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练习题一
来自《学会提问》第6页
一、题目:
支持禁枪的理由大多是臆造出来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根本不是更多的法案,而是更大的执行力度。有个臆造的理由是:很多杀人犯都是普普通通的守法良民,不过出于一时冲动杀了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因为枪就在手边。事实上,针对杀人犯的每一项研究都显示,杀人犯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惯犯,这些人一生恶行累累、犯案不断。一个典型的杀人犯在犯下谋杀罪行之前平均至少有六年的犯罪史,其中四次是重罪被捕。
另一个臆造的理由是枪支持有者都是些目不识丁的人,动不动就喜欢好勇斗狠。但是,研究向来都显示:平均而言,枪支持有者比没有枪支的人受过更高的教育,从事更有声望的工作。根据他们填写的持枪申请表来看,以下这些人都是(或曾经是)枪支持有者:埃莉诺罗斯福(总统罗斯福的夫人)、琼里弗斯(著名影星)、唐纳德特朗普(房产大亨)和大卫洛克菲勒(银行家)。
就算枪支管制法案真有可能减少涉枪的犯罪行为,那么将现行法律真正一一付诸实施也就足够管用了。既然法庭不止一次地证明这些法律根本不会得到执行,就算制定再严的法律又有什么用呢?
二、对此文的参考分析:
只要提几个适当的问题,你就会发现上文作者的论述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你可能对下面几点非常关心:
(1)作者提到的“绝大多数人”或“典型的杀人犯”是个什么概念?是否意味着剩下来的那“少数人”当中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杀人犯出于一时冲动而枪杀了自己的亲人?
(2)“枪支持有者”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主张枪支管制的人竭力推动禁持某些特种枪支,而这一部分人持有的正是这些特种枪支?
(3)文中引用的几个研究到底有多大说服力?作者提供的研究样本是不是很充分,是不是随机抽取的,是不是涵盖了不同人群?
(4)有没有什么枪支管制的潜在好处文中没有提及?有没有和作者观点相左的重要研究成果作者略过不提?
(5)每年有多少人死于手枪之下,而实行手枪管制的话这些人可能根本就不会枉死?
三、我的思路
根据此书的指导,首先找出这段话的结论和理由。
结论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支持禁枪的理由大多是臆造出来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根本不是更多的法案,而是更大的执行力度。
之后分别举出了两个臆造的理由的例子,最后则是支出加大执行法案的力度。
不过参考作者给出的几个点,发现自己的思维逻辑方面还有很多缺陷,也没有发现这些隐藏的重要之处,忽视有歧义的词语、忽视证据的效力等等
一、题目:
支持禁枪的理由大多是臆造出来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根本不是更多的法案,而是更大的执行力度。有个臆造的理由是:很多杀人犯都是普普通通的守法良民,不过出于一时冲动杀了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因为枪就在手边。事实上,针对杀人犯的每一项研究都显示,杀人犯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惯犯,这些人一生恶行累累、犯案不断。一个典型的杀人犯在犯下谋杀罪行之前平均至少有六年的犯罪史,其中四次是重罪被捕。
另一个臆造的理由是枪支持有者都是些目不识丁的人,动不动就喜欢好勇斗狠。但是,研究向来都显示:平均而言,枪支持有者比没有枪支的人受过更高的教育,从事更有声望的工作。根据他们填写的持枪申请表来看,以下这些人都是(或曾经是)枪支持有者:埃莉诺罗斯福(总统罗斯福的夫人)、琼里弗斯(著名影星)、唐纳德特朗普(房产大亨)和大卫洛克菲勒(银行家)。
就算枪支管制法案真有可能减少涉枪的犯罪行为,那么将现行法律真正一一付诸实施也就足够管用了。既然法庭不止一次地证明这些法律根本不会得到执行,就算制定再严的法律又有什么用呢?
二、对此文的参考分析:
只要提几个适当的问题,你就会发现上文作者的论述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你可能对下面几点非常关心:
(1)作者提到的“绝大多数人”或“典型的杀人犯”是个什么概念?是否意味着剩下来的那“少数人”当中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杀人犯出于一时冲动而枪杀了自己的亲人?
(2)“枪支持有者”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主张枪支管制的人竭力推动禁持某些特种枪支,而这一部分人持有的正是这些特种枪支?
(3)文中引用的几个研究到底有多大说服力?作者提供的研究样本是不是很充分,是不是随机抽取的,是不是涵盖了不同人群?
(4)有没有什么枪支管制的潜在好处文中没有提及?有没有和作者观点相左的重要研究成果作者略过不提?
(5)每年有多少人死于手枪之下,而实行手枪管制的话这些人可能根本就不会枉死?
三、我的思路
根据此书的指导,首先找出这段话的结论和理由。
结论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支持禁枪的理由大多是臆造出来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根本不是更多的法案,而是更大的执行力度。
之后分别举出了两个臆造的理由的例子,最后则是支出加大执行法案的力度。
不过参考作者给出的几个点,发现自己的思维逻辑方面还有很多缺陷,也没有发现这些隐藏的重要之处,忽视有歧义的词语、忽视证据的效力等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