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好莱坞的A货
![]() |
从一鸣惊人的《杀人回忆》到载誉无数的《母亲》,导演奉俊昊可谓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在韩国电影界乃至亚洲电影界打上了自己的标签,许是“高出不胜寒”想着往低处找找温暖还是在“鲜花与掌声”之中迷失了自己呢?奉导的这部《雪国列车》看的我真心想问一句:尼玛老奉,这是肿么啦???A好莱坞吗?
记得奉导多年前说道,“对我来说,没有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分……首先,我要拍一部我想看到的电影”。再看《雪国列车》的混血,恐怕掺和了不少自己也不喜欢的血型。
一
《雪国列车》力图在商业和艺术的对抗与矛盾中取得平衡,奉导既想伺候观众的感官,又向观众的脑袋扔着思想奶糖。反抗专制的故事并不新鲜,而这就像滥俗的爱情桥段永有魅力,奉俊昊没有浪费反抗本身的热血、煽动效果,甚至使用过头,革命青年的热血融化了思想奶糖,以至结尾泄气般地功亏一篑!
二 影片的故事始于一次苦心筹备的“革命”,在稍平淡的铺垫和黑乎乎的画面中度过了十几分钟后,节奏开始转入过关游戏式的高速运转。一列又一列的车厢,即是一场又一场的奇观容器,由“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饰演的革命领袖柯蒂斯)领头的穷人群体,看到植物园、SPA室、酒吧、夜店,多有惊异之感,观众也一样,并逐渐完全把列车等同于微缩版的独裁社会。奇观场景和持续的动作场面,担当了电影的主要娱乐任务。斧头大战一场戏,基本上是《老男孩》走廊打斗的变形版,这应该是因为朴赞郁担当制片,走廊和列车的空间感又有相似之处,于是奉俊昊和他变装重组、如法炮制。
三 “雪国列车”是异化形象集中营,但不是以前浑然天成的自然神经,更像娱乐化的怪人形象展览会。除了反抗领袖和统治人物,影片中大多都是被集权和恐惧异化的形象,如冷血杀手、带领孩子高唱效忠歌曲的老师、食物专供穷人的“做饭师傅”、蒂尔达-斯文顿饰演的独裁者发言人。
四 如果柯蒂斯被洗脑成功,推翻集权后再次回到独裁,那么影片就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寓言,起义与专制陷在没有出口的死循环中。这样的收场显然更有现实批判意义。可惜南宫这条伏线的“悬疑”设置以及行为结果,将黑暗寓言抹上了光明之尾,这也许是面向全球的商业化制作不能不选的结局。才华横溢如奉俊昊,参与好莱坞式游戏时,也得低头妥协。
五“黑色”一直以来是奉俊昊的最大标签,他偏好冰冷调子,从《汉江怪物》到《母亲》,总是充斥着下雨场景,画面总是偏暗。《雪国列车》是他的又一次黑色之舞,冰雪世界与黑暗底层是整部电影最引人注目的视效构造。以前幽默与黑色相伴相生,这次倒不缺“黑色”画面,只是黑色舞蹈非常僵硬,奉氏黑色幽默在大部分时刻难觅踪影。
好吧,结束前请允许我弱弱地说上一句:奉导,勇敢的做自己吧!A货没有出路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