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末日其实是我一个人的末日而已
答疑时间:
A.为什么6.6可能是秘密后院的最后一场演出?
匡叔给我讲了两件事:其一,唱歌现在已经回到最初的状态,到底唱歌是为了唱给别人听还是唱给自己听?在我还小的时候,喜欢唱姜育恒的歌,很悲苦的情歌。那时也不会弹琴,就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唱,我爸听到,走过来开门看一下,“哦,在唱歌”又走了。那个时候并不是为了谁,为了别人听到而唱歌,只是抒发自己的情绪。后来自己也宣称过如果自己写歌不拿出来给大家听是有问题的,但现在越来越觉得在很多自己该做该感受的东西在创作,反复吟唱修改中已经感受完了,该抒发的情绪也在歌尘埃落定之际抒发完毕。因此不再觉得做演出,唱给别人听,是必须的。另外做演出,难免会有期盼多来一些人的心态,这样难免是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唱歌。
为了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一首歌在写完之后,他觉得他的任务就完成了。他讲了其二:乐队打算将售卖新专辑《江湖边》的钱大部分给专辑的设计,制作者谦叔,匡叔在征求乐队成员意见时。邹广超说了一句:“那当然啦,我们在音乐中得到的东西更多。”
唱歌回归到原本最单纯的状态:为自己开心,创作的乐趣,抒发自己情绪,排练磨合时的林林种种,这些都是创作者之外的人无法感受到的。
演出不做,不代表停止音乐创作,匡叔说,反而我可能会多录一些东西出来,比如堆积在心中已久的翻唱李叔同作品计划。同样是因为这些已经被太多人遗忘的歌,匡叔从其中觉得李叔同和自己犹如故友一般,因为有音乐这条线索的维系,他甚至不觉得和他有任何时间世代的阻隔。
现实情况决定的,在目前情况下,真正喜欢和理解后院的歌迷越来越多,但是总的基数还是很小的,而又由于各种这样那样的原因,每次演出,匡叔从来都是认真对待,从海报,文案,现场布置,印刷歌词的纷发,一丝不苟。而演出的场地也基本固定在比较偏僻的南泰路批发市场的仓库,是由他的朋友摄影师提供的,平日是一个摄影棚。演出也是一件比较累心的事,乐队成员都有各自的工作,为演出就必须抽时间排练,还有现场布置方面又需要花费朋友的时间,精力,匡叔觉得过意不去,因此想到演出这个形式是否可以省去。
这些东西只是私下我问他,他才说。而我也由当初,一个积极渴望现场的普通乐迷,一点点理解了他的想法。
做演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到底选择怎样的演出做?是为利吗?为一个交情?我时常犯难这些问题。比如,我认识某个人,跟他们关系好,他们想演,我也没听过他们的音乐,但是又是朋友,我就会大着胆子接下来。
回想起来,从02年,我就是这么一个根本没有评估风险能力的人。正如我壮着胆子为紫娓写了篇文章,为她召集乐手,回过头来看,那篇文章美得有点不真实,我也很怕紫娓的性格不适合做乐队。而她后来果真没让我失望,她的音色之美,现场的爆发力到现在都是很少见的。但我到底对不对呢?因为在将她推入这个圈子时,她也受到伤害,我这么贸然一举从某个角度来讲是害了她吗?
如果我真的变成了一个职业做演出的,势必就会从中谋利,每个月限定几场,甚至办得越多从中抽得的提成就越多,这是我对这个行业的一个假想,而只是简单想一想,我都会觉得恶心,压抑不舒服。
匡叔说尽量选一些宣扬好的东西,不情绪,不煽动的演出做,否则真的会误人子弟。
B.我们这个世界不会好了。
我以前一直在想为什么别人就能做的工作我就不能做呢?重新回忆我做过的两个工作,并不是我不努力,我是一个完全不求目的的工作狂,当我在工作时我纯粹是沉浸其中,而不是因为这笔单能给我多少提成,但是当我选择去做一些与人交涉的活儿时,我的内心就开始备受折磨。
我觉得是一个骗字,我们骗工厂,工厂用差的产品骗我们,然后客户再控诉我们的质量,顺其自然抵制我们,压榨我们,利益就是那么一点,在不停地博弈。我却是心软,懦弱的,眼睁睁看不下去一个工厂在我们打包票下去做一个尝试,而我的直觉又是那么灵,我担心的事情一件件都发生了。
这是做外贸。
然后做留学中介时,我不能忍受的是,我不确定到底把小孩子说动出国是不是件好事。我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在出国后就废掉的,当然也有好的,但是很多很萌的那类,我总觉得就这么说动他父母,于心不忍,其实我还没做到这一步,我只是幻想,我工作了5天,就受不了这种幻想的折磨,辞去了工作。
于是说起来,匡叔说去教书在所有行业中还算是一个比较积善的工作了,只要你踏踏实实去育人,内心就会无愧。但今天在群里说起来,在现在这个环境,要踏踏实实育人都难,因为我也许想不争功名地踏实育人,而我的上级压我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高校的腐败日益猖獗。当然如果我有这个机会,我会尽力做到最好。我不会利用职务之便,将个人情绪带进去,不会去灌输学生那些我在大学时代觉得真理的东西,理想主义过盛,自我欲望膨胀,我们这个时代不缺这些,我们缺的是我们丢失已久的美德:谦逊,真诚,踏实。
在与言一聊天时,我明显显出一股佛教徒的思想,即觉得世界末日日益逼近,自我救赎刻不容缓。但言一说了一句:整个场是坏的,我们再怎么避免,再怎么向善,也有可能起到坏的作用。不同认识观的迭替更换。道德标准的一点点崩塌,我们真的毫无方向。比如我想去做一个农民种菜,去买化肥或农药,是超标的,种出来的菜可以毒死古代的一匹马。这就是整个场都坏掉的意思。这么说来很打击我这个伪佛教徒企图行善自保的念头,但换一个角度,言一虽然这么说,在我问他是否怀疑过做音乐到底是好还是坏的时候,他问我,你不觉得露水十一的东西,不论日记还是歌词,歌曲都是在说一些鼓励,积极阳光的话吗?回想一下,是真的,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喜欢他们的东西,即使我不喜欢小清新这些形式,觉得幼稚,但其实露水的东西是真的可以给小孩子去听,而红色推土机则不是。
再说远些,我的罪恶就不是这么简单能数得清的。就连我这样平日自我烦扰,也是思前顾后,没有一刻活在当下。给他人,自己都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对不住。
A.为什么6.6可能是秘密后院的最后一场演出?
匡叔给我讲了两件事:其一,唱歌现在已经回到最初的状态,到底唱歌是为了唱给别人听还是唱给自己听?在我还小的时候,喜欢唱姜育恒的歌,很悲苦的情歌。那时也不会弹琴,就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唱,我爸听到,走过来开门看一下,“哦,在唱歌”又走了。那个时候并不是为了谁,为了别人听到而唱歌,只是抒发自己的情绪。后来自己也宣称过如果自己写歌不拿出来给大家听是有问题的,但现在越来越觉得在很多自己该做该感受的东西在创作,反复吟唱修改中已经感受完了,该抒发的情绪也在歌尘埃落定之际抒发完毕。因此不再觉得做演出,唱给别人听,是必须的。另外做演出,难免会有期盼多来一些人的心态,这样难免是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唱歌。
为了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一首歌在写完之后,他觉得他的任务就完成了。他讲了其二:乐队打算将售卖新专辑《江湖边》的钱大部分给专辑的设计,制作者谦叔,匡叔在征求乐队成员意见时。邹广超说了一句:“那当然啦,我们在音乐中得到的东西更多。”
唱歌回归到原本最单纯的状态:为自己开心,创作的乐趣,抒发自己情绪,排练磨合时的林林种种,这些都是创作者之外的人无法感受到的。
演出不做,不代表停止音乐创作,匡叔说,反而我可能会多录一些东西出来,比如堆积在心中已久的翻唱李叔同作品计划。同样是因为这些已经被太多人遗忘的歌,匡叔从其中觉得李叔同和自己犹如故友一般,因为有音乐这条线索的维系,他甚至不觉得和他有任何时间世代的阻隔。
现实情况决定的,在目前情况下,真正喜欢和理解后院的歌迷越来越多,但是总的基数还是很小的,而又由于各种这样那样的原因,每次演出,匡叔从来都是认真对待,从海报,文案,现场布置,印刷歌词的纷发,一丝不苟。而演出的场地也基本固定在比较偏僻的南泰路批发市场的仓库,是由他的朋友摄影师提供的,平日是一个摄影棚。演出也是一件比较累心的事,乐队成员都有各自的工作,为演出就必须抽时间排练,还有现场布置方面又需要花费朋友的时间,精力,匡叔觉得过意不去,因此想到演出这个形式是否可以省去。
这些东西只是私下我问他,他才说。而我也由当初,一个积极渴望现场的普通乐迷,一点点理解了他的想法。
做演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到底选择怎样的演出做?是为利吗?为一个交情?我时常犯难这些问题。比如,我认识某个人,跟他们关系好,他们想演,我也没听过他们的音乐,但是又是朋友,我就会大着胆子接下来。
回想起来,从02年,我就是这么一个根本没有评估风险能力的人。正如我壮着胆子为紫娓写了篇文章,为她召集乐手,回过头来看,那篇文章美得有点不真实,我也很怕紫娓的性格不适合做乐队。而她后来果真没让我失望,她的音色之美,现场的爆发力到现在都是很少见的。但我到底对不对呢?因为在将她推入这个圈子时,她也受到伤害,我这么贸然一举从某个角度来讲是害了她吗?
如果我真的变成了一个职业做演出的,势必就会从中谋利,每个月限定几场,甚至办得越多从中抽得的提成就越多,这是我对这个行业的一个假想,而只是简单想一想,我都会觉得恶心,压抑不舒服。
匡叔说尽量选一些宣扬好的东西,不情绪,不煽动的演出做,否则真的会误人子弟。
B.我们这个世界不会好了。
我以前一直在想为什么别人就能做的工作我就不能做呢?重新回忆我做过的两个工作,并不是我不努力,我是一个完全不求目的的工作狂,当我在工作时我纯粹是沉浸其中,而不是因为这笔单能给我多少提成,但是当我选择去做一些与人交涉的活儿时,我的内心就开始备受折磨。
我觉得是一个骗字,我们骗工厂,工厂用差的产品骗我们,然后客户再控诉我们的质量,顺其自然抵制我们,压榨我们,利益就是那么一点,在不停地博弈。我却是心软,懦弱的,眼睁睁看不下去一个工厂在我们打包票下去做一个尝试,而我的直觉又是那么灵,我担心的事情一件件都发生了。
这是做外贸。
然后做留学中介时,我不能忍受的是,我不确定到底把小孩子说动出国是不是件好事。我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在出国后就废掉的,当然也有好的,但是很多很萌的那类,我总觉得就这么说动他父母,于心不忍,其实我还没做到这一步,我只是幻想,我工作了5天,就受不了这种幻想的折磨,辞去了工作。
于是说起来,匡叔说去教书在所有行业中还算是一个比较积善的工作了,只要你踏踏实实去育人,内心就会无愧。但今天在群里说起来,在现在这个环境,要踏踏实实育人都难,因为我也许想不争功名地踏实育人,而我的上级压我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高校的腐败日益猖獗。当然如果我有这个机会,我会尽力做到最好。我不会利用职务之便,将个人情绪带进去,不会去灌输学生那些我在大学时代觉得真理的东西,理想主义过盛,自我欲望膨胀,我们这个时代不缺这些,我们缺的是我们丢失已久的美德:谦逊,真诚,踏实。
在与言一聊天时,我明显显出一股佛教徒的思想,即觉得世界末日日益逼近,自我救赎刻不容缓。但言一说了一句:整个场是坏的,我们再怎么避免,再怎么向善,也有可能起到坏的作用。不同认识观的迭替更换。道德标准的一点点崩塌,我们真的毫无方向。比如我想去做一个农民种菜,去买化肥或农药,是超标的,种出来的菜可以毒死古代的一匹马。这就是整个场都坏掉的意思。这么说来很打击我这个伪佛教徒企图行善自保的念头,但换一个角度,言一虽然这么说,在我问他是否怀疑过做音乐到底是好还是坏的时候,他问我,你不觉得露水十一的东西,不论日记还是歌词,歌曲都是在说一些鼓励,积极阳光的话吗?回想一下,是真的,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喜欢他们的东西,即使我不喜欢小清新这些形式,觉得幼稚,但其实露水的东西是真的可以给小孩子去听,而红色推土机则不是。
再说远些,我的罪恶就不是这么简单能数得清的。就连我这样平日自我烦扰,也是思前顾后,没有一刻活在当下。给他人,自己都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对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