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寻访五陵原上的汉家帝陵 (汉武帝茂陵 汉昭帝平陵)
![]() |
西汉关中十一帝陵分布图 |
那天去完昭陵,当晚没有开车返回西安,心中早已坚定了要把西汉帝陵游览完毕的决心,从礼泉县开车出发下高速到咸阳落脚,在人民路汉庭酒店中计划了游览西汉帝陵的路线,在咸阳落脚是很英明的选择, 西汉九坐帝陵从西到东依次排开坐落在咸阳北部的五陵原上,这些帝陵为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延陵(成帝刘骜)、康陵(平帝刘衎)、渭陵(元帝刘奭)、义陵(哀帝刘欣)、安陵(惠帝刘盈)、长陵(高祖刘邦)、阳陵(景帝刘启)。东到高陵县,北接泾阳县,南达渭河北岸,东西45公里。出咸阳上五陵原一路向东行驶,就可以把帝陵依次转完,而且往东走便是回西安的路线,相当于走在回西安的路上游览帝陵,可谓一举两得,在此之前我已把五陵原上的汉景帝阳陵,以及在西安市东郊汉文帝霸陵,南郊的汉宣帝杜陵都已游览过,就剩这其余八座陵墓,大过年跑帝陵,让人听到多少有些晦气,我想这都是汉朝的统治者,他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朝代,书写了一段伟大的历史,是他们把历史的“接力棒”交给了我们这些后人,本人是报以对历史的敬仰之情来完成这一桩夙愿,现在这八座陵墓都有游览完毕,对西汉十一帝陵的游览也都已完成,我把寻访这八座汉帝陵的过程分享与大家。
第二天清早起来,用过早饭便出发,(建议出游住汉庭酒店 因为有免费丰盛的早餐)头天去过昭陵没有洗车,车身上一层黄土,所谓“黄天厚土埋皇上”这带的是唐太宗昭陵九嵕山的黄土,这多少有些跑陵的味道,第一座要去的帝陵便是最西侧的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车开了近40分钟。封土渐渐开近,车子从茂陵前面经过,茂陵巨大的身躯遮住了大半边阳光,车先抵达了茂陵博物馆——也就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陵墓所在地,茂陵整整修筑了53年,精美的随葬品堆满了墓室,陵墓高达十四丈的封土和封土上数人合抱的松柏则无疑是皇权不可抗拒的象征。茂陵最需要看的便是石雕了。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十六岁登基。[1]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茂陵石雕,公元前2世纪,是汉武帝当政的时代,国力比较强大,工艺技术、艺术水平进一步增强。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当年,霍去病率军平叛匈奴,在祁连山一带屡战屡胜,战果最为辉煌。不幸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满怀痛惜之情,亲示要为他修造一座“冢像祁连山”的大墓,以彰扬这位青年大将军的卓越功勋。当时虽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用自然石块和树木花草,修造成“冢像祁连山”之状的墓地,但显然不足以造成祁连山之势。因此,在霍去病落葬茂陵东侧“祁连山墓”不久,按汉武帝旨意,又招募能工巧匠、石刻艺人,用完整巨石雕刻成各种动物与人的石像,布置于墓地之中,使得霍地去病安寝的墓冢,不仅具有祁连山的静态之状,更具动态之势。这批石刻群的工程相当艰巨,仅采用的石料不但完整硕大,而且质地十分坚硬,据说是秦岭山中的“花岗伟晶岩”。这批石刻艺术绝品,在解放前民国时期已发现9件:有“马踏匈奴”、“跃马”、“卧牛”、“伏虎”、“野猪”、“怪兽吃羊”、“人与熊”、“石人”。1957年又发现5件:有“卧象”、“蛙”、“鱼”(一对)、“蟾。此外,还发现了两通自然石刻文字:“左司空”、“平原乐陵宿伯牙霍巨益”,先后两次发现共计16件。(摘自网络)
本人拍下了茂陵石雕照片并且建了相册供大家观赏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27649294/
![]() |
茂陵博物馆入口,也是霍去病墓的所在地 |
![]() |
远眺像祁连山的霍去病坟冢 |
![]() |
博物馆入口 |
![]() |
![]() |
墓碑 |
![]() |
像祁连山的霍去病坟冢 |
![]() |
百年前的霍去病墓 |
![]() |
卫青墓 |
卫青墓在茂陵以东900米,是离茂陵较近的陪葬墓。墓冢底部南北95米、东西70米,顶部南北18米、东西4米,冢高21.4米。墓冢形如庐山,庐山系当时匈奴辖境内的大山,卫青曾在此立下赫赫战功。把卫青墓修成庐山状,是对卫青战功的纪念。(摘自网络)
![]() |
金日婵墓 |
金日磾墓在霍去病墓东邻,形如覆斗,冢底部长41米、宽36米,冢高11.2米。《汉书·金日磾传》载:金日磾死时,“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阵至茂陵”。从今看来其墓冢紧邻卫青、霍去病之墓,也可看出其在当年之显赫。(摘自网络)
![]() |
茂陵封土 |
看罢精美的石雕,便驱车到茂陵封土前,瞻仰这位大汉朝最为杰出的皇帝刘彻,茂陵是西汉帝王陵中封土规模最大的一座,《长安志》卷十四引《关中记》记载:“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惟茂陵十四丈,方百四十步。”
![]() |
汉武帝陵园平面示意图 |
![]() |
茂陵陵园、陵邑和陪葬墓分布示意图 |
![]() |
墓碑 |
![]() |
墓碑 |
![]() |
茂陵封土不准游人攀爬 |
![]() |
茂陵封土 |
![]() |
封土区域内还有大棚蔬菜 |
![]() |
茂陵封土 |
帝陵封土,由南向北方向拍摄。呈覆斗形,现存底边东长243米、南长238米、西长243.2米、北长240米,顶边东长36米、南长41.6米、西长39.2米、北长41.7米,高48.5米,底边到围墙的距离为80-86米。营建形制为“亚”字形,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墓道,其中南墓道最长,伸出封土63米,东墓道伸出封土21米,其余两条墓道均压于封土之内。(摘自网络)
![]() |
李夫人陵 |
李夫人陵封土底部东西长90米、南北长120米,顶部平面方形,边长19.5米,封土高24.5米。墓冢外形为两层台,距顶部13米处内收成台,台面东西两面各宽3.5米,南北两面各宽4.5米。古代“山形两重者名英”,故李夫人墓亦称“英陵”。(摘自网络)
![]() |
寝园遗址 |
![]() |
西阙门遗址 |
![]() |
西阙门遗址 |
茂陵邑
茂陵邑位于茂陵陵园东北,南邻东司马道,距茂陵陵园东墙约370米。茂陵邑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1840米左右,南北长1530余米。在其四周没有方向垣墙遗迹,是以壕沟为界,壕沟宽2-5米,深2.5-3,2米。茂陵邑内道路纵横,主要的“三横七纵”道路将整个茂陵邑分割成大约30个矩形空间。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帝陵旁建有守护帝王陵园的邑地,武帝建置茂陵后,曾三次徙民于茂陵邑。所徙居民为全国各地的豪杰、官吏和家产三百万以上的家族。茂陵邑的特殊地位,吸引了当时一大批社会著名人士,其中不少人在西汉王朝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或建立了光辉业绩,如董仲舒、司马相如、司马迁等。经过徙民,茂陵邑的人口,有6.1万多户,27.7万多人,按《汉书·地理志》的统计,当时首都长安的人口还比茂陵邑还少三万一千多人。
![]() |
前往汉昭帝平陵 |
浏览完茂陵便一路东去寻访,其余的七座陵墓,都是“野陵”所谓“野陵”都指未经旅游开发的陵墓,第一座是武帝刘彻的儿子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位于咸阳市秦都区大王村至互助村之间,利用手中的参考书和百度地图,顺利的找到了平陵。
汉昭帝
(前94—前74)西汉皇帝(前87—前74)。汉武帝少子,名弗陵。幼年即位,初由霍光、桑弘羊等共辅国政,继续实行武帝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因武帝时期官营盐酒铁及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遭到“贤良、文学”的批评,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不久与匈奴和亲。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桑弦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更改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年仅21岁。
![]() |
上官皇后陵封土 |
第一个看到的是上官皇后陵, 封土现高30米,底边长160米,顶边长45-48米,仅在封土东发现一条墓道。陵园东墙长380米、西墙长386米、南墙长370米、北墙长381米,现地面上尚存东、北两方向陵园垣墙和不是很明显的南门阙遗址。(摘自网络)
上官皇后守寡40年,是西汉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6岁为皇后,15岁做皇太后、太皇太后,从名分上来看,上官氏拥有了全天下女子渴求而不可得的荣誉。但对她来说,8岁时父系被母系诛杀,15岁就做了寡妇,24岁时母系被诛杀。自从失去所有亲人后,上官太后几乎等同于一个透明人并且以她的身份随时有被废掉的危险,这些却没有丝毫意义,因为正是这些东西磨掉了她的童年快乐,而留给她的不过是深宫的幽怨与寂寞。[10]上官氏,一个连名字都无法确定的女孩,在那座宫殿里,被一个名叫制度的东西,捆得死死的,直到死去。不过上官氏也算是享尽荣华富贵,寿终正寝了,相比起霍成君和陈阿娇、卫子夫以及很多皇后的遭遇,她也算是很幸运的。
![]() |
汉昭帝平陵封土 |
![]() |
平陵陵园、陵邑和陪葬墓分布示意图 |
关于这两座大冢为谁人之陵,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毕沅将西陵定为汉平帝的康陵、东陵定为汉哀帝的义陵,并立有墓碑。后人又依据《水经注》卷八记载:成国渠由西向东流过咸阳原南面,沿途所经的西汉诸陵,依次为:茂陵、平陵、延陵、渭陵等和《汉书·夏侯胜传》记载:夏侯胜“赐冢茔、葬平陵”,所赐冢茔与茂陵最东面的上官桀、上官安墓只距20步。将西陵定为汉昭帝帝陵,东陵定为上官皇后的后陵。这点从西陵前1984年所立文保碑、搜狗地图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西汉11陵》中都可证明。随着近年针对西汉帝陵的考古勘察的进一步开展,依据最新的考古成果再次将东陵定为帝陵、西陵定为后陵,理由如下:第一,两冢封土看似规模差不多,可细细测量,东陵要略大于西陵。且东陵陵园也要大于西陵陵园。第二,东陵的外藏坑为21条,而西陵的外藏坑仅仅有5条。第三,东陵为“亚”字型4条墓道,而西陵只有一条东墓道。本篇虽是依最新考古成果而叙,但本人还是觉着以上三条证据好似并非铁证。在平陵实地踏勘时看到还有考古人员使用洛阳铲在陵区内探查,也从当地人那里得知这样的探查工作已持续有一年半之久。我相信随着考古的深入,一定会收获更令人信服的证明材料,从而揭开两冢墓主之谜。(摘自网络)
![]() |
徒步前往平陵封土 |
帝陵冢封土现高32米,底边长160—170米,营建有东西南北4条墓道,现封土东、南两面有从上至下条状塌陷,估计为墓道塌陷所致。陵园东墙长404米、西墙长429米、南墙长416米、北墙长428米,在陵园四墙正对墓道处辟有门阙,现地面上尚保存有东门阙和南门阙西阙遗迹。
![]() |
帝陵封土南所立的文保碑,因碑为不耐风化之岩所制,现已看不清 |
![]() |
登上封土 |
![]() |
远眺上官皇后陵 |
![]() |
远眺所拍,因该是陪葬墓 |
文献记载陪葬平陵的有窦婴、夏侯胜、朱云、张禹和韦贤墓等。经探查平陵曾经分布着上百座古代墓葬,这些是否均为两汉时代墓葬,现在无法断定。但是可以认为,其中相当一部分墓葬不属于平陵陪葬墓,可能是徙居平陵的豪富、官吏们的墓葬,或属于平陵陪葬墓的附葬墓。
平陵附近的古代墓葬,封土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在王子云先生所著《汉代陵墓图考》中有“两陵四方,陪冢绝少见”的文字,说明在上世纪40年代两陵附近就已没有陪葬墓封土的存在。现今在平陵以南姜家村至苏家寨一线的二道塬上零星分布着10余古冢封土,估计为平陵陪葬墓。(摘自网络)
平陵邑
平陵邑位于平陵东陵的东北部,其范围西起庞西村西部一线,东至富阳村、北上照村一线,南起3号公路南50-100米一线,北到庞北村北部300米处一带。东西宽2400米、南北长3100米。考古调查发现,在东陵陵园以东,上帝王村以西,渭惠渠以北,东西900米、南北400米范围内,有大量西汉砖瓦遗物和汉代建筑遗迹。这里可能是平陵邑的中心带地。
根据保守的估计,平陵邑的人口在十五万以上,是西汉重要城市之一。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占有突出地位。西汉晚期元、成、哀、平四帝,共有21位丞相,而出自平陵邑的就有魏相、王嘉、平当和平晏4位。平陵邑还是个学者云集的“文化城”,如汉代著名文人、学者韦贤、朱云、张山拊、郑宽中、涂恽、士孙张、吴章等,均家居平陵。甚至到了东汉,当时不少大儒如鲁恭、鲁丕、苏竟、窦武、何敞等,也出自平陵邑。平陵邑还有驰名天下的巨商,如平陵邑的石氏与四川大商人罗裒,在长安与巴蜀间经营大宗商业,几年间获利千余万。又如平陵邑的如氏、苴氏定资巨万,被誉为天下高訾。
东汉以后,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平陵县为始平县。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又设置了始平郡,领始平、槐里、武功、户县等。苻坚当政时,把始平县城迁到茂陵县城,平陵地逐渐废弃。
-
宁波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21 15:43:44
-
spik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23:39:30
-
Blues黄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6 22:49:04
-
子㦽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0 02:41:01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5 08:13:33
-
海绵宝宝走丢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4 21:30:32
-
阿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5 16:27:59
-
刘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2 13:57:43
-
苏俞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2 21:59:04
-
David在成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2 11:07:53
-
寒鲲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3 08:09:21
-
湖畔风景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5 20:39:10
-
Red。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8:52:08
-
嘉禄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1-06 14:44:05
-
这不是一个网名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25 14:01:18
-
猫咪建筑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01 18:47:30
-
大馄饨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31 10:32:58
-
形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30 22:19:00
-
天阶问紫芝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9 09:19:59
-
桃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8 16:37:06
-
猫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8 11:17:56
-
予生也晚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8 10:14:50
-
东海一粟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8 09:04:58
-
本我自我超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8 06:42:19
-
love夏天的蜗牛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8 02:35:35
-
希望头发短短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8 00:05:49
-
渔父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21:45:20
-
子舞矜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21:07:56
-
遥望天际的精致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21:06:43
-
可爱冷峻小奉孝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20:54:21
-
豆友58629085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20:52:43
-
Z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20:39:21
-
Duckduckhu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20:31:35
-
浅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9:47:50
-
C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9:22:22
-
晒太阳的小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9:17:34
-
缁衣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9:03:14
-
SoftDild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9:01:46
-
塞纳辰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8:49:54
-
不想上班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8:37:19
-
小癡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8:23:53
-
vanni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8:20:32
-
南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8:15:15
-
圣之道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7:59:32
-
戚少商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7:59:16
-
稗官野史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7:57:49
-
adast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7:46:02
-
Misakisakuroz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7:42:44
-
水妞路人丁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7:41:05
-
Jggg有种就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7:34:01
-
久阿远远远远远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7:28:50
-
Whatever²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7:28:06
-
乌鸦嘴事务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17:27:31
-
蓝翼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7 06:36:44
-
nhfs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20:47:28
-
Ri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20:31:03
-
仄平仄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18:58:08
-
ww9980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18:31:20
-
拔剑临萧瑟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18:11:06
-
nopalit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16:55:20
-
沿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16:28:23
-
巳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16:27:42
-
一个收银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16: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