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治疗培训
![]() |
孟沛欣-艺术治疗之母 |
【绘画治疗简介】
表达,唯有表达,让沉重的身体得以放松,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洗涤。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透过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过程来经验自己的生命故事,是一个从抽象概念转化到生活具象的过程,藉此展现艺术的穿透力,也将开展个人自发与创作的能力。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图画所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更丰富。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纸张)呈现完整的表现,画者可以客观的观看自己的作品。适合成人及儿童。
人类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幼儿也是先会画图再学文字的。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自然要比语言更丰富,一幅图画胜似千言万语。读图是最简单、最直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方法,可以读出画者的性格、情绪状态、智力、人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图画是最有效的直达人内心的工具之一,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打开内心。
画者的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涂抹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由此可见通过绘画是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中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治疗手法,无论是对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特殊教育者群体,绘画治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迅速建立关系,打开他们封闭的心门。京师博仁特邀艺术治疗之母-孟沛欣教授授课。
【绘画治疗导师介绍】
导师介绍 孟沛欣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和测量专业博士
★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心理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艺术治疗师
★ 著名绘画艺术心理治疗专家
★ 心理咨询师论文评审委员
★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她是我国第一位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研究的博士,在《心理学报》、《心理卫生杂志》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著有绘画艺术疗法的专著《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艺术疗法》,并且翻译《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实践方案》、《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等有关绘画艺术治疗著作,这些成果奠定了她在绘画艺术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现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并为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包括:艺术心理学、艺术发展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概论、艺术观众心理学。近年来参加多项科研课题,涉及低幼儿童艺术发展与评定、青少年艺术成长与心理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特殊儿童教育中的艺术治疗等方面。
【绘画治疗课程特色】
绘画治疗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在有限的空间呈现完整的表现,画者可以客观的观看自己的作品。
1、绘画治疗中需要运用图像来思考我们的思维大多数是视觉的,人类用图像思考早于用文字思考,这种原始思维类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发挥著作用。
2、绘画治疗具的特有非质语言沟通绘画治疗是灵活多面性的,它为患者提供了特有表达的可能,它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患者,可以在不同地点实施,治疗的对象比一般心理治疗广,一些智能不足者、幼儿、丧失语言功能者等也能接受绘画治疗。
3、绘画治疗能有效地建的立良治好疗关师系与绘画者之间由于绘画的过程本身就相当于一种游戏,因此绘画者能比较放松地参与其中,降低防卫心理,投入于事件的主体,而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然地浮现。
4、绘画作品的重为意象现形式的对干心预有理障其独碍特性绘画创作可以是一种愤怒、敌视感觉的发泄,它是一种能被社会所接受,且不含伤害到他人的发泄方法。
【须知】
课程链接:http://www.jsbr.org.cn/px/html/huihuazhiliao.html
报名电话:400-6262918
更多内容请关注京师博仁微信公众平台:boren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