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寧老師的西夏課:西夏的佛教與社會
仁孝時期,十二世紀中,我們對他們的法律宗教文化都有了解。
先談佛教。說實在了,現在對西夏佛教的了解還蠻有限,特別是在社會中的地位和情況。社會中有兩個思想主流:1.党項本土的東西,簡單說,薩滿教。2.佛教。西夏社會中精神的東西跟契丹是蠻接近的,也是這兩個。西夏本土的薩滿教情況如何?我們基本不知道。因為這些文獻,基本都是西夏的史詩,語言特別難。(和我們習慣的西夏文相差甚遠)西田龍雄就提出西夏文分A,B層。我們學習的基本是A層,B層的文法等等我們基本不知道,因此用我們平常學習的A層去解讀B層就有相當的困難。所以對薩滿教我們現在還知之甚少。
除佛教外,西夏還有道教。但道教的文獻我們基本沒看到,什麼《老子》、《道德經》西夏文的都沒有,只有少量漢文。推斷:党項人應該很少會信道教,基本是西夏的漢人才信。李元昊的大兒子就是修道教修死了,這恐怕是僅有的幾個記載之一了。所以我們只能判斷西夏有道教,但流行程度不高。但佛教不一樣,根據《天盛律令》,有八個章節討論佛教問題。這些規則,原則上看沒什麼了不起,但可以告訴我們一件事:最起碼到12世紀80年代,有兩組主要僧團,一個是漢人僧團,一個是夏藏僧團。至於分裂對立是不是很明顯,我們沒法講。但至少到那個時候確實有漢藏兩個佛教大傳統。此外,《天盛律令》還列出了一些和尚要做的事,其中有兩個事:1,不會念梵文不能出家,2,政府還規定了一個書單,就是準備當僧人的人必須要掌握的文獻,一共11部。漢、藏版本還不同,大概有7部是共同的,其它有不同。我們可推斷西夏以前的佛教形態:1,官方佛教,2,民間佛教。根據黑水城文獻判斷,有一個明顯的東西:雖然到西夏晚期藏傳佛教、密教等等相當流行,但大多數藏傳佛教、密教的修習都是民間的,並非官方的。為什麼?因為發現的密教文獻都是寫本,刊本很少。有些木刊本的藏傳佛教內容也不是太關鍵的東西(道果、金剛亥母等等)。而刊本絕大多數是漢傳佛教的東西。
黑水城的遺存是什麼?主要是仁孝等時期舉行大法會所發表的文獻。其它寫本則是西夏快滅亡的時候丟到佛塔裡的。所以人們認為黑水城文獻能代表西夏佛教是不對的。
西夏存在著一種用佛教治國的政策。從元昊到仁孝皇帝時期的政策可以看到大量到各地修建佛塔的事蹟,并將舍利子散發全國。感覺是要建立「佛教網路」,保國泰民安。1,這與隋文帝的佛教政策有相同之處,2,與吐蕃前弘期的政策有相同之處。西夏人應該是看到這兩個事而效仿的。
上次根據《圣立義海》講過,西夏有三種法:「王法」、「佛法」、「仙法」。對外而言,君子行王法,對內,君子行佛法。有人認為儒家思想在西夏很流行。孔子地位確實很高,在西夏是「皇帝」,但儒家不是單獨的思想,是「王法」的一部份,「王法」還包括「兵法」等等。西夏的「蕃學」就是以「王法」為主的。「佛法」則不是一個個人的事,不是個人信仰問題,佛教是社會制度、國家機關的主要組成部份。上次講的西夏「官級表」除了各種重要的大臣之外,還有禪師、法師、國師、德師、帝師。「帝師」是額外的,沒在表裡。至於其它的「師」都是國家機關裡的,還可以升等。所以在文獻中我們看到西夏僧人的升等,從禪師到德師又到國師等等。統統都是國家給辦的。
學習「仙法」的人是幹嘛的?他們在山裡修行,選擇「輕身」。有學者認為他們是學中國道教,但仙也可以是梵文的RSi,也有修密的可能。
李元昊當皇帝前兩個月,發表《大夏國葬舍利碑銘》。我們可以判斷李元昊對自己的想法。說自己「欽崇佛道,撰述番文,禁苑蓮宮(皇家),悉心修飾金乘(如果我們吧「金乘」解釋為密教,那麼根據時間就不是藏傳密教而是唐密,特別是不空金剛。因為從唐玄宗開始唐朝就不行了,不空當時是秘密武器,每次打仗要不空到邊界上辦法會。還在甘肅武威弄了一個不空的道場,說不定當時元昊就獲得了不空的道場)寶界,合掌護持,是致東土名流西天逹士(指于闐班第逹)進舍利一百五十[云云]保佑邦家兵南山之堅固,維持圣嗣同春……」由此可見元昊以佛教治國的策略。
《大藏經》購買:
西夏曆史上六次購買《大藏經》。事實上西夏早期佛教信仰我們很難有文獻追溯,像剛才說的碑銘都是佛教和政治的東西。相當早期的活動最早從《涼州感通塔銘》(1094)看到。(雖是乾順時期,但描述的是更早的事情)其中雖說道「大寶會」、「大藏經」,但西夏那個時期絕對沒有西夏文《大藏經》(最早出現在元朝),所謂的「大藏經」指的是許多經書的集合。
《圣立義海》:
「坎(水)性(真如)雖上古不變,而風起搖動……真體雖本來不變,而隨緣凝滯,惱禍沉沉,永不息。」典型的是華嚴的思想。可見華嚴思想當時是官方主流。此外還有彌勒信仰,仁孝時期大法會印了十萬本《彌勒菩薩上升兜率天經》,漢文、西夏文、藏文都有印。漢地此前彌勒信仰很多,武則天之後彌勒信仰逐漸消失了。推斷一方面彌勒信仰在回鶻佛教流行,可能受其影響,另外西夏人崇拜唐朝,可能希望繼承唐代文化。總之,西夏早期佛教的傳入和中國不同,但與西藏早期極其相似。中國佛教是透過社會管道慢慢散佈的,西藏佛教最初是皇家信仰,而後由上而下通過政策傳入到社會。
《白高大國新譯三藏聖教序》(年代不詳,1093年左右)簡單介紹了翻譯佛經的過程:
「合辯先文,lhi國(夏國)大勝,……無有可比,包容廣理種事,佛之密心藏,如來之法性海(華嚴思想),……據業分別大小,報慧上遊,……心中念慈,外觀悲思,……昔原風帝興譯經,……法末勝云云」
另一個證明:西夏存在佛教的政策。
官方佛教三個信仰:彌勒信仰(也許代表唐朝影響),普賢信仰(更明顯唐朝末期的信仰),阿彌陀信仰。雖說這些信仰藏傳佛教通通有,但我們發現的文獻全是漢傳。從不少題記等等我們還可以發現三種信仰的相應。《普賢行願品》:
「皇妣之元德旁及無涯,欲期臣子之誠,無出佛乘之右。是故暢圓融宏略者,華嚴為冠;[趣秘]樂玄猷者。淨土惟先;仗法界一真妙宗,仰彌陀六八至弘願。」
介紹了官方佛教的內容:1,華嚴信仰,2,淨土信仰;還出現了儒家信仰,但佛儒結合,佛教為上(欲期臣子之誠,無出佛乘之右)。
還有《華嚴經感通靈應傳記》、《彌勒上升經》等等都有記述皇家對華嚴、彌勒的信仰。
那這樣有人認為:早期漢傳,晚期藏傳。但我們研究的不是那麼回事。仁孝皇帝之前和之後佛教是兩回事。雖然翻譯佛經是從元昊時期開始的,但至於具體翻譯的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根據我們原來講過的《法華經.序》,元昊引領了翻譯的工作,但正是因此,證明了翻譯的時候沒有翻譯《法華經》。克恰諾夫、孫伯君等學者認為仁孝時期以前大概300多種經都翻譯了,此後都是「校」的工作。可能是這樣,但我們沒有客觀的證據。藏傳佛教傳入西夏應是1136年之後,因為當時乾順皇帝佔領了宗哥(西寧)周圍的地區。此前藏夏基本是衝突的狀態,而1136年同意容納青海東部的藏族人口,這是學者沒有注意到的,索認為要提出。講漢傳佛教宗派的,基本也是這時候傳入。所以並不是先漢后藏,而是幾乎同時的。那麼1150年(甚至乾順時期)以前的佛教是什麼?索按:是佛教的儀式,是辦法會的佛教,是國泰民安辦活動的佛教,不是佛教的思想。1150年後,不僅藏傳的,漢傳的也大量進來。這時發生了什麼事?乾順統一青海肯定是一個原因。還有什麼?遼的滅亡也有可能是。西夏和遼之前雖然有衝突,但總體來說是很友好的狀態。我們好奇:為什麼西夏有那麼多的華嚴的東西?華嚴宗當然好說,隋唐時期宗派,最盛行在武則天,由法藏光大。到唐末的時候,842年唐武宗會昌滅佛,華嚴宗之前發生了很大變化:澄觀、宗密容納了很多禪宗和密宗的思想加入華嚴。澄觀和宗密的基地在五台山,澄觀(737﹣837)在五台山呆了十年。因此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圓教(圓宗),它包含禪、密,是一個圓融的思想。我們在西夏看到的東西就是這個!滅佛之後華嚴天台都受到極大影響,很多東西都滅掉了。南唐杭州那一塊有,但基本是從日本帶來的,人造的傳統,文獻都沒有,11世紀晉水凈源先生重新寫的經。五台山的情況不一樣,從唐末開始雖說是中國的領土,但控制不嚴,遼啊什麼都在那兒,因此保留了許多華嚴的東西。此外五台山還有個重要的作用,不僅本身是個佛教基地,還是佛教大路線的終點。(于闐牛頭山普賢菩薩﹣五台山文殊菩薩)西夏則正好處於路線之間。
總之,我們不應該單獨談西夏,要放在大環境中。好了,今天就到這裡。
先談佛教。說實在了,現在對西夏佛教的了解還蠻有限,特別是在社會中的地位和情況。社會中有兩個思想主流:1.党項本土的東西,簡單說,薩滿教。2.佛教。西夏社會中精神的東西跟契丹是蠻接近的,也是這兩個。西夏本土的薩滿教情況如何?我們基本不知道。因為這些文獻,基本都是西夏的史詩,語言特別難。(和我們習慣的西夏文相差甚遠)西田龍雄就提出西夏文分A,B層。我們學習的基本是A層,B層的文法等等我們基本不知道,因此用我們平常學習的A層去解讀B層就有相當的困難。所以對薩滿教我們現在還知之甚少。
除佛教外,西夏還有道教。但道教的文獻我們基本沒看到,什麼《老子》、《道德經》西夏文的都沒有,只有少量漢文。推斷:党項人應該很少會信道教,基本是西夏的漢人才信。李元昊的大兒子就是修道教修死了,這恐怕是僅有的幾個記載之一了。所以我們只能判斷西夏有道教,但流行程度不高。但佛教不一樣,根據《天盛律令》,有八個章節討論佛教問題。這些規則,原則上看沒什麼了不起,但可以告訴我們一件事:最起碼到12世紀80年代,有兩組主要僧團,一個是漢人僧團,一個是夏藏僧團。至於分裂對立是不是很明顯,我們沒法講。但至少到那個時候確實有漢藏兩個佛教大傳統。此外,《天盛律令》還列出了一些和尚要做的事,其中有兩個事:1,不會念梵文不能出家,2,政府還規定了一個書單,就是準備當僧人的人必須要掌握的文獻,一共11部。漢、藏版本還不同,大概有7部是共同的,其它有不同。我們可推斷西夏以前的佛教形態:1,官方佛教,2,民間佛教。根據黑水城文獻判斷,有一個明顯的東西:雖然到西夏晚期藏傳佛教、密教等等相當流行,但大多數藏傳佛教、密教的修習都是民間的,並非官方的。為什麼?因為發現的密教文獻都是寫本,刊本很少。有些木刊本的藏傳佛教內容也不是太關鍵的東西(道果、金剛亥母等等)。而刊本絕大多數是漢傳佛教的東西。
黑水城的遺存是什麼?主要是仁孝等時期舉行大法會所發表的文獻。其它寫本則是西夏快滅亡的時候丟到佛塔裡的。所以人們認為黑水城文獻能代表西夏佛教是不對的。
西夏存在著一種用佛教治國的政策。從元昊到仁孝皇帝時期的政策可以看到大量到各地修建佛塔的事蹟,并將舍利子散發全國。感覺是要建立「佛教網路」,保國泰民安。1,這與隋文帝的佛教政策有相同之處,2,與吐蕃前弘期的政策有相同之處。西夏人應該是看到這兩個事而效仿的。
上次根據《圣立義海》講過,西夏有三種法:「王法」、「佛法」、「仙法」。對外而言,君子行王法,對內,君子行佛法。有人認為儒家思想在西夏很流行。孔子地位確實很高,在西夏是「皇帝」,但儒家不是單獨的思想,是「王法」的一部份,「王法」還包括「兵法」等等。西夏的「蕃學」就是以「王法」為主的。「佛法」則不是一個個人的事,不是個人信仰問題,佛教是社會制度、國家機關的主要組成部份。上次講的西夏「官級表」除了各種重要的大臣之外,還有禪師、法師、國師、德師、帝師。「帝師」是額外的,沒在表裡。至於其它的「師」都是國家機關裡的,還可以升等。所以在文獻中我們看到西夏僧人的升等,從禪師到德師又到國師等等。統統都是國家給辦的。
學習「仙法」的人是幹嘛的?他們在山裡修行,選擇「輕身」。有學者認為他們是學中國道教,但仙也可以是梵文的RSi,也有修密的可能。
李元昊當皇帝前兩個月,發表《大夏國葬舍利碑銘》。我們可以判斷李元昊對自己的想法。說自己「欽崇佛道,撰述番文,禁苑蓮宮(皇家),悉心修飾金乘(如果我們吧「金乘」解釋為密教,那麼根據時間就不是藏傳密教而是唐密,特別是不空金剛。因為從唐玄宗開始唐朝就不行了,不空當時是秘密武器,每次打仗要不空到邊界上辦法會。還在甘肅武威弄了一個不空的道場,說不定當時元昊就獲得了不空的道場)寶界,合掌護持,是致東土名流西天逹士(指于闐班第逹)進舍利一百五十[云云]保佑邦家兵南山之堅固,維持圣嗣同春……」由此可見元昊以佛教治國的策略。
《大藏經》購買:
西夏曆史上六次購買《大藏經》。事實上西夏早期佛教信仰我們很難有文獻追溯,像剛才說的碑銘都是佛教和政治的東西。相當早期的活動最早從《涼州感通塔銘》(1094)看到。(雖是乾順時期,但描述的是更早的事情)其中雖說道「大寶會」、「大藏經」,但西夏那個時期絕對沒有西夏文《大藏經》(最早出現在元朝),所謂的「大藏經」指的是許多經書的集合。
《圣立義海》:
「坎(水)性(真如)雖上古不變,而風起搖動……真體雖本來不變,而隨緣凝滯,惱禍沉沉,永不息。」典型的是華嚴的思想。可見華嚴思想當時是官方主流。此外還有彌勒信仰,仁孝時期大法會印了十萬本《彌勒菩薩上升兜率天經》,漢文、西夏文、藏文都有印。漢地此前彌勒信仰很多,武則天之後彌勒信仰逐漸消失了。推斷一方面彌勒信仰在回鶻佛教流行,可能受其影響,另外西夏人崇拜唐朝,可能希望繼承唐代文化。總之,西夏早期佛教的傳入和中國不同,但與西藏早期極其相似。中國佛教是透過社會管道慢慢散佈的,西藏佛教最初是皇家信仰,而後由上而下通過政策傳入到社會。
《白高大國新譯三藏聖教序》(年代不詳,1093年左右)簡單介紹了翻譯佛經的過程:
「合辯先文,lhi國(夏國)大勝,……無有可比,包容廣理種事,佛之密心藏,如來之法性海(華嚴思想),……據業分別大小,報慧上遊,……心中念慈,外觀悲思,……昔原風帝興譯經,……法末勝云云」
另一個證明:西夏存在佛教的政策。
官方佛教三個信仰:彌勒信仰(也許代表唐朝影響),普賢信仰(更明顯唐朝末期的信仰),阿彌陀信仰。雖說這些信仰藏傳佛教通通有,但我們發現的文獻全是漢傳。從不少題記等等我們還可以發現三種信仰的相應。《普賢行願品》:
「皇妣之元德旁及無涯,欲期臣子之誠,無出佛乘之右。是故暢圓融宏略者,華嚴為冠;[趣秘]樂玄猷者。淨土惟先;仗法界一真妙宗,仰彌陀六八至弘願。」
介紹了官方佛教的內容:1,華嚴信仰,2,淨土信仰;還出現了儒家信仰,但佛儒結合,佛教為上(欲期臣子之誠,無出佛乘之右)。
還有《華嚴經感通靈應傳記》、《彌勒上升經》等等都有記述皇家對華嚴、彌勒的信仰。
那這樣有人認為:早期漢傳,晚期藏傳。但我們研究的不是那麼回事。仁孝皇帝之前和之後佛教是兩回事。雖然翻譯佛經是從元昊時期開始的,但至於具體翻譯的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根據我們原來講過的《法華經.序》,元昊引領了翻譯的工作,但正是因此,證明了翻譯的時候沒有翻譯《法華經》。克恰諾夫、孫伯君等學者認為仁孝時期以前大概300多種經都翻譯了,此後都是「校」的工作。可能是這樣,但我們沒有客觀的證據。藏傳佛教傳入西夏應是1136年之後,因為當時乾順皇帝佔領了宗哥(西寧)周圍的地區。此前藏夏基本是衝突的狀態,而1136年同意容納青海東部的藏族人口,這是學者沒有注意到的,索認為要提出。講漢傳佛教宗派的,基本也是這時候傳入。所以並不是先漢后藏,而是幾乎同時的。那麼1150年(甚至乾順時期)以前的佛教是什麼?索按:是佛教的儀式,是辦法會的佛教,是國泰民安辦活動的佛教,不是佛教的思想。1150年後,不僅藏傳的,漢傳的也大量進來。這時發生了什麼事?乾順統一青海肯定是一個原因。還有什麼?遼的滅亡也有可能是。西夏和遼之前雖然有衝突,但總體來說是很友好的狀態。我們好奇:為什麼西夏有那麼多的華嚴的東西?華嚴宗當然好說,隋唐時期宗派,最盛行在武則天,由法藏光大。到唐末的時候,842年唐武宗會昌滅佛,華嚴宗之前發生了很大變化:澄觀、宗密容納了很多禪宗和密宗的思想加入華嚴。澄觀和宗密的基地在五台山,澄觀(737﹣837)在五台山呆了十年。因此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圓教(圓宗),它包含禪、密,是一個圓融的思想。我們在西夏看到的東西就是這個!滅佛之後華嚴天台都受到極大影響,很多東西都滅掉了。南唐杭州那一塊有,但基本是從日本帶來的,人造的傳統,文獻都沒有,11世紀晉水凈源先生重新寫的經。五台山的情況不一樣,從唐末開始雖說是中國的領土,但控制不嚴,遼啊什麼都在那兒,因此保留了許多華嚴的東西。此外五台山還有個重要的作用,不僅本身是個佛教基地,還是佛教大路線的終點。(于闐牛頭山普賢菩薩﹣五台山文殊菩薩)西夏則正好處於路線之間。
總之,我們不應該單獨談西夏,要放在大環境中。好了,今天就到這裡。
-
兔狲薛禅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5 23:15:15
-
菩提萨婆诃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3 20:24:50
-
小葱拌豆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5 01:37:05
-
深空九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0 01:12:54
-
灯下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7 20:33:01
-
郑兴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5 12:04:27
-
Gemla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1 11:22:20
-
豆友168198246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4:37:41
-
仰望云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2 23:22:59
-
密涅瓦的猫头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8 23:40:49
-
DottWei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16 23:44:53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0 13:48:07
-
水幕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14 22:43:29
-
积木高手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08 15:39:59
-
向来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07 22:31:1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07 20:11:42
-
五明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07 19:55:06
-
百世经纶一页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31 12:20:44
-
叟咬叟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9 22:44:42
-
穂永絵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9 21:40:32
-
G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22:41:29
-
只爱小蕾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11:11:37
-
苏染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04:48:18
-
A.S.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02:31:04
-
doxosoph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21:31:47
-
样样五块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20:15:13
-
Aso nozomi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20:11:2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9:58:03
-
戒指小姐H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9:52:40
-
柳飘邈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9:30:49
-
Sherylkim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9:13:48
-
识鬼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9:04:54
-
坚刃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9:02:42
-
vanni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8:25:39
-
一生所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7:40:32
-
屺堂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7:30:05
-
红了樱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7:27:35
-
to experien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7:27:26
-
玛利酥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7:15:57
-
豆友50184482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7:12:38
-
神奇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6:51:05
-
星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6:36:02
-
蒜辣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6:35:23
-
火居散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6:33:18
-
陌上桑柔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6:30:33
-
自由行走的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6:29:32
-
永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6:23:59
-
猫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5:50:20
-
Marc不是Mark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5:45:29
-
韩宝实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5:43:23
-
ニセモノ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5:42:30
-
Felist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5:36:43
-
金魚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5 15:35:16
-
潜潜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19:26:50
-
size-X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19:24:07
-
a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19:03:31
-
风间隼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18:37:23
-
心升明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18:32:39
-
卓嘎Sitatārā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18:30:51
-
silen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16:34:12
-
水月神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12:34:25
-
弦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12: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