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色匆匆1
昨晚无意间看到去年9月份搭车去西藏的视频,突然感觉好傻呀。我坐在车上问车主是哪里人,为什么要搭我之类的问题。车主操着很不流利的普通话说他就是当地的就是青海的,现在正要回家或是去要哪里。看这一段视频时我脑海里就蹦出两个想法,以后我不会干这类事了,同时,就接受那一段时间傻傻的自己。
时间过得飞一般地快,这一想就是半年前的事。那时候像是碰上了工作中的三年之痒吧,一直有它的好,一直有它的坏,可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远行,了却一个遗憾,或许比现在纠结着不会更糟。
在9月出发,那时走得相当低调。出发前两三个月的时间都在做准备,多读一些游记看哪里好玩的,将好玩的地方串成一条线,算出行程,发现时间远远不够,再做一些减法去掉一些地方,基本确定了大方向是滇藏线尼泊尔青藏线,还有一个敦煌。不然就反着走。看着是去高原,就买些相应的装备比如羽绒服冲锋衣啥的。当然还有一些suosui的事,看一些电影,搜一些歌,了解一些风俗啥的,我不想在风景面前一无所知,虽然后来多数时候是这样子的。因为想走得不一样,找一点流浪的感觉,我决定徒步搭车住青旅,心里的假设是这样会遇到更多人,听到更多故事,会有更多体验。为此,某一次还特意在广州住了一次青年旅舍,那一次我一进门发现有一群人聊得挺自在的,我感觉我还相当羞涩。泥马呀。
然后一个多月后,我回来了,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上。我跟同事跟老板说这一次值得,真值得。然后又是五个月之后地现在了,我觉得没有好好梳理下这次旅行。于是我就坐到电脑前面。
当时在出发之前的9月5日,我也键盘敲了几个字,告诉自己,不可能通过一次旅行就想清楚所有事情的。第二是回来之后不一定会感觉更好,还有可能更适应不了。第三是这一次出行是有代价的,但我相信还是值得的。然后看这半年,看起来会比这些好一点。
想起之前一直有一个环游中国的心愿。我想要有一个间隔年行路中国。我想我是有一点着急了。但在那个焦虑而迷茫的当口,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但似乎我又很清楚地知道,我需要的就是一趟旅行。这一趟旅行就是为了了却这个心愿的。为什么我用的是“了却”而不是“实现”呢?如果那个梦想理想实现了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实现,是更圆满;了却,是填补空白。这个空白没有被填补,我会觉得这是多么zaogao的一件事情。
在这一次焦虑迷茫的当口,行路中国后我回归了。那是不是因为这一次回归我失却了一次从内心深处改变自己进而发奋图强的动力呢?
那在下一个焦虑而迷茫的当口,我怎么面对呢?
时间过得飞一般地快,这一想就是半年前的事。那时候像是碰上了工作中的三年之痒吧,一直有它的好,一直有它的坏,可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远行,了却一个遗憾,或许比现在纠结着不会更糟。
在9月出发,那时走得相当低调。出发前两三个月的时间都在做准备,多读一些游记看哪里好玩的,将好玩的地方串成一条线,算出行程,发现时间远远不够,再做一些减法去掉一些地方,基本确定了大方向是滇藏线尼泊尔青藏线,还有一个敦煌。不然就反着走。看着是去高原,就买些相应的装备比如羽绒服冲锋衣啥的。当然还有一些suosui的事,看一些电影,搜一些歌,了解一些风俗啥的,我不想在风景面前一无所知,虽然后来多数时候是这样子的。因为想走得不一样,找一点流浪的感觉,我决定徒步搭车住青旅,心里的假设是这样会遇到更多人,听到更多故事,会有更多体验。为此,某一次还特意在广州住了一次青年旅舍,那一次我一进门发现有一群人聊得挺自在的,我感觉我还相当羞涩。泥马呀。
然后一个多月后,我回来了,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上。我跟同事跟老板说这一次值得,真值得。然后又是五个月之后地现在了,我觉得没有好好梳理下这次旅行。于是我就坐到电脑前面。
当时在出发之前的9月5日,我也键盘敲了几个字,告诉自己,不可能通过一次旅行就想清楚所有事情的。第二是回来之后不一定会感觉更好,还有可能更适应不了。第三是这一次出行是有代价的,但我相信还是值得的。然后看这半年,看起来会比这些好一点。
想起之前一直有一个环游中国的心愿。我想要有一个间隔年行路中国。我想我是有一点着急了。但在那个焦虑而迷茫的当口,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但似乎我又很清楚地知道,我需要的就是一趟旅行。这一趟旅行就是为了了却这个心愿的。为什么我用的是“了却”而不是“实现”呢?如果那个梦想理想实现了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实现,是更圆满;了却,是填补空白。这个空白没有被填补,我会觉得这是多么zaogao的一件事情。
在这一次焦虑迷茫的当口,行路中国后我回归了。那是不是因为这一次回归我失却了一次从内心深处改变自己进而发奋图强的动力呢?
那在下一个焦虑而迷茫的当口,我怎么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