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文军进去后还有谁再吟唱《鸢尾花》?!
![]() |
曾经朴实的你呦! |
08年,一首民谣风格的歌曲《鸢尾花》让我感动不已,据说许多80年后的朋友都被触动了心弦,感同身受。我想这就是它在七月音乐榜单上能傲首挺立的原因吧。毕竟美好的谁不喜爱?
我不知道大家对一首好歌的定位如何。一首歌,能触动心中某一根久久没震颤的神经,在甘甜或苦涩,忧愁或喜悦中或徐或急、敏感的绷紧。在韵脚最后一次驻足的声波里,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的情绪里,在震荡的曼妙回响里余音绕梁,在心扉间久久的回荡。以至于在多年后,不经意间的一个声响片段,都能让渺远的思绪在脑海铺展开来,或喜或悲......这应该就是好歌。很显然《鸢尾花》就是这样一首歌曲。它旋律的流动一下就能抓住青春的尾巴。微风般拂过耳际,汩汩流进心田。勾勒出年少时的忧愁与欢乐,连叹息里都满是感动......
全曲歌词可分为A B两个部分,对仗工整,轻松且又不失写意。短短的几十字歌词营造的意境:时间渺远,画面温馨惬意。像一张张泛黄却生动依然的老照片,还满满都是逼人的青春气息。 A段写的是关于青春的萌发:鸢尾花在鸢尾山脚下默然的开放,寂静的成长,岁月穿过了墙没发出声响......B段的青春开始扑打着翅膀随风飞翔,飞越了上岗,海洋,原来只为了不凋零的梦想......其实大多数人的青春就是这样。缓缓开放,淡淡的花香,年轻的漂亮时光,偶尔的感伤孤寂,也会在那年轻的身上消散不见,在年轻的梦想中被冲刷的干净,埋藏的彻底。(正真的怒放需要惨痛代价,不过那不是民谣的青春,而是摇滚的了。)看吧AB两段歌词,不就完美囊括了我们美妙的青春往昔吗?!纵然寂静甚至平庸,但为了理想也总是奋力飞翔!
歌曲的旋律在吉他悠扬舒缓的弹拨中,在背景弦乐悠扬的,略带青涩伤感的和声衬托中,轻柔的拉开了写满青春记忆的大门......一身的阳光,思绪的鸢尾花瓣略略感伤,继而飞扬,飘香。歌曲的曲式结构为:ABC,作者巧妙地把歌词AB部分的后半段加以变形,升华为全曲的高潮C。AB段恬淡的铺陈与C乐段微微的激扬,让歌曲对比明显却又衔接紧密。手法简而不单,平实易懂。整首歌曲的编排布局,从词到曲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和过人的才气!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这首歌曲的演唱者——满文军。内地通俗乐坛实力派抒情男高。现在的乐坛歌手很多,鱼龙混杂,但真正好的被主流观众接受的很少。好的男高就更是凤毛麟角,刘欢,孙楠,满文军,在加上只能算是半个的信!在我看来正真男高也就只有三个半。至于满文军,他可能是内地通俗男高中真假声最难辨识的人了。这恰恰说明了他超强的演唱技巧,真假声转换自然到随心所欲,流水无痕的地步。这一点连“第一通俗男高”的孙楠都不能达到。
在我的记忆里他和民谣风格歌曲根本谈不上有联系。从他的成名单曲《懂你》,到以下的五张专辑(《让你的天空最美》;《望乡》;《爱无界》;《我需要你》;《思念的季节》)近十年都是在“满式情歌”的既定框架里一路走来,偶有曲风的改变,也再鲜有让心灵突被触动的良策了。树挪死,人挪活。2005年与太麦的签约让他在艺术上获得了“新生”。在时隔九年后,2006年重上春晚演唱《百家姓》;同年新专辑《了解》的重装上阵;单曲《满载而归》更是在2006香港TUB8金曲榜颁奖典礼上囊括金曲奖和最佳歌手两项大奖,这距他最后一次获得权威奖项(99年《望乡》金曲奖)已有七年之久。对于经历了七年之痒后重生的满文军来说,真正是满载而归。2007年1月20日,满文军出道十年首场演唱会“满载而归”在人民大会堂落下帷幕孙楠谭晶助阵。这既是对以往成绩的总结,又预示了一个崭新的满文军破茧而生。
同年03月30日,他凭借其专辑《了解》入围了第七届音乐风云榜“内地最佳男歌手”。在奥运年推出的单曲《色彩》《彼岸》《独领风骚》还有本文的主角《鸢尾花》,首首都让我看到了他不同风格的尝试和转变,首首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的确,现在的满文军更加的成熟而又活力。他能否在新的突破后重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辉煌,我真的很是期待。
这首由高晓松包办词曲的民谣歌曲。跟他以往民谣歌曲(上世纪九十年代)不同的是多了份对青春往事平静的追忆。多了明快的色彩,画面感也更加清晰开阔,笔触洗练而又自然。往往简约克制的东西,方显老辣本色。我想岁月穿墙时没有发出声响,却带给了他更深刻的人生体悟吧!有成熟而不沧桑,在繁芜归于平淡,荡尽年少心事后,依然保存着那份可贵的单纯与真挚,难得,真的难得!更为难得的是满文军的演唱打破了自己一沉不变的风格模式。依旧是那深情清亮的嗓音,但歌者对年少心态的回想,淡淡忧伤情绪的把握,在音符的缓慢流动间,洒满心田。让人看到了一种回首青春,希望仍在的美好心境!这是青春物语的美妙共鸣,两人的合作堪称完美!唯有感悟感动感谢!
我常思考:一个人的纯真和对理想的执着能坚持多久?高晓松,这个北京音乐圈执着的创作者,在民谣领域十多年的耕耘不仅奉献给我们一首首经典的歌,一段段难以磨灭的记忆,而且他对中国流行音乐特定流派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我无需赘言。他是一个创作的标杆,一个时代的旗手。当他的独特的,略带忧伤的词曲组合,在大江南北无数青年的吉他上响起的时候,他用一种旋律宣告了一个音乐流派的成熟,并完美树立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像是披头士之于英国.欧美,猫王之于欧美大陆,崔健之于中国摇滚。他在中国民谣领域丰硕的成果,卓越的成就所带来的影响,在我们这代人(70—85)身上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我这么说有些人可能觉得有些夸大,同样都是在各自领域叱诧风云十余年,不可否认,在知名度上他们可能无法比拟。甚至一些朋友,至今不会对一个幕后的词曲作者产生多少浓厚的兴趣(作为歌者他唱的确实没写的好)。可能王阳,叶蓓们是那个时代他们所熟知民谣的全部了。这便是一个创作者和一个唱作者(团体)的不同之处。人无完人,这些绝不会埋没他的功绩,消退他的才气,更不会动摇他的创作热情。于是便有了这样一首烙着年轻成长印记,在追忆少年往事时,依旧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鸢尾花》。
曾经,有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当时以我的智商,不能理解这个词的伟大意义。我告诉他:种田!每天戴着草帽,背着犁耙,看着红的象大姑娘脸蛋的太阳从山顶钻到山洼里,露出个金黄的,细小弧度的边边。嘴里叼个多汁的青草段儿,吆喝着水牛从水田穿过山坳小道。看每家烟囱里吐出一柱柱的青烟,燃烧松针的清香味道能直抵心肺,听着村妇们喊自己娃子吃饭的长音,混着鸡鸣狗吠,呕哑嘲哳久久不停......这便是理想!
现在我明白,那时年少时对生活的一种期盼,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那个期盼很低级。生活态势很不积极。但那时候恰恰我是最快乐的!到了现在,好久没有那时单纯又快乐的想法了。因为在这个喧嚣浮华的年代里,简单.淳朴的快乐早就远离我们而去......死得干净啊!
但我庆幸还有《鸢尾花》。庆幸还有那些纯真的执着者;庆幸还有那些忘记喧嚣,低吟浅唱的歌者。谢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