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地锅的人五人六
![]() |
第一次去陶谷新村吃地锅是在一年多前,yoann咖啡馆结业,一群人在大排档摆了长桌宴,拼起的桌上一溜排锅,每个人却只能叨两口自己面前的菜,手脚根本施展不开。这家地锅在巷子里,对面一家旧书店,其名字的第二个字没一个人认识,因此向没来的人描述地理位置颇费了番精神。
前儿又去吃地锅,桌子没第一次长,挤挤挨挨十来个人在一间小屋内,混乱的热闹。头一份叫了鲶鱼地锅,贴着锅的面饼烧的入味,鲶鱼肉质细腻,不是很嫩,鱼皮滑溜,挂着浓稠的汤汁。宽粉不算劲道,软软的混在锅里,吸溜一口,在口齿间抓鱼似的咀嚼下咽,吃过一次就念念不忘。地锅牛肉、地锅鸡,倒是没有很惊艳,黄鱼是第一次吃。
边吃边聊的尽兴,还是这么些熟悉的脸,互黑无边际,一年多不算长的时间里,却悄悄地发生了很多变化。上次吃地锅尤安刚东南亚游历一番,这次带着从印度、伊朗等地淘来的东西去参加白天的复古市集;同一时间,喜乐在给商场做手作课堂的活动;我即将恢复自由身,做计划的文字纪录片(《过赶趟的8小时,辞职去看别人的工作》);大牛有了自己的小乐器行,即便离市区很远;在新加坡的甜妞最近没了消息;红猪毕业开始做萨克斯老师;梅根越跑越专业,为了即将开始的马拉松做准备……地锅小店也给原来破破烂烂的外表刷上了一层粉色的墙漆,那种想使劲扮文艺的感觉有些憨厚的好笑。
地锅有上千年的历史,汉代画像石中就有描绘烹饪和享用这种美食的场景。叫“地锅”并不是因为烹制于地下,而是因为吃地锅时大家围炉而坐,席地而吃。现在我们虽然不坐地下,都坐桌边,但这种大呼小叫、大口喝酒、大快朵颐的氛围实在是适合“地锅”!
而坐在身边的这些人五人六,也着实是吃地锅的绝佳小伙伴!
微博:@大霹雳z
---------------------8小时以外我们在做什么?---------------
和小伙伴刚刚建立起来的微信公众平台:【Know How 孬好】
微信号:【knowhow2】
![]() |
生活不会只有好事,生活也不会只有坏事。
只要 Know how to liv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