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星的小王子
这篇文和来自星星的你没有半点关系,我从来不看韩剧的习惯也不会因为它大热而改变,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刚才刷豆瓣时看到自闭症患者被称为星星的孩子,配图正是小王子。
《小王子》最初出现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是高中的时候,标签是青少年读物、童话故事。被繁重的升学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时代,与作业无关的书籍总是能引起全班同学的传阅。那时候大家看课外书是会被没收的,所以我们班的课外书都被藏在教室角落的一个废弃的书柜里,同学们像地下工作者,书柜就是中转站。
那时候和现在差不多,似乎我每一个阶段都和另一个阶段差不多,另类,孤僻,不合群。从小长到大都没什么长进,也没什么差别。迟钝的程度不止是用慢半拍来形容,而是慢N拍。这些缺点在我身上生根发芽,至今长成一株藤蔓,与生命连为一体。
再后来,《小王子》大热,到现在,它的标签已经是瘟疫青年读物,也有可能是提高逼格和装纯扮嫩读物。但经典毕竟是经典,热门的事物必然有它的道理,每次读这个故事都有不同的感受,当然读的时候,也有不同的心境。有时候会觉得小狐狸可怜,有时候会觉得小王子可怜,还有时候会觉得玫瑰花也很可怜。但那些可怜到最后都折射到某一点上,汇成一个重合的黑影,孤零零的在黑夜里发光。
去年过生日的时候,切了蛋糕之后,小喵拿出一本封面五彩斑斓的书,说,xx,你需要一个小王子。我当时感动到要哭,不是因为这本书,而是因为这句话,直击心扉。“我一生渴望被人珍藏,妥善安放,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这样的期望和需要一个小王子的祝福不谋而合,我为这份契合和了解感动得不能自已。
今天写写这些话,完全没有什么中心,宿舍是一团乱糟糟,想要集中精神写一样什么东西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自星星的小王子只是一个从高中到现在未曾成长的故事,我写不出新的寓意,也不是想要把自己代入故事。童话是虚构也是现实,我想说的只有一句顺其自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小王子》最初出现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是高中的时候,标签是青少年读物、童话故事。被繁重的升学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时代,与作业无关的书籍总是能引起全班同学的传阅。那时候大家看课外书是会被没收的,所以我们班的课外书都被藏在教室角落的一个废弃的书柜里,同学们像地下工作者,书柜就是中转站。
那时候和现在差不多,似乎我每一个阶段都和另一个阶段差不多,另类,孤僻,不合群。从小长到大都没什么长进,也没什么差别。迟钝的程度不止是用慢半拍来形容,而是慢N拍。这些缺点在我身上生根发芽,至今长成一株藤蔓,与生命连为一体。
再后来,《小王子》大热,到现在,它的标签已经是瘟疫青年读物,也有可能是提高逼格和装纯扮嫩读物。但经典毕竟是经典,热门的事物必然有它的道理,每次读这个故事都有不同的感受,当然读的时候,也有不同的心境。有时候会觉得小狐狸可怜,有时候会觉得小王子可怜,还有时候会觉得玫瑰花也很可怜。但那些可怜到最后都折射到某一点上,汇成一个重合的黑影,孤零零的在黑夜里发光。
去年过生日的时候,切了蛋糕之后,小喵拿出一本封面五彩斑斓的书,说,xx,你需要一个小王子。我当时感动到要哭,不是因为这本书,而是因为这句话,直击心扉。“我一生渴望被人珍藏,妥善安放,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这样的期望和需要一个小王子的祝福不谋而合,我为这份契合和了解感动得不能自已。
今天写写这些话,完全没有什么中心,宿舍是一团乱糟糟,想要集中精神写一样什么东西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自星星的小王子只是一个从高中到现在未曾成长的故事,我写不出新的寓意,也不是想要把自己代入故事。童话是虚构也是现实,我想说的只有一句顺其自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