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为马
他们最幸福 大冰
他们最幸福,是一个上的作家,他的身份跨度很大,某著名电视台主持人,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拉漂,最早的丽江民谣歌手,背包客,现在,他还是一个作家。在他们最幸福这本书中,他写了十个人,十个故事,十种幸福人生。
在书的封面,他是这么写的:他,十年,十个他们,十种幸福人生。他在导图里引用了卡尔维诺的一句话“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他说这句话给他带来这样的一个意象:一个穿西服打领带的人,手足并用爬在树上,和大部分人同类保持着恰当的距离。他晃荡着腿,骑在自我设定的叛逆里,心无挂碍,乐在其中。偶尔低头看看周遭过客,偶尔抬头,满天星斗。他说他期待出到第十本书的时候,也能爬上这样一棵树。
这是他的人生,这是他们的十个故事,大部分故事离我们很远,或许我们这辈子都不会经历。或许我们可能有过无数个瞬间,想要义无反顾像他们一样跨出一步,踏上那样的道路,看到那样不一样的风景。但是我们都不能如此,我们在世俗的约束和条条框框下,那些叛逆的枝桠已然被生活修剪过,平平整整,偶尔冒出的新芽也会立刻被园丁的大剪刀修饰。顾名思义,我们不能破坏和谐,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就是在挑战生活的权威,很多前辈先人的经验教条告诉过我们,这条路不能走,我们应该走在阳关大道,给你指明了所谓正确的方向。既然已经知道错了,为何还要执迷不悟呢?那是傻,会有很多人来告诉你有多傻。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别人来说,因为我们的心已经缺失了,我们没有勇气去承担这些放弃正常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后果。缺乏安全感,我们习惯了四方形的天空,我们只能活在安全的囚牢里,我们已经失去了野性的美,也就是,我们已经成功进化成文明的社会人了。而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陌生的而多元的的幸福感,权当自己在梦里也曾经勇敢过一回。正如大冰写的这本书里的十个人,各自修行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从容地幸福着。他们正选择着一种大部分人漠视或无视的生长方式,并实践着这种生长方式的合理性。其实不是漠视,也不是无视,而是因为,我们都不如他们勇敢坚强。
无常,这是近期我最感兴趣的话题。佛家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生灭变化,迁流不住,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世事无常,田馥甄在歌词里唱到,就让无常如常。我们都不知道明天是怎么样的,甚至下一刻是怎么样的都无法预测,我们能够把握的仅仅是这一瞬间,这一秒如常,活在当下,无常如常。这就是生活。或者说,这是我这一刻理解的生活。世间的百般变迁,百般道理,看不透,也无法看透,那么多种人生,我们没有办法每一种都体验,我们不能选择的,可以通过阅读,通过倾听,试图从别人的故事里体会到一丝一毫的他人人生的味道,那是我们所不能经历的轨迹,却是我们可以分享的感受,我想,快乐或者悲伤,应该都是同一种味道吧,只是我们得到它们的方式和过程不一样,我们对它们要求的程度也不一样。得到它们的容易程度以心区分,但是体味它们的感官该是一样的吧。
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包容多元的幸福,尊重每个人选择的人生。我们也应该有独立的思想,能够思考,并完善我们独立的人格。正如大冰说的,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直面内心的自己,方能拥有高贵的孤独,“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处在青春跟成人的转换期,好像我们就真需要在一夜之间就成长,昨天还在象牙塔里,明日就要面对社会的腥风血雨。成长的定义是什么?是责任,是担当,是第一笔打进银行卡的工资,还是人模人样的西装革履,是踏着8厘米的高跟鞋不顾陌生人的白眼挤公交,还是流利的一口官腔夹着半生不熟的英语。我们好像就真的像春笋一样,一夜之间窜出,暴露在生活里,失去学校和家庭的保护,那些所谓成长的代名词其实就是我们的保护色,我们要生存,而往往,在我们独自面对困难的时候,成长的速度是以指数函数计算的。
成长,意味着现在开始大部分人要对自己的以后的人生负责。责任,这两个字压在身上,沉甸甸的,谁也怠慢不得。从这一刻起,我们全权为自己做选择题,是好是坏,没有正确答案,那是自己的选择,此中的滋味唯有自己能够体会。选择了一条路,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选择了生活方式,这大部分的选择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准绳的。
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未来五年想要怎样的一种生活,是选择现在的快乐,还是牺牲现在的选择,为了得到未来的生活方式。此中权衡,都是我们的价值观在驱使我们潜意识在做决定,或许是理性,抑或一时的激情,我永远都读不懂人性,正如我读不懂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听自己心的声音,心告诉我不喜欢,那我不会去做,或许我还没有那个能力去知晓五年后的我想要怎样的生活方式,无常,我只要知道我现在想要什么,这样就够了。
有些生活方式我们无法亲身去体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丰富,我们可能无法摆脱世俗的枷锁,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不可以,我们的家人朋友告诉我们不可以。而我最大的枷锁是,责任,我有责任,我们是社会人,我不是独立的个体,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成长的标志代名词了吧。亦或许是懦弱,叛逆的因子没有在环境中被激发到最大,任性限于匣子的可控程度。我羡慕他们,但是我不能也不会那么义无反顾。我理解他们独特的幸福,正如我努力让自己在幻想里去体会我没有体会过的幸福,过好当下的生活,做好当下的选择,对我自己负责,也是对生活负责。
他们有他们的幸福,我也有我的幸福。我们幸福的方式或许不同,但我们幸福的味道该是一样的,就像喝了芬达汽水一样吧,在阳光下就能开心得飞起来。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我能敏感的捕捉到生活里的快乐因子,感恩于生活给予我的礼物,容易满足,是不是也是一种幸福呢?ISFP,十六型人格,不食人间烟火欠揍的样子,我不知道我会矫情多久,偶尔也会不喜欢这样敏感的自己,但是如果我都不喜欢我自己,那就没有人喜欢我了,多可怜,所以我还是会努力喜欢自己,或者,让自己变成自己喜欢的人。
其实,这样很好,不是因为任何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让自己变得更好。就像每次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听到一件事,都会有很多感悟,人啊,或许是在每一次的无知中完善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人。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
结尾以书上的一句话有梦为马:
我希望,年迈时能够住在一个小农场,有马有驹,养鹰种茶花。老朋友相濡以沫住在一起,读书种地,酿酒喝普洱茶。简单的生活呀,触手可及吗?
他们最幸福,是一个上的作家,他的身份跨度很大,某著名电视台主持人,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拉漂,最早的丽江民谣歌手,背包客,现在,他还是一个作家。在他们最幸福这本书中,他写了十个人,十个故事,十种幸福人生。
在书的封面,他是这么写的:他,十年,十个他们,十种幸福人生。他在导图里引用了卡尔维诺的一句话“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他说这句话给他带来这样的一个意象:一个穿西服打领带的人,手足并用爬在树上,和大部分人同类保持着恰当的距离。他晃荡着腿,骑在自我设定的叛逆里,心无挂碍,乐在其中。偶尔低头看看周遭过客,偶尔抬头,满天星斗。他说他期待出到第十本书的时候,也能爬上这样一棵树。
这是他的人生,这是他们的十个故事,大部分故事离我们很远,或许我们这辈子都不会经历。或许我们可能有过无数个瞬间,想要义无反顾像他们一样跨出一步,踏上那样的道路,看到那样不一样的风景。但是我们都不能如此,我们在世俗的约束和条条框框下,那些叛逆的枝桠已然被生活修剪过,平平整整,偶尔冒出的新芽也会立刻被园丁的大剪刀修饰。顾名思义,我们不能破坏和谐,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就是在挑战生活的权威,很多前辈先人的经验教条告诉过我们,这条路不能走,我们应该走在阳关大道,给你指明了所谓正确的方向。既然已经知道错了,为何还要执迷不悟呢?那是傻,会有很多人来告诉你有多傻。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别人来说,因为我们的心已经缺失了,我们没有勇气去承担这些放弃正常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后果。缺乏安全感,我们习惯了四方形的天空,我们只能活在安全的囚牢里,我们已经失去了野性的美,也就是,我们已经成功进化成文明的社会人了。而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陌生的而多元的的幸福感,权当自己在梦里也曾经勇敢过一回。正如大冰写的这本书里的十个人,各自修行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从容地幸福着。他们正选择着一种大部分人漠视或无视的生长方式,并实践着这种生长方式的合理性。其实不是漠视,也不是无视,而是因为,我们都不如他们勇敢坚强。
无常,这是近期我最感兴趣的话题。佛家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生灭变化,迁流不住,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世事无常,田馥甄在歌词里唱到,就让无常如常。我们都不知道明天是怎么样的,甚至下一刻是怎么样的都无法预测,我们能够把握的仅仅是这一瞬间,这一秒如常,活在当下,无常如常。这就是生活。或者说,这是我这一刻理解的生活。世间的百般变迁,百般道理,看不透,也无法看透,那么多种人生,我们没有办法每一种都体验,我们不能选择的,可以通过阅读,通过倾听,试图从别人的故事里体会到一丝一毫的他人人生的味道,那是我们所不能经历的轨迹,却是我们可以分享的感受,我想,快乐或者悲伤,应该都是同一种味道吧,只是我们得到它们的方式和过程不一样,我们对它们要求的程度也不一样。得到它们的容易程度以心区分,但是体味它们的感官该是一样的吧。
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包容多元的幸福,尊重每个人选择的人生。我们也应该有独立的思想,能够思考,并完善我们独立的人格。正如大冰说的,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直面内心的自己,方能拥有高贵的孤独,“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处在青春跟成人的转换期,好像我们就真需要在一夜之间就成长,昨天还在象牙塔里,明日就要面对社会的腥风血雨。成长的定义是什么?是责任,是担当,是第一笔打进银行卡的工资,还是人模人样的西装革履,是踏着8厘米的高跟鞋不顾陌生人的白眼挤公交,还是流利的一口官腔夹着半生不熟的英语。我们好像就真的像春笋一样,一夜之间窜出,暴露在生活里,失去学校和家庭的保护,那些所谓成长的代名词其实就是我们的保护色,我们要生存,而往往,在我们独自面对困难的时候,成长的速度是以指数函数计算的。
成长,意味着现在开始大部分人要对自己的以后的人生负责。责任,这两个字压在身上,沉甸甸的,谁也怠慢不得。从这一刻起,我们全权为自己做选择题,是好是坏,没有正确答案,那是自己的选择,此中的滋味唯有自己能够体会。选择了一条路,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选择了生活方式,这大部分的选择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准绳的。
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未来五年想要怎样的一种生活,是选择现在的快乐,还是牺牲现在的选择,为了得到未来的生活方式。此中权衡,都是我们的价值观在驱使我们潜意识在做决定,或许是理性,抑或一时的激情,我永远都读不懂人性,正如我读不懂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听自己心的声音,心告诉我不喜欢,那我不会去做,或许我还没有那个能力去知晓五年后的我想要怎样的生活方式,无常,我只要知道我现在想要什么,这样就够了。
有些生活方式我们无法亲身去体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丰富,我们可能无法摆脱世俗的枷锁,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不可以,我们的家人朋友告诉我们不可以。而我最大的枷锁是,责任,我有责任,我们是社会人,我不是独立的个体,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成长的标志代名词了吧。亦或许是懦弱,叛逆的因子没有在环境中被激发到最大,任性限于匣子的可控程度。我羡慕他们,但是我不能也不会那么义无反顾。我理解他们独特的幸福,正如我努力让自己在幻想里去体会我没有体会过的幸福,过好当下的生活,做好当下的选择,对我自己负责,也是对生活负责。
他们有他们的幸福,我也有我的幸福。我们幸福的方式或许不同,但我们幸福的味道该是一样的,就像喝了芬达汽水一样吧,在阳光下就能开心得飞起来。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我能敏感的捕捉到生活里的快乐因子,感恩于生活给予我的礼物,容易满足,是不是也是一种幸福呢?ISFP,十六型人格,不食人间烟火欠揍的样子,我不知道我会矫情多久,偶尔也会不喜欢这样敏感的自己,但是如果我都不喜欢我自己,那就没有人喜欢我了,多可怜,所以我还是会努力喜欢自己,或者,让自己变成自己喜欢的人。
其实,这样很好,不是因为任何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让自己变得更好。就像每次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听到一件事,都会有很多感悟,人啊,或许是在每一次的无知中完善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人。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
结尾以书上的一句话有梦为马:
我希望,年迈时能够住在一个小农场,有马有驹,养鹰种茶花。老朋友相濡以沫住在一起,读书种地,酿酒喝普洱茶。简单的生活呀,触手可及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