初到北京时的豪言壮语和美好期望,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是无限的大。终于在搬家到第11次之后有了自己的新居。我是2005年12月25日交的首付款签订的购房合同的,当时的房价是5700元/平米。想当初买房子时的手头吃紧的拘谨和尴尬,都至今难以忘怀。自己的积蓄是注定不够的,东拼西借、亲戚朋友都想到了,最后还是差了7000多元。最后向一个同事求援,这位老大哥给我拿钱的时候,小声说:“别让家人知道,这是我自己攒的你先用着,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我感动的无可无不可的。后来还是尽快给他还了这笔私房钱。终于,把房子搞定了。现在的房价已经飙升到1.5万元/平米,想象都后怕,要是现在恐怕想都不敢想了。尽管现在的生活由于缴房贷,依然是节衣缩食和很拘谨,但是想想还是值得的,毕竟在这个超大型的都市里,能够在四环里面有自己的一个长久固定的居所,还是值得的。
【故事五】故事五的主人翁就是我的同事借钱给我的那个老大哥。他们家三口人,有个两居室尽管是老楼,住的还算不错,很宽敞。在我买房子的时候,我就劝他可以出手买一套房子了。他说不急,因为当时他开的是辆长安面包车,所以,很想换辆新车。于是,他拿出了积蓄全款买了辆捷达。三年过后,他也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先订购房子再买车了。以当时的车价是完全可以交首付,买套相当不错的房子的。
每个人的消费观念都不同,每个人的决断力都不同。往往很多时候,不是机会没有到来,是到来的时候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以及发现之余我们的魄力和决定力是否足够,更是关键的关键。对于购房这样的大件物品的消费来说,有些人把它当作消费,有些把它当做理财,还有的人把它当做挑战人生的一次机会。
关键的关键,全在自己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故事一】南方某大城市张先生工作状况良好,做销售业务收入颇丰,加之妻子也是白领阶层,家庭每月收入近2万,加上年底的奖金分红等,小日子过的其乐融融。在2005年的7月份在所在城市的中心区选购了一套高层住宅,楼层户型均比较理想,当时的房价是7800元/平米。首付了近20万元,余款月供,由于房子的证件不全,开发商给予延期支付月供的优待,也就是说其后的近两年时间里,他们不需要交付房贷,贷房屋手续齐全后再开始交月供。时间还不到2年房屋的手续就齐全了,夫妻二人算了一笔账,感觉要是这么月供交下去很不合适。一合计,还是付完全款的合适,刚好有笔业务提成纲领,加上积蓄就够了。就这样一次性付完了房屋的全部款项,结束了贷款购房的日子。可其后的房价飞速飙升的事实,给了他很多次的后悔,作为国际贸易系的高材生,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以至于错过了投资房产的机会。也就是事实上他无需那么着急付完全款。完全可以再用手头的资金购置1-2套新居,从收入上来看提供2-3套居室的月供是完全可以的。坚持不到2年房价就已经是翻倍的高位了,此时再出手新居一定会赚得盆满钵满。而此时只有后悔不跌的份了。
【故事二】邢女士3年前手里有积蓄五万多元,当时的郊区房价还只是在3000元/平米左右徘徊。由于受传统家庭的思想约束很少愿意冒风险,加之家庭收入较少所限,一直节衣缩食的过日子,虽说生活温饱没问题,但是一直也想过上有自己居所的好日子。我妻子曾经给她说过也许把五万元钱存在银行不是个很好的策略,因为越存越少,还不如拿出来在郊区先买套房子,月供也不高还可以坚持的了。可以居住也可以先定下来等以后看情况再说。她生怕有什么风险或者自己家庭的收入不能维系月供及开支,就没有买,就这样五万元存款一直在银行放着。前几日问及她时,得悉五万元还在银行,一分也没少。可是也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先买套房子。因为当初的房子现在早已经超过7600元/平米了。思路决定出路,穷人的思维价值观永远是节衣缩食,不感冒大的风险,稳妥之中注定回报最小。看起来银行的存款最保险,其实最不保险,今天的五万元早已经缩水了,与昔日的五万元不能相提并论了,因为不仅仅是贬值了,还失去了大好的商机。
【故事三】小王是一家居民社区的理发师也是个小老板。手头积蓄不多,可是收入相对稳定,只是收入较低罢了。2005年的时候看到别人都在热火朝天的购房,他也忍不住到银行把自己的继续取了出来,加上把手头的股票出手了一部分。选购了一套两居室的户型,当时的房价是5800元/平米,交付了首付款后,开始了漫长的月供房贷生涯。由于以前的生活没什么开支,而购房后囊中羞涩开始了吃馒头就咸菜的房奴一族的生活。老婆孩子一次次的抱怨,惹得他开始反思购房的决定是对是错来。除了理发之外,也开始买了个人力三轮摩托,在晚上上下班高峰开始了去地铁拉活的工作,以期多一些收入贴补家用。三个月后,终于坚持不住了,感到身心疲惫,精神恍惚,发现购房后的生活彻底的发生了转变,昔日的宁静和谐生活再也找不到了。痛定思痛之余,决定将新买的房子推掉算了。于是找到开发商,千言万语、千恩万谢总算把供了4个月的新居又“物归原主”的推掉了。不曾想3年眨眼过去了,房价一路飙升到每平米1万多元,王先生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肠子都悔青了。向自己也曾经是买房一族,却不曾受益于房价的猛涨。
【故事四】故事四的主人翁是我自己,我也是在北京混迹16年的北漂一族,想当初到北京时的豪言壮语和美好期望,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是无限的大。终于在搬家到第11次之后有了自己的新居。我是2005年12月25日交的首付款签订的购房合同的,当时的房价是5700元/平米。想当初买房子时的手头吃紧的拘谨和尴尬,都至今难以忘怀。自己的积蓄是注定不够的,东拼西借、亲戚朋友都想到了,最后还是差了7000多元。最后向一个同事求援,这位老大哥给我拿钱的时候,小声说:“别让家人知道,这是我自己攒的你先用着,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我感动的无可无不可的。后来还是尽快给他还了这笔私房钱。终于,把房子搞定了。现在的房价已经飙升到1.5万元/平米,想象都后怕,要是现在恐怕想都不敢想了。尽管现在的生活由于缴房贷,依然是节衣缩食和很拘谨,但是想想还是值得的,毕竟在这个超大型的都市里,能够在四环里面有自己的一个长久固定的居所,还是值得的。
【故事五】故事五的主人翁就是我的同事借钱给我的那个老大哥。他们家三口人,有个两居室尽管是老楼,住的还算不错,很宽敞。在我买房子的时候,我就劝他可以出手买一套房子了。他说不急,因为当时他开的是辆长安面包车,所以,很想换辆新车。于是,他拿出了积蓄全款买了辆捷达。三年过后,他也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先订购房子再买车了。以当时的车价是完全可以交首付,买套相当不错的房子的。
每个人的消费观念都不同,每个人的决断力都不同。往往很多时候,不是机会没有到来,是到来的时候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以及发现之余我们的魄力和决定力是否足够,更是关键的关键。对于购房这样的大件物品的消费来说,有些人把它当作消费,有些把它当做理财,还有的人把它当做挑战人生的一次机会。
关键的关键,全在自己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