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京
文/王登科
开往成都的飞机穿过北京厚厚的雾霾破云而出的瞬间,我终于能静下来回想之前北漂的大半个月的日子,关于这段岁月的记忆难以忘怀,历久弥新。
2014年新年刚过,我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下火车的时候,是晚上,北京正下着雪。南方的孩子很少见到雪,空气冰冷而干涩。
在这之后的20多个日夜里,我都偏居于这座巨大城市的一隅。
我很幸运,遇到一家靠谱而大胆的公司,我每天乘坐地铁来到中关村某大楼十五层的公司,在属于我的那个格子里面坐下来,然后埋头工作,窗外是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关村大街,这条街一路延伸,它的两旁坐落着这个国家最值钱的公司和最有名的大学,那里面装着这个国家最有钱和最聪明的人,而我和他们如此之近,我想这大概是无数人来北京打拼的原因之一——在这里,机会和污染一样多,并且,你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每天下班回住处的路上,我会在凛冽的寒风中盘算着每天的支出和预算,我安装了记账软件,仔细记录每一笔支出,细到一瓶矿泉水或者一包纸巾。不过我还是到北京几天身上带的钱就花光了,然后我给团队leader发邮件,问能否预支一部分工资,十分钟后1k到账,我把这1k划分到每一天的预算,包括乘坐地铁,每天吃饭和购买生活必需品诸如可乐什么的里面。这样的精打细算并没有让我感觉到穷,而是让我感觉到一种悲天悯人,生活对任何人都并非易事。
北京的房价贵的离谱,我幸运的住着一套价值一千万的『豪宅』,其实那是公司未融资之前的办公场所,在北京三到四环左右的一个小区里面,面积约为一百一十平,几乎无任何装修,没错,这样的一套公寓就要一千万。每次躺在这一千万的房子的折叠小床上,想到我睡的这个房间就值几百万,我就感受到一阵来自这个世界的深深的恶意。米价方贵,居亦不易。
公司所在的大楼负二层有一个食堂,办张卡就可以在那里吃饭,不过味道实在不敢恭维,不仅如此,一小勺荤菜就要12元更让我无力吐槽。所以我每天中午几乎只吃炒饭加包子或者面食,不得不说,北京的很多包子都是不错的,至少在肉馅的含量上。
某天公司为所有员工发放了呼吸面罩,这是一个很奇葩的福利,我想除北京之外的任何城市都不会有这种福利,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几乎每天的雾霾都很严重,少数几天遇到晴朗清澈的天空,我只觉得这个世界都好了。
北京的地铁很便宜,故宫的门票也很便宜,胡同里会有下棋的大爷,两边围着小屁孩和路过的好奇者,驴肉火烧的小店到处都是,走过都能闻到香味,听老人们操着京片子聊天也很有趣。我觉得这座城市本身是友好的,但是太过膨胀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它的极限,到处都是匆匆的行人和招聘的广告。来的和走的,像水一样冲刷着这座城市本来的风韵和文化,使其变得淡之又淡。
我走在大街上,看着喧闹的人群和商店,想象着我大学已经毕业,想象着我要在这里年复一年的生存下去,我立即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压力,这种压力不让人痛苦,只让人觉得乏力。
我在学校生活半年不会想家,我在桂林北海游山玩水不会想家,而我在北京工作,却无比想家。在学校或者去旅行,你是知道它的时间的,你感受到自由和新奇,而在离家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工作,你会忍不住想象也许你会在工作的地方扎根,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家,你不会再随时都能看到父母,也许你的房间都会被用来堆放杂物,你不知道你到底属于哪里了,这真可怕。
所以每次我想到我才大二,还有几年的时光来学习,还有学校食堂四块五的荤素套餐,还可以在家有老妈做饭,我就感觉到一种劫后余生悲天悯人的幸福感。
生活在北京,感慨万千。
原文地址:http://www.wdk.pw/333.html
左岸记:北京,一座充满无数个解的城市,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年少意气风发,能这样去经历、去思考、去求学,值得赞许。人生三件要事——读书,挣钱,玩乐。不读书不知天下;不挣钱不知世人;不玩不知人生之乐。开卷有益,无可厚非。挣钱入世,社会什么样工作了最清楚。读书是理论认知的捷径,挣钱是实践认知的捷径,玩是自我认知的捷径。在未能真正悟道之前,就多读书,多挣钱,多玩乐吧。下面是留几手分享的两个故事:
我琢磨着现实世界里是肯定没有人过着十全十美的日子,可我见过两位非常让我佩服的朋友,别管人日子过得怎么样,就是那种心态,就让人羡慕。
1、哥大学一个同学,家庭条件可以说非常一般,毕业后一起混北京。平时大伙外面吃喝玩乐的时候,他很少参与,一年四季的一套国产运动服(估计就是属于你们天天嘲笑的品牌),就靠着死工资不吭不响的5年攒了60万,是我们哥们里最早一个买房的,现在日子过得虽然谈不上多好,但至少是小康水平。他的事就说明了:如果不如意,就停止玩乐、抱怨,实打实的去计划,去执行,向着目标前进,最算得不到最好的回报,结果也差不到哪去。
2、哥另一个朋友,一个不靠谱青年,在银行做销售,月薪1万左右,30岁在北京这应该不算出色,可是他也不愁,天天洗桑拿,扎金花,自己吃饱全家不饿,也不买房子,拿30多万买了辆小SUV。业余生活就是各种吃喝玩乐,一有假期就自驾游,开着小车,带着妹子,开到新疆石河子吃烤肉,开到西藏去雅鲁藏布江洗涤裤衩,甭提多潇洒了。有哥们问他为啥不买房。他说,我买房干啥?我买了房,能给姑娘说,来,我有房,上我家,咱们打炮吧?多俗气。我搞个小车,给妹子说,兜风去,随约随走,就一潇洒。那以后咋办?以后爱咋咋办,天无绝人之路,先活好当下再说。他的事例告诉了我:如果觉得活很累,干脆就啥也别想,放开了玩,想吃啥吃啥,想干啥干啥,咋活不是一辈子,前提是你确实想得开。
以上这两种肯定不能算十全十美,但至少人家也自己满意,舒心。最怕的就一种人,是天天窝在电脑前,一边玩乐一边抱怨,赖这个赖那个,“我跟别人比不了,人家都是官二代,富二代,我爹不给力”、“不是我不行,是社会太不公了”、“祖国还没统一呢,我没心情考四级……balabalaba”。对现状不满,又无力去尝试改变,内心的期望和现实的落差太大,懒懒散散,又总是对自己期望过高,定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计划,却从来不执行。大部分不如意的人,也基本是这种情况吧。
原文链接:http://www.zreading.cn/archives/4278.html
开往成都的飞机穿过北京厚厚的雾霾破云而出的瞬间,我终于能静下来回想之前北漂的大半个月的日子,关于这段岁月的记忆难以忘怀,历久弥新。
2014年新年刚过,我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下火车的时候,是晚上,北京正下着雪。南方的孩子很少见到雪,空气冰冷而干涩。
在这之后的20多个日夜里,我都偏居于这座巨大城市的一隅。
我很幸运,遇到一家靠谱而大胆的公司,我每天乘坐地铁来到中关村某大楼十五层的公司,在属于我的那个格子里面坐下来,然后埋头工作,窗外是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关村大街,这条街一路延伸,它的两旁坐落着这个国家最值钱的公司和最有名的大学,那里面装着这个国家最有钱和最聪明的人,而我和他们如此之近,我想这大概是无数人来北京打拼的原因之一——在这里,机会和污染一样多,并且,你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每天下班回住处的路上,我会在凛冽的寒风中盘算着每天的支出和预算,我安装了记账软件,仔细记录每一笔支出,细到一瓶矿泉水或者一包纸巾。不过我还是到北京几天身上带的钱就花光了,然后我给团队leader发邮件,问能否预支一部分工资,十分钟后1k到账,我把这1k划分到每一天的预算,包括乘坐地铁,每天吃饭和购买生活必需品诸如可乐什么的里面。这样的精打细算并没有让我感觉到穷,而是让我感觉到一种悲天悯人,生活对任何人都并非易事。
北京的房价贵的离谱,我幸运的住着一套价值一千万的『豪宅』,其实那是公司未融资之前的办公场所,在北京三到四环左右的一个小区里面,面积约为一百一十平,几乎无任何装修,没错,这样的一套公寓就要一千万。每次躺在这一千万的房子的折叠小床上,想到我睡的这个房间就值几百万,我就感受到一阵来自这个世界的深深的恶意。米价方贵,居亦不易。
公司所在的大楼负二层有一个食堂,办张卡就可以在那里吃饭,不过味道实在不敢恭维,不仅如此,一小勺荤菜就要12元更让我无力吐槽。所以我每天中午几乎只吃炒饭加包子或者面食,不得不说,北京的很多包子都是不错的,至少在肉馅的含量上。
某天公司为所有员工发放了呼吸面罩,这是一个很奇葩的福利,我想除北京之外的任何城市都不会有这种福利,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几乎每天的雾霾都很严重,少数几天遇到晴朗清澈的天空,我只觉得这个世界都好了。
北京的地铁很便宜,故宫的门票也很便宜,胡同里会有下棋的大爷,两边围着小屁孩和路过的好奇者,驴肉火烧的小店到处都是,走过都能闻到香味,听老人们操着京片子聊天也很有趣。我觉得这座城市本身是友好的,但是太过膨胀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它的极限,到处都是匆匆的行人和招聘的广告。来的和走的,像水一样冲刷着这座城市本来的风韵和文化,使其变得淡之又淡。
我走在大街上,看着喧闹的人群和商店,想象着我大学已经毕业,想象着我要在这里年复一年的生存下去,我立即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压力,这种压力不让人痛苦,只让人觉得乏力。
我在学校生活半年不会想家,我在桂林北海游山玩水不会想家,而我在北京工作,却无比想家。在学校或者去旅行,你是知道它的时间的,你感受到自由和新奇,而在离家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工作,你会忍不住想象也许你会在工作的地方扎根,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家,你不会再随时都能看到父母,也许你的房间都会被用来堆放杂物,你不知道你到底属于哪里了,这真可怕。
所以每次我想到我才大二,还有几年的时光来学习,还有学校食堂四块五的荤素套餐,还可以在家有老妈做饭,我就感觉到一种劫后余生悲天悯人的幸福感。
生活在北京,感慨万千。
原文地址:http://www.wdk.pw/333.html
左岸记:北京,一座充满无数个解的城市,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年少意气风发,能这样去经历、去思考、去求学,值得赞许。人生三件要事——读书,挣钱,玩乐。不读书不知天下;不挣钱不知世人;不玩不知人生之乐。开卷有益,无可厚非。挣钱入世,社会什么样工作了最清楚。读书是理论认知的捷径,挣钱是实践认知的捷径,玩是自我认知的捷径。在未能真正悟道之前,就多读书,多挣钱,多玩乐吧。下面是留几手分享的两个故事:
我琢磨着现实世界里是肯定没有人过着十全十美的日子,可我见过两位非常让我佩服的朋友,别管人日子过得怎么样,就是那种心态,就让人羡慕。
1、哥大学一个同学,家庭条件可以说非常一般,毕业后一起混北京。平时大伙外面吃喝玩乐的时候,他很少参与,一年四季的一套国产运动服(估计就是属于你们天天嘲笑的品牌),就靠着死工资不吭不响的5年攒了60万,是我们哥们里最早一个买房的,现在日子过得虽然谈不上多好,但至少是小康水平。他的事就说明了:如果不如意,就停止玩乐、抱怨,实打实的去计划,去执行,向着目标前进,最算得不到最好的回报,结果也差不到哪去。
2、哥另一个朋友,一个不靠谱青年,在银行做销售,月薪1万左右,30岁在北京这应该不算出色,可是他也不愁,天天洗桑拿,扎金花,自己吃饱全家不饿,也不买房子,拿30多万买了辆小SUV。业余生活就是各种吃喝玩乐,一有假期就自驾游,开着小车,带着妹子,开到新疆石河子吃烤肉,开到西藏去雅鲁藏布江洗涤裤衩,甭提多潇洒了。有哥们问他为啥不买房。他说,我买房干啥?我买了房,能给姑娘说,来,我有房,上我家,咱们打炮吧?多俗气。我搞个小车,给妹子说,兜风去,随约随走,就一潇洒。那以后咋办?以后爱咋咋办,天无绝人之路,先活好当下再说。他的事例告诉了我:如果觉得活很累,干脆就啥也别想,放开了玩,想吃啥吃啥,想干啥干啥,咋活不是一辈子,前提是你确实想得开。
以上这两种肯定不能算十全十美,但至少人家也自己满意,舒心。最怕的就一种人,是天天窝在电脑前,一边玩乐一边抱怨,赖这个赖那个,“我跟别人比不了,人家都是官二代,富二代,我爹不给力”、“不是我不行,是社会太不公了”、“祖国还没统一呢,我没心情考四级……balabalaba”。对现状不满,又无力去尝试改变,内心的期望和现实的落差太大,懒懒散散,又总是对自己期望过高,定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计划,却从来不执行。大部分不如意的人,也基本是这种情况吧。
原文链接:http://www.zreading.cn/archives/4278.html
-
nullis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18 0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