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一桩值得期待的事
欣赏泰米尔猛虎组织的一句口号:“生即为了死!”,正如无比推崇尼采“适时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巅者最光荣”的海明威,人类无法选择降临的姿势,却可以选择面对死亡的风度。 所以海明威在自己62岁生日还差一星期的时候,没有任何征兆地用最喜爱的双筒猎枪打飞了自己半个天灵盖,这是他《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七个年头,海明威一生中居然写了两部有关斗牛士的长篇:《危险的夏天》和《死在午后》,所以小说中的原型,胡安·贝尔蒙德,这位西班牙最杰出的斗牛士,在听到海明威自杀的消息后,淡淡说了句:“做得好!”,随后不久用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直到现在,世界上人对海明威的死有各种的推测,影响最大的两种理由,一种是晚期受着老伤以及顽疾的折磨不胜负荷,决定尊严死亡; 另一种则是揣侧其性功能出现了问题,作为一个以完美的硬汉的想象的人,是绝对不能容忍这点的。 对于第二种猜测来说,我想一个62岁的老人来说,性无能不无能已经不是决定性的问题了,人们之所以有这个联想,就是因为海明威那著名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就是以一个因战争失去性功能的男人为主角,而且写得非常投入。 其实海明威作为参加了2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以及2次飞机失事的铁汉子,对那些因战争而残甚至失去性功能的士兵是见得太多,因为德军在战争中有一种叫“去势雷”,这种雷被踩到时候会正好在大腿根位置爆炸而不致于伤及生命,这种雷伤了2、3千盟军的士兵,并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恐惧。 什么是比死更恐怖的事而让士兵最恐怖,这就是了。 海明威的作品原型多源自生活,因为他周围这样的例子太多。
对于海明威,我的评价是真正的汉子,老人与海是他按本性写出来的,换了一个人,是无法写出老人的那种硬来,那是平时都硬到骨子里的硬汉才能写出的作品。 而且了解海明威,可以看他的《非洲的青山》,那时候的非洲的狩猎,是危险和有趣的事,危险是你直接面对猛兽和死亡,有趣是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成立之前,可以这样放纵,毫无牵挂的打死狮子、犀牛、非洲水牛和捻,。这其实是一部写实作品,1933年11月到1934年2月,海明威携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和好友卡尔等一同前往东非的肯尼亚去打猎。回来后海明威就根据经历写了《非洲的青山》,《过河入林》1949年去意大利旅行和打猎回国之后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第五纵队》则是根据他参加的西班牙内战写的小说。32年时候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其实也就反映出了海明威对死的那种渴望,在非洲的青山也体现出对死亡的嗜血。
每个人的生命的降临其实是一件概率,这比仅仅要取决你所有的长辈在结交人时候不能有一点闪失,而且在造人的时候也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日子,光这些概率,足以可以与六合彩中将的几率相媲美,然而对一个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这又是必然的。 所以人类从来都无法完成对生命这种偶然中而又含有必然的解释。 生命对于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其实也是在体会太阳从日出、正午、傍晚到黄昏的整个历程,只有经历全了,人生才算圆满。
但对于有一种人来说,对于一个功成名就的海明威老人,从小就强健惯了,眼睁睁看着自己一天天孱弱下去,一天天与硬汉子的体质相去甚远。 如果我也有海明威的勇气,我这种人也一样是绝对不会过60岁以后孱弱的日子的,我觉得有些男人一生就容忍不了自己孱弱下去,如果一旦这种孱弱不可逆,死倒是一种值得期待的事。 而很多的人,之所以苟活者,不是因为对生命的留恋,而是缺乏面对死亡过程的勇气。 对于海明威这么见惯了死亡的硬汉子来说,这就是件太轻而易举的事。
轻易到他不屑于留下留恋的只言片语。轻易到他是那么的决绝,决绝到根本不给世界挽救他留下半点余地,用自己生平中最喜欢的双筒猎枪,平生最后一次扣动扳机,只是这一次的枪口是对准自己。 一个人,死的这么随意,死得这么决绝和硬朗,算是死得其所,我们对他只有满怀敬意。
直到现在,世界上人对海明威的死有各种的推测,影响最大的两种理由,一种是晚期受着老伤以及顽疾的折磨不胜负荷,决定尊严死亡; 另一种则是揣侧其性功能出现了问题,作为一个以完美的硬汉的想象的人,是绝对不能容忍这点的。 对于第二种猜测来说,我想一个62岁的老人来说,性无能不无能已经不是决定性的问题了,人们之所以有这个联想,就是因为海明威那著名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就是以一个因战争失去性功能的男人为主角,而且写得非常投入。 其实海明威作为参加了2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以及2次飞机失事的铁汉子,对那些因战争而残甚至失去性功能的士兵是见得太多,因为德军在战争中有一种叫“去势雷”,这种雷被踩到时候会正好在大腿根位置爆炸而不致于伤及生命,这种雷伤了2、3千盟军的士兵,并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恐惧。 什么是比死更恐怖的事而让士兵最恐怖,这就是了。 海明威的作品原型多源自生活,因为他周围这样的例子太多。
对于海明威,我的评价是真正的汉子,老人与海是他按本性写出来的,换了一个人,是无法写出老人的那种硬来,那是平时都硬到骨子里的硬汉才能写出的作品。 而且了解海明威,可以看他的《非洲的青山》,那时候的非洲的狩猎,是危险和有趣的事,危险是你直接面对猛兽和死亡,有趣是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成立之前,可以这样放纵,毫无牵挂的打死狮子、犀牛、非洲水牛和捻,。这其实是一部写实作品,1933年11月到1934年2月,海明威携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和好友卡尔等一同前往东非的肯尼亚去打猎。回来后海明威就根据经历写了《非洲的青山》,《过河入林》1949年去意大利旅行和打猎回国之后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第五纵队》则是根据他参加的西班牙内战写的小说。32年时候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其实也就反映出了海明威对死的那种渴望,在非洲的青山也体现出对死亡的嗜血。
每个人的生命的降临其实是一件概率,这比仅仅要取决你所有的长辈在结交人时候不能有一点闪失,而且在造人的时候也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日子,光这些概率,足以可以与六合彩中将的几率相媲美,然而对一个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这又是必然的。 所以人类从来都无法完成对生命这种偶然中而又含有必然的解释。 生命对于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其实也是在体会太阳从日出、正午、傍晚到黄昏的整个历程,只有经历全了,人生才算圆满。
但对于有一种人来说,对于一个功成名就的海明威老人,从小就强健惯了,眼睁睁看着自己一天天孱弱下去,一天天与硬汉子的体质相去甚远。 如果我也有海明威的勇气,我这种人也一样是绝对不会过60岁以后孱弱的日子的,我觉得有些男人一生就容忍不了自己孱弱下去,如果一旦这种孱弱不可逆,死倒是一种值得期待的事。 而很多的人,之所以苟活者,不是因为对生命的留恋,而是缺乏面对死亡过程的勇气。 对于海明威这么见惯了死亡的硬汉子来说,这就是件太轻而易举的事。
轻易到他不屑于留下留恋的只言片语。轻易到他是那么的决绝,决绝到根本不给世界挽救他留下半点余地,用自己生平中最喜欢的双筒猎枪,平生最后一次扣动扳机,只是这一次的枪口是对准自己。 一个人,死的这么随意,死得这么决绝和硬朗,算是死得其所,我们对他只有满怀敬意。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06 10: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