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海边的卡夫卡
2014.3.17 家
《海边的卡夫卡》。
今天又读。喜欢读田村卡夫卡和大岛的对话,也喜欢读田村在高松山谷小屋里读书的日子,想想田村读书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一座田村图书馆,有机会去日本的话真想去坐一坐。
第一,巴顿版《一千零一夜》,田村卡夫卡在甲村图书馆看的第一本书。田村的描述是“诱惑力大得多。猥琐、杂乱、色情的故事和莫名其妙的故事比比皆是。然而那里充满着(正如钻入神灯的神人)常识框架所收勒不住的自由奔放的生命力,这点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比之站内熙来攘往数不胜数没有面孔的男男女女,一千多年以前编造的这些荒诞离奇的故事要生动得多逼真得多。何以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第二,弗兰茨•卡夫卡《在流放地》,田村与大岛谈到的第一部作品。大岛说:“我最喜欢这篇,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作家,但除了卡夫卡,谁也写不出那样的故事。”有关奇特行刑机器的故事。
第三,夏目漱石全集。田村喜欢到要读完漱石的所有作品。他最喜欢的是《矿工》。中篇小说。田村借助乌鸦少年找来若干词句:“那是生死攸关的体验。后来好歹离开,重新回到井外生活当中。至于主人公从那场体验中得到了什么教训,生活态度是否因此改变,对人生是否有了深入思考,以及是否对社会形态怀有疑问……凡此种种作品都没有写,他作为一个人成长起来那种类似筋骨的东西也几乎没有。读完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这部小说到底想说什么呢?不过怎么说呢,这‘不知其说什么’的部分奇异地留在了心里。到时很难表达清楚。”半成品式的粗糙的作品。
第四,隐喻(metaphor),隐喻是《海》的关键词之一。田村与大岛的对话中也多次明示这一点,他们总是用隐喻来对话,这让对话变得略微艰涩,但又很有趣味。田村的命运无疑也是在隐喻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
第五,不完美性。大岛听舒伯特《D大调奏鸣曲》,谈到不完美性。他说:“某种具有不完美性的作品因其不完美而强有力地吸引人们的心——至少强有力地吸引某种人的心。比如你为漱石的《矿工》所吸引。因为那里边有《心》和《三四郎》那样的完美作品所没有的吸引力。你发现了那部作品。换言之,那部作品发现了你。舒伯特的《D大调奏鸣曲》也是如此,那里边具有惟独那部作品才有的拨动人心弦的方式。”这让我想了对于美貌的定义。让我来说,美丽的脸与黄金比例无关。有时候,一颗痣,几条细纹,或者某种缺陷,反而会造就出某个面庞的吸引力。是那些缺陷为面庞赋予了个性。有时候,太符合标准的容貌是寡淡无味的。断臂的维纳斯。同时,欣赏不完美性能够给人带来更大的满足,仿佛“是我发现了那种美,那种美是为我独有的”。
我想做这样的人,不完美的充满个性和生命力的人。
第六,关于“单调”。在谈到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时,大岛称之为经过训练才能理解的单调的音乐。由此,大岛说:“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向来如此。我的人生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单调的东西啊,比如条纹衫,比如黑白色,比如饭团……
第七,田村说:“摘下耳机,可以听到沉默。沉默是可以用耳朵听到的,这我知道。”沉默是必需品,这我知道。
第八,TS艾略特“空虚的人们”。大岛唯一一次“慷慨陈词”:“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我从心底畏惧和憎恶这些东西。何为正确何为不正确——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这种个别判断失误,在很多情况下事后不是不可以纠正的。只要有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一般都可以挽回。然而缺乏想象力的狭隘和苛刻却同寄生虫无异,它们改变赖以寄生的主体、改变自身形状而无限繁衍下去。这里没有获救的希望。作为我,不愿意让那类东西进入这里。”大岛用铅笔尖指着书架。当然他是就整个图书馆而言。“我不能对那类东西随便一笑置之。”
缺乏想象力的狭隘和苛刻。想象力在这里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词。JK罗琳曾经讲过“想象力”,似乎是在讲“同理心”的问题,我觉得这里也类似。缺乏想象力,心灵闭塞,不宽容,坐井观天又固执己见,是为狭隘和苛刻。
昨天读到孔子的“四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弗朗索瓦•于连在《迂回与进入》中称“毋意毋必”是指孔子“毫不带有特定的意向触及现实并且对现实没有任何预定的观点,因而不存在强加于现实的‘必’,也就是说,对他来讲不存在事先规范他言行的确定的必然性”。他又在《圣人无意》中进一步阐述:“无意……总而言之,任何一个观念都没有特权。圣人不持有任何观念,不为任何观念所局囿。”(论语一百句,傅杰所引)
觉得两者有某种共通之处。
思想的开放、包容,精神上的宽容。
第九,“Irony”,这也是《海》的关键词。古希腊悲剧的主题之一。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定义。
大岛说:“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这是希腊悲剧根本的世界观。这种悲剧性——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下的定义——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与其说是起因于当事者的缺点,毋宁说是因其优点为杠杆产生的。我的意思你的明白?人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而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即是显例。俄狄浦斯王不是因其怠惰和愚钝、而恰恰是因其勇敢和正直才给他带来了悲剧。于是这里边产生了无法回避的Irony。”
第十,弗洛伊德和荣格,精神分析。内心的黑暗世界。灯光只照亮了外部的黑暗。
第十一,上田秋成《雨月物语》。
第十二,让•雅克•卢梭:文明诞生于人类开始建造藩篱之时。
第十三,田村听的音乐:广播乐迷《小子A》、王子《走红歌曲专辑》、约翰•科特伦《我的至爱》、奶油乐队、埃林顿公爵、普林斯《可爱的小红艇》、甲壳虫《佩铂军士寂寞的心俱乐部乐队》、滚石、沙滩男孩、西蒙与加丰凯尔、斯蒂芬•旺达、鲍勃•迪伦《Blonde on Blonde》、甲壳虫《白色影集》、奥泰斯•雷丁《海湾里的船坞》、斯坦•盖茨《盖茨∕吉尔贝特》
第十四,关于图书馆。清晨的图书馆。“清晨一个人也没有的图书馆里总好像有一种令我心动的东西。一切语言和思想都在这里静静憩息。我想尽量保持这个场所的美丽、清洁和安谧。”“世界是隐喻,田村卡夫卡君。”大岛在我耳边说,“但是,无论对我还是对你,惟独这座图书馆不是任何隐喻。这座图书馆永远是这座图书馆。这点无论如何我都想在我和你之间明确下来。”“非常solid、个别的、特殊的图书馆。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
第十五,“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乌鸦”的意思。
《海边的卡夫卡》。
今天又读。喜欢读田村卡夫卡和大岛的对话,也喜欢读田村在高松山谷小屋里读书的日子,想想田村读书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一座田村图书馆,有机会去日本的话真想去坐一坐。
第一,巴顿版《一千零一夜》,田村卡夫卡在甲村图书馆看的第一本书。田村的描述是“诱惑力大得多。猥琐、杂乱、色情的故事和莫名其妙的故事比比皆是。然而那里充满着(正如钻入神灯的神人)常识框架所收勒不住的自由奔放的生命力,这点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比之站内熙来攘往数不胜数没有面孔的男男女女,一千多年以前编造的这些荒诞离奇的故事要生动得多逼真得多。何以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第二,弗兰茨•卡夫卡《在流放地》,田村与大岛谈到的第一部作品。大岛说:“我最喜欢这篇,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作家,但除了卡夫卡,谁也写不出那样的故事。”有关奇特行刑机器的故事。
第三,夏目漱石全集。田村喜欢到要读完漱石的所有作品。他最喜欢的是《矿工》。中篇小说。田村借助乌鸦少年找来若干词句:“那是生死攸关的体验。后来好歹离开,重新回到井外生活当中。至于主人公从那场体验中得到了什么教训,生活态度是否因此改变,对人生是否有了深入思考,以及是否对社会形态怀有疑问……凡此种种作品都没有写,他作为一个人成长起来那种类似筋骨的东西也几乎没有。读完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这部小说到底想说什么呢?不过怎么说呢,这‘不知其说什么’的部分奇异地留在了心里。到时很难表达清楚。”半成品式的粗糙的作品。
第四,隐喻(metaphor),隐喻是《海》的关键词之一。田村与大岛的对话中也多次明示这一点,他们总是用隐喻来对话,这让对话变得略微艰涩,但又很有趣味。田村的命运无疑也是在隐喻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
第五,不完美性。大岛听舒伯特《D大调奏鸣曲》,谈到不完美性。他说:“某种具有不完美性的作品因其不完美而强有力地吸引人们的心——至少强有力地吸引某种人的心。比如你为漱石的《矿工》所吸引。因为那里边有《心》和《三四郎》那样的完美作品所没有的吸引力。你发现了那部作品。换言之,那部作品发现了你。舒伯特的《D大调奏鸣曲》也是如此,那里边具有惟独那部作品才有的拨动人心弦的方式。”这让我想了对于美貌的定义。让我来说,美丽的脸与黄金比例无关。有时候,一颗痣,几条细纹,或者某种缺陷,反而会造就出某个面庞的吸引力。是那些缺陷为面庞赋予了个性。有时候,太符合标准的容貌是寡淡无味的。断臂的维纳斯。同时,欣赏不完美性能够给人带来更大的满足,仿佛“是我发现了那种美,那种美是为我独有的”。
我想做这样的人,不完美的充满个性和生命力的人。
第六,关于“单调”。在谈到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时,大岛称之为经过训练才能理解的单调的音乐。由此,大岛说:“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向来如此。我的人生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单调的东西啊,比如条纹衫,比如黑白色,比如饭团……
第七,田村说:“摘下耳机,可以听到沉默。沉默是可以用耳朵听到的,这我知道。”沉默是必需品,这我知道。
第八,TS艾略特“空虚的人们”。大岛唯一一次“慷慨陈词”:“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我从心底畏惧和憎恶这些东西。何为正确何为不正确——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这种个别判断失误,在很多情况下事后不是不可以纠正的。只要有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一般都可以挽回。然而缺乏想象力的狭隘和苛刻却同寄生虫无异,它们改变赖以寄生的主体、改变自身形状而无限繁衍下去。这里没有获救的希望。作为我,不愿意让那类东西进入这里。”大岛用铅笔尖指着书架。当然他是就整个图书馆而言。“我不能对那类东西随便一笑置之。”
缺乏想象力的狭隘和苛刻。想象力在这里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词。JK罗琳曾经讲过“想象力”,似乎是在讲“同理心”的问题,我觉得这里也类似。缺乏想象力,心灵闭塞,不宽容,坐井观天又固执己见,是为狭隘和苛刻。
昨天读到孔子的“四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弗朗索瓦•于连在《迂回与进入》中称“毋意毋必”是指孔子“毫不带有特定的意向触及现实并且对现实没有任何预定的观点,因而不存在强加于现实的‘必’,也就是说,对他来讲不存在事先规范他言行的确定的必然性”。他又在《圣人无意》中进一步阐述:“无意……总而言之,任何一个观念都没有特权。圣人不持有任何观念,不为任何观念所局囿。”(论语一百句,傅杰所引)
觉得两者有某种共通之处。
思想的开放、包容,精神上的宽容。
第九,“Irony”,这也是《海》的关键词。古希腊悲剧的主题之一。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定义。
大岛说:“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这是希腊悲剧根本的世界观。这种悲剧性——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下的定义——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与其说是起因于当事者的缺点,毋宁说是因其优点为杠杆产生的。我的意思你的明白?人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而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即是显例。俄狄浦斯王不是因其怠惰和愚钝、而恰恰是因其勇敢和正直才给他带来了悲剧。于是这里边产生了无法回避的Irony。”
第十,弗洛伊德和荣格,精神分析。内心的黑暗世界。灯光只照亮了外部的黑暗。
第十一,上田秋成《雨月物语》。
第十二,让•雅克•卢梭:文明诞生于人类开始建造藩篱之时。
第十三,田村听的音乐:广播乐迷《小子A》、王子《走红歌曲专辑》、约翰•科特伦《我的至爱》、奶油乐队、埃林顿公爵、普林斯《可爱的小红艇》、甲壳虫《佩铂军士寂寞的心俱乐部乐队》、滚石、沙滩男孩、西蒙与加丰凯尔、斯蒂芬•旺达、鲍勃•迪伦《Blonde on Blonde》、甲壳虫《白色影集》、奥泰斯•雷丁《海湾里的船坞》、斯坦•盖茨《盖茨∕吉尔贝特》
第十四,关于图书馆。清晨的图书馆。“清晨一个人也没有的图书馆里总好像有一种令我心动的东西。一切语言和思想都在这里静静憩息。我想尽量保持这个场所的美丽、清洁和安谧。”“世界是隐喻,田村卡夫卡君。”大岛在我耳边说,“但是,无论对我还是对你,惟独这座图书馆不是任何隐喻。这座图书馆永远是这座图书馆。这点无论如何我都想在我和你之间明确下来。”“非常solid、个别的、特殊的图书馆。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
第十五,“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乌鸦”的意思。
-
Di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2 19: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