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杂记
应朋友之约,要我写点观星的感受,正好也有此意,于是接下这活。
我其实是一个伪天文爱好者。到目前为止,天上的星座只认得有限的几个,比如伟大的猎户座,耀眼的昴星团,狮子座,双子座,金牛座、仙后座,北斗七星,还包括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这几个我基本认得,只要季节天气合适,抬头就能发现,其他的都要通过星图或者谷歌星空这样的APP来认了。当然,观星这活动,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体验,我从来也没有觉得需要认识更多星座懂更多天文来装点自己。所以,我就伪着并无耻地快乐着看星星。
据说很多天文爱好者都有少年时观星的美好体验,我也不例外。我家在农村,夏夜的时候通常会露天睡在院子中过夜,大概在儿时我就有这样的经历,可惜都忘了。真正有记忆的观星是在高中时代,那时侯暑假回家,只要天晴,我通常都睡在村外的窑场砖堆上。那时的窑场已经衰落,村子已经从下苦力制砖进入到出外打工的时代,窑场也留下一些暂时无法卖出的青砖齐齐码在那里,就成了绝好的夜晚纳凉睡觉的地方,并且出了村也不过一百米不到,但是却没有蚊子了,实在奇怪,这也是我一直想不明白的地方。
记得有两三个夏天,我和弟弟还有邻居一个小伙伴,经常是吃过晚饭就带上铺盖被子到那个砖堆上,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困了就睡觉休息。农村的夏夜其实很凉爽,晚上伴着虫鸣和蛙叫,躺下就是满天星星,这种体验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奢求,当时不过是每天的寻常事情,有时白天农活忙,累了,晚上一下就睡着了反而顾不得看星星。
当时在农村,完全不知道什么叫观星,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只是一种纯粹自发的,或者偶尔的因为睡在了野外晚上没事躺着聊天顺带就看到了星星。没有说像现在,还刻意买个望远镜去观星。但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星空的璀璨壮美已经足够吸引一个对它完全懵懂的孩子。那时候的我已经表现出对星空浓厚的兴趣,我总是比弟弟和邻居小弟睡的晚,因为我一直在看,有时他们聊天问我,我也不怎么应声,因为只顾着看星星了。有时我看到一颗星在天空慢慢划过,我会指给他们看,但是他们往往发现不了,偶尔他们也看到,问我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后来才知道是一些人造卫星。并且我也表现出一些特立独行来,比如当看到流星时,弟弟和邻居小弟十分好奇,然后叫道,快看,流星!我其实早已看到,并不惊奇,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兴奋。
那时我还常常做一些游戏,有时我长久盯着一颗星星看,我发现在眼睛和星星之间仿佛存在一个圆圆的细细的孔道,光线通过它传过来,而我好像正在被星星吸引慢慢飘过去。这个游戏的感觉在看月亮的时候特别明显,我能感到月亮的无数光辉汇聚成一点落在我的眼睛上,通道变成了圆锥形,而漂浮的感觉更加强烈,有时忽然就感觉自己身体轻了起来,仿佛飘在地球的表面上,地球在慢慢转动,而我正在向月亮缓缓荡去,实在不可思议。这时往往想和人分享,可惜一看,两个家伙睡的正香。还记得某个半夜,被鸟叫醒,然后想找那只鸟在哪里,转头看见鸟立在西边的枝头上,而此时红月西落,已经挂在树梢,我一下子想起月落乌啼的诗句来,忽然就愣住了,然后那鸟仿佛知道有人看它,又飞走了。
记忆总有它的价值,那些少年观星的夜晚随着出外上大学和工作已经在记忆中沉淀了太久,一晃居然十几年就这么过去了。待到因为世事的烦扰和自身的困惑逐步将我慢慢淹没只能苟延残喘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一条微博,一条观星的预报时,暌违了太久的星空突然向我发出了召唤,我又开始观星了。是的,我不得不说,我太快乐了,因为当我躺下的时候,我又感到了自己躺在地球上,我又感觉到了地球在动,我好像又漂浮在了宇宙间。是的,我现在知道这种感觉了,就是漂浮在宇宙间,在整个存在整个全有的怀抱中,那一刻仿佛引力已然消失,我悬浮在广袤无垠的空间之中,周围群星环绕。
现在的我捡起了久违的爱好,时不时会抬头看看天空,天气如何,晚上适合观星吗。观星的夜晚,我的想像力会插上翅膀,飞到无垠的宇宙中,想象那些遥远的星系,那里是否会有智慧生命的存在?我们的宇宙到底是怎么来的?又会怎么结束?我们是怎么来的?时间是怎么回事?我订阅了天文爱好者杂志,订阅了环球科学,微博的分组里有一组是天文,我开始比较理性的思考(其实是科普水准上的)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这些困扰了无数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终极的答案,我不知道也觉得并不重要,因为人类一直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拓展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或许宇宙真的会像大爆炸说的那样,从奇点产生,然后暴涨,膨胀,最后死寂毁灭,经历佛教中所说的“成住坏空”的过程。这些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居于地球,从一团单细胞的生物,从一团海藻到现在的智慧生命,到不久前哈佛的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暴涨的引力波证据。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们进化了,生命从海洋到了陆地,从恐龙脚下讨生活到在非洲成长进而遍布全球,每个阶段,每个时间,每个空间,生命皆完成了它的使命。这使命或许是上帝赋予,或许是它本自具足。在终点看来,既然一切都要被后来者推翻或毁灭,奋斗努力还有何意义?然而在当事者看来,如果不从海洋中爬上来,如果不在恐龙灭绝后抓住机遇,如果不探索引力波,生命还有何意义?
对于作为生命个体的我来说,如果不去观星,吃饭何为?如果不去和这个世界相遇,和这个自然相遇,那生命何为?
可惜今晚下雨,不过这也是观星生活的一部分。期待晴天!
我其实是一个伪天文爱好者。到目前为止,天上的星座只认得有限的几个,比如伟大的猎户座,耀眼的昴星团,狮子座,双子座,金牛座、仙后座,北斗七星,还包括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这几个我基本认得,只要季节天气合适,抬头就能发现,其他的都要通过星图或者谷歌星空这样的APP来认了。当然,观星这活动,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体验,我从来也没有觉得需要认识更多星座懂更多天文来装点自己。所以,我就伪着并无耻地快乐着看星星。
据说很多天文爱好者都有少年时观星的美好体验,我也不例外。我家在农村,夏夜的时候通常会露天睡在院子中过夜,大概在儿时我就有这样的经历,可惜都忘了。真正有记忆的观星是在高中时代,那时侯暑假回家,只要天晴,我通常都睡在村外的窑场砖堆上。那时的窑场已经衰落,村子已经从下苦力制砖进入到出外打工的时代,窑场也留下一些暂时无法卖出的青砖齐齐码在那里,就成了绝好的夜晚纳凉睡觉的地方,并且出了村也不过一百米不到,但是却没有蚊子了,实在奇怪,这也是我一直想不明白的地方。
记得有两三个夏天,我和弟弟还有邻居一个小伙伴,经常是吃过晚饭就带上铺盖被子到那个砖堆上,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困了就睡觉休息。农村的夏夜其实很凉爽,晚上伴着虫鸣和蛙叫,躺下就是满天星星,这种体验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奢求,当时不过是每天的寻常事情,有时白天农活忙,累了,晚上一下就睡着了反而顾不得看星星。
当时在农村,完全不知道什么叫观星,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只是一种纯粹自发的,或者偶尔的因为睡在了野外晚上没事躺着聊天顺带就看到了星星。没有说像现在,还刻意买个望远镜去观星。但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星空的璀璨壮美已经足够吸引一个对它完全懵懂的孩子。那时候的我已经表现出对星空浓厚的兴趣,我总是比弟弟和邻居小弟睡的晚,因为我一直在看,有时他们聊天问我,我也不怎么应声,因为只顾着看星星了。有时我看到一颗星在天空慢慢划过,我会指给他们看,但是他们往往发现不了,偶尔他们也看到,问我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后来才知道是一些人造卫星。并且我也表现出一些特立独行来,比如当看到流星时,弟弟和邻居小弟十分好奇,然后叫道,快看,流星!我其实早已看到,并不惊奇,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兴奋。
那时我还常常做一些游戏,有时我长久盯着一颗星星看,我发现在眼睛和星星之间仿佛存在一个圆圆的细细的孔道,光线通过它传过来,而我好像正在被星星吸引慢慢飘过去。这个游戏的感觉在看月亮的时候特别明显,我能感到月亮的无数光辉汇聚成一点落在我的眼睛上,通道变成了圆锥形,而漂浮的感觉更加强烈,有时忽然就感觉自己身体轻了起来,仿佛飘在地球的表面上,地球在慢慢转动,而我正在向月亮缓缓荡去,实在不可思议。这时往往想和人分享,可惜一看,两个家伙睡的正香。还记得某个半夜,被鸟叫醒,然后想找那只鸟在哪里,转头看见鸟立在西边的枝头上,而此时红月西落,已经挂在树梢,我一下子想起月落乌啼的诗句来,忽然就愣住了,然后那鸟仿佛知道有人看它,又飞走了。
记忆总有它的价值,那些少年观星的夜晚随着出外上大学和工作已经在记忆中沉淀了太久,一晃居然十几年就这么过去了。待到因为世事的烦扰和自身的困惑逐步将我慢慢淹没只能苟延残喘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一条微博,一条观星的预报时,暌违了太久的星空突然向我发出了召唤,我又开始观星了。是的,我不得不说,我太快乐了,因为当我躺下的时候,我又感到了自己躺在地球上,我又感觉到了地球在动,我好像又漂浮在了宇宙间。是的,我现在知道这种感觉了,就是漂浮在宇宙间,在整个存在整个全有的怀抱中,那一刻仿佛引力已然消失,我悬浮在广袤无垠的空间之中,周围群星环绕。
现在的我捡起了久违的爱好,时不时会抬头看看天空,天气如何,晚上适合观星吗。观星的夜晚,我的想像力会插上翅膀,飞到无垠的宇宙中,想象那些遥远的星系,那里是否会有智慧生命的存在?我们的宇宙到底是怎么来的?又会怎么结束?我们是怎么来的?时间是怎么回事?我订阅了天文爱好者杂志,订阅了环球科学,微博的分组里有一组是天文,我开始比较理性的思考(其实是科普水准上的)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这些困扰了无数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终极的答案,我不知道也觉得并不重要,因为人类一直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拓展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或许宇宙真的会像大爆炸说的那样,从奇点产生,然后暴涨,膨胀,最后死寂毁灭,经历佛教中所说的“成住坏空”的过程。这些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居于地球,从一团单细胞的生物,从一团海藻到现在的智慧生命,到不久前哈佛的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暴涨的引力波证据。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们进化了,生命从海洋到了陆地,从恐龙脚下讨生活到在非洲成长进而遍布全球,每个阶段,每个时间,每个空间,生命皆完成了它的使命。这使命或许是上帝赋予,或许是它本自具足。在终点看来,既然一切都要被后来者推翻或毁灭,奋斗努力还有何意义?然而在当事者看来,如果不从海洋中爬上来,如果不在恐龙灭绝后抓住机遇,如果不探索引力波,生命还有何意义?
对于作为生命个体的我来说,如果不去观星,吃饭何为?如果不去和这个世界相遇,和这个自然相遇,那生命何为?
可惜今晚下雨,不过这也是观星生活的一部分。期待晴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