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
我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了,我每想写一点东西,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别人的评论,我能够想象得到的冷嘲:“我看到了一个XXXX的女人在XXXX。”或者就是别人误解了我想要说的意思,我思忖着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明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够非常有自信的啊?但那感觉,有时我想也许不一定是因为语言表达,而是因为心的感受,因为生活。如果有一段时间你不能随心,也许确实是因为遇到了什么。
无论我想什么,总想想象得到一个来自别人的嘲讽,就好像同时是小丸子和小丸子的旁白一样,前者非常想要不顾理性胡搅蛮缠,任性撒泼,后者则不断地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事实。结果有很多感情慢慢地憋在心里——同时,我能够想象别人说:“其实你已经说得很多了。”但为什么我还会有很多感情憋在心里的感受呢?也许我生性就比人话多三倍,多三倍才能满足。然后我又能够想象,那些崇尚话少,崇尚神秘,崇尚矜持的,内向的家伙们,会说:“最讨厌看到话多的人。”
今天晚上北京的月色非常好,星星也透亮,抬头看漫天繁星,心里就会浮现出陈杏红在《星空》里唱:“寂寞可以是忍受,也可以是享受,享受仅有的拥有。”我心里装着好多好多台词,如果我是男人,一定可以把情诗和情话信手拈来,却只在自己想要浪漫的时刻,在大多数时候,我像个板着脸的老师,只说实话,只说真话,在大多时候,我沉默不语,但在关键时刻,会在自己心爱的女人耳边说出恰到好处的诗,可真够作的,可为什么我觉得我自己能够做到呢?从没有男人能够做到我作为女人能够做到的男人事,不过也许那也是因为这没办法证明,我才敢信口开河。
脑海中浮现出那句话,“享受当下是唯一的真理,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绝对的真理,因为每一刻的当下,都是仅此一次,独一无二的,享受它,这是生活最真实的东西。”可是,抬头看着月亮,看着明澈的月亮,看着月光散开,看着星星悄悄地对我眨着眼睛,它们像智者,又像小孩子,我心里就觉得难受,有一种虚晃的感觉,有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心里难受,难受到自己也无法描述清楚,但我知道这是一种自己需要想办法消化的东西,这是长大的真意。
如果一个人能够不在一开始就说出最有道理的话,而是耐着性子把胡搅蛮缠的话先一气说完,不怕别人误会,不怕别人中途打断,最后再把“其实我明白”娓娓道来,那一定是个非常成熟的人,我想,因为他敢于胡搅蛮缠,敢于率性而为,敢于不理会那些过早的判断和误解。人花了多少时间在对抗他人的误解上?又明白那句话,“懂的人懂得就好,不需要和不懂自己的人争辩。”又明白:“你可真够作的。”
我举着饮料,想象自己是李白,和月亮对饮,想象自己是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想象自己是个潇洒的男人,盘腿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想象着,连说话语气都变得豪迈起来了。
可是,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渴望自己能够精准地表达,对,我渴望有个同样感受的人,就像《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文佳佳和Frank,就像《迷失东京》里的鲍勃和夏洛特,就像 《广岛之恋》里唱的那样:“二十四小时的爱情是我一生难忘的美丽回忆。”在我心里渴望叛逆,而现实,现实其实只需要面对就好,现实和叛逆不一样,叛逆需要创造。
脑海中回顾了几个男人,在这种时候很想和经常在晚上下来聊天的玮聊一聊,可是想到他和老外女友在一起,甚至想到他渴望外国生活的一些细节,想到自己好像已经没有了最初遇到他的感受,便觉得算了;想到曾经在咖啡店遇到的大叔,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有那种自在快乐的感觉,不过想到人家和女友的幸福生活,想想还是算了;想到现实版的陈孝正,他就算了,不用提了;想到自己暗恋6年的那个男生,想象他甩掉女友说要和我在一起的那时的年少,想想还是算了。想到自己本来很想投靠的貌似是喜欢过自己,貌似现在还对自己有意的那位“默默无闻可靠的男人”,想到他实在是够默默无闻的,默默无闻到我自己又一次带点嘲讽地感觉可能其实是自己搞错了,还是算了,还有一些想不起来的人,发觉果然是有很多嘲讽。其中最大的嘲讽是我一直自以为自己还挺漂亮,自以为自己还属于清纯可爱小美女的范畴,自以为自己在恋爱中应该被男人所宠爱,这种自以为配合上“女人,醒醒吧,别自以为是了”的嘲讽,配合上过往自己每一次主动喜欢上一个人都遇到的挫折,实在是感觉很嘲讽。但是想想在另一些时候,自己不是很受欢迎,偶尔也能耍点个性的吗?不也是有男生追求告白的吗?这种自以为是存在的时间不长,就被继之而来的嘲讽淹没了。我妈很肯定地告诉我是因为我所在的大学男女比例是1比9,即使在那样的大学还能有少量爱情就不错了,可这话缺乏依据。男生很肯定地告诉我“你太理性,太理想化,想法太多,男生会觉得压力大,女人不需要那样,女人要让男人感觉比她强”,可我做不到男人理想的那样,也觉得那句话根本就是不对的。想想自己真的就那么寂寞难耐?我不是寂寞难耐,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解嘲不了自己过往恋爱的失败,恋爱失败绝对能够让人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自嘲感,不过,很多时候恋爱成功不也是那样?趁人之危霸王硬上弓百口莫辩道德感若有似无说不清楚的那类男人不是多的是?成功了又怎样,不成功又怎样?我不也是因为洞若观火地发觉那些男生有可能将来这里不合适,那里不合适,才自己选择撤退了吗?我不也正是“很聪明很理智,从不为爱情冲昏头脑”吗?
我想工作。
我渴望工作,在工作之外,渴望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我自己的方向,别人谁也干涉不了。“默默无闻可靠的男人”干涉不了,现实版的陈孝正“女人要有女人的样子”干涉不了,别人谈他的恋爱去,干涉不了。其实这是我的事,他们也没有意愿去干涉,这才是吧。
现在的自己会看电影,晚上睡觉前会看书,不停地买书,有时去图书馆,经常去电影院,经常逛街,有时候打开包看到好多买的东西,也觉得自己应该觉得满足。细数现实的压力,买房,户口,逃离北上广,我都没有;细数恋爱的常例,爱上已婚男人,自己男人出轨,和闺蜜喜欢上同一人,从没发生过,我一直在这类事情之外,受到自己的保护,受到别人的保护。我是没出山谷的小老虎,我是没出草原的小狮子,就像“陈孝正”说的,你不知道你被多少人羡慕嫉妒恨了,你已经很好了——他那别扭的既是吐槽又听着像好话的吐槽,其实我应该选择充耳不闻,都不在乎。可我确实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会看电影,看到鼻子酸了,就知道自己是“鼻子一酸”,眼眶湿润了,就知道自己是“眼眶红了”,我能细细地找出哪些电影曾经让自己“鼻子一酸”、“眼眶红了”,如果有情感浮现,我就自然地让自己流泪。因为能够感同身受,因为能够感动,我觉得自己也许不算状态很糟糕,可是有的时候,就好比抬头看到天色的月光朦胧的时候,我忽然会觉得现在不要在外面散步了,快回家吧。真是李白的那句:“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秀颊,江火似流萤。”有那种闪烁不安的感觉,这首诗给我那种感觉,美丽的月光散尽,心头确实是孤寂。还有很多破坏气氛的:“你就作吧。”的自嘲。
晚上为了促进睡眠,我会艰苦地读英文书,绝不是那种说自己能通读英文作品的那类,艰难地读3页左右,其实那应该是语言比较简单的书。英文书翻完了有时也会翻诗,诗歌亦又促进睡眠的效果,不过不看现代诗。实际上我其他时间也不看现代诗,海子顾城这类虐心,还不够情绪深陷,徐志摩那些人又不是很喜欢,还是读古诗,韵律会给自己一种舒适感,关键是不那么直接触碰情绪。像这种诗集和古文一样,你很难在豆瓣读书上标记一个“读过”,但这也正是它们的好处,读的时候终于可以不那么急躁。古诗里当然也有忧郁的,不过触碰得不那么直接,最近读到李白的这一首:
《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雨。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前两句真的感觉忧郁极了,但碧纱如烟那句又因为美感和浪漫感让人心情平复了很多,忆远人那里给人留白的空间(李白写过“极目散我忧”,“远”这个字总觉得也有这种意味),独宿孤房泪如雨总觉得有时还真像自己的写实。很喜欢,不过这属于李白忧郁的诗。每每感觉到真的有点忧郁时,看看身边安静安稳地缩成一团的小狗,又感觉温暖,又能够自我解嘲,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
确实,有时我打开包包,看到里面有彩虹糖,自己买的赋予意义的彩色发卡,还有很多自己精心挑选很满意的好看的发卡,西瓜味的口香糖,书,哥们借的PSP GO,发票,心里觉得自己确实在有些地方应该知足。所以我时常觉得一阵刺骨的难受,但过后就会慢慢缓和下来,朋友,家人,时间,自己拥有的确实有很多很多。
所以真的就像陈杏红说的那句话:“寂寞可以是忍受,也可以是享受,享受仅有的拥有。”
《致青春》里的陈孝正真的很像他。电影最后刻意为之的刻意勾人心痛的结尾确实达到了它的目的,陈孝正当时说:“我今天要向那个女孩求婚,可我没钱买钻戒,能让她摸摸海豚吗?”郑薇笑着跑过来,他也露出笑容。在那一刻,到底有多少是希望自己心爱的人幸福快乐,我不知道,不过那笑容确实有闪闪烁烁的刺痛感,如虚影一般,一定会让曾经经历过的人挥之不去。我脑海中装的歌词又能随便拿出一句:“等虚假的背影消失于晴朗。”
其实用一个很痛的节点做结尾是要下很大决心的,这意味着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观众,最后都要留一个痛的点。如果是写小说的话,有时你总想在最后留一个美好的结尾,稍微化解一下,稍微原谅一下,稍微释然一下,你很难在最痛的那个点戛然而止。
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转移注意力,继续学自己的做饭,去超市买自己想要做的食物的调料,继续提高自己的做饭实力,去健身房,继续练自己的身材,继续练自己的360°旋风踢,继续读读英文书,反正继续学习,转换脑筋。
我明白陈孝正的那句“谁也不能阻止我获得新生。”带给女孩的感受,我明白有时候当你所爱的人也爱你的时候你也会感觉到痛苦不堪,我明白有时候尽管你很爱一个人,但因为深深的不安全,你还是希望他最好能够消失于你的视野。我也明白最后郑薇为什么把林静拱手相让,不过也许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明白,每个人的理由都不一样。我的理由是不管是自己生命中最牵动自己震撼自己山崩地裂的那个人,还是自己觉得不安全时很想依靠的那个人,有时候在心底,你期望着自己的灵魂和对方的灵魂就是世上最相爱的一对儿灵魂,但是与此同时,又希望自己能够如祖国,山川,河流一般自由。有时候,你渴望自由,也许仅仅是那样。当初超越家境地位喜欢陈孝正的时候就是渴望自由,陈孝正离开时自己努力的生活也是渴望自由,后来面对陈孝正时想要离开他还是渴望自由,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有时候,也许人愿意为了自由奋不顾身。正又应了那句耳熟能详的诗。
所以,我想工作,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照顾自己。坚持自己的梦想,慢慢来。
不管有多难,一切都慢慢来,总是会没问题的。
至少我懂得如果眼前有幸福一刻,就好好享受这幸福一刻,懂得,所以,很多事都没问题。
(求别心理分析,求别帮忙,求别支招,求别简单地说“因为所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