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期-难以超越的《西游记》音乐
![]() |
今天这一期的内容,我是怀着各种激动的心情所写的,因为我想写的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视剧《西游记》的音乐。
![]() |
先说一说那个年代国内音乐的模式。
在国内,几乎那个年代的音乐人都是类似教书匠一样的气质,没有台湾音乐人那么自由和全能,但也有国家固定发给的工资,硬件由国家提供或者协调使用,你只管专心创作就好了,唱歌的唱好歌,写词的写好词,写曲的写好曲,顺带做下配器什么的,这样的一群人都隐藏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某某歌舞团、上海电影制片厂等国有大单位,拿着铁饭碗,在为国家奉献的倡导中发挥自己特有的微热,所以说起国内的早期的音乐人,一般人大都不知道名字,比如红楼梦的作曲王立平、红高粱的作曲赵季平等等等等,唯有歌手这些还算知名,譬如毛阿敏,李玲玉以及吴静这些,但出彩的不只是他们的唱,从词到曲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那时候国内没有音乐人这一说,只有歌唱家,词作家、作曲家一说。
不知道是因为你不做艺术,他们都是艺术家。
而这其中,许镜清,就是西游记的作曲,而国内词作大家闫肃就是作词,西游记里的音乐演唱几乎都由当时的歌唱名家演唱,虽然没有台湾自由,但那也是中国音乐最纯粹的年代……
![]() |
西游记的音乐开创了在电视剧中电子音乐和民乐及管弦乐队结合的先河。其音乐创作内涵之丰富、旋律之优美、剧情与音乐契合之到位,迄今为止无可匹敌。在片头中,虽没有歌词,但那深情的曲调却能让人感受到取经路上的沧桑与艰辛,与唐僧在夕阳下骑马的剪影和孙悟空摇橹出海学艺的镜头组合在一起,能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而在其中插曲中,以《女儿情》旋律为主旋律的插曲和不同的填词,都能够让人深临其境,比如唐僧师徒在某国遇见众僧侣因佛塔宝珠被盗而流放,唐僧执意扫塔,孙悟空为了师傅安危陪伴师傅扫塔时的歌曲《扫塔》歌词简单,深入禅意,将唐僧对佛的虔诚与慈悲的心怀描写得淋漓尽致。
![]() |
我特别想要重点分析下这首扫塔歌。
歌词:
乌云压顶夜森森
塔铃儿响声声(这两句就完整的形容出了当时扫塔的气氛与阴森,柔美的旋律能够让人更加在这种反差的旋律中感受到师徒的虔诚与不惧一切的勇气坚定)
月色昏暗灯儿不明
知是宝塔第几层(这一句是反问句,就只一句反问,你就能够感受到宝塔之高,师徒扫塔之艰辛,特别想在此跪拜闫肃老师,大家啊,大家。)
一片禅心悲众僧(这一句的用词很讲究,点出扫塔背景是在佛教背景之下,禅心在佛教里的意义重大,而悲众僧则很直接的点出了师徒扫塔的慈悲心)
师徒扫塔轻盈盈(轻盈盈这个词简直让我佩服得想哭啊,三个字,哦不,两个字啊,两个字,你就能够看到扫塔的动作和心里的那种对佛的恭敬和人格的高尚)
驱散妖雾晴空尽
换来晴天月儿明(最后两句是之前的歌词的总结,结合了故事后面的降妖除魔点出了师徒的最终目的,然后最后用了月儿明,再将画面拉回扫塔时的场景)
而这首歌除了闫肃老师的作词外,许镜清老师的作曲和配器也用得十分讲究,用了铃声来烘托佛教气氛,淡淡的旋律交给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老师来演唱的,业余的唱专业的,这或者也是词曲老师选择的一个突破,而这个选择,最后证明没有错,本就扮演唐僧的迟重瑞老师在对于歌词和旋律的把握上已经超越了一般歌手的理解,这首歌在他的演唱下更加的出彩与有韵味。
整个西游记的歌曲都是大家之作,无论吴静和李玲玉演唱的“女儿情”还是“扫塔歌”以及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都是中国早期的音乐艺术家的结晶之作,值得细细品味研究。
推荐音乐,点到为止,若想听,可以去百度或者酷狗上搜一下“西游记,女儿情”来听。
![]() |
更多详情请登录八音盒官方网站:
www.byhyy.com
微信关注《8音盒音乐杂志》扫描二维码关注
![]() |
或加入微信号:bayinheyinyue,星期一(弦动我心·音乐推荐)、星期二(音乐话题党)、星期三(音乐小百科)、星期四(松洋音乐专栏)、星期五(大话8音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