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帖(三):我整理出的目前最好的外国文学最佳译本(三) 持续更新
好吧,书归正传,讲版本。 1.《战争与和平》: 推荐:草婴 《战争与和平》的几种译本: 郭沫若 上海骆驼书店 1947年 董秋斯 人民文学 1949年 高植 上海译文 1957年 黄文范 台湾远景 1981年 纪彩让 台湾志文 1985年 刘辽逸 人民文学 1988年 子冉 业强 1994年 张捷 译林 1998年 李平澄 四川人民 2002年 草婴 上海文艺 2004年 没记错的话,北京燕山出版社也出过一套,不过直接忽略,他们出版社翻译的质量在翻译界是臭大街的,实在太差。 下面是摘抄于资料:《战争与和平》,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郭沫若译的第一册,后来高植续译了后三册,全本署名郭沫若、高植译。 解放后,又出版了董秋斯的译本,此译本是根据英译本转译的。 8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刘辽逸译本,此译本是根据俄文本翻译,参考了英译本。值得一说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著,大多名家所译,其中有些甚至是文化部指派的译者(如:1954年,北京参加全国翻译工作会议,文化部指派李丹译《悲惨世界》)。所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译本是非常权威的。2003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由张捷译本,这个译本在特点在于它非常接近原著,与其他译本相比,误译较少,注释相对较多,深受读者喜爱。 查找资料中,部分读者推荐版本: (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7月版,刘辽逸 译。 (2). 译林出版社2003年1月版,张捷 译。 2.《爱的饥渴》 推荐:金溟若 其余版本我只看过唐月梅的,至于唐月梅我在前面的日记里已经介绍过了。 3.《源氏物语》的版本在前面日记里已粗略讲过。 4.《雪国》五个译本:金溟若,叶渭渠的,高慧勤的,韩侍桁的,林少华的。 叶渭渠的翻译偏重于直译,保留了原文的滋味,高版的则更侧重于意境美,表达出那种中国语言的美丽,其他两个版本不做评价。 以下摘抄一些段落,感受不同翻译者的味道: 金溟若譯文如下(1980年初版《雪鄉》) “而且人物是透明的虛空,風景是昏闇中朦朧的流光,這兩者融在一起,描繪出超然物外的象徵的世界。尤其是那小姐的臉龐映出來野山燈火的時候……映出形象的部分,雖看不見窗外,但在小姐的輪廓周圍,不住地閃動著黃昏景色,連那小姐的面孔也成了透明似的。流動在面孔後面的暮色,給人彷彿從她臉上馳過去一般的錯覺,抓不住細看的機會。……島村也漸漸忘掉了鏡子,簡直覺得那個小姐就像在黃昏景色中流動著一般。 叶渭渠同一段的译文(1981年初版《雪国》) “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裡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只有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 插一段八卦,也是找资料发现的:作家莫言表示当他读到《雪国》裡“秋田地方的黑色的大狗站在河边的踏石上,伸出舌头舔著河里的热水。”他终于明白什麽是小说,他放下书,抓起笔写下《白狗鞦韆架》的一个名句:“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 5.《情人》 推荐:王道乾 《情人》的版本我只知道两个:王道乾 戴明沛 以下为摘抄,自己判断孰优孰劣 戴明沛译本:我已经上了年纪,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个男人朝我走过来。他在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对我说:“我始终认识您。大家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您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 我常常忆起这个只有我自己还能回想起而从未向别人谈及的形象。它一直在那里,在那昔日的寂静之中,令我赞叹不止。这是所有形象中最使我惬意、也是我最熟悉、最为之心荡神驰的一个形象。 王道乾译本: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个形象,我是时常想到的,这个形象,只有我一个人能看到,这个形象,我却从来不曾说起。它就在那里,在无声无息之中,永远使人为之惊叹。在所有的形象之中,只有它让我感到自悦自喜,只有在它那里,我才认识自己,感到心醉神迷。 6.《堂吉诃德》 版本众多啊 1922年,首译文言本,《魔侠传》(两卷本),林纾、陈家麟合译,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年,缩写改写本,《堂吉诃德》温志达译, 启明书局 1939年,单译第一部,《吉诃德先生传》,傅东华译,上海商务印书馆 1954年,单译第一部,《吉诃德先生传》,伍实译,作家出版社 1956年,缩写改写本,《吉诃德先生传》(沙克莱改写本),刘云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9年,缩写改写本,《吉诃德先生传》(沙克莱改写本),常枫译,香港侨益书局 1959年,二部全译本,《唐吉诃德》(第一、二部),傅东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个二部全译本,由英文转译 1978年,二部全译本,《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缩写改写本,《堂吉诃德》,冰晶编译,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1年,缩写改写本,《堂吉诃德》(萨克雷缩写本),罗其精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缩写改写本,《堂吉诃德先生的冒险故事》(萨克雷改写本),陈伯吹译,上海少儿出版社 1982年,缩写改写本,《堂吉诃德》(墨西哥纳瓦罗改写本),张世春、殷国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年,缩写改写本,《堂吉诃德》(缩写本),徐少军缩写,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二部全译本,《唐吉诃德》,陈建凯、郭先林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再出版,2003年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再出版 1995年,二部全译本,《堂吉诃德》,董燕生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5年,二部全译本,《堂吉诃德》,屠孟超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于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繁体字本 1995年,二部全译本,《唐吉诃德》,刘京胜译,漓江出版社 1996年,缩写改写本,《堂吉诃德》(少年版),杨绛译、刘强缩改,明天出版社 2000年,二部全译本,《唐吉诃德》,唐民权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由华夏出版社再出版 2001年,二部全译本,《唐吉诃德》,宿春礼译,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年,二部全译本,《堂吉诃德》,孙家孟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个版本众多,争议太大,我不想找骂,所以自己选择吧! 估计说到这就有人要骂我了,我摘抄六个版本的第一段,看自己的喜好吧!六个版本为:董燕生、刘京胜、孙家孟、屠孟超、杨绛、张广森 董燕生译本(漓江出版社,2012年4月): 名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的禀性和日常起居 不久以前,在拉曼却地区的某个村镇,地名我就不想提了,住着一位绅士。这种人家通常都有一支竖在木架上的长矛,一面古盾牌,一匹干瘦的劣马和一只猎狗。他吃的大锅杂烩里常放的是牛肉而不是羊肉;晚餐几乎顿顿是葱头拌肉末,星期六炖点羊蹄羊骨,星期五只吃扁豆,星期日添上一道鸽肉,这样就花去了他收入的四分之三;剩下的钱刚够他节日里穿一件黑呢披风,一条丝绒裤和一双丝绒便鞋,平时也能有一身上好的粗呢衣裳。家里有个年过四十的女管家,一个未满二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上街下地的小伙子,既管备马也管除草。 这位绅士说话快五十岁了,骨架结实,身材精瘦,面貌清癯,习惯早起,爱好打猎。有人叫他吉哈达,有人叫他盖萨达。在这点上,记述他事迹的作者们的看法不一致。根据可靠的说法,好像是叫盖哈达。就我们的故事而言,这倒无关紧要;只要讲的事一点不失实就行了。 刘京胜译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10月): 著名贵族唐吉诃德的品性与行为 曼查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他那类贵族,矛架上有一支长矛,还有一面皮盾、一匹瘦马和一只猎兔狗。锅里的牛肉比羊肉多,晚餐常吃凉拌肉丁,星期六吃脂油煎鸡蛋,星期五吃扁豆,星期日加一只野雏鸽,这就用去了他四分之三的收入,其余的钱买了节日穿的黑呢外套、长毛绒袜子和平底鞋,而平时,他总是得意洋洋地穿着上好的棕色粗呢衣。家里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女管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能种地、能采购的小伙子,为他备马、修剪树枝。 我们的这位贵族年近五旬,体格健壮,肌肉干瘪,脸庞清瘦,每天起得很早,喜欢打猎。据说他还有一个别名,叫基哈达或克萨达(各种记载略有不同)。推论起来,应该叫吉哈纳。不过,这对我们的故事并不重要,只要我们谈起他来不失真实就行。 孙家孟译本(译林出版社,2012年4月) 著名乡绅堂•吉诃德的脾性及其生活方式 在拉曼恰地区有个村子,村名我就不提了。不久前,村里住着一位乡绅。一般说来,这类乡绅在家中都有一枝架在架子上的长矛、一面古老的盾牌、一匹瘦弱的劣马和一只猎犬。其锅里煮的是牛肉,而不是羊肉。他几乎每晚都吃凉拌杂碎,星期六才吃些腊肉煎鸡蛋。星期五只吃刀豆,星期日再加一盘鸽肉。这样光吃饭就占去了他收入的四分之三。剩下的钱还够用来购买节日穿的黑色呢斗篷、丝绒长裤和丝绒便鞋。他平日倒也能穿一身质量好的衣裳。他家里有一位年过不惑的女管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干农活和杂务的小伙子。我们这位绅士年近半百,身板硬朗,却形销骨立、面容消瘦。他惯于起早,爱好打猎。有人叫他吉哈达,要么就叫他盖萨达,记述他事迹的作者也看法不一。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叫盖哈达。不过,对我们的故事来讲,这点倒无关紧要,只要故事本身不失真就行了。 屠孟超译本(译林出版社,2002年7月) 叙述有名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的性格和日常生活。 不久前,在拉曼却的一个村庄(村名我不想提了),住着一个绅士。他和同类的绅士一样,矛架上常插着一根长矛,有一面古旧的盾牌,还有一匹瘦马和一只猎犬。这绅士家锅里煮的常常不是羊肉,而是牛肉;晚餐经常是碎肉加葱头的凉拌菜;星期六吃鸡蛋和炸肉条,星期五吃滨豆;星期天加餐,添只野雏鸽。这样花去了一年三成的收入。其余的钱财用来置办过年过节穿用的细毛呢外套、天鹅绒裤子和天鹅绒平底鞋。平时他穿着普通粗呢制的服装。绅士家里有个四十多岁的女管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外甥女,另外,还有一个能干杂活、能上街采购的小厮,绅士出门时替他套马车,平时在花园里锄草,修剪树木的枝条。我们这位绅士已年近五旬,身子骨还相当结实,身材瘦削,面貌清癯,平时喜欢早起,还爱狩猎。他名叫吉哈达,又有人叫他盖萨达,说法不一,但据考证,他应该是姓盖哈纳。不过他叫什么名字对本传记关系不大,只要在叙述的过程中不失真就行了。 杨绛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版,1987年2月): 著名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的性格和日常生活。 不久以前,有位绅士住在拉•曼却的一个村上,村名我不想提了。他那类绅士,一般都有一支长枪插在枪架上,有一面古老的盾牌、一匹瘦马和一只猎狗。他日常吃的砂锅杂烩里,牛肉比羊肉多些,晚餐往往是剩肉凉拌葱头,星期六吃煎腌肉和摊鸡蛋;星期五吃扁豆;星期日添只小鸽子:这就花了他一年四分之三的收入。他在节日穿黑色呢子的大氅、丝绒裤、丝绒鞋,平时穿一套上好的本色呢子衣服,这就把余钱花光。他家里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管家妈,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能下地也能上街的小伙子,替他套马、除草。我们这位绅士快五十岁了,体格很强健。他身材瘦削,面貌清癯,每天很早起身,喜欢打猎。据说他姓吉哈达,又一说是吉沙达,记载不一,推考起来,大概是吉哈那。不过这点在本书无关紧要,咱们只要讲来不失故事的真相就行。 张广森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10月): 拉曼查的著名绅士堂吉诃德的身世及日常生活 不久以前,在拉曼查一个我不想说出名字的地方,住着一位属于那种家里备有在架长矛、古盾、羸马和猎犬类型的绅士。午餐桌上的牛肉多于羊肉的杂烩、大多数晚上的凉拌肉、周六的杂碎煎鸡蛋、周五的芸豆、周日外加的一两只野鸽,每年就花去了他收入的四分之三;剩下的部分全部用于节庆穿的黑呢外套、丝绒裤子和便鞋以及平常日子那必不可少的上好本色粗呢衣装。他家里有一个年过四十的女管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外甥女和一个既会鞴马又能操镰、家里家外什么都干的杂役。 我们的这位绅士五十来岁的年纪,体格健壮,身材瘦削,面貌清癯,惯于早起,喜欢打猎。有人叫他吉哈达,也有人叫他凯萨达(谈及此事的作者们在这一点上说法略有差别),不过,根据可靠的推断,他的名字很可能是凯哈纳。然而,对于我们的故事来说,他叫什么无关紧要,只要确保叙述不失实就行了。 7.《包法利夫人》 版本众多啊! 马克思的小女儿Eleanor Marx-Aveling,李健吾、许渊冲、周克希都翻译过《包法利夫人》。 我实话实说,我只看过李健吾版本的,有推荐交流的随时欢迎。 8.《洛丽塔》 这也是版本众多啊,十四个版本 (1). 1964 《罗丽泰》 赵尔心 译(台湾)皇冠文化出版 1987年推出修正版 (2). 1989年2月 《罗丽塔》 华明、任生明 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3). 1989年5月 《洛丽塔---鳏夫忏悔录》黄建人译 漓江出版社 (4).1989年5月 《罗丽塔》 麦穗 译 海天出版社 (5).1989年6月 于晓丹译 江苏文艺出版社 27万字 (6). 1989年8月 《洛莉塔》 彭晓丰、孔小炯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7). 1994年12月 《罗丽塔—鳏夫忏悔录》 刘励志 译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8). 1995年1月 《洛丽塔》 宁戈良译 中原农民出版社 (9). 2000年5月 初版 《罗丽泰》 黄秀慧译 先觉出版社(台北) (10). 2000年10月 《洛丽塔:又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吴宇军译 敦煌文艺出版社 (11). 2001年3月 《洛丽塔》 (外国文学名著小宝库)徐前进译 吉林摄影出版社 (12). 《洛丽塔》(世界文学名著百部全书) 张翔 译 (13). 2002年11月 《洛丽塔》 (世界文学名著宝库袖珍读本) 安格编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4).2003年5月 《洛丽塔》 (外国文学名著经典) 朱晓丽 译 时代文艺出版社 (15). 2005年1月 《洛丽塔》(世界文学名著收藏精品) 王讲林 译 吉林大学出版社 (16).2005年12月 《洛丽塔》 主万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一推荐主万的版本,豆友空思就说主万版本不太好,可惜我只读过主万版本,查了一些资料,读者推荐评论:有人推荐黄建人,和于晓丹版本理由是:黄建人的不避艰险、文气贯通,于晓丹的求稳求准,力求传神 9.《红与黑》 我知道 八个版本 (1)、 上 海译文 罗玉君 (2)、 上海译文 郝运 (3)、 人民文学 闻家驷 (4)、 人民文学 张冠尧 (5)、 译林 郭宏安 (6)、 浙江文艺 罗新璋 (7)、 湖南文艺 许渊冲 (8)、 漓江 胡小跃 郝运译本语言词汇惟妙惟肖,十分传神,罗新璋的版本是语言上登峰造极地,纯中国化语言,有古典美,,至于罗玉君的版本则因其才华显露,所以语言灵动,闻家驷的版本,语言简洁,删繁就简。豆友空思就说几个版本的《红与黑》都不错。 10.《少年维特之烦恼》 版本不可考,我知道五个版本 《少年维特的烦恼》,胡其鼎/译,商周出版社,2006, 《少年维特的烦恼》,杨武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 少年维特的烦恼》,韩耀成/译,译林出版社,1998 《少年维特的烦恼》,侯浚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少年維特的煩惱》,周學普/譯, 志文出版社, 1975 读者好评的主要是译林版和人民版,具体就不详写了,真的累了! 11.《城堡》 这是豆友泥巴丸子提供的 我知道卡夫卡的《城堡》有四个版本,高年生版,汤永宽版,张荣昌版,赵蓉恒版,总体来说评价都不高,矮子里拔大个高年生版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