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茶记(一)
我家乡不产茶,我家也没喝茶传统,很长时间里,茶给我的感觉都是神秘的。08年夏天,好友厦门归来,带回当地朋友送的铁观音,拉我一起分享。从那时起,茶的复杂与情调让我产生了兴趣,于是,有了后来的买茶故事。
第一次买茶:有次路过步行街,看到搭起的露天市场里有贩茶的摊位,就是那种四处跑展会的摊位。一个福建小哥坐在里面百无聊赖,掷飞刀打发时间。我好奇地看着里面罗列的各种茶,小哥立刻和我搭话,他很健谈,我就这么坐到里面喝茶买茶了。600元一斤的铁观音,买了一两。
现在回想,那茶无回甘、无韵,除了名字外跟铁观音毫无关系,就算是正经的闽南乌龙吧。这钱肯定教学费了,路边摊就是路边摊,游击队就是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就别指望能搞到什么跟性价比有关的东西。刚喝茶时候投茶量少,喝得慢,这点茶喝了快一个月。
之后买茶,对准了大超市。
甲:在大超市的门口,一般都有茶叶店,像是x福茗茶、x马茗茶。我有次从超市出来,看到一家这样的店在促销,就好奇的买了些。那款茶没品种名,就叫高山乌龙,台湾乌龙茶那种样子,不贵,20元一两,还买一两送一两。茶拿回家后,我一共喝过两次,就扔了。不是我不珍惜东西,那茶实在太难喝,青味重到了一个夸张的程度,喝的时候,就感觉一股夏天雨后的青草味,让我想吐。自那以后,我再没有在这种店买过东西,这是给送礼人服务的店,玩高端大气的,就算有好东西,但肯定嗷嗷贵。
乙:超市外放弃了,超市里呢?我买过两次,一次是茉莉花茶,那种最常见的袋装茉莉花茶。过去我家里也用这种茶招呼客人。那袋茶我也没喝多少就扔了,我受不了那股子香味,太浓了,呛嗓子。后来才知道,现在常见的花茶,已经跟过去用窖熏出来的茉莉花茶,两样了。传统做法成本太高,花茶又卖不上高价,现在的花茶都用迅捷的办法生产了。我现在还记得09年遇到的一个大叔,他回忆自己当年还是国企工人的时候,商店里的4毛钱一两的花茶,感慨现在怎么也买不到那样的味道了,一去不复返。
丙:另外一次买的是散装茶叶,祁门红茶。有一段时间特别迷祁门红,那时候各地的红茶还不太出名,祁门红顶着世界三大高香茶的名头,是最有名的红茶了。我这里冬天很冷,非常适合喝红茶,就一直想买些。正巧,家对面新开的家乐福,里面就有散的,我就买了一点。那茶后来的命运也不太好,喝了三回后送人了。祁红,肯定是祁红,只是等级太低,彻底的粗老茶,茶汤浓重的一塌糊涂,果香太弱,彻底被浓重盖住,还是送给阿姨当养生茶喝吧。
丁:虽然中国是茶饮的起源地,茶植物茶文化的诞生地,但却没有一个世界级茶品牌。大众品牌茶领域,立顿是真正的王者。国内很多茶人,看不起立顿,觉得那个不入流。我觉得吧,完全没必要带这种观念,二者根本是不同领域,好像陆军和海军,出发点和市场都不同,怎么比较。市场是实际的,在市场经济里成功并能引导市场,这是本事,经济发展、现代社会,不光需要孤芳自赏的高端市场、高端茶客,更需要覆盖面更广泛的大众品牌。我好奇立顿喝起来什么样,就在超市买了一盒黄牌红。这盒我喝完了,怎么说呢,立顿红茶,确实谈不上好喝,可也谈不上难喝,重点是袋茶真的很方便,可以在你没有条件的时候,最容易的感受到茶的滋味。如果只能在超市买茶,那我会买立顿。
这么几番后,我认识到,买茶,研究茶,在这种大众地方是不行的,想把一个东西玩明白,必须去专业圈子里体验学习。茶的专业圈子在哪?我开始了升级版的买茶生涯。
第一次买茶:有次路过步行街,看到搭起的露天市场里有贩茶的摊位,就是那种四处跑展会的摊位。一个福建小哥坐在里面百无聊赖,掷飞刀打发时间。我好奇地看着里面罗列的各种茶,小哥立刻和我搭话,他很健谈,我就这么坐到里面喝茶买茶了。600元一斤的铁观音,买了一两。
现在回想,那茶无回甘、无韵,除了名字外跟铁观音毫无关系,就算是正经的闽南乌龙吧。这钱肯定教学费了,路边摊就是路边摊,游击队就是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就别指望能搞到什么跟性价比有关的东西。刚喝茶时候投茶量少,喝得慢,这点茶喝了快一个月。
之后买茶,对准了大超市。
甲:在大超市的门口,一般都有茶叶店,像是x福茗茶、x马茗茶。我有次从超市出来,看到一家这样的店在促销,就好奇的买了些。那款茶没品种名,就叫高山乌龙,台湾乌龙茶那种样子,不贵,20元一两,还买一两送一两。茶拿回家后,我一共喝过两次,就扔了。不是我不珍惜东西,那茶实在太难喝,青味重到了一个夸张的程度,喝的时候,就感觉一股夏天雨后的青草味,让我想吐。自那以后,我再没有在这种店买过东西,这是给送礼人服务的店,玩高端大气的,就算有好东西,但肯定嗷嗷贵。
乙:超市外放弃了,超市里呢?我买过两次,一次是茉莉花茶,那种最常见的袋装茉莉花茶。过去我家里也用这种茶招呼客人。那袋茶我也没喝多少就扔了,我受不了那股子香味,太浓了,呛嗓子。后来才知道,现在常见的花茶,已经跟过去用窖熏出来的茉莉花茶,两样了。传统做法成本太高,花茶又卖不上高价,现在的花茶都用迅捷的办法生产了。我现在还记得09年遇到的一个大叔,他回忆自己当年还是国企工人的时候,商店里的4毛钱一两的花茶,感慨现在怎么也买不到那样的味道了,一去不复返。
丙:另外一次买的是散装茶叶,祁门红茶。有一段时间特别迷祁门红,那时候各地的红茶还不太出名,祁门红顶着世界三大高香茶的名头,是最有名的红茶了。我这里冬天很冷,非常适合喝红茶,就一直想买些。正巧,家对面新开的家乐福,里面就有散的,我就买了一点。那茶后来的命运也不太好,喝了三回后送人了。祁红,肯定是祁红,只是等级太低,彻底的粗老茶,茶汤浓重的一塌糊涂,果香太弱,彻底被浓重盖住,还是送给阿姨当养生茶喝吧。
丁:虽然中国是茶饮的起源地,茶植物茶文化的诞生地,但却没有一个世界级茶品牌。大众品牌茶领域,立顿是真正的王者。国内很多茶人,看不起立顿,觉得那个不入流。我觉得吧,完全没必要带这种观念,二者根本是不同领域,好像陆军和海军,出发点和市场都不同,怎么比较。市场是实际的,在市场经济里成功并能引导市场,这是本事,经济发展、现代社会,不光需要孤芳自赏的高端市场、高端茶客,更需要覆盖面更广泛的大众品牌。我好奇立顿喝起来什么样,就在超市买了一盒黄牌红。这盒我喝完了,怎么说呢,立顿红茶,确实谈不上好喝,可也谈不上难喝,重点是袋茶真的很方便,可以在你没有条件的时候,最容易的感受到茶的滋味。如果只能在超市买茶,那我会买立顿。
这么几番后,我认识到,买茶,研究茶,在这种大众地方是不行的,想把一个东西玩明白,必须去专业圈子里体验学习。茶的专业圈子在哪?我开始了升级版的买茶生涯。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