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对台湾的感情
“你是台湾人?” 社交App上的一个陌生人的属地注明是台东,我问道。其实心中对于答案已经猜到八九。
“不是,我喜欢台湾!”
“为什么?去过?见过什么特别的人?”
“没有。”
“属地是说明你的坐标,你这是误导。”
“这样比较好加朋友,你不也是因为这个加的我,要不为什么对这个问个不休。”
... ...
我问,是因为——我不喜欢台湾,对,不喜欢!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台湾是我们的宝岛,上面有清澈日月潭,有魅力的阿里山,有淳朴、善良的我们的同胞,与祖国母亲一衣带水... ...
那我怎么就不喜欢了呢?最近“服贸”闹得凶,出于好奇,拿来研读了一下,没觉得什么不妥,于是,跟一个台湾学者闲聊。学者不是左倾激进派,就是一般的台湾民众,有人生、社会阅历,不是喝啤酒扯淡的那种市井泼皮。谈了2个小时左右,总体思路就是——“我知道,服贸对台湾发展好处多多;我懂得作为一项贸易协定,这对双方都有利,谈不上占了谁的便宜,但我还是反对,原因是,他会让台湾跟大陆越走越近,这样台湾就是去了自由和独立。”
我的总结就是,他们是台湾人,我们是大陆人,我们最好不要来往,免得来往了以后纠缠不清,我不喜欢跟你们来往。以往总听到“意识形态不同”这个词,我觉得包含意思层次太多,过于抽象。通过服贸事件的交谈,我理解了它——老汉死了,兄弟两人分了家,春耕秋收,大哥想去帮帮弟弟,因为他觉得:我们是一家人,怎么也是一家人;弟弟却摆臭脸子,不痛快,你来帮我,那就帮帮,让我帮你,no way:我们分了家,两家人的日子,各顾各,你别烦我。
以上都是间接生活,远离我们的锅碗瓢盆,那就再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申请家人团聚那阵子,我学校的寝室没有退,同时在街上租了套公寓。一个台湾同学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因为急需租房,她主动来找我。我跟她一五一十的说了房子的情况,并提到,她之前也有几个同学要租,按惯例,得等别人先决定不租才好。她说特别急需,可以出高一点的租金,我表明:不太清楚这样合不合学校的规矩;不知道这种阶段租房可不可以延签(有人租这种房子延签成功,希望她先去询问好,再议),我建议一起去问问外管局的官员,她似乎并不介意,只是表示租房的迫切,于是,出于助人于危难+台湾同胞的双重概念,我租房给了她。
接下来,就上演了农夫跟蛇的现实版了。她搬到我房后不久,就提出房子不能延签,希望解约。我傻傻地以为这真是问题,所以邀她一起去问官员,她一直推脱。
又过了几天,她说她的教授知道这件事情后,把我告到学校,说我收取过高租金,学校发函让我退还。
我忙不迭跟学校解释:
1. 寝室除了原有的东西,我自己配置了电器和生活必需品,是用我自己的钱买的,相当于附加值出租;
2. 租金不是我要求的,是她自己提出的;
3. 她要求房间早于整月一个星期入住,多出的时间可以抵消费用吧。
学校答复说,还是希望我能够让步,并且抄送了一封信给台湾女生的教授(x系主任)。期间,她的学长,我的一位大陆同胞还打来电话咄咄逼人地教训我,怎么能欺骗台湾同学——据说,这位学长回国后要到x高校担任系主任一职,我真心忧虑,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别人大加指责的人都当系主任啦:(
然后,她跟我提出,按我们原有的合同要提前解约。我问她是否找到住处,她说应该能找到(实情是她已经找到)。
事情过去了,理顺一下,她遇到难处,向我租房,后找到住房后,又觉得跟我租房吃了亏,于是找教授、找学校,摆出一副受了欺诈的样子。
我呢,中了小学课本的毒,傻傻以为助人为乐,其实赔钱(她直接睡在床垫子上,床垫子不能要了;搬走时房间也没有打扫,还要我做babysitter)惹了一身骚。
小插曲是,有一次,我回房间取东西,随便闲聊,我说:晚上有华人~(我特地强调,怕她介意)新生会,要不要来?自以为好意,可她却仿佛踩到尾巴般怪叫:我不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去!!
大家都知道在合资、独资企业中,台资企业名声最臭,富士康就是最好的例子,把人活活逼死。这绝不是偶然。
我只想说,我有一个不喜欢我的邻居,我也可以不喜欢它;我的邻居老想着只占我的便宜,我不喜欢这种狭隘的邻居,台湾——我不喜欢你!
PS:爸妈刚从台湾旅游回来,买了一堆骗人的旅游商品,什么转运“金”吊坠啊、“珊瑚”项链坠啊 ... ... 什么善良、友好,骗人的~\(≧▽≦)/~啦啦啦!
“不是,我喜欢台湾!”
“为什么?去过?见过什么特别的人?”
“没有。”
“属地是说明你的坐标,你这是误导。”
“这样比较好加朋友,你不也是因为这个加的我,要不为什么对这个问个不休。”
... ...
我问,是因为——我不喜欢台湾,对,不喜欢!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台湾是我们的宝岛,上面有清澈日月潭,有魅力的阿里山,有淳朴、善良的我们的同胞,与祖国母亲一衣带水... ...
那我怎么就不喜欢了呢?最近“服贸”闹得凶,出于好奇,拿来研读了一下,没觉得什么不妥,于是,跟一个台湾学者闲聊。学者不是左倾激进派,就是一般的台湾民众,有人生、社会阅历,不是喝啤酒扯淡的那种市井泼皮。谈了2个小时左右,总体思路就是——“我知道,服贸对台湾发展好处多多;我懂得作为一项贸易协定,这对双方都有利,谈不上占了谁的便宜,但我还是反对,原因是,他会让台湾跟大陆越走越近,这样台湾就是去了自由和独立。”
我的总结就是,他们是台湾人,我们是大陆人,我们最好不要来往,免得来往了以后纠缠不清,我不喜欢跟你们来往。以往总听到“意识形态不同”这个词,我觉得包含意思层次太多,过于抽象。通过服贸事件的交谈,我理解了它——老汉死了,兄弟两人分了家,春耕秋收,大哥想去帮帮弟弟,因为他觉得:我们是一家人,怎么也是一家人;弟弟却摆臭脸子,不痛快,你来帮我,那就帮帮,让我帮你,no way:我们分了家,两家人的日子,各顾各,你别烦我。
以上都是间接生活,远离我们的锅碗瓢盆,那就再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申请家人团聚那阵子,我学校的寝室没有退,同时在街上租了套公寓。一个台湾同学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因为急需租房,她主动来找我。我跟她一五一十的说了房子的情况,并提到,她之前也有几个同学要租,按惯例,得等别人先决定不租才好。她说特别急需,可以出高一点的租金,我表明:不太清楚这样合不合学校的规矩;不知道这种阶段租房可不可以延签(有人租这种房子延签成功,希望她先去询问好,再议),我建议一起去问问外管局的官员,她似乎并不介意,只是表示租房的迫切,于是,出于助人于危难+台湾同胞的双重概念,我租房给了她。
接下来,就上演了农夫跟蛇的现实版了。她搬到我房后不久,就提出房子不能延签,希望解约。我傻傻地以为这真是问题,所以邀她一起去问官员,她一直推脱。
又过了几天,她说她的教授知道这件事情后,把我告到学校,说我收取过高租金,学校发函让我退还。
我忙不迭跟学校解释:
1. 寝室除了原有的东西,我自己配置了电器和生活必需品,是用我自己的钱买的,相当于附加值出租;
2. 租金不是我要求的,是她自己提出的;
3. 她要求房间早于整月一个星期入住,多出的时间可以抵消费用吧。
学校答复说,还是希望我能够让步,并且抄送了一封信给台湾女生的教授(x系主任)。期间,她的学长,我的一位大陆同胞还打来电话咄咄逼人地教训我,怎么能欺骗台湾同学——据说,这位学长回国后要到x高校担任系主任一职,我真心忧虑,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别人大加指责的人都当系主任啦:(
然后,她跟我提出,按我们原有的合同要提前解约。我问她是否找到住处,她说应该能找到(实情是她已经找到)。
事情过去了,理顺一下,她遇到难处,向我租房,后找到住房后,又觉得跟我租房吃了亏,于是找教授、找学校,摆出一副受了欺诈的样子。
我呢,中了小学课本的毒,傻傻以为助人为乐,其实赔钱(她直接睡在床垫子上,床垫子不能要了;搬走时房间也没有打扫,还要我做babysitter)惹了一身骚。
小插曲是,有一次,我回房间取东西,随便闲聊,我说:晚上有华人~(我特地强调,怕她介意)新生会,要不要来?自以为好意,可她却仿佛踩到尾巴般怪叫:我不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去!!
大家都知道在合资、独资企业中,台资企业名声最臭,富士康就是最好的例子,把人活活逼死。这绝不是偶然。
我只想说,我有一个不喜欢我的邻居,我也可以不喜欢它;我的邻居老想着只占我的便宜,我不喜欢这种狭隘的邻居,台湾——我不喜欢你!
PS:爸妈刚从台湾旅游回来,买了一堆骗人的旅游商品,什么转运“金”吊坠啊、“珊瑚”项链坠啊 ... ... 什么善良、友好,骗人的~\(≧▽≦)/~啦啦啦!
![]() |
我妈买了一样的,380每个,我怀疑货源就是万能的我宝,你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