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石 - 張傳倫
![]() |
沈括為我國十一世紀的卓越科學家,是一位學科知識面涉獵非常廣泛的學者,史傳沈括撰著的各種自然科學專著,迭經千年兵燹戰亂,大多散佚,幸運並澤福後世的是其各種專著的主要內容和觀點,幾乎都在他的《夢溪筆談》中保存原作的若干片段或是精審摘要,當代學者評《夢溪筆談》是沈括科學論集的一個縮影,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盛讚《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在世界科學文獻領域享有崇隆地位。如此高論尚不足以彰顯《夢溪筆談》巨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它浩繁精博,涵蓋了那個時代已知的所有學科。沈括是儒雅的學者,《夢溪筆談》也可說是一部文學著作,唐人筆記中的佼佼者,意義遠在段成式《酉陽雜俎》之上。筆談所與談之的科技、國朝諸般制度之外,大率為歷史掌故、人物簡介,於哲學、文學、音樂、書畫以至社會生活中的各個剖面,無所不及,雖「率意談噱」,下筆處分寸謹嚴。
我格外喜讀這本書,可謂百讀不厭。《夢溪筆談》成書早在宋哲宗元祐年代(約公元一○九一年),奇怪的是比之晚了數百年的明清士夫文人行文卻太多晦澀佶曲,不似沈括辭章讀來明曉暢意,書中有幾卷談及我潛心勵志,廿載深研的古磬,怎不令我興味大增,更為有趣的是十九卷〈器用〉,第十條〈肺石〉章,肺石的描述,分明是一隻大石磬,不知何故,沈括卻未歸類於磬,或許是吾儕輩才識淺薄,未能盡悟沈括不以磬觀的深雅之意。今人唯嘆「肺石」早已蕩然無存,從沈記中領略「肺石」之奇亦頗引人入勝,妙在其文十數句,字字雅訓周詳又絲毫不古奧冷闢,很容易讀懂的,不必譯釋,全文照錄即可:「長安故宮闕前有唐肺石尚在,其製如佛寺所擊響石而甚大,可長八九尺,形如垂肺,亦有款志,但漫剝不可讀,按《秋官.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原其義,乃伸冤者擊之立其下,然後士聽其辭,如今之撾『登聞鼓』也。所以肺形者,便於垂。又肺主聲,聲所以達其冤也」。
自然界中奇形怪狀的石頭很多,生成的模樣與人的五臟六腑十分相像的石頭在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山洞裏幾億年前即已生成。清朝乾隆年間袁枚應西粵某地太守盛邀,遊歷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此山多洞,袁枚見洞石形狀萬端,「如獅、駝、龍、象、魚、網、僧磬之屬」,「又次日,遊木龍洞。洞甚狹,無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蓮房半爛,又似鬱肉漏脯,離離可摘。疑人有心腹腎腸,山亦如之」。袁枚動生感慨,「矧諸山之可喜可愕哉?慮其忘,故詠以詩,慮未詳,故又足以記。」遂於三百年前將此山石之奇異記載於題為《遊桂林諸山記》的一篇遊記美文之中。
「肺石」其實就是磬,由此證知至少在唐時寺廟已有懸磬的佛門規制存在,磬材選料含石、銅、鐵,此三類材質的遺磬存世量不在少數,磬材實則遠不止這三種,如木、瓷等,因實物難覓,暫不信筆為證。沈括不以磬目之,是乃奉循高義「取法乎上」,因《秋官.司寇》見著於東漢經學家鄭玄《周禮注疏》,有「以肺石達窮民」句。
「肺石」是一隻狀若肺形的巨磬,多半生成於萬古沉黑窅渺的山洞,迷不知其億萬年前在「以石為天,以沙為地,以深壑為池,以懸崖為幔」的洞穴世界裏何等孤峭自屹!究其「以石腳插地為柱」?還是「以橫石牽掛為棟樑」?更不知何年何月由何人好事起此巨石,移至中土長安。北宋年間的某一天,沈括有幸得見此石於「長安故宮闕前」,且不忘即興援筆紀之甚詳,言其「甚大,可長八九尺」,唐尺一尺與今日度衡所差不多,以九尺算長達近三米,確是名副其實的巨磬,與此唐代「肺石」相媲美者惟有明朝出土的兩隻天然石磬,初見之者亦未以石磬視之,此事詳載於《清稗類鈔》。明朝時,當地土人掘地得兩大塊靈璧石,紋理奇異,色韻蒼古,通體遍生孔洞幽竅,以槌擊之,響泉叠韻,餘音裊裊不息,石高近丈,壁厚僅數寸,初識宜為廳堂屏風。老子山上有和尚號悟本,深諳石趣,妙悟石理,獨具慧眼,識得此石乃天賜巨磬,連環生出九個玲瓏婉轉的小孔洞,可繫磬繩,悟本當即買下,請吳中高手石匠,依據石之長短、壁之薄厚,稍加琢磨成兩隻巨磬,悟本愛之如命。後悟本圓寂,弟子猶視此巨磬為衣鉢傳承般虔誠供奉。高郵進士吳氏於寺中見此奇物,以為至寶,拂之良久不忍離去。吳氏遂出資修廟,贈金三百,悟本弟子感其厚意,無以相報便以雙磬回贈,吳氏運石至高郵,構築磬園清供。清初時,名人韻士爭睹此石,紛紛題字刻銘。
我細閱《夢溪筆談》「肺石」章未幾年,奇緣驟降,時在二○○六年初夏,沽上鼓樓開古玩店的一位王姓古玩商前來告訴我說:「在外地同行家裏看到一塊自然形的磬,有一個眼,繫磬的皮條都是老的,磬的包漿特好,一敲聲響也好,你要,我再跑一趟買來賣你,得×萬元,不知這個價位你能接受嗎?」隔山買老牛,東西沒見着,怎能知貴賤呢?我只好這樣回話說:「東西看見了,喜歡我就買,又不是一回買你東西,你沒把握先活拿(北方古玩行的行話意即先取貨看中後再付錢)。」王哥聽了有點兒不爽說:「我會看,玩了這麼多年,我有眼,拿來你看不上就不要。」這樣一來當然好,我覺輕鬆了許多,等待的過程還是有點兒熬人,恨不轉天見到。過了半月,電話通知我買來了,到鼓樓北街的《翰林苑》看貨,我連連稱謝,匆匆上車,二十分鐘後到了《翰林苑》,看他一層層拆包後,磬靜卧在案上,我驚喜得心跳加速,天哪!竟然、竟然是沈括筆下「肺石」的「子孫石」,縮小八、九倍的樣子正是適宜雅室清供的案頭「玩磬」,惜無磬架,磬發馬肝色,形似垂肝、垂肺、垂脾胃……須知佳磬、響石自古有此一品。「子孫石」約尺幅面積上端偏右處有一天然孔洞,正好繫之以懸空叩寂,其聲似靈璧,究是何種石質,得此磬已近十年,今日寫此文,仍須註明「石種不詳」,然此磬非凡物,石體沉實,石質堅緻密栗,含有某種金屬元素的礦物質的識鑒則為業內方家識者一致認同。
與王姓古玩商商議兩次後,折其開價半數購此「肺石」,懸於寒舍前年入藏一清初大漆磬架之上,玩家上眼許為絕配。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