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边界
偶然看了一遍博文,深有感触,转载至此:
--------------------------------------------------------------------------
在知乎上遇到一个问题,“面对越来越重的微信,轻量化的易信们是不是时机已到?”。一开始觉得很傻,但转眼一想,似乎我一下子也没找到准确思路,便仔细理了下。
“面对越来越重的微信,轻量化的易信们是不是时机已到?”
这个问题若需要成立,首先的前提是,越来越重,或者说功能越来越多的微信,会让用户感到不适甚至厌烦。这样,其他IM应用,才有机会了,对吧。
但是实际上,功能越来越多的微信,对你,对你的朋友家人使用而言,相比以前的未来,是否真的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适、厌烦?
其实不然。微信每次发版本(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如crash繁多,或者Android UI改版什么的),AppStore中的评论大多一片好评,在此不赘述举例了。
这是为何?
因为微信在把新功能藏起来,藏在储物空间里。
为何叫藏起来?
你可以想象,如果你在一个储物空间非常大的套房内,放1000件杂物到各式各样的箱子柜子盒子中,并且每个箱子柜子和盒子,按照其功能逻辑、需求场景(什么时候需要用到他)来摆放,在厨房拉开橱柜就看到碗筷菜刀砧板,在客厅茶几下格一摸就找到了电视遥控器,你是否会觉得,东西太多是一种负担,会带来不适,会带来厌烦?
你也可以想象,如果你在一个储物空间狭小甚至没有储物空间的10平米出租屋内,放100件,哦不,50件杂物到你的桌子上和一个唯一的柜子里,你甚至没有专门的厨房,在枕头旁边放着砧板和土豆刨子(这毫无逻辑,对吧?对,我是在暗示一些东西),你是否会觉得,东西太多是一种负担,会带来不适,会带来厌烦?
所以微信把新功能藏起来,藏到了按功能逻辑、需求场景来排布的储物空间里。
当你不方便听语音时,你可以长按语音来把语言转成文字阅读;当你觉得文字太长而字太小读起来不舒服时,你可以双击放大全屏阅读。但是,当你不需要时,这些东西不会显示在屏幕上告诉你,我在这里我在这里,用我用我。枕头旁边不会放着砧板和土豆刨子。
这非常好,对吧?但是这是有限的。而我觉得这能再有趣一点。
当你需要或者听说或者想要试试用微信查话费时,你可以关注公众号“广东联通”并绑定你的手机号,来实现上述功能;当你想要用微信收到刷卡提醒时,你可以关注你用的银行的公众号。
还有许多这样的公众号,它们之所以是一个个都需要用户去关注再使用,就是想达到在用户想起来,我要做饭时(我要查话费时),才打开橱柜(打开或者去关注一个公众号),拿出菜刀和砧板(一键查话费)。这样一来,每一个公众号都是一个功能或者说一个杂物,几万几十万个杂物都放在一个柜子里,但是你拉开柜子门就能找到你现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想要,而其他杂物又不会在此时出来蹦达。
公众帐号就是一个无限的储物空间机制。这是为什么微信要在公众帐号喔。因为,早就想到,微信肯定会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但储物空间是有限的,于是微信做了公众帐号。
(PS:会用到储物空间这个词,是因为前阵子在找房子租时,女朋友总是想要租柜子箱子多的,否则很不高兴,问之为何,因为柜子多,才不乱。那时觉得心里一动,却不想仔细想想,也是有趣。)
--------------------------------------------------------------------------
原文见:http://kant.cc/post616.html
这篇文章回答了我之前的一个困惑:为什么有的产品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功能用户量依然急剧增加,而有的产品仅仅因为加了2,3个功能就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如流星般陨落在浪潮之中。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设置需求的边界。
易迅搞不过京东,来往只能望微信项背,企业是有边界的,越远离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也越难取得成功。而表现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最重要的属性就是满足用户需求。
进而言之:越远离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越难取得成功。
这道理放在一个最开始做产品的人的眼里很容易明白。但是一旦用户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成功”就蒙蔽了双眼。他们会发现:对了,用户用我们的产品的时候正好还能做这件事,哎呀,其实也能做那件事,你看你看不是有很多人说了么,他们需要这个~
若无其事把遥控器放在了厨房,然后还责怪用户为什么舍近求远非要去客厅找遥控器,因为电视在客厅啊混蛋!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某神说的如何才能轻松的挣更多的钱的理论:不自私。
简直不能更精辟!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一个联合群众(用户)共同对抗现行的商业规则,使得利益在传统行业、用户、和互联网行业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其根本逻辑是:免费优质服务吸引用户 --> 构筑壁垒 --> 寻找赚钱的办法
在“寻找赚钱的方法”这个阶段太容易脑残,因为一想到赚钱用户就不是上帝了,而是待宰的小绵羊。
社区网站不能投放大量的广告、社交网站不能当成媒体用,做买卖东西质量最重要。。这个道理不是不明白,就是太自私了。
时刻明确需求的边界。
这个边界也是有大小的,每一个大的需求都蕴含着无数个小的需求,精准判断哪些小的需求是大圆里的某同一个小圆里。
说白了就是一个不断不断画圆的过程,不要画错。
--------------------------------------------------------------------------
在知乎上遇到一个问题,“面对越来越重的微信,轻量化的易信们是不是时机已到?”。一开始觉得很傻,但转眼一想,似乎我一下子也没找到准确思路,便仔细理了下。
“面对越来越重的微信,轻量化的易信们是不是时机已到?”
这个问题若需要成立,首先的前提是,越来越重,或者说功能越来越多的微信,会让用户感到不适甚至厌烦。这样,其他IM应用,才有机会了,对吧。
但是实际上,功能越来越多的微信,对你,对你的朋友家人使用而言,相比以前的未来,是否真的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适、厌烦?
其实不然。微信每次发版本(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如crash繁多,或者Android UI改版什么的),AppStore中的评论大多一片好评,在此不赘述举例了。
这是为何?
因为微信在把新功能藏起来,藏在储物空间里。
为何叫藏起来?
你可以想象,如果你在一个储物空间非常大的套房内,放1000件杂物到各式各样的箱子柜子盒子中,并且每个箱子柜子和盒子,按照其功能逻辑、需求场景(什么时候需要用到他)来摆放,在厨房拉开橱柜就看到碗筷菜刀砧板,在客厅茶几下格一摸就找到了电视遥控器,你是否会觉得,东西太多是一种负担,会带来不适,会带来厌烦?
你也可以想象,如果你在一个储物空间狭小甚至没有储物空间的10平米出租屋内,放100件,哦不,50件杂物到你的桌子上和一个唯一的柜子里,你甚至没有专门的厨房,在枕头旁边放着砧板和土豆刨子(这毫无逻辑,对吧?对,我是在暗示一些东西),你是否会觉得,东西太多是一种负担,会带来不适,会带来厌烦?
所以微信把新功能藏起来,藏到了按功能逻辑、需求场景来排布的储物空间里。
当你不方便听语音时,你可以长按语音来把语言转成文字阅读;当你觉得文字太长而字太小读起来不舒服时,你可以双击放大全屏阅读。但是,当你不需要时,这些东西不会显示在屏幕上告诉你,我在这里我在这里,用我用我。枕头旁边不会放着砧板和土豆刨子。
这非常好,对吧?但是这是有限的。而我觉得这能再有趣一点。
当你需要或者听说或者想要试试用微信查话费时,你可以关注公众号“广东联通”并绑定你的手机号,来实现上述功能;当你想要用微信收到刷卡提醒时,你可以关注你用的银行的公众号。
还有许多这样的公众号,它们之所以是一个个都需要用户去关注再使用,就是想达到在用户想起来,我要做饭时(我要查话费时),才打开橱柜(打开或者去关注一个公众号),拿出菜刀和砧板(一键查话费)。这样一来,每一个公众号都是一个功能或者说一个杂物,几万几十万个杂物都放在一个柜子里,但是你拉开柜子门就能找到你现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想要,而其他杂物又不会在此时出来蹦达。
公众帐号就是一个无限的储物空间机制。这是为什么微信要在公众帐号喔。因为,早就想到,微信肯定会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但储物空间是有限的,于是微信做了公众帐号。
(PS:会用到储物空间这个词,是因为前阵子在找房子租时,女朋友总是想要租柜子箱子多的,否则很不高兴,问之为何,因为柜子多,才不乱。那时觉得心里一动,却不想仔细想想,也是有趣。)
--------------------------------------------------------------------------
原文见:http://kant.cc/post616.html
这篇文章回答了我之前的一个困惑:为什么有的产品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功能用户量依然急剧增加,而有的产品仅仅因为加了2,3个功能就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如流星般陨落在浪潮之中。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设置需求的边界。
易迅搞不过京东,来往只能望微信项背,企业是有边界的,越远离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也越难取得成功。而表现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最重要的属性就是满足用户需求。
进而言之:越远离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越难取得成功。
这道理放在一个最开始做产品的人的眼里很容易明白。但是一旦用户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成功”就蒙蔽了双眼。他们会发现:对了,用户用我们的产品的时候正好还能做这件事,哎呀,其实也能做那件事,你看你看不是有很多人说了么,他们需要这个~
若无其事把遥控器放在了厨房,然后还责怪用户为什么舍近求远非要去客厅找遥控器,因为电视在客厅啊混蛋!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某神说的如何才能轻松的挣更多的钱的理论:不自私。
简直不能更精辟!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一个联合群众(用户)共同对抗现行的商业规则,使得利益在传统行业、用户、和互联网行业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其根本逻辑是:免费优质服务吸引用户 --> 构筑壁垒 --> 寻找赚钱的办法
在“寻找赚钱的方法”这个阶段太容易脑残,因为一想到赚钱用户就不是上帝了,而是待宰的小绵羊。
社区网站不能投放大量的广告、社交网站不能当成媒体用,做买卖东西质量最重要。。这个道理不是不明白,就是太自私了。
时刻明确需求的边界。
这个边界也是有大小的,每一个大的需求都蕴含着无数个小的需求,精准判断哪些小的需求是大圆里的某同一个小圆里。
说白了就是一个不断不断画圆的过程,不要画错。
-
就这小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30 11: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