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西安——非典型西安自助游攻略之长安食
拖延症发作,距离长安游4个月再写下关于西安吃的日记。还是那句老话,BETTER LATE THAN NEVER.整理照片儿时,无比怀念甜甜妈妈做的鲅鱼饺子臊子面,还有好吃的孜然肉夹馍凉皮,以及熙熙攘攘总是热闹散发着烧烤香味儿的回民街。
1. 难忘的
A. 甜甜妈妈做的住家饭(面食)
a. 臊子面
来到陕西不吃面食,就等于没到过陕西。
无论是看《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里描写的各种白馍馍,还是在山里见识了甜甜做锅盔和静哥揉的筋道馒头(陕西人民叫馍),或是见甜甜拿着馒头蘸着油泼辣子吃得津津有味,都比不上到了西安,西安人的家里,亲眼看着一桌面食诞生来的那么新鲜生活,淋漓尽致。
两次去甜甜家,第一次甜妈做的主食是臊子面,第二次是鲅鱼饺子,韭菜猪肉饺子,本来有第三次,主菜是我至爱的羊肉,可惜当时在华山没赶上。
去了外地,吸引我的除了当地菜市场,就是当地人家的厨房。如果妹尾河童先生出一本“窥视厨房”的书,就算是台版或港版的我也要收入囊中^_^
见到的甜妈的面食装备有:大擀面板,擀面棍,双立人的刀,晾面的稻禾做的圆形大盘(不知道该怎么叫),看上去很有质感的小型铸铁锅,甜妈属于干活利索不喜欢别人打下手型,我只有拍照陪聊的份~
臊子面组成:手擀面条,肉酱豆腐干和蛋皮丝炒成的臊子,油泼辣子,醋;看似配料简单,可却考手艺;正如在广府地区,一碟干炒牛河即能检验出厨师做粤菜是否地道;臊子面,也是家常却不平凡的检验厨艺的标准。
我只是第一次吃臊子面,无从评论好与坏,只是很享受看甜妈做面的这个过程而已。
甜妈有方便省事儿的电饼铛,她却仍用铸铁锅摊蛋皮,锅黑得锃亮,大概是经久日用不断上油吧,将一勺蛋液放进锅里,两手摇晃锅让蛋液从锅底向四周摊开,保持厚薄一致,成型后翻过来再煎至金黄;摊好的蛋皮是金黄的太阳,再将整个大圆饼切一半,切丝再切成小方块;放进肉碎豆腐干里一起炒,最后将臊子浇在煮好的手擀面上,一拌匀,然后,就不用说话了只管低头吃就好(甜妈是觉得行动至上你吃得越多比称赞她的厨艺还有用;另,陕西当地人特别喜欢加很多油泼辣子和醋,酸辣型)。
再说说手擀面,先是揉面醒面,将醒好的面擀成一大张面皮儿,然后不断折起来再重新擀开,擀时用上半身的力,这么来回数次,像折扇子一样将面皮叠好,用刀切细丝,拿手一抖散开,放在稻禾面板上,撒上面粉。
这样做的手擀面,煮好面后的面汤会有一层像浆糊似的膜,特别香,吃完臊子面后来一碗,原汤化原食,~\(≧▽≦)/~ (不过手擀饺子皮煮完后的汤就没有这样的膜,好像是因为饺子有油,会将这种膜破坏掉?)
配菜是凉拌菠菜,花生米,另甜妈也做了芝麻锅盔,跟甜甜在山里拿发面做的不同,甜妈是用死面做的,比较硬有嚼头,我更喜欢吃发面锅盔~
甜妈在饭桌上普及各种面饼知识:锅盔,肉夹馍和泡馍的做法都是不同的,分别是拿多少面粉和水的比例云云,我晕...冬天用酵母发酵做面食只成功了一次,囧囧囧,还是放了过量的酵母,包子皮都有点发黄了...之后的一次花卷和两次面包都肥佬~等天气热点儿时再发来试试吧~
b. 饺子
臊子面是视觉享受,坐飞机前吃的饺子为西安游画上完美句号~
去的时候比较晚,直接上桌,饺子分成两盘,甜妈让我吃其中一盘然后猜什么馅儿。韭菜鸡蛋,咦,还有很鲜美的味道,但又吃不到虾仁,应该是虾米;甜妈嘿嘿两声说,是鲅鱼~
第一次听说鲅鱼饺子,回去问度娘,原来鲅鱼就是以前在航海时经常吃的马鲛鱼MACKEREL(Spanish mackerel,详见鲅鱼百度词条 ),OMG,以前都不怎么吃MACKEREL,肉硬像瘦肉,一般厨师香煎或那些配菜烩。
想不到包成饺子这么赞,做法请戳 鲅鱼饺子百度词条
后来在某宝找到一个山东的卖家,但也只是冷冻快递过来,嗯,以后渔获时试试吧,要不在广州用冰鲜马鲛鱼替代试试看~
谢谢款待!
于我而言,任何价位的珍馐都比不上住家亲手做的饭菜。
B. 五一砂锅
朋友带去的,在小寨(地点名字)附近的分店,如果去陕西历史博物馆或者大雁塔后可以去一下。
一开始看店面只觉得是真功夫类的快餐连锁店,卖的是砂锅而已,结果,没想到他家孜然肉夹馍那么美味——夹馍新鲜炸出来,里面裹着孜然炒青椒肉丝,主要是外面的馍实在太香脆,如果不是又点了砂锅,真想再吃一个~后来都没有吃过比这更好吃的肉夹馍%>_<%
其他的串串,砂锅的特点被肉夹馍比下去了,印象不是太深~在店里也试了一下据说跟冰峰一样历史悠久的唯怡花生豆奶~
C. 后宰门豆花油条
住在附近的七贤庄青年旅馆,早上7点多沿着北新街步行5分钟左右就到了后宰门街道,后宰门小学对面就是一排早餐点心摊,有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声吆喝着买胡辣汤的,也有肉夹馍油饼,兴许是太久没吃油炸鬼,就在这家卖豆花的店坐下,豆花有咸有甜,油条都是新鲜炸的,有30公分长,松软可口,配上甜甜的豆花,早起是值得的!只是第一次买了2根油条实在撑了,又去一起就刚刚好~
什么明矾什么反复炸的油什么热量什么卡路里,好吧,出门在外若还是总想着这些,太对不起当地好吃的了!有节制的吃比刻意压抑自己的食欲却突然如火山爆发般暴饮暴食要好吧,我这么安慰自己~╮(╯▽╰)╭
这正如有时我在“下厨房”的APP看到“低卡路里饮食/烘焙”我会忍不住笑~
D. 东南亚甑糕
回民街上的一件传统甜食店,
跟以前表哥的沪籍奶奶做的八宝饭特别像(八宝饭百度词条)
勾起了回忆的小吃,里面有厚厚的豆沙和大枣,一大盒才10元,补血养气,爱吃甜食的童鞋可以去尝尝~
E. 爆浆葡萄冰糖葫芦串
不多说,自己试,口感赞~
2. 回民街
以前在豆瓣很多人的相册里见到回民街上的各种小吃特写,单反找出来的食物的色泽那么美那么垂让人涎欲滴,可到了北广济街主街,一堆食物里,我突患密集恐惧症,完全没有特别想吃哪种食物的欲望;除了打包的柿饼,东南亚甑糕,腊牛羊肉,跟同事去吃的贾三汤包,甜甜带我去的高家烤肉,马洪小炒外,没试其他的,因为,感觉到了广州的上下九,这样一堆堆的似流水线做出来的食物,可能要饥饿的时候来吃菜觉得美味吧~
但有几家店下次去西安我是很想试试的:马文砂锅,定家小酥肉,红红酸菜炒米,MARK一下,这些也是最好找个伴儿同游,否则一个人胃实在有限~
回民街是由几条街道组成的区域统称,也叫回民坊(请戳 回民街百度词条)甜甜建议不要在回民街的主街,即北广济街找吃的,他们本地人比较喜欢去旁边的大皮院,小皮院,麦苋街,红埠街觅食,那里散布着各家人气砂锅店(西安特别多砂锅店)和烧烤店~
虽然现成熟食于我不太吸引,但是各种食材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我爱的羊肉~
回家前败了油泼辣子和孜然粉,签证页做酸菜鱼水煮鱼油泼扯面,后者用来烤羊日,十分YUMMY~\(^o^)/~很多店都与时俱进开了某宝店,小酥肉居然也有...
可惜现场卖的新鲜盐滩羊木有抽真空,要不就买点回家了~
回民街上吃过的店点评:
A. 高家烧烤:看见霓虹招牌穿过一条巷子进店,
第一次这么一大把一大把串串吃,看价格牌一串不过5角1元,肉不多手指甲盖大小,结账时可不少~配着冰峰边吃烧烤涮串串边聊天,很适合朋友聚会。涮的牛肚的蘸酱有油泼辣子和麻酱,很香。
听说他家的油馕特别好吃,当天去太晚卖完了。
B. 马洪小炒:
刚开始甜甜说带我去吃“小炒”,我还纳闷了好一阵,小炒有啥好吃的,
广州有很多镬气很足的小炒,干嘛舍近求远千里迢迢来西安?
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小炒”是指“炒泡馍”;
一个套餐两块白馍装在碗里,食客需要将馍掰碎再交给厨房烹调(参与感真强~),有炒的也有泡的,
光掰馍就掰了超过半小时,越碎越入味,这种馍的质感很韧,跟以前在广州吃过的馍不同,炒好后也不如想象中的干,里面有一些配菜,放了挺多的醋,味道不是很吃得惯,喜欢吃的一大碗分量够了。店内还有免费的面汤提供。
还有结实的面筋和凉拌包菜卖,佐着热食或当开胃前菜也不错。
我试过贾三家的泡馍也试过马洪家的,都不太喜欢那味道和口感,看来是对泡馍本身不感兴趣,搭配着的糖蒜倒是不错,像广州的JIAO头。
听甜甜说,回民街的服务态度特别差人也特别拽,这间店算是态度好的~
C. 贾三包子店
店内一堆名人合照,包子ok,比老班长好吃,但没有上海杭州的小笼好,其他没啥特别的。
3. 随便吃
A. 西安饭庄
吃的不是陕西菜,是历史,具体请戳西安饭庄百度词条
椒盐九肚鱼和烧鸡不错~
B.地软包子
除了鲅鱼外的听到另一个新词儿,起初以为“地软”是“地上长的蔬菜”的总称,事实证明,木有文化,真可怕~
涨姿势,请戳地软百度词条
C. 其他
魏家凉皮,水盆羊肉,路边麻辣烫...有图有真相,比较随性的见到一间店就进去,有时候,不按照攻略,有时候也能发现适合自己的惊喜。
4. 博物烩
好吧,前面都是些凡夫俗子的人间烟火,
最后上几张有历史沉淀感的文物~
A. 最上的那个取水壶设计得很巧妙,空罐下水是半浮着的,水从罐口如,装满了会在水中竖着,佩服古人智慧!
B. 商周时簋鼎礼器
全文请戳簋百度词条
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自商代开始出现,
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
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
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奇数)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呼呼,我不会告诉你我从11点写到3点14分的...
以后深夜不写吃了...%>_<%
1. 难忘的
A. 甜甜妈妈做的住家饭(面食)
a. 臊子面
来到陕西不吃面食,就等于没到过陕西。
无论是看《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里描写的各种白馍馍,还是在山里见识了甜甜做锅盔和静哥揉的筋道馒头(陕西人民叫馍),或是见甜甜拿着馒头蘸着油泼辣子吃得津津有味,都比不上到了西安,西安人的家里,亲眼看着一桌面食诞生来的那么新鲜生活,淋漓尽致。
两次去甜甜家,第一次甜妈做的主食是臊子面,第二次是鲅鱼饺子,韭菜猪肉饺子,本来有第三次,主菜是我至爱的羊肉,可惜当时在华山没赶上。
去了外地,吸引我的除了当地菜市场,就是当地人家的厨房。如果妹尾河童先生出一本“窥视厨房”的书,就算是台版或港版的我也要收入囊中^_^
见到的甜妈的面食装备有:大擀面板,擀面棍,双立人的刀,晾面的稻禾做的圆形大盘(不知道该怎么叫),看上去很有质感的小型铸铁锅,甜妈属于干活利索不喜欢别人打下手型,我只有拍照陪聊的份~
臊子面组成:手擀面条,肉酱豆腐干和蛋皮丝炒成的臊子,油泼辣子,醋;看似配料简单,可却考手艺;正如在广府地区,一碟干炒牛河即能检验出厨师做粤菜是否地道;臊子面,也是家常却不平凡的检验厨艺的标准。
我只是第一次吃臊子面,无从评论好与坏,只是很享受看甜妈做面的这个过程而已。
甜妈有方便省事儿的电饼铛,她却仍用铸铁锅摊蛋皮,锅黑得锃亮,大概是经久日用不断上油吧,将一勺蛋液放进锅里,两手摇晃锅让蛋液从锅底向四周摊开,保持厚薄一致,成型后翻过来再煎至金黄;摊好的蛋皮是金黄的太阳,再将整个大圆饼切一半,切丝再切成小方块;放进肉碎豆腐干里一起炒,最后将臊子浇在煮好的手擀面上,一拌匀,然后,就不用说话了只管低头吃就好(甜妈是觉得行动至上你吃得越多比称赞她的厨艺还有用;另,陕西当地人特别喜欢加很多油泼辣子和醋,酸辣型)。
再说说手擀面,先是揉面醒面,将醒好的面擀成一大张面皮儿,然后不断折起来再重新擀开,擀时用上半身的力,这么来回数次,像折扇子一样将面皮叠好,用刀切细丝,拿手一抖散开,放在稻禾面板上,撒上面粉。
这样做的手擀面,煮好面后的面汤会有一层像浆糊似的膜,特别香,吃完臊子面后来一碗,原汤化原食,~\(≧▽≦)/~ (不过手擀饺子皮煮完后的汤就没有这样的膜,好像是因为饺子有油,会将这种膜破坏掉?)
配菜是凉拌菠菜,花生米,另甜妈也做了芝麻锅盔,跟甜甜在山里拿发面做的不同,甜妈是用死面做的,比较硬有嚼头,我更喜欢吃发面锅盔~
![]() |
臊子面 |
甜妈在饭桌上普及各种面饼知识:锅盔,肉夹馍和泡馍的做法都是不同的,分别是拿多少面粉和水的比例云云,我晕...冬天用酵母发酵做面食只成功了一次,囧囧囧,还是放了过量的酵母,包子皮都有点发黄了...之后的一次花卷和两次面包都肥佬~等天气热点儿时再发来试试吧~
b. 饺子
臊子面是视觉享受,坐飞机前吃的饺子为西安游画上完美句号~
![]() |
鲅鱼饺子,没拍馅儿吼吼~ |
去的时候比较晚,直接上桌,饺子分成两盘,甜妈让我吃其中一盘然后猜什么馅儿。韭菜鸡蛋,咦,还有很鲜美的味道,但又吃不到虾仁,应该是虾米;甜妈嘿嘿两声说,是鲅鱼~
第一次听说鲅鱼饺子,回去问度娘,原来鲅鱼就是以前在航海时经常吃的马鲛鱼MACKEREL(Spanish mackerel,详见鲅鱼百度词条 ),OMG,以前都不怎么吃MACKEREL,肉硬像瘦肉,一般厨师香煎或那些配菜烩。
想不到包成饺子这么赞,做法请戳 鲅鱼饺子百度词条
后来在某宝找到一个山东的卖家,但也只是冷冻快递过来,嗯,以后渔获时试试吧,要不在广州用冰鲜马鲛鱼替代试试看~
谢谢款待!
于我而言,任何价位的珍馐都比不上住家亲手做的饭菜。
B. 五一砂锅
朋友带去的,在小寨(地点名字)附近的分店,如果去陕西历史博物馆或者大雁塔后可以去一下。
一开始看店面只觉得是真功夫类的快餐连锁店,卖的是砂锅而已,结果,没想到他家孜然肉夹馍那么美味——夹馍新鲜炸出来,里面裹着孜然炒青椒肉丝,主要是外面的馍实在太香脆,如果不是又点了砂锅,真想再吃一个~后来都没有吃过比这更好吃的肉夹馍%>_<%
其他的串串,砂锅的特点被肉夹馍比下去了,印象不是太深~在店里也试了一下据说跟冰峰一样历史悠久的唯怡花生豆奶~
![]() |
五一砂锅~ |
C. 后宰门豆花油条
住在附近的七贤庄青年旅馆,早上7点多沿着北新街步行5分钟左右就到了后宰门街道,后宰门小学对面就是一排早餐点心摊,有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声吆喝着买胡辣汤的,也有肉夹馍油饼,兴许是太久没吃油炸鬼,就在这家卖豆花的店坐下,豆花有咸有甜,油条都是新鲜炸的,有30公分长,松软可口,配上甜甜的豆花,早起是值得的!只是第一次买了2根油条实在撑了,又去一起就刚刚好~
什么明矾什么反复炸的油什么热量什么卡路里,好吧,出门在外若还是总想着这些,太对不起当地好吃的了!有节制的吃比刻意压抑自己的食欲却突然如火山爆发般暴饮暴食要好吧,我这么安慰自己~╮(╯▽╰)╭
这正如有时我在“下厨房”的APP看到“低卡路里饮食/烘焙”我会忍不住笑~
![]() |
豆花油条~为啥不能跟炸鸡啤酒一样热门咧~ |
![]() |
看最下方后宰门~~北面标志A的地点就是七贤庄国际青年旅社~ |
D. 东南亚甑糕
![]() |
东南亚甑糕 |
回民街上的一件传统甜食店,
跟以前表哥的沪籍奶奶做的八宝饭特别像(八宝饭百度词条)
勾起了回忆的小吃,里面有厚厚的豆沙和大枣,一大盒才10元,补血养气,爱吃甜食的童鞋可以去尝尝~
E. 爆浆葡萄冰糖葫芦串
![]() |
爆浆葡萄冰糖葫芦串 |
不多说,自己试,口感赞~
2. 回民街
![]() |
回民街 |
以前在豆瓣很多人的相册里见到回民街上的各种小吃特写,单反找出来的食物的色泽那么美那么垂让人涎欲滴,可到了北广济街主街,一堆食物里,我突患密集恐惧症,完全没有特别想吃哪种食物的欲望;除了打包的柿饼,东南亚甑糕,腊牛羊肉,跟同事去吃的贾三汤包,甜甜带我去的高家烤肉,马洪小炒外,没试其他的,因为,感觉到了广州的上下九,这样一堆堆的似流水线做出来的食物,可能要饥饿的时候来吃菜觉得美味吧~
但有几家店下次去西安我是很想试试的:马文砂锅,定家小酥肉,红红酸菜炒米,MARK一下,这些也是最好找个伴儿同游,否则一个人胃实在有限~
回民街是由几条街道组成的区域统称,也叫回民坊(请戳 回民街百度词条)甜甜建议不要在回民街的主街,即北广济街找吃的,他们本地人比较喜欢去旁边的大皮院,小皮院,麦苋街,红埠街觅食,那里散布着各家人气砂锅店(西安特别多砂锅店)和烧烤店~
虽然现成熟食于我不太吸引,但是各种食材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我爱的羊肉~
回家前败了油泼辣子和孜然粉,签证页做酸菜鱼水煮鱼油泼扯面,后者用来烤羊日,十分YUMMY~\(^o^)/~很多店都与时俱进开了某宝店,小酥肉居然也有...
可惜现场卖的新鲜盐滩羊木有抽真空,要不就买点回家了~
回民街上吃过的店点评:
![]() |
高家烧烤 |
A. 高家烧烤:看见霓虹招牌穿过一条巷子进店,
第一次这么一大把一大把串串吃,看价格牌一串不过5角1元,肉不多手指甲盖大小,结账时可不少~配着冰峰边吃烧烤涮串串边聊天,很适合朋友聚会。涮的牛肚的蘸酱有油泼辣子和麻酱,很香。
听说他家的油馕特别好吃,当天去太晚卖完了。
B. 马洪小炒:
![]() |
马洪小炒 |
![]() |
觅食地图 |
刚开始甜甜说带我去吃“小炒”,我还纳闷了好一阵,小炒有啥好吃的,
广州有很多镬气很足的小炒,干嘛舍近求远千里迢迢来西安?
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小炒”是指“炒泡馍”;
一个套餐两块白馍装在碗里,食客需要将馍掰碎再交给厨房烹调(参与感真强~),有炒的也有泡的,
光掰馍就掰了超过半小时,越碎越入味,这种馍的质感很韧,跟以前在广州吃过的馍不同,炒好后也不如想象中的干,里面有一些配菜,放了挺多的醋,味道不是很吃得惯,喜欢吃的一大碗分量够了。店内还有免费的面汤提供。
还有结实的面筋和凉拌包菜卖,佐着热食或当开胃前菜也不错。
我试过贾三家的泡馍也试过马洪家的,都不太喜欢那味道和口感,看来是对泡馍本身不感兴趣,搭配着的糖蒜倒是不错,像广州的JIAO头。
听甜甜说,回民街的服务态度特别差人也特别拽,这间店算是态度好的~
C. 贾三包子店
![]() |
贾三包子 |
店内一堆名人合照,包子ok,比老班长好吃,但没有上海杭州的小笼好,其他没啥特别的。
3. 随便吃
A. 西安饭庄
![]() |
西安饭庄 |
吃的不是陕西菜,是历史,具体请戳西安饭庄百度词条
椒盐九肚鱼和烧鸡不错~
B.地软包子
![]() |
地软,也叫地木耳,一种藻类植物 |
除了鲅鱼外的听到另一个新词儿,起初以为“地软”是“地上长的蔬菜”的总称,事实证明,木有文化,真可怕~
涨姿势,请戳地软百度词条
C. 其他
![]() |
随便 |
魏家凉皮,水盆羊肉,路边麻辣烫...有图有真相,比较随性的见到一间店就进去,有时候,不按照攻略,有时候也能发现适合自己的惊喜。
4. 博物烩
好吧,前面都是些凡夫俗子的人间烟火,
最后上几张有历史沉淀感的文物~
![]() |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锅碗瓢盆壶杯们~ |
A. 最上的那个取水壶设计得很巧妙,空罐下水是半浮着的,水从罐口如,装满了会在水中竖着,佩服古人智慧!
B. 商周时簋鼎礼器
全文请戳簋百度词条
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自商代开始出现,
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
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
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奇数)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呼呼,我不会告诉你我从11点写到3点14分的...
以后深夜不写吃了...%>_<%
-
Gra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30 1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